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对称性小关节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小关节肿胀、晨僵、进行性疼痛,甚至可见关节畸形、功能缺失。因免疫机制复杂,RA发病机制尚不透彻。但众多研究表明,RA的发病与免疫机制异常、滑膜炎症反应激增、RA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s)生物学行为异常、细胞外基质异常降解等方面相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密切参与RA炎症介质异常释放与活化、RA-FLS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异常改变、滑膜血管新生、骨侵蚀和软骨破坏。中医药几千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医药可有效改善RA患者关节肿胀、晨僵、疼痛等临床症状,延缓关节畸形的发生,并具有整体调控、个体化治疗、作用途径、靶点多样、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质量稳定的特点和优势。同时,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抑制RA-FLSs异常增殖、迁移与侵袭、调控RA-FLSs细胞凋亡、保护细胞外基质等作用,发挥防治RA的作用。该文拟通过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阐述MAPK信号通路在RA发生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总结中药干预MAPK信号通路防治RA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开发中药新药及临床应用中药防治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调控免疫功能防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治疗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得以不断提高;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促使以免疫调控干预肺癌发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调控免疫是中医药防治肺癌的重要基础。文章就中医药在调控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进行总结,力图从免疫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滑膜炎症为其主要特征,常对称性的累及多个关节,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残疾。RA发病机制复杂,防治复杂,彻底治愈困难。既往研究证实,控制炎症过程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节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维护细胞稳态的核因子E2相关因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抗炎、抗氧化、调控滑膜细胞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抗炎、调控能量代谢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与RA中的血管生成相关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均是防治RA的重要靶点与机制。同时,众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通过调控上述信号通路,发挥上述信号通路的相关作用来防治RA,并展现了中医药调控途径多、长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兹该文通过查阅众多研究报道,阐述了上述信号通路在RA中的作用,并详细总结了以近年来中药干预上述信号通路防治RA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推动对RA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的深入研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更是为未来治疗RA的新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学是一种可遗传可逆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各个阶段。表观遗传学的整体性、动态性、个体化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作用理念高度契合。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中医药通过表观遗传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阐述基于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中医药理论提供更多客观科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侵害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中医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机制的逐步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影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调控细胞基质降解酶的表达、调节免疫功能、抗多药耐药、抑制肝癌血管形成、抑制黏附侵袭能力、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干预肝癌细胞的转移与复发,有效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本文将围绕中医理论、实验研究整理汇总,对中医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有内外因之分,外因如外感风、寒、湿、热、虫等邪气,导致气血阻滞,皮肤失养而发病;内外因如风湿毒气袭表,血分热燥,血燥难荣或素体血虚,外感风燥之邪,合而致病。近现代医家多从血分认识,有血热、血虚、血瘀、血燥之分。现代医学则认为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相关,其机制研究也紧紧围绕基因遗传易感、免疫系统紊乱、病菌感染等方面。目前临床上疗法多样,主要有系统治疗、局部外用药物等。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常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传统疗法等,作用以调控体内免疫系统、基因靶点及抗氧化等为主,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目前,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机制虽已经逐渐深化,但关于中医药防治银屑病作用机制的详尽整理尚少。该文基于银屑病发病的中西医研究,对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机制进行综述,提供较为全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治疗及相应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的抗凋亡是导致该病病情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促进FLS凋亡并抑制炎症反应是目前RA治疗和研究的重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信号通路在RA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与FLS炎症倾向、抗凋亡等密切相关。研究并探讨NF-κB/Bcl-2信号通路调控FLS凋亡的机制及作用,介绍中医药靶向该通路促进FLS凋亡进而抑制RA滑膜炎症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中医药治疗RA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极早期干预是类风湿关节炎(RA)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经典论述及现代发病机制探讨RA前状态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风湿痹阻是RA前状态的基本病机,脾虚风袭,自身抗体产生;脾虚湿阻,肠道菌群失衡;脾胃虚弱,黏膜免疫紊乱。RA前状态临床特征、动物模型亦呈脾虚风湿痹阻的特点,探讨RA前状态病机有助于运用中医药对RA进行极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作为一种患病率逐渐攀升的炎症性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银屑病可受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病因刺激而发病,以细胞因子驱动的表皮增生、异常分化、炎症和新血管生成为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和皮肤细胞的相互作用,但有些发病机制仍是研究的盲点,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探寻有效治疗靶点成为研究银屑病的重要目标。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的病理机制中承担重要细胞转导作用,是调控银屑病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关键转导因子,是研究银屑病的热点领域。而中医药调控银屑病以其治疗通路广、作用靶点全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占据重要治疗地位,且随着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深入,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银屑病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银屑病已收获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瘙痒症状、减少皮损面积、改善焦虑情绪、预防并发症等,证明银屑病在中医研究领域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尽管中医药在银屑病防治方面的理论与临床研究颇丰,但中医药对调控银屑病相关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综述暂未见刊载。因此,该综述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中医药调控银屑病相关的6条主要信号通路,即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1.
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的热点。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两广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报道发现鼻咽癌中的异常的DNA甲基化改变。中医药在临床上对鼻咽癌防治和预后有着良好疗效。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机制与表观遗传学调控相关,中医中药可能通过DNA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改变达到防治鼻咽癌的目的。文章主要综述DNA甲基化对中医药防治鼻咽癌方面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452-2456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提示中医药可能有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研究成为UC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发现中医药可通过抗炎、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肠上皮和微血管通透性、调节免疫、调控肠道微生态等多方面在治疗UC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对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对进一步探明UC发病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 ,也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本世纪第一个 1 0年定为骨和关节病年代 (BoneandgointDecade) ,以此来推动对包括本病在内的骨和关节病的防治。近几十年来 ,我国及日本等国 ,广泛开展了中医药防治R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初步显示了中医药对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抗炎、镇痛、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关节滑膜超微结构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现就其十余年来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 .镇痛作用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是治疗RA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中医认为多与肝、脾、肾三大脏器相关,以血脉不通为标,面部或体表色素沉着为主症;西医则认为与家族遗传、种族差异、紫外线照射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疗法多样,主要有预防紫外线辐射、局部增白剂、化学换肤等。此外,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采用中药内服、局部外用、针灸等。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疗法主要以调控体内抗氧化、内分泌及黑色素代谢为主,虽能一定程度解释作用机制,但对中医药外用调控黄褐斑作用机制的探讨仍存在一定局限。随着皮肤"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提出及深入研究,NEI网络以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实现整体功能调控的作用得到广泛的验证与认可,本文在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及目前中医药的调控进展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可能通过调节体表NEI网络发挥局部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探讨,以期对黄褐斑的治疗及中药外用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TLR4/MyD88/NF-κB作为机体炎症的重要信号通路,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调控过程。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诸多研究表明,TLRs、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有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影响TLRs、MyD88、NF-κB等信号通路起到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因此,拟通过分析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中医药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治疗RA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理,为RA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风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检索近五年国内外文献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从不同途径参与免疫应答,提高RA的发病率;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均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恢复肠道稳态,减轻炎症反应,对RA起到防治作用。从肠道菌群与RA发生的相关性及中药通过肠道菌群防治RA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RA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分子机制仍有待明确。miRN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具有强大的调控作用,且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药通过该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年来有关miRN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Wnt/β-catenin通路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揭示miRNA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对此通路的干预作用,为今后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活动的关节和其他脏器.近年来,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免疫遗传学及内科治疗学等对RA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有了不断深入和提高.中医药治疗RA历史悠久,且有着良好的疗效.2010 -05-2011 -05,我们采用祛风汤治疗RA 3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表现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近几十年来,国内广泛开展了中医药防治R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步显示了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从20世纪80年代起医家们开始探讨中医药治疗RA的作用机理,逐步开展相关动物实验研究。现将近20年来的实验研究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皮损处常为乳白色或浅粉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免疫功能、氧化应激、黑色素细胞自毀、遗传、神经化学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易诊难治,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以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维生素D3衍生物及抗氧化剂等为主,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服用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白癜风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使其在防治白癜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受到众多医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白癜风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单味中药、中药单体成分及复方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改善多种机制而发挥治疗作用。该文系统整理了近5年文献库中有关中医药改善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将从中医药调节免疫功能紊乱、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黑色素细胞功能、调节线粒体结构与功能、调控肠道菌群环境及微小RNA(miRNA)异常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期进一步总结阐明白癜风的病理机制,并为中医药防治白癜风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