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呈上升趋势,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其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有文献报道:瓣膜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早期病死率为5%~9%[1],较单纯瓣膜置换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要高。因其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故术后监护难度增加,恢复慢。我院自2002年3月—2005年8月行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6例,现将术后监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病人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6.5岁。病史最短30d,…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心房颤动(Af)主要见于风湿性二尖瓣或多瓣膜病变。它可使心排血堆减少约30%,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促成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危害极大。绝大多数病人在瓣膜置换术后Af仍不能解除,影响术后心功能的进一步改善。Cox迷宫Ⅲ型手术同期换瓣治疗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Af最理想的方法,但瓣膜置换同步进行迷宫手术操作复杂,范围大,体外循环时间长,手术风险大。我院于2004年4月-2005年1月采用改良CoxⅢ型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病人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张手术治疗及介入性治疗。但是,晚期风心病心功能不全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及无经济条件手术治疗者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本文收集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主症者80例,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的疗效,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呈,上升趋势,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其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有文献报道:瓣膜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早期病死率减少阿司匹林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颇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结论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病是因风湿热、中老年瓣膜退行性改变、代谢障碍及先天性等因素引起的瓣膜受损。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体外循环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必要条件。瓣膜置换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在瓣膜置换手术后占到74%左右。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心脏瓣膜(包括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的炎症引起的结构毁损、纤维化、粘连、缩短及瓣膜粘液瘤样变性,缺血性坏死,钙质沉着或先天发育畸形等所致的心脏瓣膜病病变。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病因;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是心脏瓣膜病的首要病因。目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手术能使患者早期解除病痛,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 结论 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3000例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替换手术,其中4例发生急性机械瓣功能障碍,均由超声检查确诊,再次实施瓣膜替换术抢救成功。提示熟知机械瓣正常与异常声像图,并予以鉴别分析,旨在紧急情况下超声诊断更加果断。4例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男为联合瓣膜病...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该手术风险高。为提高病人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命质量,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胸心外科2000年4月—2006年6月开展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病人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5岁;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36例,联合瓣膜置换术10例;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全组均采取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二尖瓣膜置换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跳液,联合瓣膜置换或主动脉瓣置换采用主…  相似文献   

11.
在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瓣膜病占首位。风湿性瓣膜病指由于风湿炎症因素使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如瓣叶、腱索及乳头肌)发生增厚、钙化、粘连、纤维化及缩短等病理改变,造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其主要病变为二尖瓣狭窄,同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瓣膜病变、左房血栓等。在排除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老年退行性变等病因外,当有二尖瓣狭窄,风湿性瓣膜病的诊断基本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中护理风险,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1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AF实施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包括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低体温、皮肤压疮、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感染等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术中11例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出现心室颤动,31例患者体外循环复温后出现低体温,1例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发现左心房顶部出血,经处理后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8~310min,平均(245.32±34.40)min。结论心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AF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士做好详尽的护理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冯书梅  马玲波  张林 《护理研究》2006,20(8):703-704
近年来,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呈上升趋势,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其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有文献报道:瓣膜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早期病死率为5%~9%[1],较单纯瓣膜置换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要高.因其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故术后监护难度增加,恢复慢.我院自2002年3月-2005年8月行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6例,现将术后监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风湿性瓣膜病,并中度以上三尖瓣返流的治疗方法。方法 30例病人,在体外循环下行左心系瓣膜替换,于心脏复跳后行三尖瓣成形。结果 本组病人无死亡,4年随访较满意。结论 以及复跳后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成形更有利于观察手术效果和减少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瓣膜病变是心脏瓣膜病中最严重的病变组合类型之一,病因多为风湿性心脏病和瓣膜退行性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三瓣膜病变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多瓣膜病变患者常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差,故手术及围术期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16.
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前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前的心理护理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谈锦艳,王永琦,侯明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绝大多数患者需作瓣膜替换术。尽管在手术操作、术中心肌保护、围术期的监测和处理等方面已有了很大进展,但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仍在5%~...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9岁,患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5年。患者25年前出现心力衰竭,15年前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三尖瓣修补手术,术后一直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3年前行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植入手术。半年前患者出现腰痛,不久后出现双侧小腿疼痛以左侧为著,行理疗、牵引、按摩等治疗无效,腿痛逐渐加重,强迫屈膝屈髋体位,每日口服强痛定180mg,饮食、睡眠均受到明显影响。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18.
风湿热的每次发作,对患者心脏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只是在一些病变轻微者症状表现不明显,而一些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以后又反复发作者会使心脏损伤加重,病变侵犯心脏内膜,使瓣膜发生粘连、畸形、增厚、变硬、失去弹性。便产生了慢性风温性心瓣膜病。在慢性瓣膜病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活动性风湿炎症的反复发作,一方面会加重心瓣膜的损伤,另一方面可诱发心力衰竭,使病人发生生命危险。因此,控制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风湿活动尤为重要。风湿性心瓣膜病的风湿活动往往很不典型,如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脏瓣膜形态、结构,瓣膜功能、心包积液和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改变。结果: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均表现有瓣膜不同程度的增厚、粘连、钙化或伴有瓣膜的返流,各房、室腔大小的改变和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可正常或偏低。结论:心脏瓣膜病中以风湿性最为常见,二尖瓣最易受累,表现为瓣膜增厚、回声增强、粘连、钙化,瓣膜的返流,其次为主动脉瓣;老年退行性病变多以主动脉瓣受损为主。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受累较少见。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风湿侵及心肌、心包、心内膜瓣膜,而其中尤以瓣膜病变最为突出。瓣膜是维持心内血流正确方向的关键,一旦瓣膜发生病变,将产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最终可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人工心脏瓣膜的问世,瓣膜置换术应运而生,为瓣膜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瓣膜置换术是在体外循环下用人工瓣膜代替有病变的心脏瓣膜,从而维持止常的心脏排血量,效果良好。我院自1998—2001年共为36例重症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人工瓣膜置换术,均康复出院。现将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