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中药的安全性是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中药毒性与药性、体质、配伍等密切相关。中药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胆汁淤积、能量及糖脂代谢紊乱、肝药酶影响等,且因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加之药物成分间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导致中药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中药安全性评价应结合中药的特点,排除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等外源性污染因素,并重视同名异物、产地与种植条件、炮制、配伍等源于中药自身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药肝毒性研究采用结构预警预测肝毒性成分,加强离体与整体实验、药代与毒代综合分析,并结合运用系统毒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精准评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临床前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毒代动力学是从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运用药动学的方法和原理来探讨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随着创新药物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了解药物的毒性,更为迫切的需要了解其致毒机制及毒性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便对药物的安全性作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因此毒代动力学评价已逐渐成为创新药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毒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临床前毒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评价的指标及需注意的问题,及其在新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通过对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进行体外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评价本品的安全性。结果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无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也无过敏性。结论通过溶血性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表示本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符合相关的注射剂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药安全性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毒性的机制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逐渐被广大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如何能够科学认知、早期发现和系统评价中药毒性的相对性、易感性和可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药的毒性不是凭空说造的,而是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和总结中发现得到。经研究发现,毒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毒性成分未知、机体特异性因素、免疫因素等等,往往可以通过辨证论治或不同药材配伍等方法来减轻药物的毒性。明确中药安全性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研究策略,为合理评价中药安全性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生殖毒性作为中药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中药生殖毒性研究评价主要采用国内外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指南所推荐的三阶段试验,然而存在费用高、实验周期长等缺点。欧洲替代方法研究中心(ECVAM)所推荐的胚胎干细胞试验、胚胎细胞微团培养试验及全胚胎培养试验等体外替代试验已应用于中药生殖、胚胎毒性的研究。该文就中药单体或复方生殖毒性体外试验评价的现状,对体外替代试验方法及其优缺点、必要性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广泛开展,毒性病理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临床常用的山豆根作为一种有毒中药,若使用不当,会使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综述近年来山豆根的毒性病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山豆根所致的神经毒性、肝毒性、胃肠毒性等。  相似文献   

8.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目前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在中药临床前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可行的现代中药评价体系标准势在必行。本项目建立了包括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用供试品质量控制体系、现代化中药及其制剂毒性评价体系、评价管理体系在内的现代化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体系,规范了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每个研究环节。无论从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还是从丰富完善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与国际药学相互接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毒中药一直被认为是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组合体,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包含的两类不同成分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呈现典型的"双面"或"多面"特征,展现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角色转换。基于上述认识提出有毒中药未来研究的新思路,包括坚持在生、病理状态下进行有毒中药毒性评价;运用不同病理模型确立有毒中药药、毒性;着眼不同病理状态下药、毒效物质最佳组合;探索药、毒效物质角色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自拟方鼻炎复康汤内服外熏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评价鼻炎复康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传统中药联合现代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med外文数据库,收集有关传统中药联合现代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44篇文献共4 216例患者作为Meta分析的对象,选择临床症状疗效作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传统中药联合现代西药在改善过敏性紫癜症状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比较,临床总体有效率OR=4.74,95%CI=(3.75,6.01),P0.05,临床显效率OR=3.03,95%CI=(2.63,3.49),P0.05。结论:传统中药联合现代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有效,安全性较高,较单独使用西药更有优势,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慢性毒性试验的研究方法与方案,更好地评价临床新药安全性,提高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与临床试验的符合率,本文就实验模型动物的选择、检测方法、结果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总结如何提高实验可靠性和效率的方法与方案,使慢性毒性试验的研究结果更加符合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开发有效、低毒的抗癌中药的有效途径为:①采取药效与毒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原药材、毒性成分(组分)和去毒药材的抗癌效果,建立科学的存效脱毒(减毒)方法。②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抗癌中药癌症毒理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价抗癌中药的毒性。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疗效为中心,确定抗癌新药的“效_毒”关系、建立与中医理论相适应的动物模型及多种靶点筛选模型,开展抗癌中药新药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毒是中药治疗毒体及其毒性所致疾病之简称,是一种有别于现代医学治疗理论的特征之一,仅《中药学》中使用的方法多达35种,涉及中药291味。而已经出版的相关中药学著作中,目前尚无系统的内容研究,诸多治毒方法概念全然没有涉及,致使中药学理论的这一学术观点,依然停滞在最为初级的水平状态。因此,认识中药治毒理论发展水平状况、开展中药治毒方法及其原理性研究,应该成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科学化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有毒中药的适当炮制,使其减毒增效,以保证有毒中药在临床上得到安全有效的应用。方法:分析探讨去除毒性部位或减少毒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毒性;改变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降低毒性;改变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降低毒性;利用高温破坏或分解药物的毒性成分降低毒性;利用辅料解毒作用降低毒性;利用制霜降低药物的毒性;水飞法降低毒性六种不同的降低药物毒性的炮制方法所适用的有毒中药。结果:有毒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增强疗效。结论:炮制有毒中药时一定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毒性表现,选用恰当的炮制方法,要注意去毒和存效并重,有毒中药通过正确的炮制后,既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克服毒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毒性理论在临床中药学中的意义、历史沿革、内容等进行回顾探讨,历代本草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主要包括三种含义: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毒是指药物的偏性;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广义“毒”即是药,就是药物的偏性,泛指一切药物。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就是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强调毒性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建议将毒性的概念与其相应的现代科学实验数据结合,以使其能科学化,精确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尹晓娜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38-138,141
通过对中药炮制与中药毒性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去毒的科学方法.为中药炮制和科学处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依据.科学炮制和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提高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药炮制、制剂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使用毒性中药治病,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具有一定性能。其中对人体作用强烈或有害的中药分为大毒、小毒、峻烈性、燥性等。充分认识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及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病情适当地选用毒性中药和确定用量,并通过适宜的方法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安全有效。1$性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在常用毒性中药中,大多疗效高、毒性大,有效成分即毒性成分,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极易出现毒副反应。故须针对其性质,用相应之方法,把其对立作用统一到疗效方面上来。主要通过制毒在临…  相似文献   

19.
林明琴  钟霞  沙莹  王小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551-1553,1557
目的:观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过敏性、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为其临床静脉给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过敏性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溶血性采用常规体外试管法;刺激性采用家兔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均呈阴性;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和凝集反应;对家兔耳静脉给药部位无明显刺激性;结论:试验所用的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符合临床用药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西结合治疗方案在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作业评价.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就诊我院的9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对照组与孟鲁司特钠联合中药方剂辨证治疗的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14.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多家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