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2006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7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探讨的课题。而正位可控肠代膀胱术中 ,以回肠新膀胱和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较接近生理的尿流改道术式 ,特别以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较为理想。 2 0 0 0年以来我科完成 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本组 7例为男性 ,1例为女性。年龄 42~ 74岁 ,平均 62岁。术前经B超、KUB +IVU、CT及尿道膀胱镜检查 ,确诊为移行细胞癌Ⅱ -Ⅲ级 5例 ,鳞癌 2例 ,腺癌 1例 ,均为T3 期患者 ,无膀胱颈和尿道侵犯。 8例均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63例膀胱癌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患者及46例行膀胱癌回肠膀胱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膀胱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7.3±82.3) min,回肠膀胱术组为(402.4±91.6)rn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新膀胱手术组与回肠膀胱术组控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P<0.05).新膀胱手术组及回肠膀胱术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8,P<0.05).结论 原位新膀胱术较回肠膀胱术手术安全,可自主性控制排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于接受,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自1989年10月到1998年3月,我们用尿粪合流、乙状结肠膀优术治疗膀脱癌患者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8~63岁,平均51岁。8例中多发性膀肤癌7例,三角区肿瘤1例。6例为原发性膀肤癌,1例为膀跳肿瘤切除后复发,l例为膀优癌行膀联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1例。病理分期:B1-2期5例,C期3例。术前Cr、BUN、K Na 、Cl-均正常,B超及膀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肿瘤。二、手术方法术中按常规作全膀联切除,完成膀优全切除后,在双侧输尿管内放置F8单J管,单J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尿瘘中的应用。方法7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发生尿瘘例数、瘘口平均愈合时间方面均比对照组少;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尿瘘中的临床实践良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膀胱全切除术也在增加。我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回肠原位代膀胱术,克服了尿流改道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 ,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建立一个可从尿道自控排尿而又无尿液返流和重吸收的新“膀胱”,一直是探索的课题。我院自 1992年 4月至 2 0 0 2年 1月为 2 6例患者行改良低压回肠代膀胱术 ,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4 9~ 86岁。膀胱癌 2 4例 ,肾盂癌膀胱转移 2例 ,其中 5例为复发性膀胱癌。术前常规进行 IVP检查 ,除 2例曾行一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外 ,其余双肾功能形态正常 ,CT未见癌肿膀胱外浸润 ,无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膀胱镜及病理检查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后低压乙状结肠代膀胱尿道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我院施行的18例膀胱全切后低压乙状结肠代膀胱尿道吻合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白天和夜间尿液可控率分别为100%和94%.平均随访16.3个月(7~36个月),出现并发症4例(1例夜间尿失禁,1例排尿困难,1例单侧输尿管反流、肾积水,1例新膀胱结石.),占22.22%.结论 本术式符合人体生理,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低压、可控,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肠代膀胱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本院采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治疗61例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9~13h,术中失血200—1200ml,平均650ml。术后未发现尿瘘肠瘘,肠粘连切口和盆腔感染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个月无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新膀胱形态良好。3例混合性癌及1例鳞癌和腺癌患者,在术后8~17个月后因肿癌转移死亡,其余58例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少,术后性功能的恢复良好,尿失禁少,代膀胱贮尿排尿功能良好,无全身电解质紊乱,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可完全控尿,夜间需定时排尿;膀胱最大贮尿量平均330 ml,残余尿均小于70 ml;所有患者均随访4~58个月,平均18个月,27例无瘤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发症:有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粘连性不全肠梗阻和肠膀胱颈口梗阻、肠膀胱结石各l例,性功能完全丧失3例.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根治性全膀胱术后,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新膀胱的尿动力学结果、尿控差异。方法膀胱癌患者行标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获得随访39例,22例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作原位膀胱替代术(A组),17例采用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B组)。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尿控情况、储尿囊及流出道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A组白天完全获得尿控率略高于B组(92.2%vs.89.1%),但夜间尿控率显著高于B组(68.3%vs.45.2%)(P<0.05)。A组新膀胱容量、顺应性高于B组(P<0.05)。结论与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比较,回肠新膀胱有更大的容量、更好的顺应性、更高的夜间尿控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我院自1995~1997年,因膀胱肿瘤施行全膀胱切除术6例,其中采用回结肠可控性低压代膀胱术式5例,乙状结肠代膀胱原位尿道吻合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操作体会和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62~7...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70岁,以表浅移行细胞的乳头状肿瘤最为常见。患者常以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终末加重为主要症状。瘤体较大时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肾积水等症状,多数为移行细胞癌。其主要治疗手段是膀胱全切。近年来随着膀胱肿瘤的 相似文献
17.
18.
董雪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7):75-77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观察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2例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及早期缩肛训练新膀胱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2008年2月,我院对45例膀胱癌患者实施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均为男性,年龄40~72岁。病理类型:膀胱移行细胞癌3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3例,腺性囊性膀胱炎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可做膀胱部分切除的单发肿瘤3例,考虑肿瘤复发,本人要求全切者除外,其余28例为多发肿瘤、巨大肿瘤和三角区肿瘤,平滑肌肉瘤为T2期。7例腺性囊性膀胱炎在三角区和输尿管口周围广泛生长乳突样肿物,伴有血尿和严重排尿困难。本组病例均已全面检查,确定远处和盆腔淋巴结无肿瘤转移,心、肝、肾功能正常,全身状态可耐受此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膀胱全切原位结肠新膀胱术,观察组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1 d白天控尿恢复率为71.4%低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且控尿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