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特异性的诊疗措施,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亟须探索胶质瘤扩散、浸润的机制和开发新型治疗措施。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胶质瘤扩散、浸润的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已被证实与胶质瘤侵袭、迁移和治疗抵抗有关,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介导EMT参与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此外,微小RNA可以与EMT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该文通过综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胶质瘤EMT的影响及针对该进程不同的干预措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78-83] 相似文献
2.
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浸润性生长的颅内原发性肿瘤。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EMT)是胶质瘤细胞获得高度迁移和侵入表型特征的关键过程。EMT是一个进化上保守的细胞发育程序,和致癌效应密切相关。该文就EMT与胶质瘤侵袭迁移相关作用机制和靶向治疗进行综述,为胶质瘤的诊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槐定碱对人胶质瘤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胶质瘤U87细胞,加入槐定碱[0 mg/ml(对照组),1.0 mg/ml,2.0 mg/ml,3.0 mg/ml]共培养24 h,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β-catenin、E-cadherin、Vimentin和MMP-9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Vimentin、MMP-9 mRNA表达。结果 槐定碱明显抑制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P<0.001),而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01)。槐定碱明显抑制U87细胞β-catenin蛋白、Vimentin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P<0.01),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而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结论 槐定碱能抑制人胶质瘤U8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阻断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VB)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实验1:常规培养胶质母细胞瘤T98和U251细胞并各自分为4组,依次添加0、20、40、80μmol/L的VB处理24 h。采用CCK-8实验检测4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4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采用RT-PCR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4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波形蛋白、Snail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2)实验2:T98、U251细胞各分为4组,依次为对照组、VB组、TGF-β组和TGF-β+VB组。对照组及VB组细胞转染空载质粒、TGF-β组及TGF-β+VB组细胞转染TGF-β质粒;转染24 h后VB组、TGF-β+VB组细胞均加入40μmol/L VB继续培养24 h,随后进行后续实验(迁移和侵袭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验,实验方法及检测指标同实验1)。(3)体内实验:裸鼠皮下种植U251细胞后分为2组,每组8只。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100 mg/kg的VB,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记录小鼠肿瘤体积大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实验终点(移植后21 d)时,检测小鼠肿瘤重量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肿瘤中TGF-β、波形蛋白、Snail的表达。结果(1)实验1:与0μmol/L VB组相比较,20μmol/L、40μmol/L VB组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0μmol/L VB组细胞存活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μmol/L VB组比较,20和40μmol/L VB组迁移和侵袭到下室的细胞随浓度的增高而减少,TGF-β、波形蛋白、Snail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2:与对照组相比较,VB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减少,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增加,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B组比较,TGF-β组及TGF-β+VB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增加,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内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更小,TGF-β、波形蛋白及Snail蛋白表达量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小鼠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通过下调TGF-β的表达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5.
正胶质瘤是源自神经胶质细胞或其前体的异质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在(0.59~3.69)/10万人,男性多于女性~([1])。其主要发生在大脑,也可能发生在脊髓。根据恶性程度,胶质瘤可分为Ⅰ~Ⅳ级:Ⅰ、Ⅱ级通常分化良好并且预后较好,Ⅲ、Ⅳ级是未分化的或间变性的且预后较差。近30年来,胶质瘤的整体治疗效果未有明显改善,5年生存率很差~([2])。因此,胶质瘤的发病机制、生物学特征和新病因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热门话题和最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医学领域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可直接引起神经轴突中断、神经元坏死、脊髓结构严重破坏导致严重功能缺陷。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增殖和胶质瘢痕的形成等[1]是阻碍损伤脊髓轴突有效再生和生长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先后利用药物治疗、体外诱导及基因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酪氨酸相关激酶(fyn-related kinase,FRK)是否通过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信号通路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方法采用Western blot(WB)检测FRK质粒的转染效果,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FRK及下调FAK对胶质瘤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B检测过表达FRK对FAK、P-FAK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下调FAK对FRK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FRK质粒转染成功。过表达FRK后胶质瘤U25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下降。FAK siRNA干扰效率达到70%,下调FAK后胶质瘤U25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下降。过表达FRK后P-FAK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FAK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下调FAK对FRK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FRK可能通过抑制FAK的磷酸化来调控胶质瘤的侵袭与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MMP-2和TGF-β1在3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2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大多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在正常脑组织和低(Ⅰ-Ⅱ级)、高(Ⅲ-Ⅳ)级别胶质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TGF-β1亦如此。同时,MMP-2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MMP-2与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它们参与了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在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3):65-66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应答因子(SRF)及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分析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TGF-β1、SRF及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26/40)、45.0%(18/40)、77.5%(3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8/30)、13.3%(4/30)、7.1%(2/30)(P0.05),肿瘤级别Ⅲ+Ⅳ级患者的TGF-β1、SRF及波形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7.3%(17/22)、63.6%(14/22)、86.4%(19/22)。均显著高于Ⅰ+Ⅱ级患者的50.0%(9/18)、22.2%(4/18)、66.7%(12/18)(P0.05),TGF-β1与SRF、SRF与波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TGF-β1、SRF及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升,与其恶性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三维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SHG44,观察U251培养上清、TGF-β因子对SHG44细胞形成VM的影响;比较0μg/mL(PBS组)、15 μg/mL(Ab15组)、30 μg/mL (Ab30组)TGF-β中和抗体对U251、SHG44细胞形成VM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空白组、PBS组、Ab15组,Ab30组U251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以及空白组、TGF-β组、PBS组、Ab15组,Ab30组SHG44细胞上清VEGF、PDGF的表达. 结果 三维培养时,U251细胞排列形成VM,SHG44细胞并不形成VM,而仅仅相互聚集成大小不等的细胞集落;U251培养上清可以诱导SHG44细胞形成VM,且在培养24~48 h最为明显,TGF-β因子不能诱导SHG44细胞形成VM;PBS组、Ab15组、Ab30组U251细胞环状结构数量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251上清共培养的SHG44细胞在加入TGF-β中和抗体后,3组细胞形成环状结构数量也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PBS组比较,Ab15组、Ab30组U251细胞上清中VEGF、PDGF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TGF-β组相比,PBS组、Ab15组、Ab30组SHG44细胞上清中两种因子浓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抑制TGF-β信号通路可以使胶质瘤VM形成能力下降,这可能与VEGF及PDGF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与反义TGF-β1基因修饰的胶质瘤细胞融合瘤苗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方法采用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经IL-4与GM-CSF 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与反义TGF-β1基因修饰的C6胶质瘤细胞进行融合,后鼠脑内注射进行动物实验。实验分为四组:Ⅰ组:阳性对照组:C6细胞(每只动物注射细胞数1×106);Ⅱ组:转染反义 TGF-β1的C6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相融合的融合细胞(每只动物注射1×105 C6细胞与1×106个树突状细胞的融合细胞)和C6细胞(1×106);Ⅲ组:阴性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IMDM培养液。观察动物的组织学、生存期及图像分析肿瘤的肿瘤坏死面积及肿瘤面积。结果Ⅰ组:所有动物20d内全部死亡;Ⅱ组:动物存活59d无死亡;Ⅲ组:所有动物实验过程中均存活。Ⅰ组:图像分析仪下肿瘤面积为100%;Ⅱ组:仅见有少量的肿瘤细胞,肿瘤周围神经元减少、胶质增生,其肿瘤面积与Ⅰ组相比占整个视野的5.01%-6.20%,少见肿瘤坏死。统计学处理:Ⅱ组与其他各组比较P<0.01。结论树突状细胞与反义TGF-β1基因修饰的胶质瘤细胞融合瘤苗能够延长动物的存活期,为将来采用基因修饰的脑胶质瘤融合瘤苗治疗脑胶质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调LRIG1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U251细胞,应用Lipofectami-neTM2000试剂盒将质粒pLRIG1-GFP(pLRIG1-GFP组)及其空载pEGFP-N1质粒(pEGFP-N1组)转染U251细胞,G418挑选具有抗性的细胞并扩增,以供进一步实验.另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OXC2过表达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和人脑胶质细胞HEB.U87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未转染任何质粒)、空载体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质粒)、FOXC2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FOXC2过表达质粒)、FOXC2+抑制剂组[转染pcDN... 相似文献
14.
TGF-β1和bFGF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分布,加深对它们在胶质瘤恶性转化中作用的认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35例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TGF-β1和bFGF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检测,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和bFGF在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中表达较多,在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中表达较少,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结论TGF-β1和bFGF的协同作用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出血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3、7天三个时间点的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P<0.05), TGF-β1水平明显减低(P<0.05), 至第14天血清IL-6水平、TGF-β1水平则均接近正常水平; 血清IL-6水平在病程第1天达到峰值(P<0.05), TGF-β1在病程第3天为低谷值(P<0.05); 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出血量大小呈正相关(r=0.743, P<0.05), 而TGF-β1水平与出血量大小无关(r=0.125, P>0.05);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 P<0.05), 而与TGF-β1水平无关(r=0.204, P>0.05); 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 P>0.05).结论 IL-6、TGF-β1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EphA1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与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分别通过qPCR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与胶质瘤细胞U87、U251中Eph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U87和U251细胞中设置阴性对照组与实验转染组,阴性对照组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组织miR-3653表达变化及miR-3653对人胶质瘤TG905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手术切除胶质瘤组织和瘤旁脑组织各25例.体外培养TG905细胞,过表达组转染MiR-3653 mimic质粒,过表达对照组转染NC-MiR-3653 mimic质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玻连蛋白(VTN)水平与成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胶质瘤98例(高级别53例,低级别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术前1 d、术后 7 d检测血清TGF-β、VTN水平。术后随访3年。结果 术前1 d胶质瘤病人血清TGF-β、VT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前1 d血清TGF-β(r=0.734,P<0.05)、VTN(r=0.717,P<0.05)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术后3年,98例胶质瘤中,死亡69例,存活29例;存活病人术前血清TGF-β、VTN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病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1 d血清TGF-β、VTN水平预测术后3年病人死亡风险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0.39 pg/ml、86.12 μg/ml。结论 胶质瘤病人血清TGF-β、VTN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正相关,而且血清TGF-β、VTN水平升高提示病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差异,探讨LRIG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74例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包含12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采用qRT-PCR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LRIG1、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GFR、N-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Ⅲ-Ⅳ组胶质瘤EGFR/LRIG1及N-Cadherin/E-Cadherin比值显著高于WHOⅠ-Ⅱ组(均P0.05)。EGFR/LRIG1与NCadherin/E-Cadherin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r=0.56,P0.05)。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的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胶质瘤中EGFR/LRIG1表达失衡,可能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进展。LRIG1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