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李震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24-1427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方法从中国传染病监测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中下载2016-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选取≥15岁且具有报告1年内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检测结果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样本来源、传播途径、晚发现比例等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构成比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晚发现相关因素。结果 24 792例研究对象的晚发现比例为55.6%(13 796例)。2016-2020年新报告HIV/AIDS的晚发现比例依次为52.7%、54.7%、55.2%、56.2%和59.9%,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45.714,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49岁和≥50岁的HIV/AIDS晚发现风险分别是15~24岁的1.775倍(95%CI:1.624~1.940)和2.377倍(95%CI:2.136~2.64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晚发现的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计算晚发现比例;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各年度晚发现比例的变化趋势;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计4 464例,其中晚发现病例1 248例,晚发现比例为27.96%。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χ2 = 7.655,P<0.05)。蒙古族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06,P = 0.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和样本来源是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晚发现比例升高,其中与0~19岁组相比,50~59岁组及60岁以上病例OR值(95%CI)分别为8.859(5.078~15.456)和8.117(4.480~14.707);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高中或中专以及初中的晚发现风险较高,其OR值(95%CI)分别为1.290(1.068~1.566)和1.270(1.055~1.533);与医疗机构相比,检测咨询和其他来源的OR值(95%CI)分别为0.570(0.469~0.681)和0.430(0.342~0.538)。结论 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逐年升高,蒙古族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变化不明显。年龄、文化程度和样本来源是造成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动病例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新乡市新报告≥15岁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了解HIV/AIDS病例晚发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2022年新乡市新报告病例历史卡片,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和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2022年新乡市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HIV/AIDS病例1 858例。男女性别比5.54∶1,平均年龄(47.59±11.37)岁,晚发现病例421例,占22.66%。晚发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其危险因素,30~<45岁、45~<60岁和≥60岁年龄组分别是15~<30岁年龄组的2.462倍(95%CI:1.639~3.698)、3.076倍(95%CI:1.967~4.811)、2.398倍(95%CI:1.456~3.947);医疗机构是其影响因素,疾控中心、血站及单采血浆机构报告病例分别是医疗机构报告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云南省新发现青年学生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2012—2021年报告的HIV/AIDS数据库,采用χ2检验、Mantel-Haenszel线性趋势检验分析云南省青年学生HIV/AIDS的流行特征。结果 2012—2021年云南省新发现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 983例,男女性别比5.73:1,每年新发现青年学生HIV/AIDS占当年云南省总发现病例数的比例从2012年的0.3%上升到2021年的0.9%(χ趋势2=70.889,P<0.001)。同性传播占59.8%,15~17岁(χ趋势2=14.919,P<0.001)、初中文化程度(χ2趋势=4.222,P<0.001)、疾病分期为HIV感染(χ趋势2=14.063,P<0.001)、同性性传播(χ趋势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载量和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阿克苏地区5个区(县)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毒载量判断治疗成功或失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2021年共检测3 912例HIV/AIDS患者,其中813例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3 099例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为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12.548)、性别(χ2=10.913)、受教育程度(χ2=15.731)及治疗方案(χ2=89.441)是病毒载量的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OR=0.807,95%CI:0.687~0.948)和初中教育程度(OR=0.760,95%CI:0.614~0.941)治疗有效率较高;21~30岁(OR=1.950,95%CI:1.071~3.551)、3TC+TDF+...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8—2022年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8—2022年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安徽省HIV/AIDS进行分析,共6 747例。将选取的HIV/AIDS病例分为HIV感染晚发现和非晚发现,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晚发现影响因素。结果 6 747例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新诊断HIV/AIDS病例年龄为(47.67±16.87)岁,晚发现者占43.38%(2 927例),2018—2022年晚发现比例依次为44.61%(571/1 280)、45.70%(638/1 396)、44.93%(580/1 291)、41.80%(612/1 464)、39.97%(526/1 316)。与0~19岁年龄组相比,20~39、40~59及≥60岁年龄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3.212,95%CI:2.098~4.920;OR=3.946,95%CI:2.536~6.137;OR=3.589,95%CI:2.281~5.649);其他就诊者和术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宜宾市2017—2021年新报告的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晚发现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宜宾市青少年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7—2021年宜宾市新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χ2检验进行晚发现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晚发现多影响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7—2021年宜宾市新报告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402例,其中学生58例,学生病例的报告年份、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户籍、感染途径与其他职业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73例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感染者中晚发现137例,占比3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报告年份在2021年的晚发现高于2017年(OR=2.947,P=0.005);2018年(OR=0.464,P=0.008)、2019年(OR=0.423,P=0.002)的晚发现风险低于2017年;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人群晚发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北京市朝阳区老年HIV/AIDS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简称“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老年HIV/AIDS患者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历史随访信息和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160名老年HIV/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HIV/AIDS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率为76.3%。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患病情况、对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态度、医生建议和CD4+T细胞数量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基础疾病(OR=0.201,95%CI:0.057~0.703)、CD4+T细胞数量<200个/μL(OR=0.059,95%CI:0.004~0.960)和临床医生的消极建议(OR=0.044,95%CI:0.005~0.364)是老年HIV/AIDS患者接种率提高的不利因素,而对新冠疫苗安全性的认可(OR=6.464,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6-2020年许昌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早期发现HIV/AIDS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得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6-2020年许昌市新发现1 621例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有520例,占32.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报告地、样本来源与晚发现有关,以<30岁年龄组为参照,30~49岁年龄组OR=2.343,95%CI:1.679~3.269,≥50岁年龄组OR=3.474,95%CI:2.495~4.836;以本地报告为参照,外地报告OR=1.696,95%CI:1.329~2.164;以检测咨询为参照,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检测OR=1.518,95%CI:1.186~1.943。结论 2016-2020年许昌市HIV/AIDS晚发现比例仍然较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检测服务可及性,促进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威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2018-2021年威海市SFTS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个案调查表及核酸试验数据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2018-2021年威海市共报告SFTS病例610例,死亡72例,病死率11.80%。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χ2趋势=17.13,P<0.01),病死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趋势=38.32,P<0.01)。5-10月是发病的高峰(96.72%)。确诊病例平均年龄66.74±10.47岁;职业以农民为主(8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危险增加,文登区(OR=7.029,95%CI:2.472~19.992)和荣成市(OR=3.646,95%CI:1.238~10.736)较环翠区死亡危险高,核酸检测Ct值≤25的危险较高(OR=6.869,95%CI:2.173~21.711)。与发病前一个月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射阳县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4-2020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射阳县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0年,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205例,晚发现病例70例(占34.15%),男性占92.86%,晚发现病例平均年龄为(43.41±15.06)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病例晚发现风险较低(OR=0.278,95%CI:0.097-0.791);与<25岁组相比,25~<50岁组、≥50岁年龄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2.832,95%CI:1.057~7.586;OR=3.734,95%CI:1.305~10.683);与本地报告病例相比,外地报告病例晚发现风险较高(OR=2.055,95%CI:1.118~3.774)(P值均<0.05).纳入抗病毒治疗184例,非晚发现病例治疗满1、2、3、4、5年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晚发现病例(P值均<0.05).结论 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应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大力推进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尽早发现和治疗HIV/AIDS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6 - 2017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晚发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以及历年CD4+ T 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 - 2017年玉溪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2 132例,历年检测份数占当年总人口的比例由2006年的3.33%上升至2017年的31.81%(χ2 = 9 840.375,P<0.001),晚发现比例由2006的16.28%上升到2017年的17.99%;截止2018年3月,457例晚发现病例中死亡的占30.8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1.280,95%CI:1.020~1.605),相对于18~30岁年龄组,年龄为31~40(OR = 1.841,95%CI:1.343~2.523),41~50(OR = 3.585,95%CI:2.506~5.129),50岁以上(OR = 2.899,95%CI:1.974~4.255),相对于婚检和孕检,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OR = 2.887, 95%CI:1.921~4.337)、自愿咨询检测(OR = 1.704,95%CI:1.109~2.618)等是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需要继续扩大HIV抗体筛查面以更早的发现患者,对于晚发现的AIDS病例,应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服务质量,避免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的晚发现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当地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成都市2010—2019年10年间新报告的HIV/AIDS的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95%可信区间值。分析不同病例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共纳入39 230例研究对象,总晚发现率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更低(OR = 0.77,95%CI:0.73~0.82),随年龄增加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增高,家务、家政及待业较农民更易出现晚发现(OR = 1.12,95%CI:1.05~1.19),外地户籍较本地户籍出现晚发现可能性更低(OR = 0.83,95%CI:0.79~0.88),以医院就诊人群为参考,样本来源为重点人群(OR = 0.65,95%CI:0.61~0.68)、羁押人群(OR = 0.25,95%CI:0.20~0.31)、献血人群(OR = 0.31,95%CI:0.25~0.39)和其他(OR = 0.50,95%CI:0.42~0.59)出现晚发现的可能性更低。晚发现病例生存时间为(32.3±30.8)月,非晚发现病例为(42.1±31.6)月。结论 成都市近几年发现的HIV/AIDS晚发率呈下降趋势。性别、年龄、样本来源是晚发现的影响因素,非晚发现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远高于晚发现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湖南省新报告的成年HIV/AIDS病例及时入组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了解湖南省实现“发现即治疗”工作实施情况,探索影响工作开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6—2021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的湖南省随访管理数据和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年份间抗病毒治疗及时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31 635例新报告成年HIV/AIDS病例中,男女比例3.54∶1;中位年龄48(33,60)岁,未婚/离异占54.17%,农民占55.11%,异性性传播占77.31%。2016—2020年总体及时入组抗病毒治疗率为61.85%,入组治疗中位时间20 d,及时治疗率从2016年的51.65%上升到2020年67.91%(χ2趋势=550.060,P<0.001)。女性(OR=1.228,95%CI:1.150~1.311)、检测咨询来源病例(OR=1.169,95%CI:1.104~1.237)更易及时治疗;婚姻状况未婚(OR=0.792,95%CI:0.749~0.837)、职业为工人(OR=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荆州市1996—2021年HIV/AIDS流行特征,为调整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相关资料,对病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和CD4检测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96—2021年累计报告HIV/AIDS 3 310例,死亡829例,病死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47.89,P<0.001),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341.8,P<0.001),年均增长率为15.98%;2015年前各县区报告发病率增长趋势基本一致,2015年以后中心城区(沙市区、荆州区)和江北3县(监利、江陵、洪湖)趋于稳定(χ2趋势=0.055,P=0.815和χ2趋势=0.029,P=0.865),江南3县(公安、石首、松滋)持续上升(χ2趋势=26.26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17—2021年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为制定检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对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绵阳市2017—2021年艾滋病抗体检测覆盖率、有效检出率、不同样本来源检测情况和晚发现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1年绵阳市HIV抗体检测平均筛查覆盖率为36.18%,不同年份筛查覆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有效检出率为0.06%,不同年份有效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09.764,P<0.001);不同样本来源和新报告病例不同样本来源构成比中,一般就诊者占比最高;有效检出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重点人群、检测咨询和监管场所;2017—2021年绵阳市HIV/AIDS病例的晚发现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6.407,P<0.001)。结论 绵阳市HIV抗体检测覆盖率逐年上升,有效检出率逐年下降;重点人群检出率最高;晚发现比例逐年下降。HIV抗体检测促进了病例发现,今后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特征以及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选择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晚发现病例的特征,比较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例晚发现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16年湖北省共报告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 11 832例,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39.92%(4 723例),其中同性传播及异性传播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27.09%和4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09,P<0.001)。4 508(已排除经推算的215例晚发现病例)例晚发现病例中,男性为主(79.41%);年龄组主要集中在35~64岁(63.38%);汉族为主(96.69%);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66.88%);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71.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7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经异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是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因素。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结论 现阶段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中晚发现现象依然突出,应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发现策略,强化医疗机构主动提供检测咨询(PITC)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用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男男性行为人群检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柯尔克孜族2型糖尿病患病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0年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18岁的柯尔克孜族居民为调查对象,共纳入研究对象85 367人,采用新疆全民健康体检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柯尔克孜族居民2型糖尿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柯尔克孜族2型糖尿病患病率4.49%,男性(5.05%)高于女性(3.97%)(χ2=57.366,P<0.01),标化患病率为4.91%,男性4.87%,女性4.05%。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年龄、性别间T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70岁以上=7.246,95%CI:5.765~9.109)、低文化程度(OR初中=1.136,95%CI:1.030~1.252)、政府机关干部(OR=1.302,95%CI:1.091~1.553)、农林牧业劳动者(OR=1.234,95%CI: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