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东庆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17-1118
《温病条辨》对痢疾一证的治法具有诸多特点:首倡既病防变,逆流挽舟;针对病因强调除湿;春温久痢,顾护阴液;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则予以扶正祛邪,温清并施;久痢邪少虚多之证重在补益固涩;少阳之证则不忘行血消食;久痢入血每多治血顾气;对于噤口,既考虚实,又析病位、病因,务使法法中肯。  相似文献   

2.
治痢十法     
邹贤德 《四川中医》1993,11(7):14-15
痢疾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病虽一种,但其有急慢之别,证有轻重之分,治有虚实寒热之殊。临证当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方为得体。上溯《内经》典籍,下寻历代著述,源流一体,颇为重视治痢。笔者不揣鄙陋,参以己见,就其治法略陈管见如下。【外疏内通法】痢疾为肠道病变,初期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先生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痢疾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见解独到、多有创新且疗效卓著。其治痢思想特色主要为:痢证病机、寒火凝结;分期治痢、创制新方;守常达变、灵活用药;补泻兼施、固护正气;衷中参西、融会贯通。用药特色主要为:清肝之热,喜用白芍;固护正气,善用山药;治痢要药,鸦胆子、硫磺;燮理阴阳,黄连、肉桂。本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痢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古为今用,为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久痢之机内虚为本吴鞠通认为导致久痢的病因是脏气本虚。他在《温病条辨》久痢的条文中常提到:“老年久痢,脾阳受伤……肾阳亦衰”,“久痢伤肾”,“久痢阴阳两虚”,“久痢伤及厥阴”,凡此等等,都说明久痢之因,内虚为本。或因脏气本不足,或因误治、失治日久损伤脏腑之气,或因年老、病后元气衰弱所致。吴氏虽然强调久痢以内虚为本,但并不忽视寒热错杂、虚中有实之变。他认为,痢疾之名虽有数十种之多,究其病因,湿热者最为常  相似文献   

5.
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氏博学多才,文章盖世,其由禅治医,临证多妙悟,人所难及,史称其“精心妙术,冠绝一时”。恰如其在《医门法律·痢疾门》和《寓意草》中痢疾案首倡一独特治痢之法——“逆流挽舟”法,依法选方妙用“人参败毒散”,开创了治痢新方法和新思路,对后世痢疾论治影响较大。笔者不揣浅陋,现就喻嘉言治痢名法与名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玉麟主任医师,早年从师于上海名医俞同芳,悬壶50余载,医术精湛,造诣颇深,在诊治痢疾方面,匠心独运。现撷其梗概,简介如下。1 洞悉病机知常达变周师认为:暑湿疫毒胶着于肠胃发为下痢,痢下之赤白,犹疮疖之脓血也。痢主因是湿热,然必有积滞为之凭附而后搏结酵酿成患。治痢之大法,当以清热利湿导滞为经纬。湿热内蕴赤白痢初起,壮硕之体,证偏实者,推崇清·程国彭的治痢散(葛根、陈茶、苦参、麦芽、山楂、赤芍药、广陈皮),周师称赞此方  相似文献   

7.
<正> 痢疾的治疗,自古有忌补一说。如蒲松园在《医镜·症方发明》中提出,痢疾的治疗“一忌温补”,“一忌大下”,“一忌发汗”,“一忌利小便”。自清喻嘉言创逆流挽舟法后,就开了治痢用益气法的先河;其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记的110则痢疾案例中,用益气法的就载有40多则,这些案中以用人参者居多,还有数处选用了芪、术、苓、草之属;清代至今治痢用益气法者不胜枚举,除将益气法用于虚寒久痢外,用于痢疾初起及痢甚伤正者亦不乏其例。笔者学习前哲经验,又经临床观察,认为痢疾一病,该泻则泻,该补则补,或寓补于泻,或寓泻于补,只要紧扣病机,准确辨证,权衡盛衰,用之得当.则会取得较好疗效。1.痢疾初起,逆流挽舟痢疾初起,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8.
贵刊1981年第9期发表的喻昌用败毒散治疗痢疾的“急流挽舟法”,本人对此亦略有体会。笔者认为用败毒散治痢,必须掌握好适应证,除腹痛里急后重、一日下痢数十次等主要症状外,必须兼具以下三项临床指征:一、时令须在夏末秋初疫痢流行季节;二、有表寒湿阻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纳呆、全身关节酸楚、舌苔白腻、脉象浮紧;三、排出粪便为白色粘冻。纵观此方,毕竟偏于温燥,对外感夹湿之证方为适宜。如下痢日久,灼阴伤津者,切不可用。总之,此方治痢,若药证相符,则如喻昌所语:“死证可治,危证可安,治经千人,成效历历可记。”如药证不符,以一方套治各种不同性质的痢疾,则与辨证施治原则背道而驰,误人性命,“迂矣远  相似文献   

9.
清代医家陈士铎认为,湿热是痢疾发生的根本原因,善于从肝肾论治痢疾,在《辨证录》一书中基于五行和脏腑生克的理论体系首次提出“痢之来始于肝,痢之成本于肾”的观点,揭示了痢疾与肝木肾水的密切联系。辨证时,陈士铎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痢疾之阴阳盛衰,辨痢疾之寒热真假,并提出治痢六法:从肝肾论治、升清降浊、补阴护阳、因势利导、下其瘀血、通中有塞。其治痢用药特色:喜用顺气之药,重用白芍为君,多伍养阴之药。  相似文献   

10.
痢疾在古代为常见疾病,现代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之外,部分炎症性肠病也属于中医“痢疾”病的范畴。旴医舒驰远对痢疾的论治颇具特色,其提纲挈领的提出了痢门四纲“陷邪、秋燥、时毒、滑脱”,且于“陷邪”痢疾条目下提出六经分治,还独创性地指出了秋燥可导致痢疾的发生。并且舒氏在噤口痢的外治上指出可以“鲜肴美馔嗅之”以开胃口的方法,颇具巧思。  相似文献   

11.
运用痢下通治法治疗痢疾200例德州市中医院(253013)孙松生德州市立医院(253013)孙梅生关键词痢疾,痢下通治,疗效观察自1985~1994年间,笔者应用《石室秘录》之“痢下通治”一法加减,治疗痢疾20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2.
清初名医喻昌(字嘉言),对痢疾证治理论深研熟虑,其治痢方法不拘常规,遣方用药灵巧而多起沉疴,故有必要将其证治理论、方法加以探讨,以期共勉。一、重辨证守病机,阳明少阳为本痢疾一证,医林多以下焦肠腑湿热而论,  相似文献   

13.
喻氏“逆流挽舟”治痢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流挽舟法是喻嘉言用活人败毒散即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从明·朱(木肃)《普济方》中的仓廪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人败毒散是一首常用的益气解表的方剂,喻氏用它治疗痢疾逆证,是取其挟正败毒的作用。他说:“活人此方,全不因病痢而出,但昌所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盖借人参之大力,而后能逆挽之耳。”指明用人参大补元气以扶正的重要性。何为“逆流”?从喻氏《医门法律·痢疾门》中的原文分析,大凡证情不相顺者谓之为“逆流”,即在痢疾病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痢  相似文献   

14.
聂秋霞 《四川中医》1997,15(2):32-32
白头翁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是治疗热毒赤痢、疫毒痢的常用方。《伤寒论》说:“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又说:“下痢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可知本方所治不是一般湿热痢,临床应用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疗效自不必说,但对于治疗慢性痢疾却应用者不多,若用之不当,反有伤胃损正之弊。慢性痢疾乃急性痢疾迁延而成。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作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怯冷等。此病理机制多为初痢治不得法,涩止大早或未及时治疗,使久病正虚、湿热留滞、病根未除,每受外邪或饮食不…  相似文献   

15.
痢疾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为主证。“里急”指腹痛窘迫,时有欲便之感;“后重”指肛门重坠,便而不爽,二者同时并见谓里急后重。【病因病机】痢疾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与饮食所伤两类。外邪致痢有湿热、疫毒、寒湿之分,而其中以湿热为主。外邪内犯肠胃,阻滞肠道气血,二者相互搏结化为脓血,则成痢疾。饮食所伤致痢有两种情况,一是过食肥甘厚味或不洁之物,酿成湿热,蕴结肠道,气血瘀阻而致;二是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中阳被遏,寒湿滞肠,气滞血涩而致。痢疾的病机主要是病位在肠;病理关键是邪滞  相似文献   

16.
治水泻赤白痢方原出章回小说<镜花缘>.当代名医章次公以其寒温并用,而又甚合理法,有荡涤积垢、导滞散结、止痛安中之效,故临证加减化裁以治痢疾,其效颇佳,遂名之"通痢散".后朱良春著<汤头歌诀详解>亦录此方(书中更名为痢泻散),用治诸般泄泻及痢疾.  相似文献   

17.
刘虓岭 《国医论坛》2014,29(2):55-57
目的:探讨泄泻、痢疾及其兼、变证(即“坏病”)的成因,中医药治疗方法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根据历代文献对泄泻、痢疾的认识,兼、变证处理方法,结合自身实践及辅助检查所见,对临床中遇到的泄泻、痢疾疑难杂证进行再认识及总结。结果:临床中所见泄痢变证、坏证多因失治、误治、疗程不足及其他实质性病变等引起。结论:在辨病、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指导下使用中医药治疗有较好效果;中医辨证施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程较长者辅助检查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题1、《证治汇补》中,对于痢疾的病机主要归咎于、、。2、《证治汇补》中提到,初痢忌,久痢忌。3、《证治汇补》中,对于肾脏虚寒,大便久泻主要用方治疗。4、《证治汇补》中,论述便血的治疗方法是:初起当,久则。5、《证治汇补》中,对于便血的治疗用药主要是用治疗。6、《  相似文献   

19.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功效为安蛔止痛,主治蛔厥证,亦治久泻久痢。现代临床多用于胆道蛔虫证、痢疾、肠炎、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患。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施治,对口疮、不寐此类常见而缠绵难愈之病,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痢疾证治痢疾初起,证属湿热者为多,久痢者多属虚寒。总治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痢下赤多,重用血药,痢下白多,重用气药;同时注意顾护胃气。④湿热痢: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行气和血,方选芍药汤化裁。湿重白痢者,去当归、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