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结构的解剖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0个尸头20侧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镫骨头下缘与耳蜗底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为2.154±0.173mm,镫骨头下缘与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2.470±0.582mm,圆窗龛与耳蜗底回切开点的距离为1.422±0.369mm,镫骨头下缘与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为3.238±0.151mm,镫骨头下缘与匙突之间的距离为2.831±0.269mm,匙突与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的距离为1.338±0.132mm,面神经垂直段与圆窗龛的距离为4.830±1.152mm,面神经与鼓索神经在圆窗平面的距离为2.480±0.274mm,卵圆窗与圆窗的距离为1.820±0.452mm,耳蜗底回前缘与颈内动脉管的距离为1.856±0.372mm。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切开耳蜗底回的位置位于圆窗龛前方约1.422mm,镫骨头下缘约2.154mm处;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位于匙突下约1.338mm处;卵圆窗与圆窗、面神经与鼓素神经间的平均距离的测量为术中寻找圆窗龛、避免损伤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一种新的CT测量方法,以预测面隐窝开放手术中圆窗龛暴露程度.方法:对40例需要开放面隐窝患者进行术前CT常规面窗线法和极限面窗线法两种方法的测量,与术中圆窗龛暴露程度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CT测量方法对圆窗龛暴露程度预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的Kappa一致性检验也呈较强相关性.结论:新的测...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最常用的是经乳突-面隐窝进路术式[1]。其关键步骤是打开位于面神经垂直段外侧的面隐窝,以充分暴露后鼓室,找到蜗窗。传统的术中面神经垂直段定位可根据砧骨所指示的方向至二腹肌嵴确定大致走形,但文献报道及临床手术中发现面神经变异情况并非罕见,常见的解剖变异有骨管裂缺、分支变异、行程异常等[2]。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HRCT扫描重建的引导下,模拟人工耳蜗植入入路主要步骤解剖,作相关的解剖和HRCT数据测量对照以便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评估提供指导.方法:通过6例儿童颞骨标本解剖,模拟人工耳蜗主要步骤解剖,解剖前后作HRCT横轴位和斜矢状位扫描,观察测量手术解剖和HRCT之间的关系.结果:解剖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在蜗窗水平为(3.13±0.34)mm,在前庭窗水平宽度为(4.12±0.44)mm,HRCT测量面神经隐窝宽度在蜗窗水平为(3.20±0.38)mm,在前庭窗水平为(4.14±0.47)mm,斜矢状位HRCT可使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全程显示.解剖测量数据与HRCT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横轴位面神经到外耳道后壁的距离、斜矢状位面神经到蜗窗距离是反映面神经位置关系的很重要的参数,面神经垂直段 、外耳道后壁、蜗窗是测量的重要解剖标志,术前作HRCT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测量可用来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面神经垂直段遮窗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例面神经垂直段遮窗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等。结果 5例面神经垂直段遮窗患者中,4例为面神经垂直段完全遮挡圆窗,调整患者体位及显微镜角度仍无法窥及圆窗,选择面后入路行人工耳蜗电极植入;1例为面神经垂直段部分遮挡圆窗,调整患者体位及显微镜角度可见部分圆窗,选择将骨性外耳道后壁磨低,低于鼓乳裂水平,直至充分暴露圆窗后行人工耳蜗电极植入。5例患者均顺利植入电极,术中神经反应遥测均引出,术后未见面神经麻痹、外耳道后壁塌陷、平衡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发现面神经垂直段遮挡圆窗时可根据遮窗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面神经垂直段完全遮窗可选择面后入路,部分遮窗可选择磨低骨性外耳道后壁完成人工耳蜗电极植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避免面神经、鼓索神经等损伤及准确定位鼓阶开窗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侧成人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外耳道后上棘至砧骨短脚之间的距离为(12.44±0.51)mm;鼓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之间的距离为(2.67±0.51)mm;砧骨短脚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的距离为(15.22±0.83)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砧骨短脚之间距离为(6.28±0.41)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距离为(9.81±0.71)mm;面神经隐窝最大宽度为(2.73±0.20)mm;镫骨头水平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48±0.20)mm;圆窗水平的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24±0.18)mm;锥隆起至圆窗膜前缘之间的距离为(2.22±0.21)mm;镫骨头至圆窗膜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16±0.14)mm。结论:利用面神经垂直段并非一条直线垂直下行,而是向后有一拱形的弧度,因此面神经垂直段弧度最大位置是打开并充分开放面神经隐窝起始位置;术中切开耳蜗底回的位置位于锥隆起前下方约2.22mm。 相似文献
7.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2)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力的最有效的途径。CI的成功实施需要依靠术前准确的临床诊断及对耳内解剖结构的详尽的影像学评估。国内外学者根据CI手术入路要求,对围绕面神经隐窝开放和耳蜗电极植入相关的结构如乳突气化及病变情况、颈静脉球高位及裸露、乙状窦前移或过大、面神经走行异常、听骨链及两窗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术前对CI术式选择及手术难易、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对减少CI及其他耳内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增加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I术中常见的中耳及其邻近解剖异常,如乳突气化异常、先天性听骨畸形、先天性两窗畸形、面神经管畸形及走行异常、乙状窦前移或过大、颈静脉球高位、颈静脉球憩室及颈静脉球裸露等先天性畸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极重度感音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最有效感音神经性聋的方法。经乳突面神经隐窝入路行耳蜗开窗作为手术方法己被广大耳科医生采用,但面神经隐窝入路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且存在多种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及关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接受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56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8个月,平均14.9±3.5个月)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行微创圆窗植入,描述术中的圆窗暴露方式并统计并发症;对于14例术前有一定残余听力的患儿(250、500、或1 000 Hz三个频率中至少一个频率的纯音听阈≥75 dB HL),记录术前及术后的250、500及1 000Hz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听阈图,术后听力保护程度以完全保护(听力损失≤10 dB)、中度损失(听力损失约11~20 dB)、重度损失(听力损失约21~40 dB)或无听力(听力损失>40 dB或最大声刺激无反应)为标准,统计分析残余听力保存率.结果 96.4%(54/56)的小儿使用微创圆窗入路顺利全植入人工耳蜗电极,随访5~28个月,所有小儿植入装置工作良好,3例(3/54,5.56%)发生小的并发症:2例为术区皮瓣肿胀,一周后治愈,1例并发周围性面瘫,3月后痊愈;术后残余听力完全保护8例(57.14%,8/14),3例为中度听力损失(21.43%,3/14),术后较术前低频听力平均损失10.5 dB,中频听力平均损失12 dB.结论 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安全有效,面隐窝开放技术有利于圆窗的暴露,有一定残余听力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其残余听力可得到完全或部分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骨手术中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及其定位方法。方法应用30例(60侧)成人尸头标本,(其中3例新鲜标本,2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乳突部位手术,暴露面神经垂直段及其周围结构,观察面神经垂直段的走行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面神经管周围的骨质变化特点。结果面神经垂直段长度(16.31±1.29)mm,面神经垂直段至后半规管距离(2.65±0.85)mm,面神经垂直段至骨性外耳道口距离(17.28±1.09)mm,面神经垂直段至颈静脉球距离(3.58±1.32)mm,面神经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距离(4.67±0.39)mm,面神经垂直段至乙状窦距离(6.42±2.65)mm.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存在者88.33%,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位于面神经管外02mm.接近面神经管部位血运丰富,为营养面神经的微血管所在.锥隆起在面神经管稍靠内侧,附着在面神经管内1/3以内位置,面神经垂直段位于二腹肌嵴的前端并稍靠内。鼓乳裂消失就接近面神经垂直段。结论面神经隐窝外侧气房、锥隆起、二腹肌嵴、鼓乳裂等,能够帮助我们定位面神经垂直段。解剖学实践、体会面神经垂直段与接近面神经过程中骨质的改变、颜色改变,才能更准确地定位面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CI)后的面瘫并发症病例,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201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299例患者中发生的面瘫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9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面神经麻痹,其中3例为迟发性面瘫,2例行面神经减压术,预后良好.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相对安全的手术,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较低,为0.31%,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5,48(3):491-500
14.
15.
16.
17.
18.
目的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康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听力学、影像学、术中神经反应测试及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评估结果。结果10例患者术耳人工耳蜗植入前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均未引出,颞骨薄层CT示不同程度的蜗轴与内听道之间的蜗神经管狭窄。术中神经反应测试2例患者有3个电极可引出神经反应波形,1例患者有2个电极可引出神经反应波形,6例患者有1个电极可以引出神经反应波形,1例患者术中未引出神经反应波形。8N患者术后超过2年,其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时的平均单元音识别率分别为60.3%、60.4%、60.3%、60.2%、60.2%,单辅音识别率分别为19.0%、19.1%、19.1%、19.2%、19.2%。2例患者术后仅3个月,其平均单元音、单辅音识别率分别为60.1%、18.2%。结论1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术前无残余听力,术中神经反应测试只有部分电极可以引出神经反应波形,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