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评分≤ 8分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行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 ,并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伤后第 1天和第 7天 ,血清IgG、IgM、IgA和补体C3均有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伤后第 14天 ,亚低温治疗组IgG、IgM、IgA和C3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的时间 ,促进外伤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IgG、IgA、IgM以及CD4、CD8计数。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gG、IgA、IgM以及CD4、CD8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gG、IgA、IgM以及CD4、CD8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营养支持,能进一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蛋白质代谢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神经外科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包括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19例行手术治疗的严重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22例,检测治疗前后IgG、IgA、IgM、C3、C4及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活性及预后(GOS)变化.结果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免疫功能无影响.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予以长时程亚低温疗法)与观察组(n=25,予以常温治疗),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IgA、IgM、IgG含量均下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4 d时,两组各项指标开始回升,观察组IgG、IgM较对照组同期值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CD3~+、CD4~+/CD8~+均出现降低,观察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术后14d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病死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长时程亚低温疗法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无严重并发症,且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及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采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吴全理  罗大山  韩方华 《广西医学》2001,23(5):1068-107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把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0例、对照组48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两组病例分别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血糖(BS)、颅内压(ICP)、预后等项目。结果:亚低温组的T3、T4、TSH、PRL等基因正常,而对照组的T3、T4、TSH、PRL、死亡率、恢复良好率等,显著低于或高于亚低温组(P<0.01或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保护和稳定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通路功能的作用,并显著地改善了预后,是临床救治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脑氧代谢、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亚低温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分类者的GOS评分结果及治疗前后的脑氧代谢、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不同分类者的GO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脑氧代谢、脑血流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对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的改善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6.67%(21/45)和11.11%(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89%(13/45)和24.44%(11/45)(P〈0.05)。治疗后第3、5天和复温后(第7天)观察组NSE、NO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NSE、NO和CRP的水平,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治疗的87例由创伤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上选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从而分析亚低温对由于创伤引起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亚低温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良好,伤残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常规疗法)患者,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可明显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病情,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王高强  白全召 《当代医学》2011,17(4):120-1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0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血清中蛋白的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