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常规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对于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位置判断的价值,探讨曲面断层片代替颌面CT判断智齿萌出方向、与邻近结构解剖关系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83例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患者,共100颗阻生智齿,所有患者均拍摄常规全口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测量两种检查方法中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宽度、磨牙后间隙、倾斜度,计算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测量结果。结果曲面断层片与颌面CT都能清晰显示下颌中、高位智齿的阻生位置及其与邻牙的解剖位置关系。两种方法对于中、高位阻生智齿萌出方向的判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曲面断层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代替颌面CT准确判断下颌中、高位阻生智齿萌出方向,以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ProMax数字化X光机对19例患者的23颗埋伏牙拍摄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判定埋伏牙的位置,牙根形态,从而通过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正畸牵引或拔除。结果: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能够精确定位牙齿,并能估测牙根形态。结论:颌骨侧位曲面断层片是埋伏牙定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常规曲面断层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135颗下颌阻生智齿行常规曲面断层片检查,其中41例共52颗进一步行CBCT检查并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曲面断层片和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分别做出术前设计,判断能否根据影像资料决定术中去骨的部位,是否劈/截冠、分根以及确定脱位方向。采用SAS 9.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资料χ2检验。结果:相对于曲面断层片,CBCT能在术前更准确、量化的判断去骨部位、数量,是否需要分根,决定脱位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前决定是否需要劈/截冠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在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能够为术者提供充分的三维影像信息,便于术者选择合适便利的进路、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减少邻近组织结构的损伤,顺利完成手术,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颌埋伏尖牙的常见位置及临近切牙牙根的吸收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曲面断层片上存在上颌埋伏尖牙的40例患者(49颗埋伏尖牙),拍摄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骨中埋伏牙的位置和临近切牙是否发生牙根吸收。结果 40例患者中,造成临近切牙牙根吸收的埋伏尖牙17颗,占34.7%;49颗埋伏尖牙中,唇侧34颗,占69.4%。埋伏尖牙所处颌骨矢状位置位于颌骨中央的临近切牙牙根吸收发生率依次高于腭侧、唇侧,2~4区切牙牙根吸收发生率高于0~1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埋伏尖牙常发生于唇侧,临近切牙牙根是否吸收与埋伏尖牙所处矢状向和近远中向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牙30颗)患者接受曲面断层片和CBCT成像检查,比较CBCT对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定位情况。结果 上颌埋伏阻生牙共30颗,其中28颗行正畸牵引治疗(1颗牵引失败,正畸术成功率96.4%),2颗因位置倒置而拔除。CBCT显示牙弓内位置位于唇侧、牙根轻度弯曲及根尖孔无闭合的诊断率高于曲面断层片,而牙弓内位置位于牙弓内的诊断率低于曲面断层片(P<0.05)。结论 CBCT可精确显示埋伏阻生前牙的定位,利于指导正畸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拍摄的曲面断层片垂直方向的放大率。方法本研究通过在50例拟行种植治疗的患者颌骨的缺牙区域放置5mm的钢球并行曲面断层片检查,测量X光片上钢球的直径,计算其放大率。结果曲面断层片垂直方向上的放大率平均值为24.51%,频数分布表显示测量值大部分为20%-24%,未出现明显的失真现象。结论临床拍摄的曲面断层片垂直方向的放大率较稳定,与机器固有放大率相近,但有约16%的测量值出现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埋伏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埋伏牙患者拍摄曲面断层片,并对颌面部行64排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共67颗埋伏阻生牙,曲面断层片是二维影像,由于影像相互重叠、放大变形、分辨率低等缺陷,无法准确显示埋伏牙的空间位置;64排螺旋CT重建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周围骨质情况,萌出方向及其与邻牙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埋伏牙及其周围结构,定位准确,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比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口腔外科就诊棣求拔除未萌或未完全萌出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90例(125颗牙),分别采用曲面断层片方法,CBCT方法进行X线平片分类及影像分析,对比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结果曲面断层片拍片结果,其符合纳入标准的有95颗牙,X线平片显示牙根与下颌管有重叠影像CBCT显示仅有64颗牙的牙根与下颌管紧密接触,其中下颌管周围骨组织消失,占到总牙数的67.37%。结论 CBCT对下颌管与牙根尖的接触问题进行了更为准确与明白清晰的判断,减小了拔除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无先验解耦网络模型在曲面断层片下颌第三磨牙(智齿)自动识别、影像学分类中的应用,帮助医患双方实现准确高效的实时诊断。方法:回顾2020年6月—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曲面断层片,标注(Winter分类法)后,一致性资料973例。以YOLO模型为基础,引入不依赖标注框先验信息的方法简化模型,同时采用检测头解耦的优化思想,建立无先验解耦网络模型。有效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训练推理,采用PASCAL VOC和COCO数据集评判准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工智能模型对智齿目标的检测,漏检率为0%;对临床常见的智齿类型,VOC mAP达90%以上,COCO mAP达50%以上。结论:基于YOLO无先验解耦网络模型在曲面断层片下颌智齿的识别分类上表现出良好解读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可行上、下颌骨全景曲面重建(CPR)的特点,探讨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全景片对颌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上下颌骨疾病行8排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扫描层厚5.0 mm,将扫描数据通过后重建,进行厚扫薄建,得到0.625 mm或1.25 mm的薄层图像,对上、下颌骨行不同层面的曲面断层重建,重建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断层图像,贮存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曲面断层全景片清晰,能清晰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与上颌窦、牙槽骨的关系(包括上、下颌骨骨折19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1例、上颌窦含牙2例、埋伏牙10例)。结论:多排螺旋CT颌骨全景断层片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病变与周围组织及牙齿的关系,可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无放大失真。对颌骨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范围的界定结果可靠。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的方案的制定、术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科CT在埋伏齿拔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62颗埋伏齿患者,全部拍摄根尖片、全景曲面断层片及牙科CT容积扫描.制定手术路径和手术方案,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通过牙科CT定位方法所取得的术前判断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符合率100%.术后所有患者刀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颌骨埋伏齿的拔除路径和手术方案制定中,术前影像学检查应首选X线根尖片和全景曲面断层片,对形态模糊,均无法正确判读的埋伏牙,利用牙科CT容积扫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预防性拔除的效果。方法对177例下颌智齿阻生患者均拍牙片或曲面断层片以检查阻生智齿的阻生方向、邻牙状况及骨吸收情况,并行预防性拔除。结果下颌阻生智齿对邻牙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相邻牙的龋病和牙槽骨吸收,并易引起牙周疾病和下前牙拥挤。结论预防性拔除无症状的下颌阻生智齿可以避免智齿对邻牙及下前牙、牙槽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拔除阻生智齿的时机、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对 36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 ,通过拍曲面断层片和下颌后磨牙牙片检查 ,并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下颌第三磨牙牙角度和评估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程度 ,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作出早期的诊断和拔除处理。结果  38例骨埋伏阻生牙患者。除拔牙后稍有轻度水肿疼痛及张口受限外 ,无邻牙损伤 ,无拔牙创口出血不止 ,无干槽症发生 ,拔牙创口全部达Ⅰ期愈合。 1 8例粘膜下垂直阻生患者 ,经过行冠周龈瓣切除术切除足够的龈瓣软组织后 ,牙冠充分暴露 ,术后 2周创口全部达Ⅱ期愈合。结论 该法有手术时间短 ,创伤程度小 ,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早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下颌阻生智齿应列为青少年口腔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上颌骨埋伏牙中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畸治疗中,经常需要对上颌骨埋伏牙进行分析和处理,根尖片、咬片、全景片(曲面断层片)的检查常不能反映埋伏牙在颌骨中的确切位置。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帮助临床医师对埋伏牙的埋藏深度、与邻近牙根等周围结构的距离以及埋伏牙之间的相互位置距离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正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现将30例31颗上颌骨埋伏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种植牙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3例接受种植牙手术患者的口腔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曲面断层检查。两种方式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种方式检测患者颏孔解剖检出情况,下颌区垂直距离测量以及种植术术后检查情况。结果锥形束CT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颌骨解剖结构和术后骨结合。锥形束CT在颏孔、颏棘上孔、切牙管、副颏孔以及颏神经环等解剖结构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长于曲面断层(P<0.05),磨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短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和磨牙区可用骨高度,前牙区骨类牙根长度和前磨牙区下颌骨牙槽嵴顶跟间骨宽度均显著低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3.85%)显著低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1.54%)(P<0.05);而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骨量不足的检出率(25.00%)显著高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2.50%)。结论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前颌骨解剖结构显示及诊断、术后种植体情况检测均要优于曲面断层,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阻生智齿的危害性和预防性拔除的效果。方法 177例患者均拍牙片或曲面断层片以检查阻生智齿的阻生方向、邻牙状况及骨吸收情况。结果下颌阻生智齿对邻牙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相邻牙的龋病和牙槽骨吸收,并易引起牙周疾病和下前牙拥挤,由智齿引起(牙合)干扰者对颞下颌关节也有影响。结论预防性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以避免其对邻牙及下前牙、牙槽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阻生牙定位及正畸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0例阻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扫描的影像特点及阻生牙的形态、位置、朝向以及与相邻牙、牙列的位置关系。观察MSCT曲面重建与X线平片对阻生牙定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共发现36颗阻生牙且全部在MSCT曲面重建图像上显示。其中单个埋伏阻生牙为17例;2个或多个有13例;上颌尖牙11颗,中切牙4颗,侧切牙4颗,第一前磨牙3颗;下颌尖牙5颗,侧切牙2颗,第一前磨牙4颗,第二前磨牙3颗。41颗阻生牙长度约为2.47~25.47mm,平均每颗约为9.75mm。其中腭侧13颗,唇侧8颗,舌侧6颗,冠唇根腭侧7颗,冠腭根唇侧4颗。对阻生牙诊断准确率为100%,显著高于X线平片。结论阻生牙术前对患者进行MSCT,通过MSCT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阻生牙所在的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对阻生牙的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曲面断层片、头影测量片数字化摄影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曲面断层片、头影测量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DonoptixTM 数字化摄影设备系统 ,对 4 7例患者的 78张曲面断层片、头影测量片进行拍摄。结果 :与曲面断层片和头影测量片的传统摄影技术比较 ,利用DonoptixTM 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系统 ,它不仅大大缩短了病人的候诊时间 ,减少了X线的辐射量 ,而且免去暗室操作 ,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有效的保证了临床上口腔疾病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为及时准确进行图像分析、处理提供了可靠保障。结论 :曲面断层片、头影测量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具有传统曲面断层片、头影测量片摄影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因而为口腔临床及科研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开封地区普通人群智齿萌出状况。方法:研究开封市800例人群智齿萌出状况,观察智齿的萌出情况,智齿未萌出者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来判断智齿牙胚的阻生情况。结果:上颌智齿先天缺失率为26.5%,下颌智齿先天缺失率为16.5%。上颌智齿阻生率为3.5%,下颌智齿阻生率为16%。结论:开封地区普通人群智齿萌出状况接近全国水平,不论男女,上、下颌智齿阻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尹俊  赵祖来 《西部医学》2010,22(5):917-918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的Dental 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患者颌骨进行1mm薄层扫描,利用Dental CT软件重建出牙齿、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和矢状位断层图像,与原始轴住图像结合,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Dental CT软件能清楚的重建出牙、牙槽骨及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和矢状位断层图像,能清楚显示牙、颌骨微小病变,可为牙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Dental CT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无伪影,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