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死亡率、GCS评分改善情况、颅脑缺损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为96%,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6%,观察组患者为2%,两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脑缺损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43±1.3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67±1.92)d(P<0.05)。结论: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2.
赵维刚  马宇弘 《吉林医学》1994,15(4):238-239
CT定位小切口直视下血肿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法治疗颅内血肿赵维刚,马宇弘,隋春波,朱井维,张丽明,林治富,于春鹏,杨炳森,赵淑梅,宁艳(蛟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32500)颅内血肿是造成高颅压、继发颅脑损害的主要原因[1,2],现将我科1992年3月~1...  相似文献   

3.
4.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脑内血肿总体部分抽吸对血肿触发自由基反应的影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脑内血肿大鼠模型并模拟血肿抽吸,观察各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血肿部分抽吸显著降低红细胞SOD活性,提示血肿部分抽吸抑制大鼠体内的自由基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肿周围组织和毛细血管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7.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之一,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病死率较高。近年来,CT引导颅内血肿抽吸术被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我院自1990年12月至1993年3月,行CT引导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抢救成功率达71.1%。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29~76岁,平均56.9岁。血肿部位:大脑半球皮质下5例,基底节36例,丘脑区4例,其中破入脑室20例。血肿量平均74.4ml,33~50ml10例,>50ml28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颅内出血是临床多发病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我院从 1998年~ 1999年中高血性脑出血进行微创进颅抽吸血肿 ,挽救了一些患者生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0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大78岁 ,最小 35岁 ,平均年龄 6 2岁 ,全部病例均有高血压史。1 .2 出血量及血肿部位 血肿量 30~ 6 0ml 2 2例 ,6 0ml以上 4例 ,出血部位 :基底节 14例 ,丘脑出血 2例 ,皮层下 7例 ,小脑出血 2例 ,其中破入脑室 3例 ,穿刺前昏迷 12例 ,一侧瞳孔散大 5例 ,双侧散大 3例。1.3 手术时间 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 8小时之内 6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5年底开展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已治疗21例,临床观察疗效很好,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1例病人为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病人。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40~76岁,平均62岁。21例病人均经CT证实。出血部位:左侧颞顶部3例,右侧7例,右侧颞枕部2例,左侧基底节区6例,右侧7例,右侧额叶1例,均为脑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近5年遇到的40例颅内血肿穿刺轴吸术的护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治疗后均能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护理方面未发生大小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结论: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护理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是项重要工作。护士必须具备全面、熟练掌握手术前后各护理环节与操作技能,认真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心理护理仍然不能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血肿吸引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实验组行定向软通道血肿吸引术。比较两组再出血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后无再次出血,对照组术后再次出血率为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8.36±2.25)d,短于对照组的(24.75±3.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5.35±4.08)分,高于对照组的(59.40±3.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向软通道血肿吸引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性相似,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但前者能降低术后再次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景龙  朱晓波 《吉林医学》2007,28(3):339-340
目的:应用负压引流与常规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研究两者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年内入组合格患者42例,随机分成2组,即负压引流组(NPDG)和常规引流组(CPDG),术后1d、3d(拔管前)复查头部CT,从头部CT影像改善率对照疗效。结果:CT影像改善率:NPDG为75%,CPDG为18.2%,P<0.001。结论:负压引流比常规引流疗效确切,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变化情况.方法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微创组(出血后3 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水肿细胞形态.每组每时相点(12 h,24 h,48h,72 h,7d)各6只大鼠.结果脑出血组和微创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12 h,24h,48h比较P<0.05.7 d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脑出血后24~48h水肿达高峰;脑出血后早期(<3 h)予以微创清除血肿术后水肿有明显减轻(P<0.05),为临床脑出血微侵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紧急救治,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水平。方法:对4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治疗组死亡率、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外科开颅手术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缩短疗程,节省费用,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适合在有一定条件的医疗单位的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犬额叶脑内血肿颅内高压的影响.方法 18只犬随机分为正常颅压组(Ⅰ组,颅内压<18 mmHg)、颅压中度增高组(Ⅱ组,颅内压25~40 mmHg)和颅压高度增高组(Ⅲ组,颅内压>40 mmHg)3组(每组各6只),全麻,气管切开插管,应用肌松剂,机械通气,右额叶脑内注入自体血制成颅内高压模型,PEEP从0开始每次增加3 cmH2O,直到18 cmH2O,每个水平持续20 min,在对侧用光纤颅内压探头监测脑内颅内压(ICP)的变化,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并计算出脑灌注压(CPP).结果 随着PEEP的递增,Ⅰ组颅内压上升,脑灌注压下降;Ⅱ、Ⅲ组颅内压略有下降,但Ⅱ组MAP、CPP上升,而Ⅲ组MAP下降,CPP下降;3组CVP都随PEEP增加而升高,但Ⅲ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另两组(P<0.01).结论 应用PEEP通气时由于中心静脉压升高、脑静脉回流受阻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ICP和CPP.在正常颅内压状态下,PEEP使颅内压上升,在已有颅内高压存在时,PEEP对颅内压影响不明显,但在重度高颅压情况下,PEEP使CPP明显下降,提示在重度颅内高压需要应用PEEP通气时必须维持MAP,以保证足够的CP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和血肿周围水肿、中线移位的影响.方法 用图象分析系统定量比较出血量在30~60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67例)和微创治疗(65例)中24h内、10~14d、18~24d时血肿、血肿周围水肿、松果体和透明隔移位等的动态变化.结果 10~14d时微创治疗组血肿量(9.77±6.21)mm3、血肿周围水肿(60.37±29.92)mm3均明显小于内科治疗组(25.90±8.90)mm3;(79.57±38.72)mm3,中线移位程度轻于内科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明显减少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量、脑水肿和中线移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依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完成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不用肌松药及面罩加压给氧去氮;对照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观察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反流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2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与麻醉诱导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无需处理;2组各时点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中发生误吸者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均降至90%以下;试验组1例反流,无误吸,对照组8例反流,3例误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可有效预防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反流误吸,气管插管条件满意,血流动力学变化在临床允许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规律及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各组又分为12 h、1 d、2 d、3 d、7 d 5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注入尾状核2μL生理盐水,脑出血组注入大鼠尾状核2μLⅣ胶原酶。血肿抽吸组是在脑出血模型制作6 h后进行血肿抽吸。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Caspase-3含量脑出血组较血肿抽吸组及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5),血肿抽吸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HSP70表达在12 h出现,3 d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12 h出现,在3 d时达高峰,第7天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Caspase-3蛋白高表达说明在脑出血第3天神经细胞凋亡和损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且对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在早期对脑出血进行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伍颖光  梁宝琳  汤隆  何桂荣 《吉林医学》2011,32(14):2746-2747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试验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治疗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疗效显著,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郑敏  黄素群 《重庆医学》2015,(16):2197-2199
目的:观察负压伤口治疗(N PW T )技术不同负压值对植皮效果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负压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7月四肢慢性创面床拟行植皮术的80例患者分为A~H 8组,A组植皮后常规打包加压,B~ H组分别施加-10、-20、-30、-40、-50、-60和-70 kPa的持续负压,并观察效果。结果施加负压的B~H组在患者舒适度、皮片存活面积和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显著优于A组(P<0.05)。-10~-40 kPa间,舒适度随负压值的增加而降低(P<0.05);皮片存活面积在B、C组最大;创面愈合时间B、C组最快(P<0.05)。结论植皮创面施加-10 kPa压力的持续负压,即可提高植皮效果又能保证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