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14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与单纯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87%和93.8%,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8.8%和76.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依达拉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75.0%和96.9%,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2.1%和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达拉奉联合疏血通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采用复方丹参加二磷酸胞苷胆碱(CDPC)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文勇 《中外医疗》2011,30(17):119-119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观察疗效。方法将10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氯酚脂加生理盐水及葛根素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和疗效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杨庆宇  梁冰  潘攀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60-136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临床疗效情况,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够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减少致残率,提高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加CDPC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一般治疗+疏血通,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 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1%。两组经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较治疗前提高,且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素加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加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给予灯盏花素50mg加纳洛酮4mg/d,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对照组(38例)给予纳洛酮4mg/d,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并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1.58%和60.53%,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加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谢盛  曹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891-189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P<0.01或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和降低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黄蔚 《当代医学》2014,(26):3-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永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7),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G-Pcs评分)情况,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G-Pc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1%,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醒脑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纳入本研究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胡经航 《黑龙江医学》2014,38(2):168-17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05~2013-05间来我院神经科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21 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5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3,P=0.001).治疗前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外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15例)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以10 d为1个疗程。比较头颅CT两组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外伤后脑梗死较单一使用依达拉奉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蒋建华  宋昌军  王颖 《西部医学》2013,(10):1536-153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使用组(治疗组)与丹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静脉点滴依达拉奉30mg2次/日与银杏达莫20ml 1次/日;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250ml/日,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3%(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2士4.4)显著减低,与对照组(6.6士3.8)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丹参组。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脑组织NGF及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模型(MCAO)。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各20只大鼠。依达拉奉组予以腹腔内注射依达拉奉,1次/d,每次3mg/kg;模型对照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2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分别取脑梗死周围、海马区和梗死区脑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NGF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杂交检测BDNFmRNA、NGFmRNA的表达。结果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BDNF和NGF蛋白BDNFmRNA和NGFmRNA在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梗死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上调大鼠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缺血脑组织中BDNF和NGF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海柱  徐勇  覃焕艺 《黑龙江医学》2010,34(1):38-39,6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连用14 d;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14 d后,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的总有效率为88.9%,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以观察组下降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及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