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3D-CT静脉造影(3D-CTV)来判断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矢状窦、肿瘤周围皮层回流静脉的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1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接受3D-CTV检查,3例同时MRV检查.通过观察3D-CTV中肿瘤与所累矢状窦及周边中央沟静脉、中央前沟静脉之间的关系;术前判断矢状窦的通畅性,并根据术中实际情况来验证3D-CTV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1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3D-CTV检查发现:4例位于额叶矢状窦旁脑膜瘤上矢状窦已经完全被肿瘤侵犯包裹而闭塞,手术将肿瘤包括累及矢状窦一并切除;4例额顶脑膜瘤部分侵入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仍然通畅,其中3例手术将累及上矢状窦侧壁及侵入窦内肿瘤一并切除,同时修补上矢状窦,另1例行肿瘤切除加累及的上矢状窦侧壁电凝烧灼;3例额顶脑膜瘤仅累及上矢状窦侧壁而没有侵入至窦内,1例手术将肿瘤连同矢状窦侧壁外层一并切除,2例行肿瘤加受累及矢状窦侧壁电凝.5例患者3D-CTV同时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中央沟静脉、中央前沟静脉之间关系密切,1例患者中央前沟静脉术中有损伤,其余患者静脉均保护完好.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获得Simpson Ⅰ级全切除,2例Simpson Ⅱ级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3D-CTV所显示肿瘤与矢状窦关系与手术实际情况吻合.相对于MRV和DSA,通过3D-CTV检查可更方便、直观地判断矢状窦旁脑膜瘤与矢状窦及肿瘤周边静脉的关系,对于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行3D-CTV检查,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在矢状窦旁和窦汇区脑膜瘤术前评估和手术策略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矢状窦旁及窦汇区脑膜瘤患者术前行CEMRV检查,其中19例加做TOFMRV检查,13例加做DSA检查,评价矢状窦的通畅性和瘤周静脉引流情况,以术中结果为标准,评价CEMRV的准确性.结果 CEMRV和(或)DSA显示硬膜窦未闭塞25例,闭塞10例,瘤周静脉显示清晰,与术中情况吻合,TOFMRV显示硬膜窦闭塞范围较CEMRV夸大,瘤周静脉显影数量较CEMRV少.结论 CEMRV可以准确反映矢状窦和窦汇的通畅情况以及瘤周静脉情况,优于TOFMRV,为术前评估静脉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术中如何保护回流静脉,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回流静脉保护技术治疗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42例,术前均行MRV检查,术中采取跨中线骨瓣,绕行剪开硬膜,妥善处理肿瘤与中央沟静脉粘连和受累的矢状窦。采取传统手术20例。结果采取回流静脉保护组回流静脉均保护完整,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传统手术组4例因术中回流静脉损伤而出现偏瘫、颅高压症状,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2例上肢遗留偏瘫。结论应用术前MRV检查和术中注意回流静脉的保护等显微技术切除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可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影像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4例肿瘤SimpsonⅣ级切除病人术后行放疗。全部病人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50个月,18例恢复工作。1例SimpsonⅣ切除病人术后3a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妥善处理受累矢状窦,保护好重要皮层引流静脉和功能区脑组织,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脑膜瘤之一, 而位于中央区附近的窦旁脑膜瘤,因常常累及矢状窦以及中央沟静脉等引流静脉,且术中易导致中央沟静脉损伤而导致术后肢体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重视对中央沟静脉及重要引流静脉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16例,术中注意了对中央沟静脉的保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1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术中技巧等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6例(31.6%),Ⅱ级切除10例(52.6%),Ⅲ级切除3例(15.8%)。16例(随访率84.2%)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其中14例(87.5%)恢复良好。肿瘤复发5例(31.3%),再次手术4例,放弃手术1例。结论正确处理矢状窦,保护中央沟静脉、重要皮层引流静脉及功能区脑皮质,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病残率的关键。尽可能将受侵犯的硬膜、静脉窦壁及颅骨充分切除,以达到根治。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附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术前行CT 、MR、血管造影检查,使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整块或分块切除,术中妥善处理供血动脉,保护矢状窦及中央静脉,以避免不良后果.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经MR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因2例术中未能保留中央静脉而造成偏瘫,2例因脑血管病、肺炎死亡.余31例恢复良好.门诊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行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切除肿瘤避免功能区损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行MRV及DSA检查.分别记录两种影像资料中肿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静脉窦通畅程度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MRV对矢状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DSA和术中所见一致;对上矢状窦受侵犯通畅程度的显示上,MRV诊断矢状窦通畅的敏感度是87.0%,特异度是66.7%,符合率为82.8%.MRV对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显示的敏感度是25.0%,特异度是76.9%,符合率为48.3%.结论 MRV在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通畅程度上为其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DSA、术前栓塞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SA在明确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血供情况、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DSA检查组、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之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全切肿瘤程度情况。结果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较未进行DSA检查组手术全切率高(P< 0.05);DSA加栓塞组较未栓塞组术中失血少(P< 0.05);各组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 0.05)。结论术前行DSA检查可以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血供、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情况,能指导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并为手术全切脑膜瘤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复发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此类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复发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WHOⅡ和Ⅲ级)病人的临床资料。6例肿瘤侵犯矢状窦腔和矢状窦壁的病人中,5例矢状窦未完全闭塞;余2例仅侵犯矢状窦壁和大脑镰。结果肿瘤切除程度:侵犯矢状窦腔和矢状窦壁的6例,其中Simpson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2例;侵犯矢状窦壁和大脑镰的2例,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1例,Ⅱ级切除1例。术后病理:不典型脑膜瘤4例(WHOⅡ级),脊索样脑膜瘤1例(WHOⅡ级),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WHOⅢ级),间变型脑膜瘤2例(WHOⅢ级)。1例间变型脑膜瘤术后2个月死于脑脊液感染,余7例行常规放射治疗。随访7例,时间4~48个月,复发1例,偏瘫2例,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复发高级别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疗效,术前需做好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保护好与复发肿瘤明显黏连的引流静脉和脑组织,处理好肿瘤与上矢状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纵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矢状窦、大脑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20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2例。29例随访6个月至5年,13例不全性偏瘫者完全恢复,8例术前偏侧感觉障碍者均不同程度改善,4例术前上矢状窦局部完全闭塞者术后3年无复发,4例肿瘤双侧对称生长者双侧开颅术后5年无复发。2例失访。无死亡病例。结论认真分析术前影像资料,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中央区和上引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上矢状窦,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在处理部分累及上矢状窦的矢旁脑膜瘤时,如不把侵入窦壁部分的肿瘤完全切除,常常可导致复发.切除功能窦可以增加死亡率和病残率.近来Bonnal和Brotchi报道了完全切除贴近窦中1/3的矢旁脑膜瘤的窦内部分之后、修补矢状窦的技术,有关窦的外伤性损伤用自身静脉移植修补,Donaghy等推荐二期手术修补,第一步是立即植入"T"形管以便窦造影、抽吸血凝块、和迅速恢复血流;第二步以衬有血管内膜之移植片取代"T"形管.Kapp等介绍通过硬膜窦的创口按置一根硅管以提供窦内分流.本文介绍一例因矢旁脑膜瘤侵及上矢状窦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静脉系统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采用手术切除的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瘤周侧支静脉和受累矢状窦的经验.结果 手术切除上矢状窦前段1例,明胶海绵+耳脑胶修补破损窦壁5例,电灼侧壁23例.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26例,Ⅱ~Ⅲ级切除8例.随访34例,时间6个月~5年.无相关静脉损伤后并发症.结论 术前通过静脉血管造影明确瘤周侧支静脉及上矢状窦受累程度,有助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对静脉系统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矢状窦前1/3段 13例,中1/3 29例,后1/3 4例;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16例,大脑镰22例,矢状窦和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 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41例术后随访1~5年,肿瘤复发3例,行放射治疗2例,再手术1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显露,矢状窦及引流静脉的妥善保护和处理是提高矢状窦旁、大脑镰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后部矢状窦旁脑膜瘤导致静脉窦闭塞后静脉代偿特点以及全切除肿瘤的手术要点。方法 分析15例中、后部上矢状窦完全闭塞的窦旁脑膜瘤的脑血管造影表现,探讨其静脉回流代偿的形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静脉回流代偿的形式有三种:(1)皮层浅静脉端-端吻合,主要流向侧裂、Labbe静脉;(2)脑膜静脉流向蝶顶窦、海绵窦;(3)板障静脉流向头皮。本组肿瘤全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三肢瘫1例,双下肢瘫1例,高颅压、失明1例。结论 术前仔细研究血管造影上静脉回流代偿的形式,有助于术中加强对其保护,减少全切除肿瘤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矢状窭、镰旁巨大脑膜瘤的术前设计及术中处理上吻合静脉、上矢状窦的方法,提高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并设计较详细的手术方案,行显微手术全切或次全切除术,术中对受累的上吻合静脉、上矢状窦、硬脑膜及颅骨做相应的处理。 结果35例患者中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 Ⅰ级21例,SimpsonⅡ级12例,SimpsonⅢ级2例。术后遗留颅骨缺损5例;单侧肢体瘫痪(肌力Ⅰ~Ⅳ级)5例,双下肢瘫痪(肌力Ⅰ~Ⅱ级)1例,经高压氧、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1~6个月后均恢复正常。随访6~24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2例复发。 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MRI、MRA、DSA、CTA等影像学评估及设计较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地控制出血、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受累的上吻合静脉、避免正常脑组织医源性损伤、尽可能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是提高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脑膜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6例,Ⅱ~Ⅲ级切除8例。术后随访0.5~5年,22例患者感觉或运动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癫痫患者中6例癫痫未再发作;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侧副静脉及静脉窦,尽可能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是提高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3例SimpsonⅣ级切除的患者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术中不应过分追求肿瘤全切除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上矢状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