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邓娟  梁凤珍  卢勇花 《中国康复》2012,27(4):313-3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均行生活自理、劳动技能、社交技能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结果:训练6个月后,78例患者ADL评分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NOSIE的积极因子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消极因子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水平及社会交往能力,较好地防治精神衰退,改善和促进患者的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将76例解锁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治疗6个月。康复护理前后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n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IPROS)和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对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测评。结果康复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SANS、IPROS、NOSIE量表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病人自理能力、社会能力及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提高解锁精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5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结果:43例患者坚持6个月呼吸康复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能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祖年  杨丽  招俊华 《中国康复》2009,24(4):283-284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及剂量不变的同时对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6个月的职业康复训练,包括手工作业、绿化保养、书法等。应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于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30例患者IPROS总分、各因子分及BPRS的总分和分量表分均低于训练前(P〈0.01)。结论:职业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忠新  秦轶灵 《中国康复》2010,25(4):304-305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健康教育。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进行精神症状、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56例患者的BPRS和IPROS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GQOLI-74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单项因子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恢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及社会能力措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为2001-07/2002-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两组维持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工娱疗法、音乐疗法、心理疗法,6次/周,治疗7~92次,平均(32±2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每组各有19例患者的评定结果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疗次数呈负相关,与活动能力、配合治疗呈正相关。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治疗次数多、活动能力好、配合治疗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方法:选择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3年进入后遗症期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45例)和对照组(139例)。分别在入组时、康复干预1、3、6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满意感量表(SWLS)评定生存质量。结果:①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康复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有退步趋势。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的ADL能力有明显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无明显改善。③生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生活满意度有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无提高。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和社会能力恢复措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恢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及社会能力措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为2001-07/2002—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两组维持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工娱疗法、音乐疗法、心理疗法,6次/周,治疗7~92次,平均(32&;#177;2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综合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每组各有19例患者的评定结果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疗次数呈负相关,与活动能力、配合治疗呈正相关。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治疗次数多、活动能力好、配合治疗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肢康复锻炼结合呼吸训练对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进行上肢康复锻炼结合呼吸训练作为观察组,单纯呼吸训练作为对照组,比较6个月后生活质量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6个月后6 min行走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有明显提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行走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肢康复锻炼可以改善老年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满意指数,减轻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康复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进行系统的文体娱疗、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6周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后6周患者的ADL、BPRS总分较训练前低(P〈0.01);NOSIE总分较训练前高,总积极因素较训练前高,总消极因素较训练前低(P〈0.01);训练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康复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时间为期6个月。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定。结果:6个月后,训练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病理症状分明显低于训练前(P<0.01),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训练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量表总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训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改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姜义彬  陈文泽  徐桥 《中国康复》2013,28(6):451-453
目的:探讨辅助认知行为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8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心理下预,治疗前、治疗后3及6个月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治疗前、治疗6个月末采用防御方式问卷量表(DSQ)进行测评.结果:治疗3及6个月末时,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6个月末,DSQ评分显示,观察组的不成熟因子和掩饰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成熟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辅助认知行为等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变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自我效能训练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自我效能训练组13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戒酒治疗,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部分患者给予适量抗精神病药物。在此基础上训练组给予自我效能干预。观察7w,随访1a。采用自编调查表统计患者出院后的戒酒效果。结果随访1a末,训练组戒断时间为(6.08±1.44)mo,对照组为(1.05±0.48)mo,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12.182,P〈0.01)。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对患者的戒酒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戒酒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同时服用帕罗西汀20 mg,早餐后顿服,并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增加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调查治疗依从性,于6个月随访时调查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随访时,试验组有1例患者症状复发,复发率3.13%;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症状复发,复发率2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2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硬化患者心理不健康的发病率为61.54%。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心理不健康组家庭环境总分与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的亲密度(r=-0.562)、成功性(r=-0.271)、独立性(r=-0.324)和情感表达(r=-0.482)等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均为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环境是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脊髓损伤(scI)患者ADL能力及心理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SCI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家庭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功能状况为患者配置辅助器具并进行训练。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SCI患者进行辅助器具的配置,能更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存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理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干预对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MCI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团体认知干预,每天60min,持续6个月,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MoCA、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MoCA量表分项目中记忆力、注意力、视空间执行能力方面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干预可以改善社区MCI老人的认知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吴越  李昭辉  顾君  王瑛 《中国康复》2010,25(5):346-34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丙戊酸钠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治疗随访,观察组患者加服丙戊酸钠600 mg/d。治疗前后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存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平均(16.5±3.7)d的治疗,出院时2组患者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0.01),SF-36中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各量表评分与出院时比较仍继续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与出院时比较改善不明显。结论:丙戊酸钠的早期应用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能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 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退出和失访6例,资料不完整6例,最终调查对象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4)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n=84)实施5 E康复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及评估。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的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8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5 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采用5 E康复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