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分别应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对腹腔及切口进行冲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硝唑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聚维酮碘组和生理盐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能有效降低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将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冲洗A组46例、冲洗B组68例和未冲洗组112例。冲洗A组术中予以置引流管及冲洗;冲洗B组仅予以冲洗;未冲洗组不予以引流及冲洗。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3组未坏疽穿孔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A组、冲洗B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1.5%,均低于未冲洗组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冲洗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阑尾炎患者,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且术中对切口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47-2948
目的 探讨双管引流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术后采用双管引流和非引流,并比较了两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双管引流组中腹腔引流量为60~ 650 ml,多为脓性液体;切口负压引流量为40~ 360 ml,为含脓血性液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双管引流组为(7.2±1.9)d,非引流组为(11.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P=0.027);另外,双管引流组中无一例发生腹腔脓肿和切口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双管齐下的双管引流方式能有效防止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且此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0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患者术后不进行腹腔引流,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和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进行腹腔引流。结果 6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感染,90例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患者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50例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和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结论根据阑尾炎发病时间、病理变化、腹腔渗液情况,合理腹腔引流,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坏疽及(或)根部穿孔等复杂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成人坏疽及(或)根部穿孔的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实施完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对照组为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及腹腔镜中转开腹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预防术后阑尾残端瘘的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远期切口疝形成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坏疽及(或)根部穿孔等复杂、严重阑尾炎病例时采用完全腹腔镜的方式比传统开放手术及腹腔镜中转改开放切除的患者,除具有腹腔镜手术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外,更重要的是能明显减少术后阑尾残端瘘的发生、降低因瘘而导致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远期切口疝形成。  相似文献   

6.
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预防方法。方法 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 (A组 ) 80例 ,其中放置腹腔引流 4 9例 ,未放置引流 31例 ;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 ) 6 7例 ,其中放置腹腔引流 18例 ,未放置引流 4 9例。统计两组的切口感染率。结果 ①全部病例的切口感染率为 3 4 % ,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为 6 2 5 % ,B组无切口感染 (P <0 0 5 )。②A组中放置腹腔引流的切口感染率为 8 16 % ,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 3 2 2 % (P >0 0 5 )。结论 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及手术操作有关 ,腹腔引流与否不增加切口感染率。对急性阑尾炎病人进行早诊断、早手术以及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131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碘伏擦洗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缝合切口。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其中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列为观察组,5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24 h镇痛药使用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75,t2=7.408,t3=10.215,χ2=4.628,均P<0.05);(2)观察组二次手术、切口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分别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二次手术、肠梗阻分别各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0.088,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性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复杂性与复杂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93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阑尾炎症类型分成复杂性阑尾炎组(A组, n=47)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组(B组, n=46)两组。比对其术中及术后各指标,记录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腹腔脓液积量、手术耗时及术后至肛门通气用时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对比与术中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疗效同治疗非复杂性阑尾炎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作为CAA首选方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消毒方法预防妊娠期肥胖产妇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计划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妊娠期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0例。A、B、C组均常规干预,并分别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聚维酮碘、0.5%碘伏在剖宫产中消毒。比较三组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 术后A组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上述指标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C组,且A组上述时间均短于B组,A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A组和B组住院费用均少于C组,且A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肥胖产妇剖宫产采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较聚维碘酮和碘伏更能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达到促进康复、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慢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义煤集团公司总医院施行42例慢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资料,25例行开腹手术,1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合并处理其他疾病、总费用、切口感染率,并随访术后慢性腹痛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开腹组大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开腹组大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大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手术25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2例,腹腔镜手术17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8例,(P<0.05);开腹手术者平均费用明显小于腹腔镜手术者平均费用,(P<0.05)。两组切口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术后慢性腹痛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虽然平均费用较高,腹腔镜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治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剂量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5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 ,根据预防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 3组 :A组 (围手术期用药组 ) 2 1例 ,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 ,于手术前 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 ,术中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 ;B组 (手术期及术后用药组 ) 2 4例 ,术中甲硝唑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 ,术后头孢噻肟钠用药 3d ;C组 (传统术后用药组 )2 0例 ,术后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全身用药 5d。结果 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病率、腹部伤口感染、子宫内膜炎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副反应中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皮疹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 ,且剂量小、疗程短 ,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3.
谭艳萍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9-170,176
目的探讨经腹小切口入路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经腹行小切口人路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有7例在阴道残端出现息肉,而实验组仅有1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人路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缝合腹膜预防阑尾切口感染3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25-3226
目的 探讨降低化脓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 方法 将907例化脓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907例患者随机分成不缝合腹膜组(不缝组)355例和对照组552例,不缝合腹膜组关闭腹腔时开放腹膜不缝合,对照组关闭腹腔时关腹时常规缝合腹膜.观察切口肿痛、发红、压痛,是否有脓性分泌物、体温异常平均天数、切口愈合等级及平均住院天数. 结果 不缝合腹膜组:切口感染21例(5.9%)、体温异常(3.8±1)d、住院(7.5±1)d;对照组:切口感染119例(21.6%)、体温异常平均(4.3±1)d、平均住院(12.9±1)d.不缝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不缝合腹膜可起到内引流作用,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对缩短平均体温异常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有较大意义.同时也并不会增加肠粘连,切口疝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58例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止痛药物使用率、残余脓肿率、切口感染率、置引流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术中应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宫腔对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及发热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危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术中给予甲硝唑溶液冲洗盆腔,对照组术中给予生理盐水常规冲洗盆腔,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热率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术后感染2例,发热3例,对照组术后感染11例,发热12例;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与发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比22.0%;6.0%比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J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IL-4、IL-6、IL-10及TNF-α[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中WBC总数<10×109/L30例(60.0%),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应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宫腔防治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和发热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曹玉花  程绪荣  覃刚  邓茜 《安徽医药》2014,18(3):550-553
目的 探讨聚维酮碘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实验组用0.25%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对照组用0.08%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然后两组分别取样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洗眼效果.结果 术前用0.25%聚维酮碘消毒液、庆大霉素注射液洗眼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20.0%.两组自觉症状和眼内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别(P&gt;0.05).结论 术前用0.25%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可以降低术炎细菌培养阳性率, 使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且无严重角膜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LA组)45例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组(OA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结果LA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切口感染率均少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作为阑尾炎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