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损伤后脊髓胶状质内结构的改变:髓鞘板层散乱,轴突终末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线粒体发生变性;轴浆之中出现嗜锇酸物质,髓样小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损伤后脊髓胶状质内结构的改变:髓鞘板层散乱;轴突终末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线粒体发生变性;轴浆之中出现嗜锇的物质,髓样小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胎儿脊髓发育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3例正常胎尸标本上观测了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长、终丝、脊髓重及脊髓体积等指标。至胎龄4个月,脊髓已脱离骶管;至出生前,脊髓圆锥下端相对于L2 ̄L3椎体之间;硬脊膜囊下界相对S1 ̄S2椎体之间;外终丝止点基本保持在Co1 ̄Co2椎体之间;脊髓长与身长之比显示逐月下降趋势;至出生前,脊髓长为身长的1/3;脊髓重与体重之比保持在0.1%左右。上述各项脊髓发育指标的性差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9~41周的193例胎尸的脊髓与脊柱进行了观察测量:求得了二者在8个相应时期的增长数据;对二者各部位的发育作了对比分析;对脊髓的发育进行了性别的对比。结果表明:脊髓与脊柱的增长率大不相同,脊髓增长了3.85倍,而脊柱增长了5.17倍,以至二者的长度差从9周的5.75mm,增加到出生前的83.60mm。二者的发育不仅存在着时限阶段的不平衡性,而且也存在着部位的不平衡性。脊髓发育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肌皮神经在SG纵向投射主要在C5~C6,少数实验动物投向C7上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样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49、0.943、0.960,而肌皮神经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250~0.382、0.288~0.425、0.301~0.402的范围。结论:肌皮神经在C5~C7水平向投射区占据SG中间带的内侧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采用酸性磷酸酶法。结果:大鼠肌皮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6上段至C7下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外侧2/3和胶状质内侧半中1/3及外1/3区域,部分动物C7中段至C7下段占居胶状质内侧半中外1/3范围。结论: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将大鼠30只分三组,分别切断右侧三支脊神经背根(T_13,L_1,2)、右侧股神经和膀胱顶部。用ACP法追踪三者在脊髓胶状质内的定位投射。发现切断三支脊神经背根后,中间节段胶状质ACP活性全部消失,首尾节段外侧消失。股神经投射至L_(1~3)节段同侧胶状质内侧1/2部。膀胱顶部主要分散地投射在L(1-3)节段胶状质内侧2/3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常胎儿心肌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胎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及与成年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区别。方法:选择水囊引产的正常胎儿,取心室肌组织经固定包埋后制成超薄切片,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胎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与成年人相比较有区别,并随胎龄不同结构上也有一定差别。结论;随胎龄的不断增长,其心肌细胞逐渐发育完善,接近成年人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了神经降压素在大鼠脊髓的分布,结果显示:在脊髓横断面上,神经降压素反应阳性纤维成双带分布于脊髓后角,主要位于Ⅱ、Ⅲ板层,以胸段最密集;神经降压素反应阳性神经元位于Ⅲ板层外侧,为园形或多角形,与其它神经元形成接触。结果提示,神经降压素在感觉传导通路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水囊引产的4~9月正常胎儿黑质发育的特征。结果如下:①黑质神经元在胎龄第4月表现为不成熟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随着进一步发育,神经元核异染色质逐渐减少,细胞质和细胞器逐渐增多,至胎龄第9月,黑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已接近生后细胞的特征;②在胎龄第4月的黑质标本中未见突触结构,随着发育在某些相邻细胞突起的相对膜增厚,但尚未见明显的突触活性点,至第9月时可见典型的突触结构,且大部分为对称型突触,含有圆形清亮囊泡和明显的突触活性点。以上结果提示,胎儿黑质在第4月发育尚不成熟,至第9月已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次杂交鉴定和人CDNA文库的筛选,得到一个应基因在成人脑表达较高的重组克隆18,插入片断长度为3.2kb,通过DNA序列分析和计算机连机检索未见全长同源序列,该克隆所在基因暂命为HSS1832。提示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与内脏活动运动等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AChE、SDH、MAO及磷脂四种组织化学方法,从形态学上对BALB/C小白鼠的脊髓灰质从胚胎至成年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染色切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处理.结果:胚胎第12天,磷脂颗粒出现.SDH、AChE和MAO反应分别于第11、13、14天出现阴性.以后随胚胎发育,反应逐渐增强.但AChE和SDH在生后第3天反应下降,以后又逐渐增强.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灰质与脊髓体积比,结果生前比值随胚胎发育,体积比逐渐增大,生后相反.  相似文献   

15.
张廷伟  邹云雯 《齐鲁医学杂志》2011,26(5):427-429,43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支架复合体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可行性。方法体外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原代培养大鼠BMSCs,移植前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BMSCs移植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每组10只,采用立体定位移植方法分别于各组脊髓损伤部位植入细胞培养基、BMSCs悬液、人发角蛋白+BMSCs细胞悬液。移植后第1、2、4、8周应用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BBB)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移植后第8周处死大鼠,取T9~T11节段脊髓组织制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大体形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单纯BMSCs移植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各时段大鼠BBB评分均优于对照组,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5.64,q=11.86~20.79,P<0.05)。HE染色观察见3组脊髓均严重受损,灰白质界限模糊,均有空洞和坏死瘢痕组织,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空洞较其余两组少。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组移植部位以及头尾端距离移植中心约1 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论 BMSCs联合人发角蛋白移植后移植细胞可以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有效促进陈旧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后肢功能的恢复,其效果较单纯干细胞移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白鼠脊髓胚胎至生后的发育,结果表明胚胎第12天,神经管已闭合,前角运动神经元已出现。第16天,前正中裂形成。至生后4周脊髓的形态和结构已基本接近成年。胚胎第12天,室管膜层细胞胞质内RNA丰富,AlP呈弱阳性反应。胚胎第16、18天脊髓灰质神经细胞内依次出现5~n—Nase和ATPase弱阳性反应。生后第1天,ACP反应出现阳性,以胶状质反应最强,以后随发育,上述酶或物质反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脊髓根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延髓背角胶状质亚核内突触形式,结果表明:在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存在着大量以树突为中心、少量以轴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前者依据参与构成复合体神经终末内含突触小泡的形态,可将复合体再分为圆形透明小泡、椭圆形和扁平状透明小泡及含大致密核心小泡(LDV)三个亚型,后者仅分为扇贝型和普通型二型。本文详细描述了各型复合体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冰冻切片,尼氏染色,参照Rexed氏对猫脊髓细胞分布与灰质分层的原则,对我国珍稀动物—小熊猫的颈髓灰质作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小熊猫的颈髓细胞分布与分层基本上与猫类似,但各层的范围与细胞分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