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细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种细菌对原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即由敏感转为不敏感或耐受。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全球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结核病等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可从零到几乎100%,有时对二、三线药物的耐药性也已严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
1017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谱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谱和耐药机制,为合理使州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的细菌用BD Phoenix仪鉴定,药敏用K-B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软件。结果 1017侏细菌中前6位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9.37%、17.70%、13.27%、12.09%、11.8%和7.57%。G^-杆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81.5%),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5.5%。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0%和100.0%,呋喃妥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70%。CNS和SA耐苯唑西林比率分别为78.2%和46.8%。结论 本院临床细菌产ESBLs和耐苯唑西林比率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来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分析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结果 细菌是通过产生钝化酶、改变靶位蛋白及细胞膜渗透性等耐药.结论 循环使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细菌的耐药性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减少新的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六安市中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的769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45.69%、42.24%、8.62%,其他阳性菌占3.45%.检出1例肠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耐药率为5.0%(1/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8.9%(37/95)和48.6%(52/107).鲍曼不动杆菌18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7株,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范耐药菌株.结论:2012年六安市中医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5.
1017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谱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谱和耐药机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的细菌用BDPhoenix仪鉴定,药敏用K-B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软件。结果 1017株细菌中前6位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9.37%、17.70%、13.27%、12.09%、11.8%和7.57%。G-杆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81.5%),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5.5%。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0%和100.0%,呋喃妥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70%。CNS和SA耐苯唑西林比率分别为78.2%和46.8%。结论 本院临床细菌产ESBLs和耐苯唑西林比率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及如何消除由此引发的治疗危机.方法:对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如何处理细菌耐药性进行综述.结果:细菌的耐药机制总体分为两类,即遗传学机制和生化机制.结论: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靶点的改变、结构的修饰、遗传、抗生素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的泵出等.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遏制抗生素的滥用;研发新的抗耐药菌型抗生素;可以降低或彻底消除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传导,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有关细菌耐药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每种细菌都有其特殊而复杂的耐药发生机制。本文主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按灭活酶和钝化酶的产生、抗菌药物渗透障碍、主动外排耐药机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代谢途径或代谢状态改变五个方面对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临床工作中,细菌的耐药现象不仅针对于抗生素治疗,消毒剂相关的耐药菌株在国内外也被相继发现,因此,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性受到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然而相较于抗生素,消毒剂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及判读尚未建立统一标准,同时针对消毒剂与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否存在关联存在不同观点。因此,本文从消毒剂耐药的定义、判读与检测方法入手,重点综述了细菌对消毒剂耐药及交叉耐药的机制,以期增进人们对消毒剂耐药产生的理解与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标准检测方法的建立,对消毒剂耐药性的判读也将得到完善与统一,其将为消毒剂的合理使用提供更充足的依据与相应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290,自引:6,他引:290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院内感染(HI)和社区获得感染(CAI)病人中致病菌的耐趋势。方法 按1998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指导原则采用标准的平甲稀释法,对1998-1999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2081株致病菌进行敏感试验。以MIC50、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R%、I%、S%代表细菌对所测药物的耐药率、中介率与敏感率。结果 从CAI与HI病人中分别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与11析,共98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7.55%(27/98),HI病人中MRSA检出率为81.82%(9/11),显著高于CAI病人的MRSA检出率21.84(19/87)。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R%+I%)为22.50%(9/40),其中R(MIC≥2mg/L)仅为2.5%(1/40),I占20%(8/4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万古霉素中介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为3.23%(9/279)和3.77%(2/53)。大肠杆菌对各种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耐药率超过60%。结论 中国也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如多重耐药的MRSA、PRSP、肠杆菌属等,特别是大肠杆菌对喹酮类的耐药率,是全世界迄今为止报告的最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朱应红 《四川医学》2005,26(11):1242-1243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临床标本中的细菌耐药趋势,探讨临床用药对策。方法对501份临床标本所分离出的22种307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结果病原菌分离率为60.2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6.6%,革兰阳性菌为29.0%、真菌为24.4%。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占16.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5.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7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为3.3%,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为70%。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对三代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细菌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日益严重,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致病菌的演变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痰培养、尿培养、血培养等方法中分离的细菌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7年间共培养出致病菌11 82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857株,位列第1,大肠埃希菌1977株、肺炎克雷白杆菌1381株,鲍曼不动杆菌1081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794株分别位列第2~5位.临床中细菌对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增长较为缓慢,其耐药率大多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对多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多波动于50%~70%之间.结论 临床中常见主要致病菌仍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仍居首位.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增长最为迅猛.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静脉导管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本医院ICU2001年1月~2006年5月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所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感染菌群中革兰阴性菌占53.3%,非发酵菌为最主要病原菌,占分离菌的50%,革兰阳性菌占23.3%,真菌占23.3%,感染菌呈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已成为ICU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及头孢三代类药物耐药严重,ICU医师应根据药敏监测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胆道感染患者中检出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常规的方法对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API进行鉴定,按NCCLS标准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用Whonet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胆汁中分离出117株需氧茵,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占73.5%(86/117),革兰阳性球菌(G^+ C)占26.5%(31/117)。在G—B中,发酵糖类的细菌占74.4%(64/86),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占59.3%(38/64)、克雷伯菌占18.1%(12/64)、肠杆菌占14.1%、枸橡酸杆菌占7.8%,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为7.6%(2/50);不发酵糖类的细菌占25.6%(22/86),包括绿脓假单胞菌占77.3%(17/22)、不动杆菌9.1%、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占13.65。G—B中发酵糖类的细菌的耐药率除泰能为0.0%、阿米卡星9.3%、头孢泊肟13.6%、萘替米星14.1%、头孢他啶23.4%、头孢哌酮23.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8.1%、头孢哌酮/舒巴坦25.0%以外,其余均在30.0%以上;不发酵糖类的细菌(除嗜麦窄食黄单胞菌外)的耐药率除泰能为13.6%、头孢他啶13.6%、头孢泊肟13.6%、萘替米星2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7.3%,其余均在30.0%以上。在G^+ C中葡萄球菌占16.1%(5/31),肠球菌占83.9%(26/31),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均敏感,肠球菌高耐庆大霉素占23.1%,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1.5%(全部表现为中介)。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泰能、万古霉素分别对G—B、G^+ C显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Shen XZ  Lu Q  Deng L  Yu SJ  Zhang H  Deng QL  Jiang M  Hu YY  Yang Y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35-1339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儿童携带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采用E-test最小抑菌浓度 (MIC) 方法及KB纸片扩散法对2000~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3所儿童医院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携带流感嗜血杆菌进行10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氨苄青霉素对898株流感嗜血杆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 μg/ml和4 μg/ml,敏感性88.0%,10.6%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所有氨苄青霉素中度敏感株和耐药株均产β-内酰胺酶,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率为12%;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敏感性均为100%;头孢克罗对分离株MIC50和MIC90分别为1.5 μg/ml和3 μg/ml,敏感性略低(96.1%),耐药率1.8%.流感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9%,对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氨嘧啶(SMZ/TMP)耐药率分别为11%、18%、54.4%.北京和上海分离株对四环素敏感性分别为57%和61%,明显低于广州分离株(81%);广州和上海分离株对SMZ/TMP敏感性分别为47%和54%,明显高于北京株(35%);2000~2002年的3年中,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性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氨苄青霉素总体耐药率由2000年的7.7%增加至2002年的14.5%.本研究中,34.5%分离株对8种抗生素均敏感,多重耐药株占12.8%, 敏感株的分布有地区差异.58.5%的分离株分布在5个常见耐药表型中,其中单一SMZ/TMP耐药最多(29.8%);其次,SMZ/TMP和四环素交叉耐药(12.5%),单纯四环素耐药居第三位(9.4%).氨苄青霉素不敏感株对头孢克罗、四环素、SMZ/TMP和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3.5%、63.3%、74.5%和63.3%,明显高于氨苄青霉素敏感株(1.6%、51.4%、11.1% 和4.9%);氨苄青霉素与头孢克罗对菌株MIC值呈正相关,与SMZ/TMP和氯霉素对菌株抑菌能力呈负相关.结论三地儿童携带流感嗜血杆菌的产酶率正在上升,导致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增加,分离株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明显地域差异,菌株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与其对氯霉素、SMZ/TMP、头孢克罗耐药性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李俊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17-4520
目的调查感染菌群分布趋势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4年7月-2012年12月共9年的药敏试验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数据,分析病原菌耐药的因素。结果送检7344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2195株,细菌的耐药性极为严重。结论细菌耐药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抗菌药物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6.
She D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55-1358
目的:研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三维试验、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耐药菌的产酶情况。结果:10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纯高产AmpC酶者、单纯产ESBL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者分别占16.0%、10.4%、13.2%。CTX-M型和SHV型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8/106)和6.6%(7/10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2цg/ml)。单纯高产AmpC酶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超过70%;单纯产ESBL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超过60%;高产AmpC酶并产ESBL菌对除碳青霉烯类外的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25%。结论:CTX-M型ESBL已经在阴沟肠杆菌中流行。产ESBL和高产AmpC酶同样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ESBL在高产AmpC酶菌株中的流行增强了此类菌株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特点,延缓和减少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产生,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院1999年1月-12月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的214株非发酵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的942株细菌中214株为非发酵菌,占22.72%,其在痰液、脓液和分泌液标本中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39.40%、21.69%和19.77%。药敏结果显示,非发酵菌对头孢一代的耐药率为95.79%,对阿莫西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70%、66.82%。结论 非发酵菌占临床检出菌株的比例较高,从分布来看,以痰液中所占比较较高,其次为脓液。非发酵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发生与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等方面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6月间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并出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133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基础病因、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病因、用药情况等的相关性。结果 133例纳入患者平均年龄69.38岁,均对头孢唑啉耐药(100.00%);其次为呋喃妥因128例(96.24%)与氨苄西林108例(81.20%);其中37例(27.82%)纳入患者仅采用单一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治愈率为51.35%;94例(70.68%)纳入患者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治愈率为26.32%。结论抗生素联用与否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蔡木发  崔国辉 《海南医学》2012,23(6):101-10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分离自痰标本(69.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4.6%)。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的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4%)、亚胺培南(27.6%)、阿米卡星(39.0%)、头孢他啶(40.7%)、氨曲南(4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52.8%~92.7%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合理用药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140名脐炎患儿的脐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试验方法严格按照NCCLS新标准进行。结果新生儿脐部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56.73%。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以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30.77%;社会感染以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6.49%。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依次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和磷霉素耐药率降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但已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重视和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监控,严格按照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