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并发血栓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发血栓20次的原因及护理.结果 5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8例患者并发20次血栓,7例血栓经溶栓治疗后通畅,1例血栓溶栓治疗失败后予重新置入永久性双腔导管.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加强宣教,血液透析置管做到专管专用,血液透析中要严格正规操作.对并发血栓者应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溶栓措施,确保血液透析置管通畅,延长血液透析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后应用不同剂量尿激酶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40例,随机进入尿激酶10万组、25万组,使用微量泵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结果尿激酶25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栓,平均1.45次成功,尿激酶10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栓,平均2.05次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尿激酶泵入剂量为25万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成功率高,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的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24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均未发生脱落现象,血流量可以达到200300 m L/min,能够保证充分透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期间4例发生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形成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并可以继续使用。结论对于受到自身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行血管造瘘手术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葛利越  王伟 《河南医药信息》2010,(22):189-190,19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12例不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血栓的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0例并发导管内血栓患者中8例溶栓成功,2例溶栓失败拔管,1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脑梗死次日死亡,1例股静脉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立即拔管。结论规范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置管并发的血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两种不同的尿激酶应用方式在已发生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借助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在透析期间均有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发生。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次透析开始前,按导管长度将含2.5万U/mL的尿激酶分别从动静脉导管端口注入,溶栓30 min后测试导管通畅性,如不通畅,可重复1~2次再开始血液透析。观察组(31例)透析结束后,采用肝素+尿激酶(生理盐水2 mL+肝素12 500U+尿激酶10万U)按导管标记量封管;对照组(31例)透析结束后,采用常规肝素封管(生理盐水2 mL+肝素12 500 U)。观察两组患者的长期静脉置管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流量可达到(205.8±37.9)mL/min,高于对照组的(185.6±33.2)mL/min,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压、跨膜压、停止透析前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及发生出血的例数均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前尿激酶溶栓、透析后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的方式安全、有效,护理人员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不需住院治疗,再通的成功率高,较透析后单纯肝素封管提升了透析的血流量,缩短了管路再通的时间,避免了因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而导致的拔管,减少了患者的经济支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顺行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经小隐静脉顺行插管尿激酶溶栓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置管成功,接受尿激酶40万U/d,留管时间平均5.7(4~9)d.血栓完全溶解29例,部分溶解8例.结论 经小隐静脉顺行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药物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疗效的分析,以探讨简单、安全、有效的溶栓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动静脉内瘘血栓25例次,在彩超引导下注射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局部血栓溶栓治疗。溶栓过程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尿激酶注射液25万U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在5 min内推注完成;第二步: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 000U静推,2 min内完成;第三步:用尿激酶注射液25万U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在30 min内泵推完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成功21例次,失败4例次,成功率84%,无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血栓溶栓前后APTT、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论使用药物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栓溶栓,操作简单,过程安全,有效率高,减轻患者痛苦,为血液透析患者立即开通血管通路,使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钱丽萍 《哈尔滨医药》2011,31(5):397-397
目的 探讨长期血透双腔导管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17例长期血透双腔导管堵塞的患者应用尿激酶干预的临床观察.结果 17例置管患者在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均有显著效果.结论 采用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法,可延长导管的透析功能,确保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对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长期留置导管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肝素钠溶液封管,试验组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替代每周中间1次肝素钠(其他2次使用肝素钠)封管,2组均连续使用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透析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观察期内导管阻塞率、溶栓后再通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透析血流量、KT/V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导管阻塞率为1.38%低于对照组的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用于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较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法进行探究,总结临床应用中的通路方法,强化对并发症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2次的置管,并接受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60例患者共接受包括DSA和床边置管在内,总计62次。其中DSA置管60次,床边置管2次。在置管手术过程中,有3例患者因血流不通畅,而接受原位调整或重新植入。另外,1例患者进行碎栓溶栓处理。所有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流量置管调整后,均恢复在正常水平。其中有4例患者置管留存时间低于半年。结论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操作安全,便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曹莉 《海峡药学》2012,24(9):193-194
目的 比较使用2万U·mL-1尿激酶封管与美国肾脏病与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指导指南(K/DOQI)推荐的方案对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0例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2万U·mL-1尿激酶溶液24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K/DOQI指南推荐方案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动脉端、静脉端的溶栓成功率以及总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组血栓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T、APTT和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不明显,上述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停留封管法治疗成功率与K/DOQI推荐的方法相似,但封管法不会造成尿激酶进入血液循环,且操作方法更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应用尿激酶及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合并败血症的患者,共14例,根据导管性质分为右颈内长期静脉置管组(6例)与临时静脉导管组(8例).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取抗生素全身静脉用药,同时采用与静脉给药相同的抗生素溶液混合尿激酶进行封管.观察患者全身炎症症状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记录每次透析导管血流量;恢复常规肝素封管后再连续3个月观察记录每次透析导管血流量.结果 14例患者全身炎症症状均在上述治疗后2~3 d明显好转,治疗后连续2周、1个月后复查血培养及导管中血培养均转阴性,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长期留置导管组、临时导管组治疗前后血流量比较,均P>0.05;但长期导管组治疗3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小于临时导管组[(199.8±19.4)mL/min vs (229.5±22.5)mL/min].结论 应用抗生素与尿激酶混合液封管有效、安全,能够提高无导管感染生存率,同时不增加长期使用抗生素所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深静脉单针双腔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经验。结果6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时间7~180 d,平均透析时间(50.5±11.5)d。透析时血流量150~250 ml/min,平均血流量(200±45)ml/min。导管使用时间3~92 d,平均使用时间(36.2±6.1)d。在本组60例患者中,误穿动脉1例(1.67%),经处理及时,未发生不良后果。5例(8.33%)导管血栓形成,经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流量达250 ml/min,溶栓后采取纯肝素钠封管。导管皮肤出口处出现渗血4例,均发生于置管术后24 h内;将导管出口处皮肤缝合1针,压迫冷敷导管出口处等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渗血停止。3例出现导管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2周,其中1例无效拔管。1例出现导管脱落,导管留置时间>4周。结论深静脉置管保证了静脉通路,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应掌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原则,使深静脉置管充分发挥其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金茹  黄蔷薇  黄素清 《海峡药学》2012,24(7):182-183
目的 探讨定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普通肝素钠封管,试验组每月尿激酶联合肝素钠封管处理l~2次,其他时间封管同常规组.结果 试验组透析血流量、Kt/V、SRI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尿激酶封管安全,有效,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5.
徐正泉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60-1362
目的:探究肝素钠与尿激酶联用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性感染及对其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6例资料,按照封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肝素钠封管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联用封管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封管后静脉导管的通畅性(血流量、静脉压、肝素钠清除指数)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封管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肝素钠与尿激酶联用封管可有效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的通畅性,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正常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后用尿激酶导管内微泵注射溶栓的效果。方法 56例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4mL各取2mL分别进行单针双腔管两头封管。26例治疗组为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mL各取10mL分别从单针双腔管两头微泵注入,30分钟推注完毕,通过每次透析的血流量和上机前抽吸导管通畅例次,比较它们的溶栓疗效。结果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后导管内微泵缓慢推注尿激酶溶栓与尿激酶封管溶栓比较,透析的血流量和导管的通畅率明显增高。结论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栓塞后导管内微泵缓慢注射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内瘘闭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局部、全身、局部+全身溶栓治疗。结果 3例取得满意效果,1例并发脑出血死亡。结论一旦内瘘闭塞,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使血栓溶解,内瘘再通,避免再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住我院的恶性肿瘤患者103例,入院治疗期间均行PICC置管术,结合相关文献,分析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7例在置管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有凝血异常、药物因素以及置管感染等,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后消失.结论 深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对其进行有效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带绦纶套的血透导管在预防性溶栓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的50例可能产生血栓的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带绦纶套的血透导管进行溶栓,研究组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射尿激酶,对照组导管腔采用静脉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观察、记录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比、统计两组结果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指标结果,研究组(预防性溶栓)患者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流量无法满足透析需要时才进行溶栓),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带绦纶套的血透导管的方式定期静脉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86-287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形成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6例行PICC置管发生导管阻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并发导管阻塞的5例患者及时给予导管内溶栓治疗,4例再通,效果较好。2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及时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及护理,1例早期再通,2例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其发生导管堵塞和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自身原因及护理有关。通过对管道堵塞患者的溶栓通管护理及血栓患者的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护理,保证了管道和血管的再通,使患者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