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鹏飞,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生于安徽省青阳县,号澄心老人,元初著名的养生家和儒医,著有《三元延寿参赞书》五卷。李鹏飞秉承唐宋以前养生名家的学术思想,从天、地、人三个角度分析人之天寿的保养方法,形成了对养生保健的独特认识。他的核心思想为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盛期”,其食事活动的繁荣、思想的活跃,催生出一大批高质量的饮食养生类著作,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堪称历朝之最。《山家清供》为南宋文人林洪所作,成书于宋景炎元年(1276年),是一部蕴含丰富饮食养生思想的笔记体食谱,共104篇,分上下两卷,以素食为主,内容涉及原料、制作方法及服法等方面,引经据典,食出有典,文辞优美,氛围闲适,颇具特色,兼具艺术审美价值与医疗养生价值,对今人饮食养生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基于对《山家清供》一书的分析研究,对书中蕴含的饮食养生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为以下四方面:药食同源,食饮以疗;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五味调和,真味养生;崇尚清俭,食以养性。分别举例进行佐证阐释,以期对当今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食饮有节"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并探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饮食调节与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方法:从谨和五味、食不偏嗜、食不过量、食知所宜、食无所犯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探讨。结论:这些内容对于研究饮食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西旴江地域辽阔,气候宜人,饮食药业发达,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旴江历代医家充分利用旴江流域环境的优势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饮食养生思想文化。清代医家喻嘉言传承先贤,开拓创新,在其著作中载述了诸多饮食养生的内容,其中包含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食养差异及饮食注意事项等,至今对日常饮食养生保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从食之三宜(饮食清淡、饮食有节、五味调和)、食之三因(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以及饮食禁忌等方面对喻嘉言的饮食养生思想进行探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安培国 《气功》1998,19(4):184-186
李鹏飞,元代池州(今安徽青阳)人,为儒医、养生家。号澄心老人,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本书以精气不耗、起居有常、饮食有度为养生之三大纲领。从"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篇中可以看出,因其是儒医,所以他的房养思想是以医家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的,而有别于其它流派房中养生思想。他认为"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指出"元气有限,人欲无涯";强调保精爱气"可以得天元之寿矣"。从他把"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列在诸章之首,就可以看出他对房中养生是非常重视的。在"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篇中,共有九个章节:l、欲不可绝;2、欲不可…  相似文献   

6.
试析孙思邈饮食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从饮食基本原则和五脏饮食宜忌两个方面探讨了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指出孙氏的饮食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宜、二少、四忌;五脏饮食宜忌可以概括为:慎五味不偏嗜、洞析五脏所宜,调平五脏两个方面。作者认为孙氏饮食养生观简便易行,适用性强,对于今天之饮食养生不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饮食是人生存所必需的,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饮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养生理论,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谨和五味、食量有节、寒温有节、三因制宜、尤重脾胃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养生四要》是各家养生要法总汇 明代著名医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详细阐述了其养生理念及方法。其养生四要分别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这些养生要法,并非万全首创,乃是他在行医及自身修证过程中验证的儒释道易医的养生要法。《养生四要》一书时常引证各家经典,这些经典实为万全养生思想的来源。如((寡欲》一卷开篇论:“夫食色,性也。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相似文献   

9.
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身体的各种方法,包括精神、运动、功法、饮食等方面。其中,饮食养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养生方法。通过追溯饮食养生渊薮,探讨饮食养生基本原则,从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寒温适度、清淡饮食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罗凌介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思想和方法。该思想的核心是“调心”,即情志调节是养生的关键。具体方法包括3个方面:①情志调节;②饮食养生;③运动养生。其中,情志调节分为:清净耳目,保持乐观情绪,学会适应、保持心理平衡,顺应自然。饮食养生归纳为:重视食养,饮食有节,先食疗、后药饵,顺应四季、合理选食。运动养生应依据4个原则:①因人而异选择运动项目;②放松身心是关键;③“动以养形”应结合“静以养神”;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此养生思想和方法对日常个人养生和临床调养同样适用,贵在心神如一并长期实践。  相似文献   

11.
《养生三要》由清代医家袁开昌所著,包括“卫生精义”“病家须知”“医师箴言”三部分,广泛收集历代名医名著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同时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医者修炼等方面均有著者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养生影响深远。现就精神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惜精养生、病家养生等方面探析袁开昌学术思想,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高仲山为龙江医派创始人、黑龙江四大名医之首,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为龙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高老在养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要熟谙食物的性能,才能辨证施食,同时指出养生保健要注意五味调和、忌偏嗜,饮食要重素忌厚味,宜有节、忌暴饮暴食,五味宜应时、忌五味所禁等。高仲山继承发挥了《内经》和前人的养生理论,提出了以上的见解,为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学习研究高老养生保健方面的学术经验,对高老学术思想的传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8种饮食方法均能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少吃”。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认为,饱食可结积聚之痰,多饮可酿痰癣之患。故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少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潜能,而具健体强身多种效应。少食的保健作用,还在于它能防治那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东医宝鉴》是朝鲜引入中医学并其本土化的代表性著作,亦是据许浚医学思想纂辑诸家医论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许氏崇尚道教,调养“精气神”的养生观出发,对四象不同体质养生进行探讨,重点对书中“汤液篇三卷载1 400 多种药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按养生作用将药食同源的食物分为补气、滋阴、温阳、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养血止血8 个类别。《东医宝鉴》从体质与药性相对应角度出发将体质医学的养生学说具体化,对当今人们体质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养生类纂》是一部综合性养生著作,作者为南宋·周守中.此书在现代不同的工具书中,著录比较混乱,其书名、卷数、刊刻年均有不同的记载.经考证,《养生类纂》成于南宋(约1220年前后),又有《杂纂诸家养生至宝》、《养生延寿书》、《养生杂纂》等别名.现存三种明版,分22卷与2卷两类.原书当为22卷,包括养生部、天文部、地理部、人事部、屋寓部、服章部、食馔部、羽禽部、毛兽部、鳞介部、米谷部、果实部、菜蔬部、草木部、服饵部等14部.2卷本经明代胡文焕整理而成,内容有残缺.残缺的部分为原书卷八至卷十五之8卷,内容为“人事部”中的老人、小儿、乳母、妊妇、产妇、病忌,以及屋寓部、服章部、食馔部和羽禽部.  相似文献   

16.
“饮食养生”源于“医食同源,食药同用”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普遍认识,思想、生命、青春、健康和长寿,是人的自然本质所最珍贵的东西;而长寿则是人类的最大希求,先秦时代,把养生主张表达得最丰富的莫过于老子和庄子,他们还主张用“吐故纳新”的“导引”气功来健身长寿,  相似文献   

17.
《东医宝鉴》是朝鲜引入中医学并其本土化的代表性著作,亦是据许浚医学思想纂辑诸家医论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许氏崇尚道教,调养“精气神”的养生观出发,对四象不同体质养生进行探讨,重点对书中“汤液篇三卷载1400多种药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按养生作用将药食同源的食物分为补气、μ阴、温阳、清热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养血止血8个类别。《东医宝鉴》从体质与药性相对应角度出发将体质医学的养生学说具体化,对当今人们体质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本草纲目》中的养生思想,从药物养生、食物养生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药物养生方面.对自古流传的“服食”进行了阐述,对方士谬言、纰谬之说、存疑有惑者进行了抨击或提出了质疑。同时重视辨证施养,尤以脾肾为重,并从药物归纳治脏这一角度给予佐证;在食物养生方面,主要从提倡粥养及辅以酒养来说明《本草纲目》中所收载60余种粥食及70余种酒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的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8种饮食方法均能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认为,饱食可  相似文献   

20.
<正>《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酸苦甘辛咸是饮食水谷的5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