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IR)、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76例,给予伊贝沙坦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血内皮素1(ET-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餐后2h胰岛素;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内径(EDD)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监测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NO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AngⅡ、ET-1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IVST、PWT、EDD以及LVM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贝沙坦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以及左室肥厚有着较为确切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高血压患者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在静息、反应性充血 (增加血流量引致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 ) ,舌下喷硝酸甘油 (为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 )后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 ,并与 15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随后对高血压患者给予伊贝沙坦治疗 ,2 4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 ( 36例 )治疗前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 (flow mediateddilation ,FMD)明显低于对照组 [( 4 5 2± 1 6 7) %vs ( 10 42± 4 2 9) % ,P <0 0 0 1]。硝酸甘油引致的血管扩张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不良。经 2 4周伊贝沙坦治疗后 ,与治疗前比较 ,血压控制良好 ,FMD从治疗前的 ( 4 5 2±1 6 7) %升到 ( 7 10± 2 88) % (P <0 0 0 1)。而硝酸甘油引致的血管舒张在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FMD受损 ,提示存在内皮功能不良 ;伊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viability ,HRV)分析是一有效的心电检查的非损伤性指标 ,其变化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目前 ,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型心血管疾病的监测 ,成为辅助诊断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HRV时域分析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HRV的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 4 1例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心电图除外下列因素 :①非窦性心律 ;②房室传导阻滞 ;③完全或不完全起搏心律。符合坐位舒张压(S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停用各种降压药,经2周的安慰剂治疗进行药物洗脱期后给予伊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后,若血压仍高于正常则加量至300rag每日2次口服,共观察4周,检测治疗前后肾素、AngⅡ及血生化情况。结果伊贝沙坦治疗后患者体内肾素、Ang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率、尿酸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伊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对血糖、血脂、尿酸、心率影响小,副作用少,且可使AngⅡ水平升高,是很好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5.
6.
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重量 (LVM)、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 ,服用伊贝沙坦 15 0~ 30 0mg ,每天 1次 ,疗程 2 4周 ,记录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服药 2 4周后 ,血压、左室重量明显降低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 % )、二尖瓣峰值速度VE,VA 的比值 (VE/VA)明显增高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伊贝沙坦在显著降压的同时 ,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改善心功能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丽霞  王留义  王山岭 《临床荟萃》2000,15(22):1030-103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 ,而高血压及其伴发的脂质代谢紊乱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 ,有效地控制血压、降脂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本文用辛伐他汀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与吉非罗齐进行对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 46例 ,经临床观察发现 ,辛伐他汀对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有影响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46例患者中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5 2 .6 1± 7.2 1)岁 ,高血压病程 (10 .2 0± 6 .12 )年。均为门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血脂检查符合…  相似文献   

8.
刘胜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8):916-917
目的 :观察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伊贝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的变化 ,以了解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 40例 ,给予伊贝沙坦 15 0mg ,每天 1次 ,治疗前后每 12h测血压、脉搏、呼吸 1次 ,每周测定肺活量 1次。对照组 3 9例 ,给予波依定 5mg ,每天 1次 ,卡托甫利 2 5mg ,每天 2~ 3次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应用伊贝沙坦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呼吸减慢 ,肺活量得到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均有明显降压疗效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伊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降压效果满意 ,还可以减慢呼吸次数 ,肺活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石小燕  郝冬琴  李丽华 《临床荟萃》2002,17(21):1243-1244
目的 观察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4 0例EH患者应用特拉唑嗪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 ,分别测空腹血糖 (FSG)及空腹血清胰岛素 (FSI)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AI) ,与 2 8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相当的健康者比较。结果 两组FSG均正常 ,无显著差异 ,EH组FSI显著升高 (P <0 .0 0 1) ,IAI显著降低 (P <0 .0 0 1)。特拉唑嗪治疗 8周后 ,FSI明显下降 (P <0 .0 0 5 ) ,IAI明显增高 (P <0 .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IR ,特拉唑嗪在平稳降压的同时 ,对高胰岛素血症及IR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伊贝沙坦治疗52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第3周收缩压/舒张压下降31.5±9/15.75±4.5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12.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例作为EH组,并选取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近似于EH组的血压正常的健康者3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行血压测定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升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及动脉僵硬度(β)值作为反映大动脉顺应性的参数,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化学发光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EH组FINS为(10.15±1.03)mU/L,HOMA-IR为2.21±0.68,升主动脉EP为(250.79±85.52)kN/m2,升主动脉β值为15.60±7.55.正常对照组FINS为(6.80±3.05)mU/L,HOMA-IR为1.48±0.16,升主动脉EP为(183.90 4-64.65)kN/m2,升主动脉β值为10.86±4.9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3、2.626、4.526和2.602,P均<0.05).EH组HOMA-IR与升主动脉EP、升主动脉β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8和0.601,P均<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大动脉顺应性减退及胰岛素抵抗,并且大动脉顺应性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相关性,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促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大动脉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内源性洋地黄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LF)在胰岛素抵抗(IR)的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EH患者(EH组)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其血清EDLF,并与16例正常血压者(NT组)作对照。结果:EH组患者血清EDLF〔(154.40±46.87)ng/L〕显著高于NT组〔(122.29±24.06)ng/L,P<0.01〕;EH组空腹血浆胰岛素与体重、体重指数(BMI)、臀围及EDLF呈显著正相关(r值依次为0.52,0.35,0.45和0.41,P<0.0025、P<0.05、P<0.01和P<0.025)。结论:EH患者存在明显的IR和血清EDLF升高,并由此引起持续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吴彧  黄彦生 《临床荟萃》2005,20(18):1024-102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68例,硝苯地平组60例;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组口服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7.73±0.72)mmol/L、(13.84±5.07)mU/L(、58.75±32.05)mU/L、(0.0148±0.0062)]与治疗前[(8.40±0.89)mmol/L(、22.10±8.97)mU/L、(86.70±40.70)mU/L(、0.0078±0.00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加小剂量利尿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检测42例EH患者有后及20例非EH者(对照组)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EH组治疗前血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则ISI显著降低,结论:依那普利加小 剂量利尿剂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改善EH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1680例健康查体者在排除了高血压史、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及既往史后选取68例,根据其血压状态分为正常血压组(A组,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34例和正常高值组(B组,120mmHg≤收缩压〈140mmHg或80mmHg≤舒张压〈90mmHg)34例2组;另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为高血压组(c组,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C组依血压程度分为C1、C2、C33个亚组。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数,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相比则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1);C1、C2及C3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血压越高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自1988年Reaven等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SyndromeX)以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引起的进行性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等作为EH致病基础的假说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随着人们对EH发生认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标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分析包括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LSI)。结果两组比较,高血压组SBP、DBP、FBG、TG、TC、FINS、I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BP、DBP、TG、TC与IsI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9.
孙琳  韩士杰 《临床荟萃》2004,19(13):753-754
伊贝沙坦(Irbesartan)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我们观察其治疗老年高血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8w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组,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