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晓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1):27-28
自1996年9月~1999年2月用手法复位后多头绷带固定加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综合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26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住院的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44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3~29岁,均于产后1~7天发病,病程1~3天。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观察组18例。两组患者均有耻骨联合处疼痛,活动时加剧,屈髋屈膝、卧床时有所缓解,双下肢抬举困难,特别是单腿负重步态周期内尤为严重。体征主要为耻骨联合处局部有明显压痛或触痛,可触及明显缝隙,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骨盆X…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按摩及手法复位促进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疗效的效果。方法选择1995年12-2010年12月接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按摩及手法复位治疗的产妇10例。结果 10患者均治疗治愈或有效,有效率100%。结论按摩及手法复位可以有效促进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好转,促进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推拿法治愈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方法:归挤拍打法以及辅助手法。结果;经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七天),患者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能够顺利地上下楼。结论:本病主要是由于局部经络气血阻滞所致,只有推拿疗法才能治愈。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31岁,2005年9月11日18时30分因孕足月破水4h,腹阵痛2h入院,既往健康,孕期无耻骨联合疼痛等症状,1996 年顺产一活女婴.入院时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活动不受限,子宫收缩有规律,孕足月腹形,宫高31cm,腹围105cm,胎心140次/min,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子宫颈消失,子宫口开大2.5 cm,,胎膜已破,先露头部,LOT位,在S= -3 cm,,骨盆未见异常.宫口开大顺利,22时30分子宫口开全,胎头下降缓慢呈持续性枕横位状态;在S=-2cm处产瘤形成,因宫缩良好,胎心正常,胎头未固定,产道正常,指导产妇运用产力及采取双腿弯曲、双手抱膝位外展分娩姿势,与23时10分,顺娩一活女婴.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在C形臂X线透视机下进行最大限度的耻骨联合分离复位,操作中注意耻骨联合中间的空隙变化,上好平衡外固定器及外固定器的加压器,进行外固定加压。结果:优50例,良9例,3例因螺钉松动、拔出,出现了耻骨联合间隙丢失,但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疗效评定为可。结论:外固定架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特点,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按摩手法的力学效应,通过机械力的直接作用使局部组织变形,组织内液变位、变换产生体液调节,促进新陈代谢,以达到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减轻疼痛的目的。方法:按摩护士以自己的双手或肢体的某部位,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动作,根据产妇的特殊需要进行按摩。结果: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疼痛得以缓解,产妇活动状况改善,精神体力恢复迅速。结论:产妇康复按摩可提高产妇机体机能,达到促进产后各系统、器官的恢复。预防和治疗某些病症,有助于产妇身体康复和保健。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2000年5月11日,患者初次妊娠足月临产,产时两腿各架坐于他人膝上艰难分娩,产后第2天出现手足麻木,双下肢屈伸不利,步履困难,站立时阴部及腰骶部刺痛,抬送就诊。症见右下肢疼痛,行走时阴部坠胀痛,并放射至双腹股沟,下蹲不能持久。恶露量正常,色黯红,乳汁未泌,夜难入寐,纳便尚可,脉弦细,舌淡,苔薄白。体格检查:体湿36.5℃,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70mmHg,神清语明,面色苍白,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部压痛(+),双下肢不敢屈伸,不敢翻身活动,耻骨联合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腰骶部无压痛,压迫骨盆试验阳性。理… 相似文献
9.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0)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骨盆带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骨盆带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骨盆挤压试验,统计两组阳性率;对两组患者的耻骨联合宽度进行X线测量,统计耻骨联合宽度 10 mm占比情况;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1周、6周骨盆挤压试验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周、6周X线耻骨联合宽度 10 mm占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周、6周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敷联合骨盆带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产后康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11.
耻骨联合分离症是产科罕见的并发症 ,它不但使产妇活动受限 ,而且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1 一般资料我院自 1 990年至 1 999年共分娩产妇 440 0余人 ,正常分娩后耻骨联合分离 5人 ,其中双胎产妇1例 ,巨大胎儿 1例 ,过期产 1例。均采取止血、抗炎、束紧髋关节 ,绝对卧床休息等治疗 ,一月余痊愈。2 典型病例例 1 ,2 6岁 ,孕 43 3周 ,孕1 产0 。行催产素 2u诱导后 ,宫缩规律 30~ 40″/2~ 3′,产程进展顺利 ,总产程 1 0小时 2 0分 ,顺娩一活女婴。立即阿氏评分 1 0′ ,体重 3750g。软产道无损伤。住院 3天 ,母婴一般情况均好出院。出院后第… 相似文献
12.
13.
孕期耻骨联合分离症是妇女妊娠7~10wk时,雌激素水平增高,卵巢分泌一种叫"松弛素"的物质,这种物质随着孕期的增加而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14.
15.
吕艳春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39)
目的 针对在我院接受耳石症治疗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在我院接受耳石症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44例患者(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对其中的22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的22例患者作为对比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对治疗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比组,不良反应要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 针对在我院接受耳石症治疗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后,能够使患者的治愈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郡浩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4):30-31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复位研究现状,方法:光盘检索《中国生物医学献数据库》,检索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or腰椎间膨出症”和“手法or推拿or按摩”;再对结果献的内容进行手工检索,按是否支持复位分类,并分析检索结果。结果: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献和探讨手法复位的献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近6年来更加明显。但尚无确定依据证明手法能使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结论:手法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不能以突出的椎间盘是否复位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联合骨盆带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骨盆带治疗,观察组采用骨盆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耻骨联合分离宽度、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耻骨联合宽度均减小,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3、7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7天,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活动、睡眠、食欲、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其中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期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采用骨盆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骨盆带,且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介绍患者,22岁,因孕1产0孕40周,阵发性腹痛7小时于2010年6月21日7时入院。询问病史无佝偻病及其他疾病和手术史,查体T36.8℃,P78次/分,R20次/分,BP17/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测宫高32cm,腹围96cm,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