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罗永志 《微创医学》2006,25(3):523-525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SOM与咽鼓管功能不全、变态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SOM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则易导致鼓膜萎缩、鼓室硬化、慢性中耳炎、脂瘤胆、胆固醇肉芽肿等[1].下面对SOM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坚  刘鸿源 《医学综述》2004,10(12):751-753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虽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精细的研究,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引起SOM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障碍、感染和变态反应。可能其中一个因素引起,一个因素使它持续。另一个因素使它加重。现将ET功能障碍、感染及变态反应与SOM的关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正强 《广西医学》1998,20(1):58-61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概况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黄正强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以下简称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很清楚。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研究认为SOM与咽鼓管功能不全或形态不...  相似文献   

4.
舟泌性出耳炎(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由于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等方面还不完全清楚。故目前各家观点不尽相同,其命名甚多;如渗出性.卡他性,浆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非化脓性中耳炎,胶上千等。从国内外临床资料报道近下年来本病有增加趋势。本请学龄前凡童发病家长不注意而延误诊断,易转为慢性,是儿童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有的中耳积液极为粘稠,不易抽出,呈胶源状,称胶耳。  相似文献   

5.
<正>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儿童的常见病、高发病。早期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甚为重要。1腺样体肥大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腺样体肥大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引起SOM的机制及其大小与SOM之间的相关性,至今仍众说纷纭。1.1咽鼓管阻塞Takahashi等[1]研究表明,由于肥大的腺样体压  相似文献   

6.
谢华 《医学综述》2013,19(9):1610-1612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SOM的形成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乳突气化不良、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鼻咽癌及放疗有关的SOM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预后欠佳。在此,对近年来SOM及与鼻咽癌和放疗有关的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SOM治疗方法较多,但均不理想。我院从1994年12月至1997年8月共收治8例(10耳)SOM患者,用鼓室置管术进行治疗,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微波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福 《华夏医学》2006,19(6):1220-1221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是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因其不足以引起致命的并发症,故在较长时期不被大多数人所重视。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认为鼓膜置管手术治疗SOM是确实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手术较繁琐,大多数患者不理解,不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急性中耳炎过后迁延,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是儿童SOM的主要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儿童SOM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医学称为“耳胀”、“耳闭”。本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小儿中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是引起小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泌性中耳炎还具有病因不明、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故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常规治疗(如用药、单纯经鼓室穿刺)效果差、易反复;反复发作者行鼓膜切开置管,因手术复杂、治疗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往往不能首选。我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采用分期治疗SOM,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鼓室积液以及传导性耳聋等特征,具体的发病因素与机制尚有诸多争议,目前主要的解释包括的中耳负压、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电离辐射损伤等,本文将对以上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各主要学说进行回顾性综述,以供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强的松龙注入鼓室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附164例疗效分析)彭洪,钟树国(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五官科243000)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咽鼓管堵塞引起鼓室负压造成中耳渗液,出现听觉障碍。常见症状为重听、闭塞感和自音增强,检查患耳可见鼓膜内陷...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段超文 《当代医学》2010,16(19):29-3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病因现阶段尚未明确,所以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鼓膜穿刺下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常规治疗(如用药,单纯经鼓室穿刺)效果差、易复发;反复发作者行鼓膜切开置管的手术复杂、治疗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往往不作首选。我科门诊2001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疗法对40例(40耳)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效果。方法对46(67耳)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SOM均用鼓室置管术,术后随访0.5-2年。结果治愈率79.1%,好转13.4%。结论鼓室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耳炎后遗症包括鼓膜穿孔、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等症状,是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我们对47例(59耳)术中证实为单纯鼓膜穿孔、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患者术前的纯音听阈、术中所见的听骨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听力改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2年1月-2005年6月经鼓室置管治疗的38例(66耳)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随访1—2年86%耳(32例,57耳)听力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恢复成A型。结论 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适当延长留管时间,防止过早脱管对提高儿童SOM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因,鼓室置管术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法,合适的置管与取管时间是术后临床疗效成功的关键,但对置管与取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很多,现从发病机制、听力学检查手段、并发症与取管时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置管与取管时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轻者为一过性,重者迁延不愈,病程可长达5年以上,容易复发.近年来,许多国内外耳科专家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研讨,但尚无统一结论,其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也不尽相同,尚不能令人满意,在工作中每遇到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颇感棘手.笔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