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引进智能贴签机和自动化分拣机,并接入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医院PIVAS自动化系统启用前、后3个月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数等信息并比较。结果 自动化系统启用后,每日贴签用时由启用前的(0.67±0.15)h减至(0.42±0.12)h,每日贴签差错数由(9.20±1.86)件减至(0.20±0.13)件,每日分拣成品输液用时由(1.12±0.21)h减至(0.58±0.16)h,每日分拣差错数由(21.03±2.58)件减至(0.13±0.06)件。结论 医院PIVAS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在集中调配细胞毒性药物各环节中的智能化建设情况和成效,为其他PIVAS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PIVAS智能化建设情况,统计在建立智能医嘱审核系统后,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医嘱的比例及干预率;比较应用智能贴签设备与人工操作在工作效率和工作差错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智能配液机器人与人工操作在冲配速度、残液量、调配差错率等指标的差异,以此评价智能化建设在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中的应用成效。结果 智能医嘱审核系统上线前后3个月,不合理医嘱干预成功率由88.64%逐步提高到目前的100%。智能贴签机贴签效率[(15.50±1.20)张·min-1]优于人工贴签[(10.11±0.39)张·min-1],且统计时间内贴签机每千袋出现0.41次差错,相对于人工(每千袋出现0.79次)差错更少。智能配液机器人配置效率[(0.23±0.04)袋·min-1]不及人工[(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流程智能化、信息闭环化、模式均质化的实践效果。方法:收集某院PIVAS在2017年3-6月和2017年7-10月的各项报表数据,对比评估PIVAS信息化改造和智能设备引入前后各运行指标的变化,包括每日排药时间、贴签时间、分拣时间,输液存储量以及各个环节中的人力分配、差错发生率等;基于PIVAS流程整体设计,评价PIVAS工作新模式的价值。结果:在经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后,PIVAS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错率大幅下降,其中贴签环节每张标签贴签、核对、排筐用时(7.81±1.66)s下降至(5.34±0.64)s,差错率由(1.38±0.40)‰下降至(0.15±0.05)‰;排药环节每张标签用时(5.37±0.97)s下降至(3.38±0.27)s,差错率由(1.91±0.41)‰下降至(0.44±0.18)‰;分拣环节每袋输液分拣用时(4.57±1.30)s下降至(1.49±0.19)s,差错率由(2.87±0.34)‰下降至(0.29±0.11)‰,PIVAS人员工作模式达到均质化要求。结论:该院智能化、信息化、均质化改造后,PIVAS人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差错率大幅下降,在质量管控方面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4.
马昭朝  贾云  司延斌  庆昕  杨静  赵志刚 《中国药事》2020,34(9):1109-1114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提高PIVAS成品输液的分拣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比较该系统使用前、后日均分拣工作量、分拣时间、分拣劳动强度、分拣差错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PIVAS工作环境及成品输液分拣工作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人工分拣比率降低为3.29%,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缩短5.97 s(61.80%),人均每日步行数下降45.08%,总差错率下降87.93%,临床各科室对PIVAS的满意度提升了10.92%。结论: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PIVAS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差错,可将药师从繁琐的分拣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该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了PIVAS自动化信息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设计思路及应用情况,评价其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差错发生及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PIVAS工作环节中的输液出入库、贴标签、发筐、针剂摆药及成品输液分拣进行模块化硬件设计,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对各模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互通控制及数据交互,实现PIVAS智能输液出入库、智能贴标签、智能发筐、智能针剂摆药、智能分拣及数据追溯等功能,比较使用该设备前后工作指标,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该设备后,PIVAS贴签及摆药人数由每天4人降至1人;单个医嘱贴签及摆药平均耗时由(7.01±0.56) s缩短至(6.54±0.44) s;应用前后人工贴签与智能贴签均未发生差错,单月医嘱针剂摆药差错由6件降低至1件,单月成品输液分拣差错由12件降低至2件;成品输液分拣时间由(1.22±0.08) h缩短至(0.91±0.06) h,平均每袋分拣时间由(4.24±0.34) s缩短至(2.92±0.21) 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VAS智能一体化设备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投入及差错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实践的主要情况,收集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启用前、后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件数等数据信息,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院PIVAS的自动化系统由智能贴签系统、智能退药模式、智能配液系统、智能责任追溯系统、智能分拣系统组成。自动化系统使用后,每日贴标签的用时由(1.97±0.19)h缩短至(1.15±0.17)h;每日贴签差错由(6.51±1.24)件降低至(0.53±0.30)件;每日配液用时由(1.73±0.20)h缩短至(1.41±0.62)h;每日分拣成品输液的内部差错由(3.52±1.68)件降低至(0.03±0.16)件。结论: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和防范差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4):565-567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运行中差错的发生,提高静脉用药调配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PIVAS 2013年1-4月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后(2013年5-8月)差错率。结果:通过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分别针对审方、分签、贴签、排药、配制、退药、复核及打包等各环节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了改进。与改进前比较,差错率显著降低,由0.079%下降至0.037%。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可减少差错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本院PIVAS各个环节经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差率为0.08%,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贴签、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复核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药品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量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7):933-937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DS8000智能分拣系统的相关功能及其对PIVAS的影响;比较系统使用前后的工作环境、工序环节、工作效率、工作强度及分拣差错等。结果:智能分拣系统的使用实现了软袋成品输液分拣工作中包括复核确认、分拣、自动计数、自动生成科室交接单、相关信息统计查询在内的多项工作的自动化;与系统使用前的人工分拣模式比较,系统使用后工作面积缩小、工作环境整齐有序,工序环节减少(6 vs.10),工作用时缩短(分拣每袋输液平均用时13.53 s vs.3.11 s),工作强度减小,工作差错率降低(0.128‰vs.0.013‰);同时,还提高了遮光药品的管理水平,实现了PIVAS工作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信息化。结论:DS8000智能分拣系统的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了PIVAS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博  钱晓萍 《中国药事》2022,36(11):1300-1307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智能化建设与实践,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PIVAS信息系统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对接智能贴签机、智能摆药机、智能PDA、扫描枪、智能分拣机等智能化设备,并进行全流程监控,考察运行效率与质量。结果:PIVAS经过智能化建设后,提高了医嘱审核、排批、分拣、运输效率,减少了贴签、摆药、分拣、运输等相应岗位的人员数量,差错降幅达到61.90%,输液执行及时率从76.02%提升至92.53%。结论:PIVAS的智能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7):937-939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PIVAS工作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贴标签、混合配制)进行流程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工作效率和工作差错。结果:通过在贴标签时采取增加标识和调整贴签人员工作范围、在混合配制时改进待配药品在各层流台配制的分配原则等优化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差错率;与优化前比较,优化后每袋输液贴签用时由(2.69±0.17)s降至(2.19±0.08)s,批配制总用时由(104±2)min降至(83±2)min,配制差错率由0.34%降至0.16%。结论:优化后的工作流程提高了PIVAS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7):940-943
目的: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开发的PIVAS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践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后的不合格医嘱率、摆药效率、差错件数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通过对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智能优化,我院开发的PIVAS自动化管理系统由自动审方系统、智能摆药系统、智能配液系统、自动分拣系统以及自动运送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应用后分别实现了用药医嘱的自动审核、智能化摆药与贴签、调配全过程的责任追溯、静脉输液的智能化混合调配、成品输液的自动分拣以及自动运送;不合格医嘱率由应用前的2.07%下降为1.73%,摆药贴签用时由每日(3.15±0.53)h缩短至(1.55±0.27)h,每日调配内差由(0.26±0.78)件降低至(0.06±0.13)件,每日成品输液打包分拣差错由(6.57±1.76)件降低至(0.07±0.17)件。该系统的建设实现了PIVAS主要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了PIVAS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34):4839-4842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智能建设及效果。方法:介绍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的主要情况,收集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前(2016年7-9月)、后(2016年10-12月)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率,评价建设效果。结果:我院在PIVAS的摆药、贴签、分拣以及配送环节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建设,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建设。自动化智能建设后,每张医嘱摆药用时由建设前的(6.78±0.87)s缩短至(2.65±0.71)s,贴签用时由(3.24±0.71)s缩短至(1.41±0.55)s,分拣每袋输液成品用时由(13.37±2.84)s缩短至(5.33±1.72)s,配送相同数量的输液用时由(35.64±4.33)min缩短至(18.12±3.57)min(P<0.05);摆药差错率由(2.35±0.59)‰降至(0.26±0.21)‰,贴签差错率由(1.51±0.45)‰降至(0.22±0.10)‰,分错病区差错率由(3.47±1.02)‰降至(0.17±0.10)‰,配送差错率由(1.33±0.55)‰降至(0.13±0.11)‰(P<0.05)。结论:我院PIVAS自动化智能建设后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降低了潜在的用药风险,提升了PIVAS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降低医院调剂差错率。方法 根据层次任务分析(HTA)-人为差错模式(HET)理论分解PIVAS调剂流程,确定调剂差错类型,构建HTA-HET数据统计表;分析2020年7月至12月(整改前)的调剂差错,并制订防范措施,与2021年1月至6月(整改后)的调剂差错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整改前的医嘱127 262条,调剂差错512条;整改后的医嘱132 983条,调剂差错392条。整改前,各项子流程调剂差错排名前3的分别为摆放主药、溶剂贴签、加药混合调配,占比分别为26.17%,21.48%,16.80%;主要调剂差错类型分别为品种差错、规格差错、数量差错,分别占26.76%,25.00%,18.95%。整改后,摆放主药差错率由0.105%降至0.074%,溶剂贴签差错率由0.086%降至0.053%,加药混合调配差错率由0.068%降至0.043%,成品输液核对差错率由0.020%降至0.008%,差异显著(P <0.05);品种差错率由0.108%降至0.082%,规格差错率由0.101%降至0.067%,数量差错率由0.0...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25):3525-3527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差错,提高输液配制质量,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首先运用个案追踪法逐一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各工作环节,找出可能造成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风险控制;而后运用系统追踪法,剖析系统或流程内部潜藏的安全风险与质量裂痕,制订对策,持续改进并评价前后6个月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追踪方法学找出造成调配差错的关键环节及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改进相关工作模式、改善工作环境、制订并完善相关制度。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调配差错由81袋减少到38袋,差错率由0.035%降低到0.011%(P<0.01)。结论:运用追踪方法学寻找调配差错原因及环节,针对性制订相关措施并严格执行,可减少静脉药物调配差错,促进医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朱桃莉  仇锦春  彭霄霞 《安徽医药》2020,24(11):2313-2316
目的介绍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智能标签打印系统的应用情况。方法介绍智能标签打印系统设备原理、主要功能以及应用的效果评价,比较智能标签打印系统应用前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PIVAS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强度及工作误差等的改变情况。结果智能标签打印系统具有视觉识别、高速打印和张贴标签、分仓位打印药品汇总单等功能;与之前的手工贴签模式相比,自动化系统启用后, PIVAS工作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优化的工作流程更合理,摆药贴签流程所需工作人员数量减少 50%,流程耗时减少 20%,工作量增加的同时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贴签差错数量降为零。结论智能标签打印系统运行稳定、准确性高;与人工操作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为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的贴签差错率。方法: 以自愿的方式组成品管圈小组,经过辅导员专业培训后,按照十大品管步骤开展活动。运用了柏拉图,柱状图,鱼骨图,雷达图等多种方法,依据二八原则分析干预重点,并通过头脑风暴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贴签差错35件/月,干预后降至12件/月,达到了目标值12.62件/月,达标率为102.77%。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方法从管理方面入手能够深入发掘和分析贴签差错,有效降低了贴签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和溢出风险。 方法: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危害分析(FMECA)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 PIVAS 细胞毒药物在药品领用、医嘱审核、贴签摆药、药品配制、成品核对和分拣外送等流程中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危害等级。 通过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风险优先值(RPN)和差错事件评价整改效果。 结果:找出 15 个高等和中等危害等级的失效模式,并积极实施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实施后 15 项失效模式 RPN 平均降幅 54. 4%,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 结论:运用 FMECA 对细胞毒药物调配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细胞毒药物调配差错,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探讨,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资料,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结果:PIVAS的外部差错率为0.02%,内部差错率为0.18%,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药师审方、排药核对、输液配置、成品核对、退药等工作环节。结论:通过差错分析,落实差错上报制度,提高审方药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药品的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可降低差错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沈国荣  李轶  王永  冉晓军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3,(41):3898-3900
目的:介绍某院运行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摆药系统。方法:该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架构下,基于现有的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开发了PIVAS智能摆药系统,实现了摆药、贴签、分类进舱、退药和盘点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同时对摆药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将接收的输液标签在后台进行个性化处理,实现了按药物品种摆药的操作模式。建立的智能摆药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摆药操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