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1年3月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研究对象共7101例。有8个因素的合并OR值有显著意义。结果显示年龄[OR=1.52,95%CI(1.18,1.95)]、居住情况[OR=1.35,95%CI(1.05,1.74)]、户籍类型[OR=1.50,95%CI(1.14,1.97)]、CD4水平[OR=1.56,95%CI(1.28,1.91)]、疾病分期[OR=1.79,95%CI(1.08,2.95)]、感知羞辱或歧视[OR=6.07,95%CI(4.50,8.19)]、社会支持[OR=0.50,95%CI(0.41,0.61)]、经济状况[OR=0.51,95%CI(0.39,0.66)]是中国HIV/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50岁、户籍为农村、独居、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疾病分期为艾滋病期、感知歧视或羞耻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经济水平和社会支持较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阻断传播途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访谈法调查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艾滋病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为41.6%,高于对照人群(χ2=220.62,P<0.05).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HIV性传播途径、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认知好于性交时非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1.504;95%CI=1.128~2.007)、文化水平(OR=6.234;95%CI=3.860~10.069)、健康状况(OR=0.744;95%CI=0.615~0.900)、接受上门健康教育(OR=1.461;95%GI=1.107~1.927)、年龄(OR=0.337;95%CI=0.244~0.465).结论 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避孕意识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尚未达到国家的控制目标;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是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静静  戚广浩  李乐  温祁  李震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24-1427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积极推动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提高艾滋病病例的早期发现能力,降低晚发现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现住址为东营市的HIV/AIDS确诊病例(包含死亡病例)资料,收集病例报告历史卡片中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传播途径等内容,以及截至2020年5月30日的随访数据库的首次CD4检测日期、结果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病例首次CD4细胞及时检测比例从2017年起逐年升高,从2016年的20.0%上升至2019年的75.8%(χ^(2)=130.499,P=0.02)。年龄≥50岁(OR=3.629,95%CI:1.394~9.451,P=0.00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0.531,95%CI:0.300~0.940,P=0.030)是导致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年龄≥50岁(OR=0.387,95%CI:0.169~0.887,P=0.025)和医疗机构来源(OR=0.310,95%CI:0.132~0.725,P=0.007)是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结果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201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率显著提升,中老年、文化程度以及医疗机构来源是影响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检测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配偶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16年8月六安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开展人口学和相关行为调查;调查前配偶已感染HIV的双阳家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配偶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调查前配偶未感染HIV的单阳家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至2016年12月31日,其间配偶定期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HIV/AIDS病例及其配偶各231例,其中配偶感染HIV 47例,感染率为20.35%;HIV/AIDS病例确证时已有45例配偶感染HIV,感染率为19.48%;随访中2例配偶感染HIV,阳转率为0.39/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病例确证前性行为频次高(≥1次/周OR=6.268,95%CI:2.313~16.985;半个月1次OR=3.760,95%CI:1.268~11.150)、确证时间为2011—2014年(OR=3.079,95%CI:1.209~7.841)是其配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HIV/AIDS病例确证时25岁(OR=0.042,95%CI:0.004~0.467)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300拷贝/m L(OR=0.115,95%CI:0.045~0.295)是其配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配偶HIV感染与HIV/AIDS病例的确证前性行为频次、确证时间、确证时年龄和初期病毒载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河南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治疗1年后发生病毒抑制的失败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河南省“艾滋病常规治疗数据库”收集河南省艾滋病中医项目地区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转服二线抗病毒药物HIV/AIDS患者抗病毒情况的相关信息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二线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发生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18名患者HIV/AIDS患者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235,95%CI:1.053~1.448),感染途径为输血(OR=1.566,95%CI:1.238~1.980),HIV阳性时长>6年(OR=1.676,95%CI:1.206~2.330),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D4T+3TC+EFV/NVP(OR=1.385,95%CI:1.135~1.691),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州市不同性别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HIV感染相关因素、抑郁状况、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状况、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40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调查对象中男性占69.9%(286/409),女性占30.1%(123/409);平均年龄为(36.26±8.82)岁。男性调查对象抑郁平均得分为(16.13±10.97)分,抑郁发生率为49.0%(140/286);女性调查对象抑郁平均得分为(16.15±12.71)分,抑郁发生率为46.3%(57/1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得分(OR=0.232)、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3.082)和性别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OR=0.663)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相比较于获得较高社会支持的男性感染者,获得较高社会支持的女性感染者其发生抑郁的风险更低(OR=0.663)。基于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感染者来说,较高的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3.102)会增加抑郁的风险,而较高的自我效能得分(OR=0.176)可降低抑郁的风险。对于女性感染者而言,较高的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得分(OR=4.309)会显著增加抑郁的风险,而有外出打工经历(OR=0.363)和较高的社会支持(OR=0.333)则降低抑郁的风险。结论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较为严重。除了HIV相关羞辱和歧视感外,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状况的因素具有性别差异,男性感染者主要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女性感染者主要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纳入凉山州2020年有随访记录的28 772例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流动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的相关因素, 绘制HIV/AIDS流入地的疫情地图。结果 28 772例HIV/AIDS中, 2020年发生流动的占20.89%(6 010/28 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IV/AIDS流动的促进因素包括15~24岁年龄组(相比于0~14岁年龄组, OR=2.74, 95%CI:2.04~3.69)、彝族(相比于汉族, OR=2.44, 95%CI:2.19~2.72)、初中文化程度(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OR=1.25, 95%CI:1.14~1.38)、未婚(相比于已婚, OR=1.29, 95%CI:1.20~1.39)、职业为商业服务(相比于农民, OR=1.96, 95%CI:1.31~2.92)、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时间>3年, O...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中老年HIV感染者的焦虑、抑郁发病现状,探索影响发生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17—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未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中老年HIV感染者245例,使用《医院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了解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前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老年HIV感染者中,男性占91.0%(223/245),76.7%的婚姻状态为在婚,异性性传播(79.6%);发生焦虑和抑郁的(3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的研究对象相对在婚的是发生焦虑(OR=0.421,95%CI:0.208~0.852)和抑郁(OR=0.357,95%CI:0.198~0.644)的保护因素;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相对于≤200个/μl是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OR=3.364,95%CI:1.806~6.266)。结论 北京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中老年HIV/AIDS感染者焦虑、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6 - 2017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晚发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以及历年CD4+ T 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 - 2017年玉溪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2 132例,历年检测份数占当年总人口的比例由2006年的3.33%上升至2017年的31.81%(χ2 = 9 840.375,P<0.001),晚发现比例由2006的16.28%上升到2017年的17.99%;截止2018年3月,457例晚发现病例中死亡的占30.8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1.280,95%CI:1.020~1.605),相对于18~30岁年龄组,年龄为31~40(OR = 1.841,95%CI:1.343~2.523),41~50(OR = 3.585,95%CI:2.506~5.129),50岁以上(OR = 2.899,95%CI:1.974~4.255),相对于婚检和孕检,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OR = 2.887, 95%CI:1.921~4.337)、自愿咨询检测(OR = 1.704,95%CI:1.109~2.618)等是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需要继续扩大HIV抗体筛查面以更早的发现患者,对于晚发现的AIDS病例,应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服务质量,避免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南京市≥50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征,计算晚发现比例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市2001—2017年6月报告≥50岁HIV/AIDS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783例病例中,男性为主(占86.0%),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90.3%),样本多来源于医疗机构(占67.0%)。多因素分析发现,医疗机构(OR=1.968,95%CI=1.316~2.942)晚发现比例较高,女性(OR=0.617,95%CI=0.396~0.961)、由同性途径感染(OR=0.577,95%CI=0.409~0.814)和经注射吸毒途径感染(OR=0.186,95%CI=0.040~0.871)人群晚发现比例较低。结论今后在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群防控力度的同时,还需更全面地推进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provider 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减少二代传播,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滋病单阳家庭先证者的配偶提醒服药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对提升配偶提醒服药意愿、促进艾滋病单阳家庭HIV感染者/艾滋病人(HIV/AIDS)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对布拖县3个乡镇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活HIV/AIDS的配偶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提醒服药意愿、一般人口学特征、先证方相关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接受干预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等信息。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3例受访者,男性89例(22.08%),女性314例(77.92%),均为彝族,愿意每天按时提醒服药的为82.3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与乡镇卫生院距离<5 km(OR=2.89,95%CI:1.52~5.50,P=0.001)和相距5~10 km(OR=3.18,95%CI:1.34~7.58,P=0.009)、性行为频率2~4次/月(OR=3.07,95%CI:1.60~5.89,P=0.011)、最近3个月安全套使用频率为从未使用(OR=8.94,95%CI:2.03~39.28,P=0.004)和偶尔使用(OR=2.06,95%CI:0.99~4.29,P=0.050)更有提醒服药意愿。结论单阳家庭先证者的配偶提醒服药意愿跟居住地与乡镇卫生院距离、性行为频率、使用安全套的频率等因素有关。配偶提醒服药意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相关治疗及安全套使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研究,总样本量为141 4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发生率为35%(95%CI:32%~38%),男性(OR=1.444,95%CI:1.266~1.647)、年龄高(OR=3.027,95%CI:2.522~3.634)、已婚有配偶(OR=1.403,95%CI:1.237~1.591)、离异或丧偶(OR=1.350,95%CI:1.236~1.476)、职业(农民、民工、工人)(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襄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襄阳市采用滚雪球和网络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400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5.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活动场所,与女性婚姻状况,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最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6个因素与MSM人群HIV感染有统计学关联(p< 0.10).多因素分析显示,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OR=0.19,95%CI=0.04~0.85)是HIV感染率的保护性因素,与女性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OR=5.28,95%CI=1.02~30.19),年龄50岁及以上(OR=1.62,95%CI=1.14~2.74)是危险因素.结论 襄阳市MSM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50岁以上,与女性婚姻状况为离异或丧偶的MSM人群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以下简称为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六个月以上的1 046例HIV/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6例HIV/AIDS患者中,≥1 000 copies/ml占9.6%(100/1 046),50~999 copies/ml占9.1%(95/1 046),<50 copies/ml占25.4%(266/1 046),TND(未检出病毒)占55.9%(585/1 04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毒载量结果<1 000 copies/ml与≥1 000 copies/ml HIV/AIDS患者在民族(P<0.05)、教育程度(χ2=10.901,P<0.05)、感染途径(χ2=14.286, P<0.05)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保护因素(OR=0.344,95%CI:0.121~0.979),HIV感染途径中注射吸毒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危险因素(OR=5.237,95%CI:1.272~21.556)。 结论 陕西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毒抑制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分子网络传播簇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6月湖州市新报告且HIV分子网络传播簇聚集性强(成簇)的HIV/AIDS病例为病例组,按照1∶4匹配同期、同社区、性别相同、年龄相近(±3岁)且HIV抗体检测阴性的居民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等。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分子网络传播簇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100例,对照组400人,两组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户籍地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HR=0.145,95%CI:0.059~0.352)是发生HIV/AIDS分子网络传播簇的保护因素;男男性行为者(HR=9.614,95%CI:4.645~19.901)、曾经通过网络认识同性性伴(HR=16.321,95%CI:7.016~32.968)和现患梅毒(HR=3.314,95%CI:1.073~10.232)是发生HIV/AIDS分子网络传播簇的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男男性行为者、通过网络认识同性性伴和现患梅毒是发生HIV/AIDS分子网络传播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50岁及以上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社会行为学特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广西南宁50岁以上老年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取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病例组245人、对照组502人,调查对象年龄最小50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3.00±0.75)岁。以男性、汉族、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和农民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状况(OR=0.437,95%CI:0.246~0.777)、最近半年内性行为对象为配偶(OR=0.307,95%CI:0.112~0.843)、无商业性性行为(OR=0.106,95%CI:0.067~0.168)为老年人HIV感染的保护因素,最近半年内性生活有时或从未使用安全套(OR=24.431,95%CI:5.616~106.281),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2.018,95%CI:1.326~3.070)、每月可支配收入中等(OR=2.037,95%CI:1.117~3.714)是危险因素。结论关注老年人孤独感及其性需求、性健康,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推广安全套使用,减少高危行为是预防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山东省潍坊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及时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ART及时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正在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人口学特征、治疗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T及时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山东省潍坊市1 509例正在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中,45.1%为及时ART,中位启动时间10(5~18)d。2006-2021年各年及时治疗率呈增长趋势(χ2=-15.705,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39岁(O R=2.16,95%CI:1.65~2.83)、40~49岁(O R=2.92,95%CI:2.14~3.97)、≥50岁(O R=2.92,95%CI:2.14~3.97)、汉族(O R=3.90,95%CI:1.58~9.67)、已婚有配偶(O R=1.73,95%CI:1.36~2.20)、离异或丧偶(O R=1.67,95%CI:1.20~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实施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4连续2年4—6月对天津市某性病门诊年龄15岁的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HIV、TP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8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平均年龄为(30.4±8.2)岁,艾滋病(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0.6%(725/800),HIV抗体阳性率为5.4%(43/800),TP抗体阳性率为7.0%(56/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I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同性肛交性行为(OR=5.360,95%CI=2.676~10.734)和TP感染(OR=4.014,95%CI=1.761~9.145);TP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HIV感染(OR=3.602,95%CI=1.525~8.508)。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TP感染率较高,应依托性病门诊开展有效的AIDS性病宣传干预工作,尤其应加强警示性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