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及文献研究,汇总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药内服及灌肠治疗的方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近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涉及的方剂、中药的功效类别、频次频率等进行统计,再对核心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网络图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相关文献339篇,涉及内服方剂50个,以乌梅丸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乌梅-附子-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67味,其中补虚药占31.11%、清热药占20.15%,使用频率在10%以上者有甘草、黄连、白术、白芍、党参、当归、木香、茯苓、黄芩、黄芪、白头翁、陈皮、乌梅等26味;关联规则显示健脾益气类中药强关联。②灌肠方剂16个,以白头翁汤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23味,其中清热药占39.17%、止血药占17.72%,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有黄连、白及、黄柏、地榆、白头翁、黄芩、苦参、败酱草等17味;网络图显示"白头翁-黄连-黄柏-白及-地榆"强关联;中成药5种,锡类散使用最多。③黄连在内服和外用中药关联规则和网络图中均表现出与其他药物的强关联。结论 UC的中医药内服治疗重在健脾益气扶正、清热燥湿祛邪,以乌梅丸最为常用;局部灌肠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止血、化腐生肌为主,以白头翁汤及锡类散最为常用;综合内服和灌肠中药,最常用的药物是黄连。  相似文献   

2.
《国医论坛》2020,(1):26-2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UC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共235首,涉及中药191味,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中药共40味,频次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黄连、白芍、木香、白头翁、黄芩、地榆、茯苓;对用药四气五味分析发现,四气中以寒性和温性药物运用最多,分别占药物总频次的42.3%、32.7%;五味中以苦、甘为主,分别占38.2%、24.8%;对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为20.26%,其次为归胃经、肝经、大肠经的药物;出现频次在35以上的药对及组合共13个,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黄连-木香、黄芩-黄连、黄连-白芍、白芍-木香、黄连-白头翁;演化得到3味药的核心组合18个,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木香-五倍子-白芍、陈皮-砂仁-白术、陈皮-黄柏-茯苓、败酱草-地榆-苦参、黄芩-白及-黄连;聚类得到新处方9首。结论:2018-2019年CNKI中收录的治疗UC的方剂功能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为主,辅以补虚;组方具有寒温并用、甘苦共施的特点。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之病机:活动期以标实为主,多见湿热内蕴、气血不调;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脾虚,或兼肾亏。此研究可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 感染相关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Hp 感染相关疾病的医案,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借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64 则,诊次164 次,涉及处方42 首,中药197 味。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连、半夏、白术、茯苓等;性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入脾、胃、肺经,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提示半夏-甘草、白术-甘草、白芍-甘草为临床常用药对。聚类分析获得4 个组合,有缓急止痛、温中助运、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之效。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出的核心处方为六君子汤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Hp 相关疾病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黄连、半夏、白术,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多采用补虚、清热、理气药,临床可用芍药甘草汤、六君子汤等方加减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共享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 对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医案107个, 涉及中药225味, 其中核心用药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吴茱萸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核心药对为甘草-陈皮。核心处方由甘草、陈皮、黄连、吴茱萸、茯苓、海螵蛸、蒲公英、枳壳、白芍、柴胡、姜半夏、香附、木香、竹茹、枳实、砂仁、白术等17味药组成。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治疗主要以柴胡疏肝散、左金丸、温胆汤为基础, 同时结合临床进行药物加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灌肠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UC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UC的灌肠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与频繁项集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117个处方,组成药味数在10味以下的方剂占总方剂数82.05%。方中以清热燥湿药和凉血止血药使用频率最高,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药为白及、黄连、地榆、黄柏、苦参、白头翁、五倍子、败酱草、甘草、黄芪等,最常使用的药对为白头翁配黄连,频数34次;其次为白及配地榆,黄柏配黄连,白及配黄连,地榆配苦参、白及配苦参,白头翁配地榆,白及配黄柏,白及配白头翁,地榆配黄连。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UC的灌肠处方用药精当,标本兼治,针对UC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UC组方选药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R语言探析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有关中药灌肠治疗UC的方药信息,建立“UC中药灌肠治疗方药信息数据库”,使用R语言软件对用药频次、用药关联及药物聚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得到有效处方1270首,涉及中药220味,总用药频次10032次,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中以清热药最多,止血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以苦味药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之间存在较强关联;聚类分析获得3类。结论:UC的灌肠治疗以清热药、止血药为主,核心药物有白及、黄连、黄柏、地榆、白头翁,治疗大法为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止血,兼以收敛固涩、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7.
黄镛  李成辉  王琳  朱晨 《新中医》2023,55(13):52-57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真实世界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 年 1 月—2021 年10 月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病案资料,运用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 析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216 个医案,处方216 首,涉及中药193 味。小儿疳积主要 临床证型有肝旺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虚实夹杂证、脾肺两虚证等。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高频药物有白术、甘 草、茯苓、白芍、芒果核、陈皮等;治疗中药的药性为平、温性为主,以甘、苦、辛、酸味多见,多归于脾、 胃、肺、肝经。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白术-甘草、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到防风-陈 皮-木香、鸡内金-山药-柿蒂-砂仁-孩儿草-糯稻根、甘草-白术-茯苓、麦芽-白芍-芒果核-布渣叶-莱菔子- 钩藤-山楂-稻芽4 个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白术-甘草-茯苓-白芍-芒果核-陈皮-布渣叶-莱菔子-山 楂-稻芽-麦芽-砂仁-钩藤-柿蒂。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以健脾消食、柔肝为主要治法,辅以行气化湿, 临床常采用木香顺气散、四君子汤、保和丸等加减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专利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用药规律,为临证选方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Excel 2016建立组方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4.3)进行药物频次、药物属性、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专利144项,专利的公布时段为1993年9月-2021年10月,涉及药物425种,高频药物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中药药性以温、平居多,中药药味以甘味为首,中药归经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中支持度较高的药对有鸡血藤-黄芪、淫羊藿-当归、白芍-当归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成,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白术、阿胶、枸杞子、党参、鸡血藤、甘草等。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为6类。结论:专利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以甘温为主,在补肾填髓、滋阴壮阳、益气生血的基础上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体现了补虚泻实、平调阴阳的治疗原则,常用当归补血汤、左归丸、右归丸、四君子汤、四物汤、二至丸等方加减。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 1)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通过应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建立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数据库,从而建立Excel数据表,将相关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并进行分析中药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筛选出154首处方涉及中药172味,其中使用频次≥30的中药为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白芍、延胡索、陈皮、木香、半夏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温居多,归经多属脾、胃、肺经,并演化得出茯苓-甘草,白芍-甘草,白芍、延胡索-甘草,陈皮-甘草等核心组合10个;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推演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新处方共计4个。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药物聚类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可以揭示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名老中医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以胃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搜索“名医病案库”中诊断胃痛且属萎缩性胃炎的案例,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医案信息进行证候、中药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分析。结果 共得到医案105例,共计114个中药复方,合计使用中药196味,结果显示:胃阴不足证为最常见证候,中药四气以温、平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脾、胃、肝、肺经为主;频次>20的中药共25味,有白芍、甘草、白术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16个,包括白芍-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等;药证间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胃阴不足证常用白芍、石斛等,脾胃虚弱证常用白术、党参等,脾胃湿热证常用黄连、半夏等,脾虚湿阻证常用白术、陈皮,寒热错杂证常用黄连、黄芩等,肝胃气滞证常用白术、茯苓等,肝胃郁热证常用丹参、白芍等,胃络瘀血证则常用黄芪、丹参;通过聚类分析,将高频使用药物归为6大类。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可发现该疾病临床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结肠癌术后用药规律。方法:于河北省中医院门诊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经李教授治疗的结肠癌术后患者处方。通过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经过标准化后进行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物聚类、药物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探索李佃贵国医大师治疗结肠癌术后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21首,通过数据挖掘得出高频用药为黄连、黄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用药以寒、温性为主,味多苦、甘、辛,归经以脾、肝、胃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当归、白芍、苦参、槟榔、川芎、白术。结论:李教授主张以化浊解毒、宣瘀通络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发表的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相关文献。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14)对纳入处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01首,涉及药物131种,药性以平性及甘、辛、苦味为主,主要归肝、脾、肺经。处方中常用药对有僵蚕-全蝎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白芍、僵蚕、白附子、钩藤、蜈蚣、川芎、甘草、当归、全蝎,可认为是芍药甘草汤合牵正散化裁而来。结论中药治疗面肌痉挛注重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养血柔肝熄风,尤其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同时,药性分析表明该病具阳气不足的病机,多从肝、风邪角度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IBS-D相关的中医证治方面文献,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之后构建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用药规律。结果:此次研究一共纳入处方186份,涉及到的中药142味,用药频数最高的前10味药依次是白术、白芍、甘草、茯苓、陈皮、防风、党参、柴胡、木香、山药。中药治疗IBS-D的药物四气分类以温性最多,五味以苦味最多,其次为辛、甘;药物主归脾、胃、肺、肝、大肠经。得到了治疗IBS-D的核心药物为茯苓、白术、党参、白芍、陈皮、防风、甘草,核心组合10个,并推演出新处方5首。结论:通过文献挖掘及归纳分析,提示健脾化湿、疏肝解郁、温补脾肾是治疗IBS-D的核心治法,总结出了核心药对和新处方,对IBS-D的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国家专利数据库数据挖掘归纳分析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然后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高频核心药物治疗UC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并提取“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1年12月10日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复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PubChem等数据库,挖掘药物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GeneCards、Drugbank和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UC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找到药物靶点与UC靶点的交集,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KOBAS 3.0网站和Metascape平台寻找核心作用靶点富集的通路和功能。[结果]国家专利数据库共筛选得到175项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包含576味药物,排名前6位的高频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黄连、白术、黄芪、白及、白芍;这6味药物共涉及129个化合物、931个相关作用靶点,挖掘出治疗靶点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浙派中医”骨伤医家姚新苗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1月—2018年8月姚新苗名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医案,经过筛选并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以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膝痹病患者的有效处方192则,药物193味。姚新苗治疗膝痹病善于使用经方,最常用的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频数分析得出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牛膝、桂枝、土茯苓、甘草、生地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归肝、脾、肾经为主。结论:姚教授治疗膝痹病注重使用经方,主张标本兼治,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总结2011年―2021年苏道刚治疗胃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提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胃炎数据,其间共收录苏道刚治疗胃炎患者的271个治疗处方。运用Excel 2010建立苏道刚中药治疗胃炎处方用药规律数据库并进行分类整理,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26.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方剂271首,涉及中药121味,药物使用频次共计3 804次。结果显示党参、白术、甘草、白及、白芍为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中药,其中,党参使用频次最高,达到230次。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45%,100%≥置信度≥80%的关联规则共27条,支持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党参-白术,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出8个有效聚类,分别为黄芪-当归、海螵蛸-浙贝母、赤芍-柴胡、砂仁-醋香附、半枝莲-山药、醋延胡索-白芍、炒麦芽-麸神曲、茯苓-白及;以及13个核心中药组合,分别为白术、木香、菟丝子、麸炒枳实、黄连各为一类,其余的中药组合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药-醋鸡内金、醋香附-砂仁、白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抑郁症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检索2015—2020年治疗抑郁症的复方中药专利,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原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组方规律及新处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专利126项,涉及药物176味;常用药物为柴胡、郁金、酸枣仁、白芍、合欢皮等;常用药对为白芍-柴胡,郁金-白芍,当归-柴胡,郁金-柴胡;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温药居多,归经多属肝、心、脾经,并得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当归,白芍->柴胡”“甘草,白芍->柴胡”等;共有20对核心组合;新处方10首。结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复方中药专利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并为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平台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共享医案库中收录的关于治疗肩周炎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验案,经过规范化的数据整理,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聚类分析等,分析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有222首方剂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涉及中草药26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分别为当归、桂枝、白芍、姜黄、甘草;药物四气主要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主要以辛味、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主要以脾经、肝经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草药以活血化瘀、温阳行气、缓急止痛为主要治法特征进行分组。结论:当归是医家最常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治法以温阳行气、化瘀止痛为主要治法,同时重视运用调理脾胃的药物,维护后天之本的运化功能,进而补益气血,濡养筋脉,从标本兼治角度促进肩周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5软件,整理总结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处方,采用频次、关联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206首,中药232味,性味以温平寒、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功效统计显示,常见治法为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疏肝和胃、补脾益气;高频药物有甘草、陈皮、大枣、白术、半夏、白芍、玫瑰花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甘草-大枣""甘草-陈皮"等;关联规则显示有"黄连→吴茱萸"等;系统聚类提取共获得4个核心聚类群。结论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仲景顾护脾胃为宗旨,以健脾气、理滞气、化痰湿、清郁热为主要治法,善用四君子汤、二陈汤、百合汤、左金丸、小陷胸汤、枳术丸、芍药甘草汤等简易名方灵活辨证,并独创经验方三花百草饮芳香悦神、理气化滞以截断病情、防止传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