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中医》2004,26(12):940-940
近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学者编纂的4部回族医药研究文献,已正式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4部文献是有关专家通过对现存回族医药文献进行大规模挖掘整理后编纂而成,填补了我国回族医药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我县属高原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地,为探讨回族女性高血压病的特点,现将我院1997.8~2004.4收住院的回族女性261例与同期汉族女性306例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回族女性高血压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回族自养功法是一种在宁夏地区民间流传,以口传心授、言传身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养生功法。该功法基于回族医学的末梢根结理论,以及脏腑理论、经络理论、推拿理论、导引理论等中医理论,以自我推拿、导引吐纳为手段,临床功效显著。该文主要挖掘整理、分析研究回族自养功法的渊源、特点、作用机制及不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回族日常生活与预防医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居、用、服、食”,为回族的齐民之道,强调饮食卫生,并禁食若干不洁之物,教人清心寡欲,纯洁情操,博大胸怀,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回族清真养生学部分内容“清真标致图”、“清真饮食”、“清真茶”的初浅探讨,展示了回族养生文化既保持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素质又与中华民族主体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回族医学的渊源与发展,回族医药发展近况,回族医药在宁夏自治区地方性、民族性优势,回族医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宁夏回族医药的对策五个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反映在生活饮食、居住、服饰及婚丧等习俗中的独特的回族风俗,又恰恰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结晶。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其风俗与“清真”溶为一体。“清真”宗教意义是“清净无染”、“真乃独一”、“清净纯一”和“至清至真”。...  相似文献   

8.
从医学健康角度探索回族饮食文化,发现回族饮食中禁忌、宜食、斋戒等都包含着科学的健康养生理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挖掘回族饮食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9.
回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和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结合的产物,不仅具有本民族的医药特色,而且充分吸收了外国医药文化,形成了一元多体的回族医药文化。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缺乏对回族医药档案文献资料的管理和保护,导致大量的回族医药文献资料被破坏、丢弃,给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回族医药档案文献资料的现状,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回族医药档案文献的继承与保护策略,对继承发扬回族医药文化遗产和传统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族医药学的发掘整理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0050)苏伯固,苏小玫,赵培红回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认真发掘整理,加以系统的研究开发,造福人类。回回民族是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形成的。因而回回民族与伊斯兰教有着...  相似文献   

11.
信息之窗     
<正> 回族医药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为适应当前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陕西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伊斯兰协会、省卫生厅、省医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回族医药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1日~13日在西安市召开。来自全国有关医疗、教学、科研、文史、民事、伊斯兰教等60余个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113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回族代表达48名。省委副书记董继昌、省人大副主任刘力贞、省政协副主席吴庆云、西安医科大学名誉校长侯宗濂教授等到会祝贺并讲了话。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首次回族医药学术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5余篇,其中55篇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到回族医药发展史、回族医著评述、回族医家生平及经验、回族生活习俗与卫生保健等领域,代表们认为:西安是回族医药史的发祥地,在这里召开会议,对于弘扬回族医药文化、研究中国医学史、回族史、伊斯兰史,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省预防保健史学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由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医史学会举办的预防保健史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28~29日在古城西安召开。会议代表60余人,来自我省的医疗、教学与医药研究单位和甘肃灵台皇甫谧医院。省卫生厅长卢希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阿拉伯国家对我国回族医药的认识情况及市场需求。方法:采用自制阿拉伯语版回族医药在阿拉伯国家现状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共调查了来华参加中阿经贸论坛的客商、官员、学者110人。结果:调查对象对回族医药的知晓率为31%,阿拉伯国家民众能够接受针灸(67%)、推拿(82%)、拔罐(41%)、放血疗法(32%)和灸法(11%)等外治方法。结论:调查对象对回族医药的知晓率较低,但是对针灸、推拿、拔罐、放血、烙灸及外用膏方等治疗方法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加强对回族医药的宣传和中阿经贸交往的不断深入,回族医药在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前景广阔,回族医药将成为中阿经贸交往和友谊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回国药方》是我国少数民族——回族医药学中一部成书较早,较有影响的医学专著。它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元末明初,据考证,全书共分为36卷,目前在北京图书馆仅存4卷残本[1],从现在的4卷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明代以前回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和发展状况。该书以阿拉伯医学为基础,兼容并蓄了中医药学的内容,并收集了新疆以及西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医学的部分精华,是一部中外科学文化交流的产物,它代表着当时中国回族医学的发展水平。我们知道,在17世纪以前,阿拉伯医学犹如一盏神灯,照耀在中世纪漫漫长夜中,可以说,以希波…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中国回族医药学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梳理,认为中国回族医药学是我国回族先民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传统医药的精髓,逐步发展为独具回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中国回族医药学具有悠远的历史,其渊源可上溯到两汉时期中阿医学的初步接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回族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方法:将70例回族H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检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回族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Hcy水平痰浊上蒙证风痰上扰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结论:回族H型高血压与中医各证型均有相关联,其中与痰浊上蒙证密切相关联,对于临床中医辨证论治回族H型高血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族的生活习俗与卫生健康关系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属于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之一,散居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其分布特点为大分散、小聚居,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回族与其它民族杂居,故其生活习惯受其它民族的影响。但回族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它的生活习俗又有其特殊性。笔者就回族的生活习俗与卫生健康之关系,从下面诸方面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回族的生育习俗与卫生健康 回族孕妇临产时,请接生婆接生,婴儿落地,先用干净棉花团或棉布蘸温水轻轻擦洗三遍,并促其啼哭,以通气道,然后清洗口鼻、耳内污秽之物,以防其吸入体内引发其它病变。再用灯火上烧烤过的剪刀断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回族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回族EH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特征,以指导临床。方法: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444例回族EH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等,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症状及证型分布进行总结。结果:入选回族EH患者共444例,男174例,女270例。基本证候中肝阳上亢证198例、痰浊络阻证98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58例、瘀血阻窍证17例,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回族EH患者常见症状有眩晕、头痛、胸闷、胃脘痞闷、耳鸣、肢体肿胀、急躁易怒、气短、心悸、失眠。结论:肝阳上亢证为回族EH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8.
据悉,首批6名精通回族“汤瓶八诊”疗法的专家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前往马来西亚推广中国回族医学。据了解,这6名“汤瓶八诊”专家将在马来西亚进行为期3个月的医学交流活动,并对马来西亚“东方医疗保健中心”的职工开展培训。“汤瓶八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含民间经脉按摩、刮痧、拔火罐、放血疗法、穆斯林的自我按摩等,并学习吸纳了中医经络学,形成了较为完整、主次分明的八种疗法。  相似文献   

19.
回族医药是伊斯兰阿拉伯医学与中国传统医药交汇、融合、吸收而逐渐发展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医药学体系,经历了发展、壮大、衰落的过程,新埋藏以来,回族医药学在政府、医者、学者的共同重视、努力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文尝试探讨回族医药恢复、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回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较多,而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的常住聚居地,宁夏回族老人的长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的养生文化具有深刻的哲理。以文献整理、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中医养生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宁夏地区回族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