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舒马曲坦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制作偏头痛动物模型,观察给予舒马曲坦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空白组、假手术组、电刺激组、舒马曲坦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张切片的NF-κB阳性神经元计数分别为111.7±15.7、112.9±10.7、508.7±30.8、179.5±14.9、497.8±20.6.刺激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及舒马曲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4.78,P<0.05).结论 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出现了NF-κB细胞的激活,舒马曲坦可使其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癫疴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大鼠海马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的表达;并观察应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后,对TLR4/NF-κB信号通路及海马损伤的影响,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SE后大鼠海马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0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SE组(B组)和PDTC干预组(C组),其中B组再随机分为B1~B4组(分别于惊厥后4、24、48和72 h处死),B组和C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大鼠SE模型,C组在大鼠惊厥终止后30 min,给予100 mg/kg PDTC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用3 d.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海马TLR4 mRNA表达的动态改变.结果 长程惊厥发作后,脑内神经元损伤存在动态变化,在72 h内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神经元损伤逐渐加重,C组改变较B4组明显减轻.B组各时间点TLR4蛋白的表达(B1组0.1287±0.0260,B2组0.1296±0.0285,B3组0.1330 4-0.0329,B4组0.1604 4-0.0457)均明显高于A组(0.0964±0.0324,t=0.0641~0.3236,P<0.05),并随时间延长明显增高;C组TLR4蛋白表达(0.1271±0.0330)较B4组显著降低(t=-0.0334,P<0.01).B组可见NF-κB/p65蛋白在胞核内有不同程度表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4组比较,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组各时间点TLR4 mRNA的表达均较A组(0.268±0.072)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步升高,惊厥后72 h达到高峰(1.242±0.100);C组海马TLR4 mRNA的表达(0.984±0.263)明显低于B4组(t=-0.2578,P<0.05).各组TLR4的表达情况与NF-κB/p65一致.结论 ,TLR4及NF-κB/p65在SE后的大鼠海马中表达升高,NF-κB抑制剂PDTC可以下调TLR4的表达,并减轻惊厥后海马病理损伤程度,提示TLR4/NF-κB信号通路在惊厥后海马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hG-CSF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2只。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治疗组于脑缺血后2h实施再灌注并予rhG-CSF(50μg/kg)腹部皮下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法(PV-6001二步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24.04±1.49)%〕较模型组〔(31.05±1.49)%〕减小(t=8.12,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25±0.45)低于模型组(2.58±0.67)(U=12.00,P<0.01);治疗组NF-κB p65、iNOS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36.18±5.26)、(128.05±3.19)〕均较模型组〔分别为(96.67±3.94)、(109.73±6.07)〕增高(分别t=-39.51、P<0.01,t=-18.31、P<0.01);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发现梗死灶,脑组织内NF-κB和iNOS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61.86±4.27)、(163.99±4.08)〕高于模型组(分别t=65.20、P<0.01,t=54.26、P<0.01)。结论 rhG-CS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 p65、iNOS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p65)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NF-κB、COX-2对VD大鼠的损伤作用。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SOG)组(n=13)和模型(VD)组(n=15),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丧失明显,NF-κBp65、COX-2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增加,NF-κBp65、COX-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氟烷(ISO)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及三叉神经节内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S组)、模型组(M组)、ISO预处理组(包括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即L组和H组),每组10只,并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L组和H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给予1%和2%ISO吸入麻醉30 min。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耳红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及每30 min时间(T_(1-7))段内的挠头、爬笼次数。采用Western blot测定三叉神经节内白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M组和ISO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双耳发红及挠头、爬笼次数均增多等现象,三叉神经节内IL-1β、COX-2、CGRP及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与M组相比,ISO预处理组大鼠耳红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T_(2-7)时挠头次数均明显减少,T_(2-6)时爬笼次数均明显减少,三叉神经节内IL-1β、COX-2、CGRP及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且H组较L组更明显(除胞浆NF-κB p65蛋白外)。结论异氟烷能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三叉神经节内IL-1β、COX-2、CGRP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与神经源性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偏头痛疼痛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刺激组(32只)和假手术组(32只).电刺激大鼠单侧三叉神经节建立偏头痛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刺激侧颈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刺激侧颈静脉血中组胺和硬脑膜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硬脑膜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脱颗粒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蛋白质印迹技术观察硬脑膜中环氧化酶-2(COX-2)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和刺激组颈静脉血中CGRP含量分别为(59.20±11.66)pg/ml和(82.84±16.24)pg/ml(t=-3.34);组胺含量分别为(9.87±0.88)ng/ml和(11.59±1.20)ng/ml(t=-3.27);硬脑膜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别为15.46±2.40和11.63±1.67(t=3.71),脱颗粒百分率分别为14.09%±4.53%、29.10%±9.39%(t=-4.07).两组硬脑膜中PGE2的含量分别为(80.70±10.60)pg/ml和(382.30±20.90)pg/ml(t=-16.674);硬脑膜中COX-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2.00±18.40和139.00±20.50(t=-7.994),COX-2蛋白表达(吸光度值)分别为19.50±9.20和359.20±21.90(t=-5.190).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单侧三叉神经节可诱导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神经源性炎症的产生,相关炎症因子的改变可能是偏头痛疼痛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 p65, NF-κBp65)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NF -κB和COX-2的损伤作用.方法 2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13只和模型组(VD)15只,取海马CA1区为观察部位,HE染色观察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F-κBp65、COX-2的表达.结果 与SOG相比,V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丧失明显,NF-κBp65、COX-2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D大鼠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癫(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癎)组(14只)、PDTC干预组(PDTC组,14只)和假手术组(8只).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KA)方法制作癫(癎)大鼠模型,PDTC组大鼠造模前30 min给于腹腔注射PDTC150 mg,/kg;观察各组大鼠癫(癎)发作的潜伏期和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时间(发作严重程度).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3区残存神经元数和NF-κB的表达.结果 PDTC组大鼠癫(癎)发作潜伏期[(89.6±39.3)min]长于癫(癎)组[(67.5±22.9)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TC组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时间[(29.2±20.4)min]较癫(癎)组[(12.1±4.0)min]显著延长(P<0.05);与癫(癎)组相比,PDTC组大鼠海马CA3区残存神经元数显著增多(P<0.05),NF-κ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二者间呈负相关(r=-0.562,P=0.001).结论 NF-κB活性抑制剂能降低癫(癎)发作严重程度,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具有脑保护作用.提示癫(癎)发作所致脑组织损伤可能与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癫痫大鼠脑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癫痫组(EP组,n=14)、NF-κB活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干预组(PDTC组,n=14).采用大鼠海马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癫痫模型,PDTC组于癫痫造模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PDTC(按体质量150 mg/kg).于造模后24 h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3区、齿状回、嗅周皮层、杏仁核复合体区P-gp和NF-κB亚基p65(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EP组海马CA3区、齿状回、杏仁核复合体区P-gP和NF-κBp65表达显著增强(PO.05).结论 抑制NF-κB活化可以降低癫痫相关脑区P-gp过表达,癫痫发作所致脑内P-gp表达上调可能与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纯化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AQP4抗体阳性血清组(AQP4抗体组)和AQP4抗体+PDTC组,其中对照组加入10%(体积分数)健康人血清,PDTC组给予10μmol/L PDTC预处理1h后加入等量健康人血清;抗体组加入AQP4抗体阳性血清;AQP4抗体+PDTC组先用PDTC预处理1h后再加入AQP4抗体阳性血清。细胞培养1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法观察各组NF-κB p65入核情况,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度,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65蛋白、磷酸化p65(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AQP4抗体组可见明显NF-κB p65入核,其余三组均未见明显入核;AQP4抗体+PDTC组细胞存活度高于AQP4抗体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4380±0.005、0.3897±0.045,F=133.355,P0.05);各组间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4抗体+PDTC组p-p65蛋白表达水平较AQP4抗体组明显减少(分别为0.7027±0.020,0.8197±0.027,F=10.794,P0.05)。结论 AQP4抗体阳性血清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途径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抑制NF-κB活性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对大鼠皮质扩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和CSD引起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etal grey,PAG)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用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氯化钾刺激组;B组:氯化钾刺激+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组;C组:氯化钠刺激组.对各组大鼠使用氯化钾(或氯化钠)刺激,以观察CSD出现的个数和波幅;第1次刺激2 h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PAG内不同层面c-Fos阳性神经元.结果 C组未记录到CSI).A组CSD个数(10.70±3.23)较B组(6.10±2.56)显著增多(t=-3.528,P<0.01);A组CSD波幅[17.33(95%CI 11.45~23.11)mV]较B组[11.82(95%CI 9.24~14.70)mV]显著增加(Z=-4.360,P<0.01).A组各层面c-Fos阳性细胞数较B、C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对CSD有抑制作用,可使CSD引起PAG内神经元兴奋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NCAM和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从神经细胞黏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模型+针刺组(简称模针组),每组12只;抗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R1)12只为空白组,每日一次电针模针组小鼠"百会"、"涌泉"穴,连续治疗21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NCAM、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模针组小鼠NCAM(0.231±0.007)、NF-κB蛋白(0.367±0.012)及mRNA(0.528±0.016,0.308±0.00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通过提高NF-κB的表达,诱导NCAM的合成,促进神经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Ang-(1-7)治疗组,每组各14只.缺血组及Ang-(1-7)治疗组均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用微型渗透泵分别给予假手术组及缺血组人工脑脊液(aCSF)0.5 μL/h治疗,给予Ang-(1-7)治疗组Ang-(1-7)(100 pmol/L,0.5 μL/h)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层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 p65的空间分布以及阳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 结果 Ang-(1-7)治疗组缺血侧顶叶皮层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较缺血组降低约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7)治疗组缺血侧皮层细胞NF-κB p65由胞浆向胞核的移位被显著抑制,NF-κB p65阳性表达率较缺血组降低约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7)治疗组缺血侧皮层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71.603±18.539) pg/mL、(44.648±10.387) pg/mL]较缺血组[(104.763±24.412) pg/mL、(64.787±14.441) pg/mL]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ng-(1-7)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其可能通过作用于Mas受体或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促炎作用,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癫痫大鼠脑组织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癫痫组(9只)和BBR 10 mg/kg(9只)、20 mg/kg(9只)、40 mg/kg组(9只).采用大鼠海马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癫痫模型,各BBR干预组分别于术前48 h、术前24h和术后6h腹腔注射相应剂量BBR.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发作严重程度.造模24 h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3区P-gp和核因子-κB(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BBR 20 mg/kg组[(66.11±5.90) min,(26.67±6.67) min]和40 mg/kg组[(76.33±9.11) min,(42.00±7.73) min]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初次至第6次≥Ⅳ级痫样发作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癫痫组[(41.78±10.45) min,(9.44±4.25)min](均P<0.05).各组大鼠海马CA3区NF-κB p65和P-gp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6.024,H=21.830;均P<0.01).癫痫组海马CA3区NF-κB p65和P-gp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BBR 20mg/kg和40 mg/kg组表达显著低于癫痫组(均P<0.05).结论 BBR能够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降低其严重程度,并抑制癫痫大鼠脑组织NF-κB和P-g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D-1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予桂皮醛干预,应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小鼠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成年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及桂皮醛(CA)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即CA25组、CA50组和CA75组(在MCAO小鼠模型基础上腹腔给予25 mg/kg、50 mg/kg及75 mg/kg桂皮醛)。术后24 h通过测定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来评价桂皮醛的脑保护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oll样受体6(TLR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和核因子-κB(NF-κ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CA50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中位数2.0 vs.3.5),病变侧脑组织含水量降低[(83.72±0.73)%vs.(85.09±0.95)%],脑梗死体积缩小(0.45±0.06 vs.0.54±0.02),均P0.05。同样与MCAO组相比,CA50组TLR6、TRAF6及NF-κB基因表达明显下调(TLR6:3.26±0.03 vs.6.32±0.07;TRAF6:1.88±0.21 vs.3.33±0.48;NF-κB:1.47±0.33 vs 4.21±0.57,均P0.05)。TLR6、TRAF6及胞核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LR6:0.12±0.01 vs.0.19±0.03;TRAF6:0.45±0.09 vs.0.67±0.07;胞核NF-κB:0.32±0.06 vs.0.46±0.06,均P0.05)。结论桂皮醛可能通过抑制TLR6/TRAF6/NF-κB通路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每组各18只.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手术前7 d起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锂(1mmol/kg).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成脑出血模型.跟据术后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1、3、7 d三个亚组.分别采用TUNEL法、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NF-κB表达的情况.结果 在脑出血后1、3、7 d,与脑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18.32±3.75,33.24±6.37,20.49±4.87;NF-κB阳性细胞数:55.34±5.83,30.63±3.27,9.53±2.37)比较,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区TUNEL阳性细胞数(15.84±3.12,10.88±4.75,5.83±4.39)明显减少,NF-κB阳性细胞数(29.27±3.37,16.36±3.64,7.64±2.31)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反应也明显减轻.结论 氯化锂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NF-κB的表达来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减少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其对脑出血后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在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上矢状窦旁硬脑膜刺激模型 ,免疫组化染色及双标染色观察PAG内c Fos表达及其与 5 羟色胺 (5 HT)的共存。结果  5 HT阳性细胞分布主要集中在PAG腹外侧和腹中间区。阳性细胞数头侧至尾侧逐渐增多。c Fos阳性细胞在刺激组比非刺激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双标染色显示 5 HT和c Fos阳性细胞均聚集在PAG腹外侧 ,双标细胞占 5 HT细胞数的 15 0 %± 2 8% ,占c Fos阳性细胞的 2 4 0 %±4 3%。结论 PAG神经元在偏头痛模型中兴奋 ,PAG内 5 HT阳性细胞部分兴奋 ,可能还存在其他类型神经元的兴奋。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由两个亚单元组成,均属于Rel家族蛋白.它在细胞内与NF-κB抑制蛋白(I-κB)结合呈非活性状态,当被神经生长因子(NGF)、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等刺激物激活后便与I-κB解离而转入核内与特定的启动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NF-κB不仅促进神经的发育与神经可塑性,还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在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争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进而从炎症反应角度探讨rTMS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颞叶癫痫刺激组(TIE+rTMS)、颢叶癫痫假刺激组(TLE+s-rTMS)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每组10只.利用立体定位仪向大鼠海马CA,区微量注射海人酸(KA)制备颞叶癫痫模型,对照组于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刺激组连续接受rTMS治疗10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研究大鼠海马NF-κBp65和COX-2表达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p65和COX-2表达明显增强NF-κBp65核移位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E+rTMS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p65和COX-2表达较TLE+s-rTMS组明显降低,NF-κBp65核移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可能通过降低癫痫大鼠海马NF-κB和COX-2的表达,阻止NF-κB核移位,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C57BL/6J种属的野生型(WT)和Apo E基因敲除型(Apo E-/-)乳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2)将WT和Apo E-/-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阳性沉默组(KD组),Control组不加任何病毒,NC组加入阴性对照慢病毒,KD组加入沉默p65基因的阳性慢病毒,用siRNA慢病毒沉默星形胶质细胞核因子-κB(NF-κB) p65基因,抑制NF-κB信号转导,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3)用TNF-α刺激上述各组细胞24h,ELISA法检测刺激前后各组细胞MMP-9的浓度。结果(1) KD组两种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MMP-9和TNF-α的浓度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P 0. 05);而Control组和NC组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MMP-9和TNF-α的浓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Apo E-/-细胞MMP-9和TNF-α的浓度在Control组和NC组中均高于WT细胞(P 0. 05);而在KD组中与WT细胞无明显差异(P0. 05)。(3) TNF-α刺激24h后,Control组和NC组两种细胞MMP-9的浓度均升高(P 0. 05);而KD组MMP-9的浓度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 Apo E可能通过TNF-α/NF-κB信号通路影响星形胶质细胞MMP-9表达,从而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