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食管动力学及胃排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文会  蒋耀光 《重庆医学》1994,23(3):134-135,139
本文对41例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病人的食管动力学及胃排空进行了研究。发现术后残余食管呈低动力状态,蠕动峰值及吻合口部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吻合口部压力平均1.49±0.60KPa(11.17±4.47mmHg),低于正常末端食管括约肌压力,但有减轻或防止术后返流的作用。吻合方法是决定吻合口部高压区的关键。胃排空检测发现前3小时钡片排空较对照组无明显延迟,提示术后胃排空液体及可消化固体食物功能正常,但第4、5小时排空减慢,可能与术后迷走神经切断使胃蠕动减弱有关。建议术后进细软饮食以利食物的排空及吸收。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小波  陈光明 《西部医学》2006,18(5):643-644
目的探讨食管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或胸内吻合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960例食管癌病人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或胸内吻合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排空障碍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13例胸胃排空障碍者中9例为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4例为机械性排空障碍(MDGE)。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均行手术治疗,1例开胸,3例经腹手术,1例死亡,其余治愈。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以颈食管胃吻合术常见。胸胃排空障碍诊断不难,重要的是对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进行及时的鉴别诊断。发生原因多与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幽门成形术、术中精细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对胸胃排空障碍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宝西  王茂贵 《医学争鸣》2003,24(5):472-474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与营养不良患儿胃动力学状态 .方法 :以牛奶作为胃液体试验餐 ,采用实时超声测定液体胃排空 .结果 :单纯性肥胖症、营养不良患儿及健康儿液体试验餐 12 0min后胃内残留率分别为 (7.4± 4 .0 ) % ,(2 3.4±5 .6 ) %和 (14 .2± 10 .5 ) % (单纯性肥胖症与营养不良患儿相比 ,P <0 .0 5 ) ;其 10 0 %胃排空所需时间分别为 (14 7± 2 8) ,(176± 18)和 (16 9± 4 7)min(营养不良患儿较肥胖患儿和正常对照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 <0 .0 5 ) ;试餐后 6 0min各组胃体蠕动频率和胃窦收缩频率 (次·min-1)分别为 4 .2± 0 .6和 4 .6± 0 .6 ;2 .5± 0 .3和 2 .7± 0 .4及 3.8± 0 .6和 3.7± 0 .9.单纯性肥胖症空腹胃动素水平 (4 4 3± 83)ng·L-1明显高于营养不良患儿 (2 19± 6 6 )ng·L-1,P <0 .0 5 .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胃液体排空明显加快 ;营养不良患儿胃液体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迷走神经干切断后幽门成形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1年以来三种术式中迷干切断后不附加幽门成形术的65例病人术后早期及远期胃排空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有短时间胃排空障碍的病人仅2例,远期随访全组无胃潴留现象,61例50%胃排空时间〈30min。结论:迷干切断后并非必须附加幽门成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病人根除 HP治疗前后胃排空情况。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胃排空相关性。方法 :用 1 3CO—辛酸呼气试验法和硫化锝胶体标记的核素法检测 42例 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胃固体排空。选择观察指标为固体半排空指数 (T1 /2 B)、延迟相 (L eg phese B)、排空速率 (EGC)。结果 :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慢性胃炎胃固体排空无显著差异 (P>0 .0 5 )。但临床症状积分及病理积分有显著改善 ,治疗前症状积分 7.14± 4.0 4,治疗后 4.6 8± 2 .2 8,病理积分治疗前 6 ,治疗后 3,两者间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1根除治疗 HP前后慢性胃炎的胃排空无改变。 2洛赛克加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不影响胃固体排空。 3根除幽门螺标菌后临床症状及病理积分均获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幽门在胸部胃排空延迟中的作用。方法5例食管癌切除术后第7~11天患者,应用8通道袖套式测压导管在消化间期持续监测幽门压力。结果5例患者幽门部共检出28个Ⅲ相活动变化,其中4例平均幽门基础压力在非Ⅲ相活动及Ⅲ相活动时分别为:(8.4±3.6)、(11.2±3.5)mmHg(1 mmHg=133.3 Pa);另1例分别为:(0.6±0.5)、(1.5±0.5)mmHg。孤立性幽门收缩波(IPPW)主要发生于幽门Ⅲ相活动前后;IPPW在4例有明显升高的幽门基础压力中,其持续时间占记录时间的31.3%~42.3%,另1例为10.8%。结论消化间期幽门基础压力的升高及IPPW持续时间的延长是胸部胃排空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经食管床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70例,近期疗效良好。本术式要点是经右胸游离切除全胸段食管,经腹游离全胃,并常规行幽门成形及管状胃缝缩术,将制备的粗管状胃经后纵隔食管床递送于左颈部,再与食管(咽)吻合。  相似文献   

8.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 ;采用放射性核素99Tcm 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 (SPECT)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 2 ) ;采用适应起搏参数从位表输入起搏信号以驱动胃电节律。结果 迷走神经干切除术后犬的GEt1 2 (79.42± 1.91)min较术前 (5 6.3 5± 2 .99)min ,(P <0 .0 0 1) ,明显延迟 ,但行胃起搏治疗后GEt1 2 (64 .94± 1.75 )min ,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0 1)。结论 采用适宜起搏参数进行胃起搏可加速胃排空 ,恢复或改变胃功能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B超测定胃排空速率及在B超直视下观察胃食管逆蠕动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B超测定40例早产儿喂奶后0~30min、31~60min、61~90min、91~120min时胃排空速率及各时段的反流次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喂奶后61~120min胃排空最快(P<0·01),31~60min胃食管反流次数最多(P<0·01),喂奶后胃排空速率与反流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早产儿胃排空明显延迟,胃排空延迟与胃食管反流次数密切相关。B超测定胃食管反流次数及胃排空速率对患儿无伤害、方便易行,可多次重复、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0.
幽门括约肌捏断对胃食管高位吻合术后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括约肌捏断对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高位吻合术后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食管癌切除高位胃食管吻合患者附加幽门括约肌捏断,监测幽门压和胃排空功能.结果幽门括约肌捏断前幽门收缩压(86.56±9.61)mmHg非常显著高于基线收缩压(43.37±4.64)mmHg(P<0.01),捏断后收缩压(29.96±3.37)mmHg非常显著低于基线收缩压(P<0.01),而幽门静息压在捏断前、后与基线静息压无显著差异(P>0.05);幽门括约肌捏断组半量胃排空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未捏断组较正常对照组、捏断组非常显著延长(P<0.01).结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高位吻合术后,幽门压力升高,胃排空延缓,幽门括约肌捏断能有效促进胃排空,是一种预防胃排空障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中间横带(MTB)面积百分比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48例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FD组和大剂量组,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技术获得全胃及分胃区时间-放射性计数比曲线,由曲线可知全胃半排时间(GET1/2)及不同测试点全胃、分胃区面积,计算不同胃区与全胃面积百分比。对GET1/2和MTB面积百分比分别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FD组、大剂量组GET1/2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但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FD组MTB面积比显著性均增加(P〈0.05),大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相MTB区面积百分比与GET1/2有相关性(P〈0.05)。结论FD患者MTB面积百分比增加、GET1/2延长,MTB起到“闸门”的作用,对胃内食物分布及排空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2.
邓增赋 《中外医疗》2014,(33):15-16
目的:比较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比较二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22±8.20)min,长于对照组的(16.73±4.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85.49±7.03)%、住院时间(20.16±3.49)d,对照组为(56.31±5.79)%、(26.82±5.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11.46±3.53)分,对照组(11.52±3.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观察组NIHSS评分(6.14±3.20)分、(3.42±1.92)分,对照组为(8.25±3.11)分、(5.30±2.75)分,二者NIHSS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价I级5例、II级8例、III级6例、IV级3例、V级2例和死亡1例,对照组ADL评价I级3例、II级5例、III级8例、IV级5例、V级3例和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与对照组的44.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食管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后的胃排空时间( G E T)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核素99m Tc标记的半流质试验餐闪烁显像法,分别测定 20 例手术前、20 例手术后病人及 20 例正常人胃的半排空时间( G E T1/2 )。③结果 术前组与对照组 G E T1/2 无明显差异;术后组 G E T1/2 较术前组明显加快,差异有显著意义( F=6.38,q= 4.54, P< 0.05)。④结论 食管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后早期,胃对半流质食物排空加快,且与病人术后消化功能紊乱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牟莉  钱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4,(3):64-66,69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2年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胃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28±1.23)cm、(168.12±28.36)min、(131.24±26.57)mL、(3.24±1.26)d和(11.39±2.8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77、6.163、7.456、5.685、4.534.P〈0.01或P〈0.05).但两组患者清扫淋巴节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P〉0.05)。②术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分别为(27.21±3.98)%和(0.89±0.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3、4.979,P〈0.01);但CD8+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的近期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术,并且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作用较轻,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昔血液稀释(AHH)技术用于小儿脊柱侧弯后路融合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36例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融合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HH组(n=18)和对照组(CNT组,n=18).AHH组麻醉诱导后从颈内静脉输注万汶予以预扩容;CNT组常规补液,不进行额外扩容.术中当Hb<80 g/L或Hct<25%时输入同型异体红细胞,保持Het不低于25%.结果 两组术中估计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H组和CNT组术毕Hb[AHH组:(98±10)g/L;CNT组:(94±13)g/L]和术后第1天[AHH组:(89±12)g/L;CNT组:(92±22)g/L]都较术前下降(P<0.05),但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术中输入同型异体红细胞(18±4)ml/kg,冷冻血浆(3.5±1.1)ml/kg,均少于CNT组[RBC:(28±11)ml/kg;FFP:(5.8±1.8)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技术在小儿脊柱侧弯后路融合术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可节约用血,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食管癌切除术后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吻合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实验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时的肺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时肺功能指标:VC为(68.43±16.12)%,FVC为(69.28±14.76)%,FEVI为(71.63±15.76)%,MVV为(76.43±13.76)%,与术前和实验组术后6月时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时的肺功能指标:VC为(84.26±9.12)%, FVC为(86.13±13.76)%,FEVI为(95.43±17.62)%,MVV为(95.16±14.53)%,与术前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摄入水温度对儿童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温度对小儿胃动力的影响 .方法 健康儿童 40例 ,随机分为温水组及冷水组 ,每组 2 0例 ,温水组平均年龄为 8.8岁 ,冷水组 10 .5岁 ,两组摄入水的温度分别为37~ 40℃和 4~ 6℃ ,每例饮水 30 0 m L,在 B超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胃运动及排空情况 .结果  6 0 min时胃体蠕动频率以温水组 (2 .8± 0 .7)次· min- 1 快于冷水组 (1.5± 0 .5 )次· min- 1 ,但冷水组 90 %及 10 0 %胃腔排空时间明显短于温水组 ,分别为 (19.1± 3.1与 31.9± 7.1)和 (5 2 .5± 3.7与 5 9.5± 3.0 ) min.两组 10 % ,5 0 % ,90 %及 10 0 %胃窦排空时间分别为 (0 .8± 0 .8与 2 .8± 0 .3) ,(4 .5± 3.8与 17.4± 0 .4) ,(17.2± 2 .2与 41.7± 1.8)和 (4 9.2± 3.8与 5 6 .4± 3.6 ) min,冷水组均明显短于温水组 ,胃腔与胃窦残留率与上述结果完全相符 .结论 冷饮可使胃排空加速 ,频繁饮用低温饮料可能干扰胃的正常运动节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体质指数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正常体质量组207例,超重组119例,肥胖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分期、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7.6±37.4) min vs (196.9±35.3) min vs (208.2±38.2) min]、术中出血量[(82.7±26.2) mL vs (89.7±22.7) mL vs (103.5±32.2) mL]、排气时间[(3.7±1.2) d vs (4.1±1.3) d vs (4.3±1.4) d]、淋巴结清扫数[(27±6.3)个vs (25±4.5)个vs (24±5.6)个]、住院时间[(12.9±4.8) d vs (13.9±4.2) d vs(14.7±5.5)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病率(4.83%vs 4.20%vs 5.56%)、切口感染率(2.42%vs 3.36%vs 11.11%)、肠梗阻发病率(3.38%vs 3.36%vs 5.56%)等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肥胖胃癌患者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太和县人民医院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全胃食管吻合术)和40例观察组(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比较2组胃动力参数及胃排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蠕动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0 min、60 min、90 min胸胃排空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够促进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感染性坏死胰腺组织渐进式微创路径清除术(微创)或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化分为开放清除组和微创组,主要研究终点为并发症或死亡。结果:共有6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55~78(64.1±9.8)岁。开放手术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7(64.0±10.1)岁;微创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5~78(64.2±9.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例开放式手术患者有22例(73.3%)达到研究终点,微创组34例患者14例(41.1%)达到研究终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4,P<0.05)。微创组患者有18例(52.4%)仅施行了经皮引流术,8例(23.5%)采取了经胃引流术,10例(24.1%)进行了微创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0%、15%(P=0.009),死亡率分别为33%、18%(P=0.06)。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25%、8%(P=0.04),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0%、48%(P=0.03)。结论:微侵入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比较,前者能够降低坏死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