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斑区受累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区的结构,并分析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术前视网膜脱离已累及黄斑区的41人纳入本次研究,均经间接眼底镜下巩膜外加压术联合或不联合环扎术视网膜成功复位,分别于术后1周、1、3、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时,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50(P=0.019),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占9.7%,好转者占41.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8);术后1个月时,与术后1周相比从视力恢复(P=0.084)和OCT检查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情况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在0.1~0.6,提高2行以上者占75.6%;术后12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在0.15~1.00,提高2行以上者占92.7%,与术后3月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5),与术后6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21),黄斑区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占95.1%,另2例也有显著好转,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9).结论:OCT的检查能够揭示临床眼底检查不能发现"亚临床型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存在,进而为预测术前视网膜脱离已累及黄斑区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进程以及病情解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MH)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 并与单纯内界膜剥离术相比较,分析2 种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6 年 1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 例MH 合并RD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5G plus 玻璃体切除术。 其中,23 例联合行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填塞组),19 例联合行单纯内界膜剥离术(未填塞组)。两 组术中均填充硅油,术后均行俯卧位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3 和6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黄斑区)、MH 闭合、视网膜复位及 RD 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P >0.05)。术后3 个月填塞组与未填塞组MH 闭合率 分别为95.7% 和63.2%(P <0.05)。两组术后6 个月MH 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 后3 和6 个月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治疗 MH 合并RD 较单纯内界膜剥离术更加安全有效,可促进黄斑区及脱离视网膜的解剖复位与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3-13,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研究,对近6年40例(40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屈光不正均≥-6.00 D,不伴有周边视网膜裂孔.结果 40例(40只眼)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3~76岁,平均59.3岁.平均随诊时间12.3个月.视网膜最终复位36只眼(90.0%).术后视力提高30只眼(75.0%),保持稳定5只眼(12.5%),下降5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P=0.000).预示术后视力差的因素:伴有后巩膜葡萄肿(P=0.023),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P=0.001).术中剥除内界膜17只眼,保留内界膜23只眼,剥除内界膜组视网膜复位率(94.1%),保留内界膜组视网膜复位率(78.3%),两组术后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结论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以使视网膜脱离绝大多数复位,手术后大多数眼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单次注射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本文将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8例(50眼)分为康柏西普组(24例25眼)和雷珠单抗组(24例25眼),分别采用单次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了两组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眼压、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发现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单次注射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均可有效改善近远期视力、眼压和生活质量,其中康柏西普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增加,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23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结果: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高于术前,P<0.05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情况:3例出现术后一过性眼压增高,2例出现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23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黄斑裂孔伴有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7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黄斑前膜形成36只眼,发生率为48%。其中30只眼术后视力低于0.4,占黄斑前膜形成者总数的83%,提示黄斑前膜是严重影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黄斑前膜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术前PVR程度、破孔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冷凝量。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西医学》2003,25(11):2097-2099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6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GF8或硅油。结果:16只眼中15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GF8或硅油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割术在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40例(45眼)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或黄斑裂孔且不伴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黄斑劈裂组患者22例(24眼),黄斑裂孔组患者18例(21眼)。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测定并观察患者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GR)情况。结果 黄斑劈裂组视力进步率、黄斑完全愈合率显著高于黄斑裂孔组,且视力减退率、未改善率更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P1振幅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黄斑劈裂组P1潜伏期逐渐下降,且术后6个月时与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黄斑裂孔组虽有所下降,但各时期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有效手段,在裂孔形成前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SF6) 气体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价值。方法: 采用100 % SF6 气体玻璃体腔内注射33 例(33 眼) ,术后病人采取俯卧位1 周。结果:31 例患者视网膜复位,中心暗区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SF6 气体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术后视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患者行周边视网膜切开术、视网膜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水下电凝,眼内激光治疗,最后行气液交换。结果:第一次手术视网膜全复位28眼(68.3%),复发眼13例,其中13例复发眼中有11例行二次手术,有9例成功(81.8%),二次手术后共37眼视网膜全复位(90.2%)。视力较术前提高有10眼(24.4%)。结论:手术成功与术前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情况、视网膜切开、切除范围及部位有密切关系,视网膜切开及切除能缓解网膜紧张状况,以达到余网膜更好复位。但视网膜切开及切除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影响视功能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路手术患者、术后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网膜下出血3例,玻璃体出血2例,玻璃体混浊加重18例,青光眼9例,白内障2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和加重23例。患者手术解剖复位率达92.3%,术后视力有所提高,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范围,PVR的程度,是否累及黄斑区及程度,术中冷凝的量,放液,屈光的改变,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2例32只眼.先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手术,然后做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并进行黄斑前膜剥除处理,然后行气液交换、眼内光...  相似文献   

14.
In Asian countries,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specifically wet AMD or 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 (CNV),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blindness and visual handicap.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VEGF) play an integ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NV and thus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target. Current treatment paradigms for neovascular AMD recognise the place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 However, combination therapy targeting different pathways to produce a synergistic effect may result in improved visual outcomes and reduced duration of treatment. Anti-VEGF therapy has greatly improved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NV, and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upports the role of these agents as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DT. In particular, anti-VEGF may be a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 in certain types of subfoveal myopic CNV as well as for classic and occult juxtafoveal and subfoveal CNV.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to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is paramount to improving patient care. The authors, who are also members of the Singapore Medical Retina Advisory Board, outline the consensus points and recommended treatment algorithms based on currently available knowledge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management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sian patients with CNV.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28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手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提高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28眼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访结果 表明26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2眼视力不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2.9%.结论 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进行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能使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各种OCT表现,以期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对43例经FFA确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OCT检查,记录清晰、稳定的图像并对其分析.结果:4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中,玻璃膜疣10例10眼,渗出及水肿18例19眼,萎缩型AMD2例2眼,色素上皮下/神经上皮下CNV 13例14眼,浆液性和(或)出血性RPE脱离5例5眼,浆液性神经上皮层和(或)浆液性RPE脱离8例8眼.结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本研究病例的OCT表现由其病变性质不同而表现多种多样,如玻璃膜疣、出血、渗出、水肿、RPE脱离、神经上皮脱离、CNV及萎缩等等,在AMD诊断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监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共108只)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共53只患眼)以及对照组30例(共55只患眼),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C3F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并发症发生、复发率情况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共有45只患眼视力提高,视力不变有8例,无视力下降,患者术后半年视力恢复率为94.34%;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1个月提高者有34例,视力不变者有21例,无视力下降,患者术后半年视力恢复率为76.36%.治疗后观察组中心凹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HRD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及中心凹厚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显微镜下最小量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9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90.45%;视力提高19眼,提高率90.45%。结论: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D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黄斑区视功能与形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17例(23眼)经典为主型CNV患者进行单次光动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8个月分别行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视网膜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的厚度以及功能改变;选择相匹配的正常30眼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相比,CNV患眼治疗前黄斑中心厚度增加,且mfERG的N1和P1波反应密度明显下降。PDT治疗后,视力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治疗后黄斑区中心厚度显著减小,但治疗后8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ERG显示治疗后1区P1波和2区N1波反应密度显著增加;治疗后8个月1区N1波反应密度显著增加;1区和2区的P1和N1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视力变化与黄斑中心厚度变化有相关性(r=0.43,P=0.04),与mfERG各波的变化无相关性,1区的N1和P1波反应密度与黄斑中心厚度变化呈负相关(r=-0.43,P=0.04;r=-0.51,P=0.01)。结论对较小范围的CNV患眼单次PDT治疗可在3个月内减少黄斑区中心厚度并改善视功能,并在相对远期保持稳定。黄斑中心区和旁中心区的恢复有所不同;视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