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Objective Formaldehyde at high concentrations is a contributor to air pollution.It is also an endogenous metabolic product in cells,and when beyond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s,has pathological effects on neurons.Formaldehyde induces mis-folding and aggregation of neuronal tau protein,hippocampal neuronal apoptosis,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loss of memory functions,as well as excitation of peripheral nociceptive neurons in cancer pain models.Intracellular calcium([Ca2+]i) is an important intracellular messenger,and plays a key role in many pathological processe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ormaldehyde on[Ca2+]i and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N-methyl-Z)-aspartate receptors (NMDARs) and T-type Ca2+ channels on the cell membrane.Methods Using primary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as a model,changes of[Ca2+]i in the presence of formaldehyde at a low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Results Formaldehyde at 1 mmol/L approximately doubled[Ca2+]i.(2R)-amino-5-phosphonopentanoate (AP5,25μmol/L,an NMDAR antagonist) and mibefradil(MIB,1 umol/L,a T-type Ca2+channel blocker),given 5 min after formaldehyde perfusion,each partly inhibited the formaldehyde-induced increase of[Ca2+]i,and this inhibitory effect was reinforced b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P5 and MIB.When applied 3 min before formaldehyde perfusion,AP5 (even at 50μmol/L) did not inhibit the formaldehyde-induced increase of[Ca2+]i but MIB(1 umol/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is increase by 70%.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maldehyde at a low concentration increases[Ca2+]i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NMDARs and T-type Ca2+ channels may be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2.
<正>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是一种表达在髓系细胞上的跨膜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内,仅表达在小胶质细胞表面[1],参与小胶质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扩增、迁移、存活、激活、吞噬[2~8],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病理性蛋白、凋亡神经元[9~14]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WHO分级Ⅲ、Ⅳ级),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1],即使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效果仍然不佳[2],中位生存期不足15个月[3]。研究发现,乳腺癌[4]、子宫内膜癌[5]及结直肠癌[6]等恶性肿瘤广泛存在细胞间网络连接,在肿瘤的侵袭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胶质瘤也存在类似的网络连接[7]。本文就细胞网络连接在HGG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胶质瘤细胞-胶质瘤细胞网络连接胶质瘤细胞间存在大量的纤毛样结构,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4.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外伤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显示TBI继发性损伤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功能障碍相关[1,2]。TBI后BBB损伤的机制包括细胞内信号的改变和BBB内细胞-细胞相互作用。许多生物学标志物和放射学改变与TBI后BBB功能障碍相关[3]。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保存完整的30例胶质瘤标本,均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T细胞)、抑制性免疫细胞[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免疫抑制信号[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分布和表达。结果 CD4+T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占比极低;15例(50%)CD3+T细胞占比> 3%,CD8+T细胞分布与CD3+T细胞相似;仅2例(6.67%)检测到极少FoxP3+Treg细胞。24例(80%)胶质母细胞瘤胞质强阳性表达TGF-β,且其表达与CD3+T细胞分布存在相关性,TGF-β高表达...  相似文献   

6.
<正>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实现功能联系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1]。突触前膜内含有大量神经递质,以囊泡的形式储存和释放,发挥着信息传递等重要作用。突触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共同的病理改变,但导致突触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未阐明[2-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MPP+诱导的帕金森(PD)细胞炎症模型中,使用L型Ca2+通道阻断剂伊拉地平对BV2小胶质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L型Ca2+通道阻断剂伊拉地平是否可以调控NLRP3炎症小体通路。方法 使用PD造模药物MPP+在BV2小胶质细胞上制备PD炎症细胞模型,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MPP+和伊拉地平处理后对BV2的小胶质细胞具体活性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实验浓度。将BV2的小胶质细胞变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MPP+造模组、伊拉地平预处理组和MCC950预处理组(即阳性对照组),采用实时的荧光定量PCR检测BV2小胶质细胞中IL-1 β、NLRP3、CASPASE-1、GSDMD、NOX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V2小胶质细胞中IL-1 β、NLRP3、CASPASE-1、GSDMD、NOX2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IL-1 β、NLRP3、CASPASE1、GSDMD、NOX2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钴铵素C(cblC)缺乏症在先天性细胞内钴胺素即维生素B12代谢缺陷疾病谱中最为常见,其致病基因为MMACHC(OMIM 609831)[1]。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生物学标志物就是尿甲基丙二酸(MMA)和血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显著升高[2],故又名MMA血症伴高Hcy血症cblC型(cblC type)。大多数cblC缺乏症在婴幼儿期即表现出症状,只有不到20%的患者在青春期或成人之前正常,称之为晚发型cblC缺乏症[3]。现报告1例较为罕见的以亚急性联合变性为主要表现的晚发型cblC缺乏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邓馨  刘旸  吴逊 《癫痫杂志》2022,(5):469-474
<正>1882年Jackson等首先认识到颅内肿瘤可合并癫痫[1],1935年Groff等首先报道脑膜瘤有癫痫发作[2]。此后研究不多。上世纪80年代至2016年仅有4篇研究脑膜瘤合并癫痫的文献[3]。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3[3-4]或20%[5-7]或35%[8-10],最高为45%[11-12]。大体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发现率为1.5%[7]或2~3%[13-14],大多数无症状[7,14]。  相似文献   

10.
正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一类由氢离子(H+)激活的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是上皮钠离子通道/退化蛋白(ENaC/DEG)超家族一个分支。1980年Krishtal等[1]在神经元上首次记录到了一种被H+激活的阳离子电流,猜测细胞膜上可能存在质子受体。1997年Waldmann等[2]克隆了第1个被酸激活的通道蛋白,将其命名为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此后,人们对ASICs的研究进展也更加迅速。在啮齿类动  相似文献   

11.
<正>肝豆状核变性( HLD)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1-3],由位于 13q14. 3 编码 ATP7B 基因突变所致[4]。HLD 的全球患病率为 1 /30000 ~ 1 /10000[5]。但近期英国一项研究[6]发现,HLD 的患病率为 1 /7026。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降低致残率。但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不典型性以及基因的不完全外显性,往往导致误诊甚至漏诊。目前基因测序成为诊断及筛查的有力工具,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 HGMD) 共收集 995 个 ATP7B 突变[7],突变分散在整个基因中,其中单核苷酸错义和无义突变最常见,其次是插入 /缺失,剪接突变少见[8]。H1069Q 突变在欧洲人后裔中最常见,Arg778Leu 错义突变为亚洲人群常见突变[1],使其存在明显的地区及种族差异性、不同的人群、突变位点及其突变类型不同。本文回顾性分析 1 例以头部不自 主 抖 动 ...  相似文献   

12.
<正>眼球垂直凝视麻痹通常表现以下4种综合征:(1)表现为双眼上视麻痹的Parinaud综合征[1];(2)表现为病变同侧下视麻痹、对侧上视麻痹的垂直“half-and-a-half”综合征[2];(3)表现为双眼向上凝视麻痹及病变侧单眼下转受限的垂直“oneand-a-half”综合征[3];(4)表现为双眼均不能上视或下视的垂直“one-and-a-one”综合征[4]。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表现为双眼垂直上视麻痹的单侧中脑-间脑结合区梗死的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13.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病死率高,致残率高[1],主要原因包括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2]。尽早诊断和治疗可降低aSA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三氧化二砷(As2O3)可以促进C6和9L胶质瘤细胞的凋亡[1-3],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加导致的氧损伤是其中机制之一[4];而DeCoursey等[5]率先发现K+通道阻断后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我们使用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证实可以抑制C6和9L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导致凋亡,Bcl-2/Bax比例失调、ROS增高[6].  相似文献   

15.
邓馨  吴逊 《癫痫杂志》2024,(1):44-45
<正>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回答是否是癫痫,是什么类型的癫痫,应用什么治疗方案,以及发作起源的部位[1]。在临床常用的电极有三种;即表面电极(Surface electrode),半有创电板(Semiinvasive electrode)和颅内电极(Intracranial electrod)[1, 2]。目前常用的表面电极为Jasper于1958年推荐的10-20系统21个电极[3]。10-20系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钙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机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其胞内的钙信号传递依赖于胞内外的钙离子(Ca2+)浓度差,表现为胞质内钙的变化.Ca2+进入细胞内与钙的受体如钙调素(calmodulin,CaM)结合后发挥系列效应.以往认为Ca2+仅在兴奋性细胞中起传递信号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无论是兴奋性还是非兴奋性细胞,钙都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号转导及基因的表达调控.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非兴奋性细胞,其对于细胞外的刺激可表现为胞内钙浓度的变化从而调控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1型发作性睡病(NT1)是一种以下丘脑神经递质丢失为显著特征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1],脑脊液(CSF)中食欲素-A(又称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1,Hct1)缺乏是NT1患者典型的生物学标志物[2],但是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许喆  程丝  李昊 《中国卒中杂志》2023,18(3):250-252
<正>卒中作为典型的复杂疾病,具有病因多样、累及器官多、遗传架构复杂等特点,对我国国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基因组作为调控个体性状的蓝本,包含全部遗传物质,是研究卒中病因、揭示人群易感性和卒中分子机制的重要对象[2]。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3-4],各种基因组学技术蓬勃发展,为卒中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产出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卒中的认识[5]。  相似文献   

19.
<正>1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D)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会在疾病的各个时期出现相应的非运动症状,例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1]。而与PD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包括便秘、大汗、直立性低血压以及餐后低血压等[2]。其中认知障碍和直立性低血压在PD非运动症状中是最容易出现且最困扰患者的症状。在一项大型社区队列研究[3]中发现,确诊20年的PD患者有85%都表现为痴呆,同时有48%表现为有症状的直立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2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特征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为胞外淀粉样蛋白斑块和胞内Tau蛋白聚集导致的神经纤维异常缠结。中国有超过1000万AD患者[1],并且随着全世界进入人口老龄化,约到2050年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达1.315亿,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认知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