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SCN2A基因不同位点突变致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SCN2A基因突变阳性致癫痫患儿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共收集3例SCN2A基因突变阳性致癫痫患儿,突变类型均为杂合突变。例1患儿生后2d起病,发作形式为阵挛发作、局灶性发作,诊断为良性家族性新生儿婴儿癫痫;突变基因型c.2426AG(p.K809R),为家族遗传性突变,使用丙戊酸、托吡酯胶囊、苯巴比妥钠后发作控制。例2患儿生后30h起病,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痉挛发作,诊断为婴儿游走性部分性癫痫,婴儿痉挛,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突变基因型c.4391CT(p.T1464I),为自发突变,使用托吡酯及ACTH治疗后发作逐渐减停。例3患儿1岁3月龄起病,发作形式为强直发作,诊断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征;突变基因型c.1711C T(p.R571C),遗传自父亲,未使用抗癫痫药物。结论本组病例提示SCN2A基因应作为婴幼儿期良性癫痫、癫痫性脑病、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孤独症等疾病的候选筛查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CNQ2基因突变不同基因型与癫痫患儿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例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癫痫患儿,并查阅万方、中国知网(CNKI)、PubMed、Uptodate等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共收集5例KCNQ2基因突变阳性患儿,其中自发突变3例:含错义突变2例,截短突变1例;家系遗传2例;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各1例。3例自发突变临床表型均为癫痫性脑病,家系遗传中1例为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家系1同一位点突变呈现3种不同表型。结论①KCNQ2基因突变不仅可以引起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BFNE),还可引起多种癫痫性脑病;②自发突变更可能导致癫痫性脑病;③同一家系携带同一基因突变位点成员也可能有不同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的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7型的临床表型及CUX2 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1例于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为CUX2基因变异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7型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点、基因检测、头颅影像学、脑电图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等进行总结, 每3个月对患儿进行1次随访。同时对CUX2基因变异导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先证者为女童, 年龄6岁4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灶性起源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 智力、语言、运动发育落后, 伴自闭行为、多动性障碍、不自主拍手动作。视频脑电图背景活动慢;醒-睡各期广泛性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 睡眠期双侧前头部棘慢波、尖形慢波发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薄层扫描结果提示左侧海马较右侧信号增高, 稍肿胀;1个月后复查MRI及T2-FLAIR示左侧海马信号仍稍高, 较前有所减低, 海马体积稍减小。染色体拷贝数分析结果未见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示CUX2基因存在c.1768G>A(p.Glu590Lys)杂合错义变异, 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CNMA1基因不同位点突变致癫痫及阵发性非运动源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KCNMA1基因不同位点突变致癫痫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3例KCNMA1基因突变患儿,均为男童,基因位点均未报到,基因位点为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症状均为癫痫,无阵发性非运动源性运动障碍表现。例3患儿母亲幼时有PNKD病史。例1患儿2月龄起病,发作形式为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基因型c.2311-3C>T(Splicing),为新生突变,使用丙戊酸后发作控制;例2患儿8月龄起病,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强直发作,基因型c.422G>A(p.S141N),为新生突变,使用左乙拉西坦后发作减少,加用托吡酯后发作停止;例3患儿6月龄起病,发作形式为强直发作,基因型c.2399C>A (p.S800X),遗传自母亲,使用左乙拉西坦后发作停止。结论本组病例提示KCNMA1基因应作为婴幼儿期癫痫及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症状的候选筛查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性分析IQSEC2基因变异相关X连锁智力低下伴难治性癫痫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该例为男性患儿,3岁零6个月,自幼发育落后,认知功能下降,具有孤独症状,间断抽搐1年。患儿有多种发作形式。脑电图提示双侧后头部为多灶性棘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及慢波发放,监测到清醒期1次痉挛发作。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示患儿IQSEC2c.424C>T (p.Gln142*)(NM_001111125.3)半合子变异,经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激素冲击治疗后发作有减少,但每天仍有点头样发作。综合考虑IQSEC2基因变异相关的癫痫在男性患者中多为难治性,有严重的智力发育落后,伴有孤独症样表现,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PPP3CA基因突变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一科确诊的1例DEE患儿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征, 对先证者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 并对基因变异特点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已报道的PPP3CA基因相关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 女性, 3个月20 d, 因"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抖动2 d"收入院。临床表现为频繁抽搐发作、发育落后;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额颞脑外间隙稍宽;视频脑电图检查示高度失律, 监测到1次成串痉挛发作。家系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提示先证者PPP3CA基因存在杂合新发变异:c.1255-1256delAG(p.Ser419Cysfs*31), 为移码截短突变。检索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 共检索到外文文献8篇, 中文文献1篇, 共报道21例PPP3CA基因突变患儿, 临床上均有发育迟缓、认知障碍和脑电活动异常。结论 PPP3CA基因c.1255-1256delAG移码截短突变是本例患儿的遗传性病因。对于频繁抽搐发作、对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差及发育迟缓的病例, 应尽早进行遗传学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例发育性和癫痫性脑病8型(DEE8)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 结合Sanger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 以确定遗传来源。同时, 对先证者1的母亲及先证者2进行X染色体失活模式检测, 分析ARHGEF9等位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2例患儿均出现全面发育落后。先证者1临床表现为运动、语言、智力障碍以及癫痫发作, 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 睡眠期双侧额区、中线区棘波、棘慢波发放。先证者2存在运动、语言和认知落后的临床表现, 但无癫痫症状。全外显子检测显示先证者1存在ARHGEF9基因c.925-2A>T经典剪接变异, Sanger测序证实该变异遗传自母亲, 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先证者1母亲X染色体极度偏移失活, 突变型和野生型ARHGEF9表达量比率接近为0∶100%。先证者2存在ARHGEF9基因3~10号外显子杂合缺失, 经定量PCR验证患儿父母该位置均无变异, 该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发变异。结论 DEE8疾病相对罕见, 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表型, 但癫痫并非其特异性临床表现。ARH...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RYR2基因突变致婴儿癫痫的临床及基因型特征, 探讨RYR2基因突变和癫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于2020年12月、2022年5月收治的2例癫痫伴RYR2基因突变婴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均为婴儿期(出生后4个月、9个月), 表现为反复抽搐, 发作时无诱因, 1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异常但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例发作间期脑电图示异常放电, 应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治疗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全外显子测序发现1例患儿RYR2基因c.14767A>G(p.Met4923Val)杂合错义变异, 1例患儿RYR2基因c.14014A>G(p.Met4672Val)杂合错义变异, 2例患儿均未发现其他已知癫痫致病基因突变。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指南评价2个变异均为致病性突变(PS2+PM1+PM2+PP2+PP3)。结论 RYR2基因可能是一种新的癫痫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KCNT1基因突变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经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发现的5例KCNT1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KCNT1基因阳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5例KCNT1基因阳性癫痫患者均为错义突变,其中例2、例4、例5为新生突变,例1及例3为来源自母亲的杂合突变,其中例5新生突变患者(c.1038C>G p.F346L)合并有Y染色体异常,表现为超雄综合征(47,XYY)。5例患者中例1、例2及例3突变位点一致(c.1193G>A p.R398Q),但其中例1及例2临床表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例3为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EIMFS),且3例突变位点一致的患者中例1及例2合并有自闭症。5例患者中例1患者的母亲及外婆有癫痫病史,其余4例无癫痫家族史。所有患者均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5例患者的癫痫起病年龄为生后1月龄~36月龄,其中例1、例2及例4临床表型为ANDFLE、例3及例5临床表型为EIMFS。5例患者均使用2种以上抗癫痫药物,其中例2及例3添加生酮饮食治疗,例2及...  相似文献   

10.
2022年5月国际抗癫痫联盟疾病分类与定义工作组对癫痫综合征进行了新的定义和分类,新的定义和分类强调了癫痫综合征是有明显年龄依赖性的特点、有类似的病因、相似的发展过程及预后的一组癫痫疾病,癫痫综合征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年龄的角度探讨了新生儿和婴儿期起病、儿童期起病、可在各年龄段起病及特发性全面性癫痫4个方面中的年龄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是一组累及多器官系统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对罕见。我院收治1例SLC35A2基因相关CDG患者,临床表现为成串痉挛发作、发育迟缓、多发畸形等。家系3人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发现SLC35A2基因新生杂合错义变异:c.844G>A(p.Gly282Arg),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预测为可能致病性突变。此位点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由生后早期(3个月内)癫痫发作导致的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可被诊断为早发性婴儿发育性癫痫性脑病(Early-infantile 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ies,EIDEE),其原发病因包括结构性、遗传性、代谢性等,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大脑正常生理活动被异常电活动抑制和大脑神经网络受损有关。Ohtahara综合征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Early myoclonic encephalopathy,EME)是EIDEE的典型类型。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控制频繁的癫痫发作,进而改善患儿认知与发育功能。药物难以控制发作时应尽早行手术评估,对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类型可分为切除/离断性手术、神经调控手术等。本文针对EIDEE的手术治疗现状进行叙述,探索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CN2A(Sodium channel,voltage-gated,type II,alpha)基因突变所致癫痫的遗传及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2016年8至2021年4月收治的癫痫患儿,应用全外显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SCN2A基因突变者,回顾性总结分析患儿临床及遗传资料。结果 共收集14例SCN2A基因突变阳性患儿,其中男7例,女7例,起病年龄1 d~6岁,其中3月龄内起病者8例(57.1%),3月龄后起病者6例(42.9%)。共发现13种突变,均为杂合错义突变。2例携带相同母源SCN2A突变,均为良性家族性癫痫; 3例携带父源突变,其中2例发作缓解(66.7%); 9例为新发突变,4例发作缓解(44.4%)。14例SCN2A突变癫痫患儿存在多种发作类型,以局灶性发作(64.3%)、痉挛发作(42.9%)、强直发作(35.7%)为主,其他发作类型较为少见; 8例患者有丛集性发作(57.1%)。14例患儿脑电图可见多种放电模式,以局灶性放电8例(57.1%)、弥漫性放电6例(42.9%)、多灶性放电5例(35.7%)多见。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大脑发育不良(白质发育不良、白质变性、脑室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弥漫性脑萎缩)多见(42.9%)。除2例良性家族性癫痫患儿外,12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儿,2例大田原综合征,3例韦斯特综合征,3例发育性脑病,3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例婴儿游走性部分性发作,发育均呈中重度发育迟缓; 其中3月龄前起病者(早发SCN2A相关癫痫)10例,5例发作缓解; 3月龄后起病者(晚发SCN2A相关癫痫)2例,1例发作缓解。14例患儿抗癫痫治疗方案有较大个体差异,2例良性家族性癫痫对德巴金效果佳; 12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儿中10例早发SCN2A相关癫痫患儿有6例尝试奥卡西平,4例有效(66.7%); 3例晚发患儿,1例应用且无效,但无加重发作。结论 SCN2A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新发错义突变较遗传性突变预后差。SCN2A突变导致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Na channel,VGNC或Nav)的Ⅱ型Nav1.2两种功能改变:获得功能和丧失功能,早发型(起病年龄<3月龄)Nav1.2以获得功能为主,对钠离子通道阻滞剂(Sodium channel blockers,SCBs)效果佳; 晚发型(起病年龄≥3月龄)Nav1.2以丧失功能为主,对SCBs效果差,甚至可能加重发作。SCBs首选适量苯妥英钠治疗。其他治疗如奥卡西平、生酮饮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e,ACTH)、氨己烯酸亦可尝试,且应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SPTAN1基因突变导致全面发育落后伴或不伴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就诊的3例SPTAN1基因突变引起发育性癫痫性脑病5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SPTAN1""发育性癫痫性脑病5型""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5"为检索词查阅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相关文献, 总结SPTAN1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3例SPTAN1基因突变引起发育性癫痫性脑病5型的患儿均表现为全面发育落后, 婴儿期起病。例1出现早发性癫痫性脑病、小头畸形;例2出现房间隔缺损;例3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小脑发育不良;抗发作治疗有部分疗效, 但未能控制痉挛发作, 经康复训练等治疗后发育稍有改善, 但仍落后于同龄儿。3例患儿SPTAN1基因突变均为杂合变异, 分别为c.69236928dup、c.661966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NM1基因变异导致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的临床、基因和预后特征。方法三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DNM1基因新发变异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基因表型以及预后,并在国内外数据库以“Dynamin-1”或“DNM1”检索相应文献,利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临床和癫痫发作表型、抗癫痫药物疗效与基因变异位点结构域相关性。结果女1例,男2例;癫痫发病年龄2~17月龄,癫痫发作表型:2例为癫痫性痉挛发作,1例为局灶性一侧肢体阵挛或继发强直阵挛发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例患儿DNM1基因存在新发错义变异,2例为NM_004408.4:c.415 G>A(P.Gly 139Arg),1例为NM_004408.4:c.545 C>A(P.Ala 182Asp),随访至2~3岁时,均为肌张力低下、严重智力障碍、无行走能力和主动语言、耐药性癫痫、不能自主进食和不会咀嚼固体食物。经文献检索,至今国内外报道DNM1基因相关脑病36例,包括本组病例共计39例,肌张力低下与基因变异位点区域无关,GTPase酶结构域和中间区域变异存在严重或显著智力发育障碍。对31例诊断癫痫并且临床资料完整患儿进一步分析发现,癫痫性痉挛发作是常见的癫痫发作形式,变异位点位于GTPase酶结构域和中间区域的两组病例,失神发作在GTPase酶结构域更常见(P=0.02),而在性别、起病年龄、其他癫痫发作形式和药物治疗反应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肌张力低下、严重智力和运动障碍及早发型癫痫是DNM1相关脑病的主要表现,癫痫性痉挛发作是最常见的发作形式,除失神发作外,GTPase酶结构域和中间区域变异的临床和癫痫表型无明显区别,本组病例尚合并进食障碍。  相似文献   

16.
<正>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3-PHGDH)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Jaeken等于1996年首次报道,由PHGDH基因变异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PHGHD基因编码的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是丝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丝氨酸是蛋白质生物合成所必需的一种氨基酸,是半胱氨酸、磷脂、甘氨酸等许多重要代谢物的前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表现的桥本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表现的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呈癫痫持续状态,入院时神志不清,间断抽搐伴瞳孔散大,间歇期仍昏迷,余无明显局灶定位体征; 血气pH值6.807,乳酸24 mmol/L,头颅CT、MRI检查均未见异常,2次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8项均阴性,甲状腺功能检测提示轻度甲减,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诊断桥本脑病,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病情迅速并明显好转,用药次日患者神志转清楚,癫痫持续状态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桥本脑病临床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者少见,故遇到不明原因的脑病患者,需注意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最大程度地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阅读性癫痫2例报告周增杰刘欣例1男性,28岁。患者于15岁时曾有头部外伤史。半年前晨起后看书时发现下颌肌肉紧张,下颌部颤动,继之发生四肢抽动,当时呼之不应,瞳孔散大,约5分钟以后上述症状缓解,过后不能回忆发病情况。而后,每遇阅读书刊报纸时发生下颌抽动...  相似文献   

19.
20.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病因复杂多样,遗传因素是导致癫痫尤其是特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现已发现的与癫痫脑病有关的基因有GABRB3、ALG13和CHD2等.现报道一例受遗传致病性CHD2变异影响的父女.染色体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2(CHD2)基因位于15 q26.1,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