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关键控制措施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常微分方程(ODE)模型研究基孔肯雅热(CHIK)在社区暴发及流行的传播动力学规律,并评价灭蚊、病例隔离等关键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 根据CHIK的疾病自然史建立适合CHIK暴发特点的ODE模型。收集中国CHIK暴发疫情数据,将模型与实际疫情数据拟合,获得模型关键参数,模拟无干预情况下的暴发疫情特点。然后加入灭蚊和隔离措施,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的防控效果。结果 ODE模型显示,在无干预的情况下,在11 000人的社区中输入1例病例,累计发病人数将超过941人,罹患率超过8.55%。不同时间采取隔离措施,结果显示,由于病毒已经在蚊虫中持续存在了一定时间,隔离效果不理想,发病人数和自然状态相比虽有降低,但疫情持续时间却未见减少;不同时间采取灭蚊措施,防控效果显著,越早灭蚊,效果越好;“灭蚊+隔离”措施的效果与只采取灭蚊措施的效果相同。结论 在CHIK的暴发疫情处置中,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为灭蚊,但在不能杀灭所有蚊虫时需要采取病例防蚊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力学模型评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 )暴发疫情中隔离效果。结合AHC和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建立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移出(SIR)模型,由此再加人隔离措施,建立控制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隔离-移出(SIQR)模型,并以2011年长沙市某校AHC暴发疫情为例,评估AHC暴发学校隔离的防控作用。在无干预情况下,学校AHC暴发疫情的基本繁殖数(入o)为6.80,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若不采取干预措施,在23 d内,几乎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发病,累计发病738例,催患率高达99.73%,疫情将在9月I1日达到发病高峰,当日的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26例。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力度的隔离措施,防控效果不同,越早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力度越大,发病高峰越低、累计催患率(TAR)越小,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越好。在第6天采取E=0.9措施时,累计患病数已经降至132例,此时TAR=17.84%。在AHC暴发疫情处置中,隔离可作为一项主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传播规律,并对灭蚊、病例隔离等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 根据登革热疾病的自然史建立登革热暴发流行的SEIR模型。收集201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暴发疫情数据,将模型与之拟合,利用χ2检验评价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疫情数据的拟合优度,获得模型关键参数。应用模型模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社区暴发疫情,并对无干预、灭蚊、隔离、灭蚊+隔离状态下的疫情发展趋势及不同防控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寻找最优防控方案。 结果 通过模型模拟,在10 000人的社区中输入1例感染登革II型病毒病例,未干预状态下,登革热疫情发展很快,发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疫情持续超过100 d,超过450人发病。采取隔离措施后,疫情控制效果不明显。采取灭蚊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采取灭蚊+隔离综合措施的效果和采取单项灭蚊措施效果无差别,越早采取灭蚊措施效果越好。 结论 在登革热的暴发疫情处置中,灭蚊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一旦疫情在人群中形成传播,隔离并不能达到阻断传染源的目的 ,只能作为疫情控制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急接种等措施在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收集该起暴发疫情中的所有病例发病、隔离日期,疫情中采取的应急接种、病例隔离、停课、洗手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信息,计算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vaccine efficiency,VE),采用离散时间模型对拟合实际暴发疫情数据计算传播能力,计算应急接种、病例隔离、停课和洗手的效果指数。结果 该起暴发疫情共调查共1 471人,发生4代病例,三代间距均为15 d;暴发期间共339人接种了麻腮风疫苗,应急接种率为73.38%,发病3人,罹患率0.88%。未应急接种的人数为123人,发病25人,罹患率20.33%。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率为95.6%。隔离在第二至第四代的效果系数分别为0.43、0.46和0.47;停课和洗手联合措施在第二、三代病例发生时产生了作用,效果系数分别为0.279和0.078。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接种率达到90%~100%,罹患率、疫情持续时间、疫情高峰出现周才能产生明显防控效果。结论 在流腮暴发疫情中,应急接种率达到90%~100%才能起到好的防控效果;停课和洗手等健康教育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主要防控措施应为高接种率和及时病例隔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暴发原因,为控制疫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对幼儿园暴发水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对疫情暴发原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结果:发生水痘病例11例,罹患率为1.79%,由于病例隔离不及时导致疫情暴发,采取隔离治疗病人、通风消毒、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7型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探讨腺病毒感染的防控策略。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流行特征,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制订并实施综合性防控措施。结果 5个营区累计发病482例,罹患率15.25%(482/3161)。临床症状以发热伴头晕、乏力,以及咳嗽、咽痛等为主。病例咽拭子经实验室检测,病原体为7型腺病毒。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次疫情由7型腺病毒感染引起,由于新兵分配扩散至其他营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1起B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效果,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季节性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采集出现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来鉴定流感病毒亚型。结果累计核实流感样病例51例,罹患率为7.59%(51/672);发病呈现2个高峰,疫情持续时间为19d;男性28例,罹患率为6.36%(28/440);女性23例,罹患率为6.42%(23/358)(P0.05);年龄为4~11周岁;班级罹患率为40.00%(12/30);B型流感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31.82%(7/22);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伴有咳嗽和咽痛等症状。结论本事件为由B型流感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首发病例未被及时隔离、部分学员带病归校为疫情蔓延继而暴发。  相似文献   

8.
董晓春  周朋辉  李琳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571-1573
分析2018年天津市腺病毒引起的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为学校腺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天津市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描述3起腺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并与同年10起流感暴发疫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3起腺病毒暴发疫情共造成45人发病,总罹患率为0.80%.3起腺病毒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冬季,腺病毒感染病例除发热外,症状以咽痛为主(75.6%).腺病毒病例中的咽痛和流涕报告率均高于流感病例(x2值分别为13.93,9.58,P值均<0.05),腺病毒病例年龄大于流感病例(t=31.93,P=0.00);咳嗽人数少于流感人数(x2=17.18,P=0.00).与流感引起的暴发疫情相比,腺病毒引起的暴发中罹患班级占比与总罹患率均低于流感暴发(x2值分别为20.26,25.84,P值均<0.01).结论 腺病毒暴发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班级聚集性,对病例的及时识别和报告是降低学校腺病毒暴发疫情罹患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普洱市L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及所采取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流感样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利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Real-Time PCR核酸检测、 MDCK细胞分离。结果该起暴发疫情历时9天,累计发病101例,实验室确诊18例,罹患率为26.79%;整个疫情发病时间呈单峰分布,具有班级聚集性;不同性别间和不同班级间罹患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的20份咽拭子标本中Real-Time PCR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0.00%,MDCK细胞分离阳性率为65.00%。结论此次事件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卫生行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是控制学校疫情的核心,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敏感性和报告及时性、及时隔离管理病人是预防和控制学校流感疫情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评价甲型H1N1流感("甲流")学校疫情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福州市晋安区甲流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报告学校甲流疫情33起,流感样病例1 242例,平均罹患率2.9%。聚集性暴发疫情在学校罹患率〈1%时采取干预措施效果较好;适时班级停课较全校停课效果好。追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3 858人,仅1.7%医学观察期间发病。流行后期翌年1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未接种组血清阳性率达76.9%(40/52)。结论在甲流社区广泛传播时,对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需采取隔离病例、适时停课、做好健康监测和管理、落实晨检制度、开窗通风等综合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过程,并评估暴发疫情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使用Logistic模型对长沙市某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拟合,确定模型的参数,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探讨模型的适用性;推导模型的3个关键点,对暴发疫情进行定量分期;利用拟合后获得的模型进行暴发疫情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际防控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防控效果。结果无干预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病例数与Logistic模型仿真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4,P=0.786)。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暴发疫情分为3个阶段:渐增期(第1~14天),在该时期,疫情发展缓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最佳时期;快增期(第14~20天),此时期的防控难得较大,付出的防控成本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缓增期(第20天以后),在该时期,免疫屏障逐步建立,采取防控措施无较大意义。Malthusian模型模拟结果也显示,疾控部门越早干预,取得的防控效果越好。实际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能减少92.62%病例的发生,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展迅速,在疫情渐增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过程,并评估暴发疫情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使用Logistic模型对长沙市某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拟合,确定模型的参数,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探讨模型的适用性;推导模型的3个关键点,对暴发疫情进行定量分期;利用拟合后获得的模型进行暴发疫情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际防控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防控效果。结果无干预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病例数与Logistic模型仿真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4,P=0.786)。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暴发疫情分为3个阶段:渐增期(第1~14天),在该时期,疫情发展缓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最佳时期;快增期(第14~20天),此时期的防控难得较大,付出的防控成本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缓增期(第20天以后),在该时期,免疫屏障逐步建立,采取防控措施无较大意义。Malthusian模型模拟结果也显示,疾控部门越早干预,取得的防控效果越好。实际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能减少92.62%病例的发生,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展迅速,在疫情渐增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中学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暴发原因,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方法:对中学暴发流行性感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对疫情暴发原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结果:该中学发生流行性感冒病例36例,罹患率为1. 03%。结论:由于病例隔离不及时导致此次疫情暴发,采取隔离治疗病人、通风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传播因素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病例基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等资料并对病例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暴发疫情2017年6月15日开始至7月2日结束,累计发生病例61例,总罹患率为9.41%。患者临床表现以恶心、腹泻、呕吐为主。61名病例中学生59例,教师2例,学生罹患率高于教师;住宿学生和走读学生分别为41例和18例,寄宿生罹患率显著高于走读生。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罹患率分别为18.04%、8.07%和0.66%,高中部学生罹患率最高。结论此次疫情是由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引起的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和其他集体单位诺如病毒急型胃肠炎疫情的防控难度较大,采取病例筛查、消毒隔离、健康宣教等综合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未注册托幼机构水痘疫情暴发的原因,为完善托幼机构水痘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两起未注册的A、B幼儿园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情暴发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控制疫情。结果 A幼儿园水痘发病10例,涉及4个班级,罹患率5.7%(10/174),流行期36 d。暴露者水痘疫苗1针次接种率54.7%、2针次接种率2.9%;B幼儿园发病7例,涉及1个班级,罹患率16.3%,流行期15 d。暴露者水痘疫苗1针次接种率65.1%,2针次接种率0%;两所幼儿园均未做好传染源隔离、环境消毒及宣传教育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结论信息报告不及时、不严谨、病例发现和隔离不到位、消毒不彻底和疫苗接种率低,是未注册托幼机构水痘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评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拟合SEIR模型,计算理论发病数,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加入应急接种措施,评价不同条件下应急接种控制效果。结果不采取控制措施时,将发生694例感染者,为实际发病人数的9.77倍,流行时间将达到120d,远超过实际流行的77d;假定条件下,在首发病例出现当日和出现7日后接种,发病人数分别为37人和127人;当疫苗保护率为85%和95%时,发病人数分别为112人和53人;当接种率为80%和90%时,发病人数分别为150人和78人。结论学校防控措施效果明显;越早实施应急接种和保持高的接种率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流行季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特点,并对疫情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发病儿童和健康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核实病原体,查找可能的致病因素。结果本次爆发疫情共11人发病,罹患率为61.1%(11/18),病原体为CoxA16,危险因素为病例未能及时发现并隔离,班级布局设置不合理。结论厦门地区在冬季也可出现手足口病爆发疫情,在各种综合措施的干预下,疫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下同)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岳麓区2009年8-12月发生的54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岳麓区2009年有54所学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报告病例9 539人,总罹患率为5.05%;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持续1个月左右;大学和中学更易引起暴发疫情;比较幼儿园、小学、中学、培训学校到大学不同级别暴发疫情学校的学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学校级别提高,学生人群罹患率依次降低,但培训学校学生罹患率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学校;疫情发生到发现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504,P〈0.01),疫情发生到采取控制措施的间隔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亦呈正相关(r=0.535,P〈0.01);不同类型学校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亦有不同,以大学、中学持续时间较长,小学、幼儿园持续时间较短,培训学校持续时间最短。结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易发生在人群高度密集的学校(幼儿园)中,由于各个学校规模、学生管理模式、卫生状况不同、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程度不一,导致学生罹患率和疫情持续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幼儿园中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辰区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发病的患儿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此次疫情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3.69%。病例主要集中在小班,发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93.33%,罹患率为9.09%,在各年级中最高,提示手足口发病以小班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3~4岁组,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6.67%,提示3~4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可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实验室检测发现肠道病毒阳性13例,阳性率为86.67%,其中EV71阳性11例,占阳性标本的84.62%,是导致本次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调查发现,首例患儿出现以来,未见明显发病高峰,提示可能与本次疫情措施得力有关。结论隔离传染源、开窗通风、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起混合型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一起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采取防控措施的效果,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季节性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运用RT-PCR方法检测采集咽拭子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发病呈现2个高峰,发病时间(29 d)超过一个潜伏期全距(7 d);男生罹患率高于女生,中学部学生罹患率高于小学部,中学部出现聚集性病例班级比例高于小学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采集16份现症学生咽拭子标本,4份呈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25.0%),其中B型流感病毒3份,A(H3)型流感病毒1份.结论 本事件为由B型和A(H3)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疫情未被及时发现,病例隔离等防控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彻底为主要原因;严格落实晨检、隔离等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接种疫苗是日常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