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变化. 方法在成年SD大鼠脊髓T9~T10间半横断,取损伤位点尾侧段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bFGF、GDNF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腹角bFGF、GDNF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 bFGF、GDNF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浆,损伤后腹角bFGF、GDNF阳性神经元数在3 d组(n=6)、7 d组(n=6)、21 d组(n=6)均较假手术组(n=6)明显增加(P<0.01),bFGF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3 d时达高峰,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减少(P<0.01).而GDNF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7 d时达高峰,3 d组与21 d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bFGF、GDNF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可能在hSCI早期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内血管的变化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通过单宁酸-氯化铁灌注,结合形态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大鼠脊髓以及挤压损伤后0h、24h、72h.1周、2周、4周时的血管形态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结果正常脊髓血管形态清晰,可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突起附着于血管壁上;脊髓损伤后0h损伤区血管连续性中断,未见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72h时损伤区出现血管;1周时损伤区内血管数目较多,可见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2周时损伤区空洞形成,周围可见少量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附着于血管;4周时损伤区内围绕空洞的血管交错排列,与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突起形成广泛关联。结论脊髓损伤后72h内推测是治疗脊髓损伤后损伤区组织缺血的有效时间窗,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血管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拟伤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BBB scale),观察局部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部脊髓在不同时段nestin的阳性表达变化。结果伤后1w BBB评分最低,随后增加,到4w以后达到最高并进入平台期。常规病理学检查显示拟伤模型类似于临床常见的脊髓损伤。损伤后1W,可见损伤区附近nestin表达升高,2W达高峰,4W后nestin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脊髓损伤可诱导损伤区周围短暂的nestin阳性表达,后者可能存在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门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96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WHO分类:Ⅰ级26例,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22例;组织学分类: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2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8例,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20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10例,髓母细胞瘤12例和10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中Olig-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阳性表达牢为23.08%(6/26),少突胶质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82.14%(23/28),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40.00%(8/20),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30.00%(3/10),髓母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75.00%(9/12)和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0.00%(6/10);Olig-2阳性率在良性(Ⅰ+Ⅱ)和恶性(Ⅲ+Ⅳ)中分别为53.70%(29/54)和47.62%(20/42),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2阳性率82.14%(23/28)和其它病理类型肿瘤阳性率38.24%(26/68)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中Olig-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胶质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Olig-2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明显高表达,但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Olig-2可以作为人脑少突胶质细胞瘤与其它类型胶质细胞瘤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成年大鼠大脑MyT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90min再灌注1,7,14d);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早期大脑梗死中心区、梗死周边区和缺血对侧区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梗死中心区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阳性细胞数从脑缺血后第1天开始增加;脑缺血后7d和14d时,各组大鼠MyT1阳性细胞增加数较之对照组大鼠有显著的差别.结论 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边区MyT1表达显著增加,可能参与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发育过程,调节髓鞘蛋白基因的转录,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Rolipram联合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髓损伤轴突难以再生涉及到多方面原因,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应该更有效。 目的:应用Rolipram联合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观察轴突再生和再髓鞘化的情况。 方法:Wistar大鼠利用ALLEN法打击形成脊髓损伤模型。Rolipram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背部皮下埋置ALZET渗透性微泵内装Rolipram 200 μL,每小时释放0.5 μL,2 mg/(kg•d),可持续14 d,1周后局部注入0.012 5 μmol 的双丁酸环腺苷酸;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移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脊髓损伤组注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每周测定BBB运动评分,4周取材,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Rolipram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BBB运动评分高于脊髓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免疫荧光显示Rolipram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损伤局部NF200表达旺盛;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存活并表达髓鞘碱性蛋白,后者存活数量更多,并且有髓纤维增多。说明应用Rolipram提高环磷腺苷水平促进了大鼠脊髓损伤功能的恢复,联合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可产生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高压氧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高压氧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55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对照组)、脊髓损伤+高压氧治疗组各25只(n=5),假手术组5只。采用改良A llen's法制作T8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伤后1 d、1 w、2 w、4 w和8 w进行行为学观察,运动功能评分方法(BBB)评分后损伤部位取材,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评分21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各时间点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在各时间段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显示除脊髓中央管周围可见到极少量VEGF表达外,其它部位几乎不表达;对照组脊髓损伤1 d VEGF在大鼠脊髓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高表达,主要出现在软脊膜和脊髓灰、白质血管壁上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脊髓灰、白质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内也出现表达,一般脊髓白质中更为多见,1 w后下调,而治疗组1 d至2 w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4 w、8 w时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可上调VEGF在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表达,高压氧可能通过促进VEGF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Bc l-2、Bax、Fas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规律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在成年SD大鼠脊髓T9~T10间半横断,取损伤位点尾侧段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Bc l-2、Bax、Fas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腹角Bc l-2、Bax、Fas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Bc l-2、Bax、Fas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浆,损伤后腹角Bc l-2、Bax、Fas阳性神经元数在3 d组(n=6)、7 d组(n=6)、21 d组(n=6)均较假手术组(n=6)明显增加(P<0.01),Bax、Fas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3d时达高峰,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减少(P<0.05)。Bc l-2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7 d时达高峰,3 d组与21 d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hSC I)后,由Fas抗原参与的死亡受体途径及Bc l-2、Bax参与的线粒体途径均参与了hSC I后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脊髓半切+hBMSCs组、脊髓半切+PBS组、单纯脊髓半切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半切+hBMSCs组和PBS组又分别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rdU标记hBMSCs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BMSCs组动物较PBS组死亡率下降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移植的hBMSCs 在宿主脊髓中存活,从第7天开始即有NeuN和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及对侧迁移,第28天hBMSCs来源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hBMSCs可在宿主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一种独特的干细胞来源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PPAR-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HBOP)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损伤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I组和HBOP组,每组36只大鼠。SCI后1 d、3 d、1 w、2 w、4 w、8 w,分别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CI组比较,HBOP组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表达高峰在2 w,其高水平表达持续4 w。结论 HBOP明显促进大鼠SCI后继发性损伤过程中PPAR-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含铁血黄素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变化及去铁敏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损伤不治疗组40(只)及去铁敏治疗组40(只)。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Allen’s法,于伤后1 d、7 d、14 d、28 d、56 d在脊髓损伤部位取材,行病理学(HE染色、和Perl’s普鲁士蓝)检查。通过运动功能评分法(BBB)观察每组动物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病理结果:①HE染色:去铁敏治疗组较正常损伤组:7 d后发现残存神经元数量较正常损伤明显增多,损伤周围胶质细胞增生明显,Nissl体较正常损伤组明显增多;14 d时,上述表现较7 d时更加明显;②Perl’s染色:损伤后1 d在去铁敏治疗组和损伤组没有发现含铁血黄素细胞,7 d后去铁敏治疗组损伤区含铁血黄素较同期损伤组明显增多,14 d后去铁敏治疗组含铁血黄素明显少于同期损伤组;28 d和56 d时,含铁血黄素无明显区别,均明显的减少。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24 h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7 d时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14 d,28 d,56 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去铁敏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和对照组(仅显露脊髓,不做打击伤),每组各36只.实时免疫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检测脊髓损伤后1 d、3 d、7 d、14 d、28 d、56 dPPARγmRNA的表达变化,每个时间点取6只大鼠.蛋白印记检测脊髓损伤后1 d、3 d、7 d、14 d、28 d、56 d PPARγ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脊髓组织中PPARγmRNA和PPARγ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高峰在脊髓损伤后14d.结论 脊髓损伤后在继发性损伤中PPARγ的表达明显增加,表达高峰在脊髓损伤后14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损伤对照组(injury组)和5个奥希替尼治疗组:0天组(0 d组)、1天组(1 d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及MK-801和NBQX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以10Gy的剂量时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即刻分别向其大脑皮质定向注射5mmol/L的MK-801和50mmol/L的NBQX各1μl,然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和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照射后7d和14d时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显增加(P<0.01);MK-801组大鼠照射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与照射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而NBQX组大鼠照射后1d、7d和14d时的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照射组大鼠(P<0.05)。结论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反应性增多,并有时程性变化;NBQX对早期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放射性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损伤对照组(injury组)和5个奥希替尼治疗组:0天组(0d组)、1天组(1d组)、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半切后ERK1/2活性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细胞类型。方法 大鼠行脊髓半横断术后3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磷酸化ERK1/2的变化及其与各种神经细胞标记物的共存状况。结果 观察到脊髓半切3d大鼠的ERK1/2磷酸化程度明显升高。阳性细胞为分布于邻近损伤区周围的具有短突起的小胞体细胞。双标记表明其中的大部分阳性细胞为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结论 本研究提示脊髓半横断3d,ERKl/2参与了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可能在脊髓损伤的/继发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原因。方法建立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膀胱SD大鼠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取L4、L5、L6、S1脊髓节段,进行VRI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脊髓节段VRI表达。结果 VRI阳性表达局限于脊髓后角浅层(I层、Ⅱ层)的神经纤维,在模型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中VRI表达增强可能是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和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55只,雌性,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高压氧预处理组、正常损伤组各25只(n=5),对照组5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模型,分别于伤后1d、5d、7d、10d和14d取材,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组织中GFAP和巢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显示除脊髓中央管周围可见到少量巢蛋白表达外,其它部位几乎不表达;GFAP在脊髓各个部位均有表达;正常脊髓损伤组:1d损伤区域巢蛋白和GFAP表达增加;5d表达显著增加;7d达高峰;10~14d逐渐下调,与对照组差异明显;高压氧预处理组:各时间段均与正常损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诱导巢蛋白高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分离纯化及诱导分化方法.方法 取出生后3d内SD大鼠脊髓,采用0.125%胰蛋白酶消化获取原代混合胶质细胞,培养10 d左右在37℃恒温摇床采取180 r/min摇速振摇并差速贴壁40 min获得纯化的OPCs;取纯化后培养3d的OPCs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或诱导分化.结果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取原代混合胶质细胞、振摇并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OPCs,折光性强,呈双极或三极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95%细胞表达A2B5和NG2(OPCs标志物),经诱导分化后表达O4及MBP(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结论 采用振摇差速贴壁法可从大鼠脊髓中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OPCs,获得的OPCs体外生长稳定,经诱导可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ogo—A蛋白在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分脊髓损伤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损伤动物存活1d、3d、7d后,分别进行Nogo—A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损伤部位的灰质神经元和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均呈明显的Nogo—A免疫阳性反应,随着损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两者的阳性反应细胞相对染色强度及数量均逐渐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Nogo—A在灰质神经元有表达,其表达相对强度和表达细胞数量先明显增加,随后逐渐减少,与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