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疑似冠心病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Tp-Te/QTc及其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5月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胸痛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根据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阴性(A组,20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B组,69例),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阳性(C组,88例),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运动平板试验前与运动峰值时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及Duke评分。结果 C组男性比例、吸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P<0.05)。B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C组患者运动峰值时QT间期、Tp-Te间期、Tp-Te/QTc较运动平板试验前降低,QTc间期、Tp-Te/QT、Tp-Te/RR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升高(P<0.05)。B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QT间期差值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Tp-Te间期差值、Tp-Te/QT差值、Tp-Te/RR差值、Tp-Te/QTc差值较A组和B组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Duke评分较A组降低(P<0.05);C组患者Duke评分较B组降低(P<0.05)。Tp-Te间期差值(r=-0.26,P<0.01)、Tp-Te/QT差值(r=-0.35,P<0.01)、Tp-Te/RR差值(r=-0.32,P<0.01)、Tp-Te/QTc差值(r=-0.17,P=0.03)均与Duk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QT间期、QTc间期、Tp-Te间期、Tp-Te/QT、Tp-Te/RR和Tp-Te/QTc变化不同,其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78例AMI患者(AMI组)和2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8例AMI患者中,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23例,其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5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MI患者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较健康成人长,且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对AMI的预后有重要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离散度(Tp-Ted)进行测定,探讨心肌缺血与Tp-Te间期、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寻找一种便捷的观察指标。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做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5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56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2组Tp-Te间期和Tp-Te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p-Te间期显著延长,Tp-Ted明显增大(P<0.05)。结论心肌缺血时,Tp-Te间期和Tp-Ted均增大,Tp-Te间期和Tp-Ted可作为反映跨壁复极离散度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韩伟华  高丽意 《吉林医学》2022,(8):2198-220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与QT间期比值(Tp-Te/QT)比值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非糖尿病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两组患者Tp-Te、Tp-Te/QT比值及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Tp-Te、Tp-Te/QT比值及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p-Te、Tp-Te/QT比值高于对照组,Q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中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Tp-Te、Tp-Te/QT比值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低于非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p-Te、Tp-Te/QT比值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且具有较高的预测诊断价值。结论:糖尿病患者Tp-Te、Tp-Te/QT比值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呈明显正相关,且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QT离散度(QTd)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测量158例AMI病人及对照组50例健康人最大QT间期及最小QT间期,计算QTd值并计算较正T间期(QTc)的离散度(QTcd)值。结果:AMI组QTd较对照组增大,不同部位AMI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且有随梗死范围增大QTd增加趋势。结论:随梗死范围增大QTd增加。  相似文献   

6.
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与室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桦  姚居荣 《吉林医学》2009,30(19):2306-2307
目的:探讨室速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室速患者及20例非室速患者分别测量其同步导联动态心电图的Tpe间期,得出Tpe离散度(最长Tpe减去最短Tpe之差),计算心率校正值。结果:室速组的Tpe/√RR、Tpe离散度/√RR较非室速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室速发作前的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故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T波峰末间期(Tpeal-Tend inferval, Tp-Te)及校正心率后的T波峰末间期(Tpe/√RR ,Tcpe)对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3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正常健康者体检时及AMI患者入院24小时内第一份12导联心电图的Tp-Te,并计算Tcpe,把AMI患者分为恶性心脏事件组和非恶性心脏事件组,分析比较AMI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恶性心脏事件组和非恶性心脏事件组的Tp-Te间期及Tcpe间期.结果 AMI患者的Tp-Te、Tcp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MI组中事件组的Tp-Te、Tcpe均较非事件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 AMI患者的Tp-Te及Tcpe增大,表明AMI患者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易发生恶性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8.
室速患者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茴  李珍  邝碧娟 《吉林医学》2008,29(5):401-402
目的:检测室速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室速患者及45例非室速患者分别测量其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Tpe间期,并进一步得出Tpe离散度(最长Tpe减最短Tpe之差),计算心率校正值。结果:室速组的Tpe/√RR、Tpe离散度/√RR均较非室速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室速发作前的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背景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有心电图的改变,而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心电标记物可用于鉴别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国外已经开展了关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而国内较少开展。因此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心肌复极离散度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意义重大。目的 评估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颅脑不同病变部位的差异,并探讨其与神经病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残疾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可能关联。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01-01至2017-12-3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就诊的63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入院时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获取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包括V5导联中的Q波开始和T波结束之间的时间离散度(QT离散度)、校正的QT(QTc)离散度、T波峰值与结束时时间间隔的离散度(TpTe离散度)和TpTe/QTc,其他导联中的QT间期最大值、QTc间期最大值和TpTe最大值。比较不同脑卒中类型、颅脑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中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评价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与出院时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63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55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8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中V5导联中TpTe/QTc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34);颅脑岛叶病变组QT间期最大值较无颅脑岛叶病变组高;无脑干病变组QT间期最大值较有脑干病变组高(P<0.05)。左、右侧颅脑病变患者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QT间期最大值与出院时NIHSS、mRS评分间存在相关性(rs=0.561、0.346,P=0.04、0.02)。结论 心肌复极离散度指标中,V5导联的TpTe/QTc与出血性脑卒中有关,QT间期最大值与颅脑岛叶的病变及出院时神经病损程度、残疾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吴蔚  杨希立  杨劼  郑玲 《海南医学》2010,21(2):18-19
目的探讨手汗症患者胸2-胸4(T2-4)Q—T离散度(QTd)变化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用同步12导心电图测定112例手汗症患者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后R—R间期即心率(HR)、Q—T间期、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QT间期(QT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max(QTc—max)、QTmin(QTc—min)数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4dQT间期和R—R均较术前缩短,QTd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年QT间期、R—R间期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较术前延长,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手汗症患者T2-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Q—T离散度(QTd)变化与交感神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Te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纳入UA患者62例,分别于入院时、PCI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测算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最长Tp-Te间期、QTd值,记录人院24h及PCI术后第7天VA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采用手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Tp-Te、QTd及VA发生率等指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把UA患者进一步分为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1-支病变组,对二三组患者PCI术前后TD-Te、QTd及VA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单支血管病变组相比,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Tp-Te间期、QTd值均增大(P〈0.05);与PCI术前相比,单支血管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CI术后24h和第7天rrp-Te间期、QTd值均减小(均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术后第7天Tp-Te间期、QTd值也均减小(均P〈0.05),但PCI术后24hTp-Te间期、QTd值变化不明显(P〉0.05)。与入院24h相比,PCI术后第7天VA的发生率(20.97%vs8.06%)降低(P〈0.05)。结论PCI术可降低UA患者的Tp-Te间期、QTd值.从而降低UA患者V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丁静 《吉林医学》2010,31(16):2377-2378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并且比较其与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冠心病及正常对照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后各时相QTcd及ST段变化。分析7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各时相QTcd动态变化,计算以运动后即刻QTcd≥50ms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的临床价值,并与ST段下移标准的价值进行对照。结果:运动后冠心病组QTcd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与ST段下移标准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后者。结论:运动试验后QTcd≥50ms的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T间期、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并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分类标准分为1、2、3级高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观察,分别测量其V6导联Q-T间期与QTp间期,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原发高血压组Tp—Te/QT比率和Tp—Te间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Q-T间期无差异(P〉0.05)。1、2和3级组间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无差异(P〉0.05)。结论:血压不是导致Tp—Te间期与Tp-Te/QT比率增大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p—Te间期与Tp.Te/QT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进行分析,选择QTc440ms、Tp—Te间期100ms、Tp—Te/QT0.25为节点,对80例AMI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lignantarrhythmiaevents,MAE)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的值分别为(432.3±18.2)ms、(107.5±12.3)ms和(0.2494-0.0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2.1±15.5)ms、(80.4±9.1)ms和(0.2284-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2,16.98,5.032,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QTc、Tp—Te间期以及Tp—Te/QT比值分别为(356.2±16.5)ms、(82.5±9.9)ms和(0.232±0.0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7,15.11,3.929,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100ms和Tp-Te/QT≥0.25的AMI患者更易于发生MA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15和4.586,P〈0.05)。术前共22例发生MAE,占27.5%,术后5例发生MAE,占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8,P〈0.05)。结论QTc、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可作为一项心电图指标对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进行判断,Tp—Te间期≥100ms和Tp—Te/QT比值≥0.25可为MAE的发生做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疑难病杂志》2014,(1):10-11,21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T_p-T_e)间期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入住的110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为冠心病患者(CHD组),48例为非冠心病患者(非CHD组)。对2组患者T_p-T_e间期、T_p-T_e间期离散度及J波进行测量,并对心电图进行记录。结果(1)2组V_2导联T_p-T_e间期、V_6导联T_p-T_e间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T_p-T_e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组间V_2导联T_p-T_e间期、V_6导联T_p-T_e间期及T_p-T_e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患者中,有J波组与无J波组V_2导联T_p-T_e间期、V_6导联T_pT_e间期及T_p-T_e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T_p-T_e间期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冠脉狭窄支数或缺血性J波对T_p-T_e间期并非惟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组别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Tp-Te)间期的差异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5例住院患者,同时予以Holter检查,将不同患者按Holter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记录受试者12导联心电图,对其Tp-Te间期、Tp-Te/(RR)~(1/2)进行测定,从而评估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果Tp-Te间期、Tp-Te/(RR)~(1/2)对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有预测价值,可以对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对于单纯性室性期前收缩无预测价值。结论Tp-Te间期、Tp-Te/(RR)~(1/2)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健康人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健康人标准心电图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36~75岁健康人60例,做标准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量V2和V6导联的QT间期、Q-Tp间期(即QRS波的起点至T波顶点的时间间期),按QT间期减Q-Tp间期的差值计算Tp-Te间期,按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其比率,并分别比较2个导联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①V2导联的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大于V6导联,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15)比(69±55)ms,P〈0.05;(0.24±0.04)比(0.17±0.06)ms,P〈0.05]。②V2导联的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均为男性比女性长(P〈0.05)。结论提供健康人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重要信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APP-A的浓度;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1)AMI组、UAP组PAPP-A浓度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PAPP-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AMI组:r=0.80,P<0.01;UAP组:r=0.60,P<0.05;SAP组:r=0.54,P<0.05),而在对照组两者无相关性(r=0.20,P>0.05)。结论 PAPP-A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APP-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储红斌 《安徽医学》2014,35(1):66-6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院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Tp-Te、Tp-Tec和Tp-Ted,观察其与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是否发生过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31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9例),分析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Tp-Te、Tp-Tec和Tp-Ted的差别,分析Tp-Te及其相关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Tp-Te、Tp-Tec及Tp-Ted长于心肌梗死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Te、Tp-Tec及Tp-Ted与AMI患者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671,P〈0.05;r=0.703,P〈0.05;r=0.694,P〈0.05).结论 Tp-Te、Tp-Tec及Tp-Ted在AMI急性期较恢复期延长,Tp-Te、Tp-Tec及Tp-Ted可能成为预测AMI患者发生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矫正QT离散度(QTcd)的早期影响。方法选择127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最终诊断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分别测定其PCI术前和术后早期的QTd、QTcd,与排除冠心病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SA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QTcd显著增大,UA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减小,AMI组及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 PCI术对冠状动脉及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使QTd增大,是PCI早期作用的主要机制;PCI对QTd、QTcd的影响与冠状动脉基础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