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对中药学与中医学的辨证关系分析,目前中医食疗学理论体系的构架分析,提出以"方药共荣"思想加强中医食材学研究,促进完善中医食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总体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胃、肾论治,至明清时期,明确提出从肝论治消渴,完善了消渴的辨治体系,丰富了消渴的理论框架,拓宽了消渴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阅读明清时期相关医学著作中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部分以及参考CNKI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明清时期各大医家在刺络泻血工具、刺络泻血部位、出血量、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特色。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的总结相对欠缺。本文主要对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认为明清时期各医家在刺络泻血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中各有其特色,为后世刺络泻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宏恩 《河南中医》2013,(12):2244-2245
目的:对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方剂进行探讨,总结明清时期医药者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以期能指导现代临床。方法:采取文献调研和相关分析,对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方剂进行探讨,采用中医药相关理论对治疗小儿哮喘方剂进行分析,找到和总结方药应用和配伍的规律。结果:经过文献搜集和分析,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病方剂中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药性中主要为温、寒、平这三性药物为主。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小儿哮喘病方剂研究为现代治疗小儿哮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骨伤作渊源流长,发展至明清已是鼎盛时期,无论是用药经验,正骨技术,还是基础理论,都较以前各个朝代有明显进步。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伤骨科学主要成就,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受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医寿夭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医家在继承《黄帝内经》以及历代医家寿夭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小儿寿夭、脉诊寿夭、地域寿夭、脏腑气血寿夭以及德为福寿之本等理论,并在实践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对指导后世有效开展中医养生长寿与延缓衰老的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脾阴学说形成于明清时期,明清医家对脾阴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药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脾阴是指脾气中阴的活力部分,表现为濡润、滋养、向下、向内的作用。唐容川认为,脾阴具有主运化和统血的作用。在养生学上脾阴也有重要地位,“脾阴足则万邪息。”(曹庭栋《老老恒言》)导致脾阴虚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感受署邪、燥火或湿郁化热易销铄脾阴;思虑过度伤及脾阴;误用过用刚燥辛热之剂而致胃火亢盛,损伤脾阴;又或他脏阴亏化火、伤及脾阴,尤以  相似文献   

8.
推拿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在明清之前 ,推拿只作为一种技艺存于世 ,难见系统的理论。明清时期 ,小儿推拿术融汇了中医学传统理论 ,并根据自身特点创立了推拿特色理论 ,为推拿学科的发展 ,注入了生命活力。1 融入中医阴阳学说在历史上 ,推拿机理多从气血方面着眼 ,难以解决阴阳五行等中医学基础理论在推拿中的运用问题。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的发展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幼科推拿秘书》明确提出 ,分阴阳为“诸症之要领 ,众法之先声” ,一切推法必须以分阴阳为起式。小儿推拿特定穴上还分别创立了额阴阳…  相似文献   

9.
10.
岭南地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成为霍乱、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地。通过对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当时烈性传染病的流行也催生出了一些优秀的疫病学著作,对疫病理论创新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对这些理论的挖掘,有利于中医药瘟疫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将来疫情防控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柴可夫  代民涛  李秀月 《光明中医》2011,26(11):2179-2181
以我国古代历史演变发展为纵,以各代食材专著专篇的论述为横,通过对历代重要食材著作的叙述,来总结各代食材营养治疗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并且从整体上阐述古代食材营养治疗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对当今运用食疗防治疾病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宏  陶方方 《光明中医》2023,(16):3103-3106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没有卵巢脏器的记载,故而未见卵巢癌之病名,但有类似卵巢癌症状及转归的一些相似记载,以及对后世医家治疗卵巢癌具有启发性、参考性的相关记载。明清时期是中国妇科学发展的昌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丰富的医学著作甚至是妇科专著,记载了妇人癥瘕积聚的病因病机、症状证候、方剂药物及预后转归等多方面内容,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明清时期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有关老年性痴呆的方剂141首,建立数据库,并应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1首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中,共用中药167味,共用药次1180次;补虚药、甘温药、心肝经药物使用最多。结论虚中夹实是老年性痴呆之病机;补虚安神、化痰开窍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基本原则;从心论治体系对防治老年性痴呆占突出地位。同时认为,人参,远志,石菖蒲,甘草,茯苓,茯神,麦冬,当归,酸枣仁,熟地、朱砂,白术,半夏,生地为治疗早期老年性痴呆以及记忆力减退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张洁 《福建中医药》2004,35(4):52-53
脾气包括脾阴和脾阳,然而历代医家的论述中,涉及脾阴者甚少。《内经》曰:“脏真濡于脾。”其中的“濡”字就是指脾阴的作用。《伤寒杂病论》中有专篇论述以脾阳为主的太阴病,而根本没有提及脾阴。至金元时代脾胃大家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又详于脾阳而忽略脾阴。直至明清时代,始为医家所注意,对脾阴的认识逐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清医家不仅对脾阴、脾阴虚有明确论述,而且对其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药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文献无"大肠癌"明确病名,但有类似其临床表现的记载,如"脏毒"、"肠蕈"、"锁肛痔"等。中医对此病的认识起源于《内经》,历代医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发展逐步成熟,对急重外科病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大肠癌的外治疗法,进行了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学术思想隐藏在大量的中医著作中,文献整理是研究中医学术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通过对大量明清时期中风病的中医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明清时期中风病证候、治法、中药方药规律,提出明清时期中风病证候多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虚肝郁、风痰为主;治法多以补气血、滋阴、行气活血、化痰、表法、吐法、下法为常见治法;进一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研究,为后世中风病研究发展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瑛  张云鹏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990-991
查阅有关文献 ,整理发现明清时期对脑主神明的观点已逐渐公认。首先是明·李明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继之林琴、喻嘉言、汪昂、张锡纯、王清任等都强调证实了这一观点 ,并且发明了许多治疗脑病的著名方剂 ,至今仍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医学发展的集大成阶段,更是中医养生文化的鼎盛阶段。文章对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医家从脾胃养生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明清时期的中医文献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明清时期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明清时期是针灸处方及其理论成熟完善时期。并且有四大原则及规律:配穴处方成为主流,针灸处方已近成熟;配穴理论极其丰富,配穴方法层出不穷;针灸处方配穴的“君臣佐使”;透穴刺法的提出与发展。指出:透穴刺法特点是,刺针数量少、刺激穴位多、疗效高。具有调和阴阳、协调表里、激发经气、改善症状之作用。认为,针灸处方经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和发展,历史各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但使针灸处方理论成熟是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20.
对古籍文献进行阅读摘录与归纳总结,明清时期胸痹心痛病以气痛、血痛、饮痛、肺厥心痛、肝厥心痛、胃厥心痛等病名进行分类。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滞、痰浊、血瘀阻滞胸中,不通则痛。根据病因的不同,疼痛的性质表现为胀痛、闷痛、刺痛。脉象上有急、伏、滑、涩等。治疗上采用“降浊法”“开胸法”等,主要方剂有导痰汤、调气汤、手拈散、禅灵单、愈痛散等,所选药物柴胡、香附、半夏、薤白、茜草、川芎等。明清时期胸痹心痛病的气滞痰瘀理论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足之处对舌诊的论述相对较少,需要后世不断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