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HCC的人多达25~100万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HCC的病死率位居各国之首,据上个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hepatitic cirrhosis ,HC)并发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33例 HC 并发 HCC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 HC 未并发 HCC 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HC 病程≥10年)。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 HC并发 HCC 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饮酒史、吸烟史、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史、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及未抗病毒治疗等方面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 并发 HCC 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OR =4.173,95% CI 1.673~9.602,P =0.000);饮酒指数3~7(OR =3.282,95% CI 1.265~5.273,P =0.001);饮酒指数8~16(OR =4.732,95% CI 1.644~8.574,P =0.000);吸烟指数8~16(OR =4.121,95% CI 1.543~5.288,P =0.000);酒精性脂肪肝(OR =4.763,95% CI 1.442~7.219,P =0.000);糖尿病史(OR =3.982,95% CI 1.743~6.182,P =0.000);HBeAg 阳性(OR =3.172,95% CI 1.543~5.182,P =0.001);HBVDNA (104~105 copies/mL )(OR =5.874,95% CI 2.382~9.104,P =0.000);HBVDNA(105~106 copies/mL)(OR =7.473,95% CI 2.874~12.129,P =0.000);HBVDNA (106~107 copies/mL )(OR =10.393,95% CI 6.182~34.645,P =0.000);HBVDNA (≥107 copies/mL)(OR =12.475,95% CI 6.987~39.543,P =0.000);未抗病毒治疗(OR =6.122,95% CI 2.884~8.138,P =0.000)。【结论】HBeAg 阳性、HBVDNA >104 copies/mL 、未抗病毒治疗、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的 HC 患者发生 HCC 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本科1996年8月~1999年12月诊治的676例肝硬化患中38例并发SBP,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SBP38例,感染率为5.62%,例次率6.07%;在4l例次SBP中,Child—PughⅢ级约75.61%;其中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患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48%;8.68%;47,83%;41.46%);16例次获阳性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10株,革兰阳性细菌2株,真菌4株。结论:SBP的危险因素与患住院时间、血浆蛋白水平、脾功能亢进以及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食道静脉曲张(0R=3.942,P=0.001)、肝功能分级(0R=1.028,P=0.003)、门脉高压性胃病(0R=3.862,P=0.002)有显著性关系.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是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内径、门脉高压性胃病.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至柔  黄雪 《临床荟萃》2003,18(14):809-8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病死率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国内鲜有文献报道 ,且只用单因素统计分析 ,难以充分说明其关系。为此 ,我们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15 6例 ,女 38例 ;年龄 15~ 79岁 ,平均 4 9岁。病程 0 .5~ 2 32个月 ,平均 2 3个月。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 16 9例 ,酒精性肝硬化 3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 1例 ,乙肝合并酒精的混合性肝硬化 8例 ,原因不明者 13例。肝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ELD评分,脾脏厚度和腹水总蛋白最终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OR分别为4.703、3.864、7.108。结论 MELD评分、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可能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56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住院肝癌未发生破裂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突出肝脏表面是否大于1 cm ,以及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突出肝脏表面大于1 cm ,以及FIB、HBeAg水平为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突出肝脏表面大于1 cm ,以及FIB、HBeAg水平是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南充市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危险因素,为我市预防肝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南充市新诊断的2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1∶1配对,通过条件Logist 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 ic回归分析发现有22个因素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10个主要危险因素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即HbsAg阳性(OR=5.83,95% C.I. 1.23-2.78)、慢性乙肝病史(OR=4.92,95% C.I. 3.28-7.03)、肝硬化(OR=4.21,95% C.I. 4.75-7.23)、吸烟(OR=2.87,95% C.I. 1.31-4.72)、吸烟量≥20包*年(OR=3.89,95% C.I. 2.97-4.67)、饮酒(OR=3.03,95% C.I. 1.23-5.21)、饮酒≥250g/日(OR=3.91,95% C.I. 1.61-5.39)、饮地面水(OR=2.67,95% C.I. 1.28-4.33)、肿瘤家族史(OR=2.98 ,95% C.I. 1.84-3.63)、精神压抑(OR=1.84 ,95% C.I. 1.02-3.81).常吃腌菜、酸菜(OR= 1.24,95% C.I. 0.68-2.64)是一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尚待进一步探讨.结论:肝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危险因素可减少肝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3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病例及287例同期术后无腹腔种植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癌灶是否破裂及癌灶是否侵犯周围脏器与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癌灶是否破裂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较大肝癌、肝癌破裂及癌灶侵犯周围脏器等.术中注意癌灶的隔离、癌旁受侵组织的分离、无瘤操作原则及腹腔反复冲洗等可减小腹腔种植转移概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出现失代偿的危险因素的调查,以方便为临床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干预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本研究调查过程当中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患者出现失代偿的情况,并且总结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研究156例患者出现失代偿44例,失代偿率为28.21%。通过对于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可以得出,患者的性别为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毒性药物的影响、循环障碍、胆汁淤积、生化指标变化、凝血指标改变、免疫指标改变、自身抗体减弱和Mayo评分等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出现失代偿的危险因素,对于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研究得出:毒性药物影响、循环障碍、胆汁淤积、凝血指标改变、免疫指标改变、自身抗体减弱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发生失代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毒性药物影响、循环障碍、胆汁淤积、凝血指标改变、免疫指标改变、自身抗体减弱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发生失代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该重视患者病情的发展,并总结综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袁霞  汤桂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6):1048-104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并发症中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作者通过对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析,比较并发SBP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发生SBP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胡国信  郑洁  李明 《新医学》2005,36(12):700-70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及结论:296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61例 77次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及感染例次率分别为21%和26%,病死率为30%。感染部位以腹腔最为多见,占51%,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22%)、消化道(14%)、泌尿系统(8%)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住院时间长、病情程度严重、有肝硬化并发症、抗生素使用史以及侵袭性操作等。临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1]表明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并发AKI可高达20%,而且,AKI的发生可明显增加其病死率。因此,积极探索肝硬化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降低AKI发生率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作者以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40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松 《临床荟萃》2002,17(9):520-520
肝癌和肝硬化均为常见病 ,二者早期临床表现相似 ,鉴别诊断困难 ,对无条件开展血甲胎蛋白 ( AFP)检查的基层医院尤其困难 ,探讨二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指标特点可以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有益的线索。本文收集了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 98例 ,并与同期 10 0例单纯性肝硬化患者作了比较 ,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研究组 98例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 ,年龄 3 6~ 78岁 ,平均 4 8.2岁 ,男 80例 ,女 18例 ,病因中肝炎后 78例 ,酒精性 4例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酒精混合性 2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肿(HH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06例HHC患者的上腹部增强CT,观察其临床特征、囊肿的直径、所在肝段、CT值等,并以109例无合并原发性肝癌的肝硬化肝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无合并肝癌的对照组比较,HHC组的年龄偏大(P=0.039)、肝炎合并比例高(P=0.036)且肝硬化病程长(P=0.043);HHC组的囊肿为2~9个,而对照组为1~5个,两组的囊肿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组患者囊肿直径3~11 cm,而对照组为2~6 cm,两组的囊肿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T值多在15 Hu以内,而HHC组约半数超过15 Hu,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组的囊肿病灶总体以右半肝为主,尤其是S6段及S8段偏多,左半肝则以S3段偏多;对照组患者囊肿病灶以左半肝为主,尤其S3及S4偏多,两组的囊肿肝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72,P=0.011)。结论年龄、肝炎、肝硬化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肝囊肿的危险因素;多发、右叶多见、直径大、易发生坏死,是HHC患者的囊肿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9-12期间本院连续收治的520例肝硬化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及血压,有无腹水、肝性脑病及是否并发感染,统计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Child-pugh分级等各项指标,分析治疗方法,包括输血次数和输血量。按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CMH检验、成组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来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观察项目方面的差异。结果: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表明,与肝硬化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有:感染(OR=3.166,95%CI1.214~8.256);年龄(OR=1.052,95%CI1.016~1.090);总胆红素(TBIL)浓度(OR=1.015,95%CI1.011~1.020);血浆白蛋白(ALB)浓度(OR=0.912,95%CI0.849~0.979);输血量(OR=1.513,95%CI1.326~1.726)。结论:本研究表明:感染、高龄、血浆中TBIL升高、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大量输血是肝硬化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获得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2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效应量为比值比(0R)。结果:共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R=0.37,95%CI=0.23~0.58)、Child—Pugh分级(OR=0.29,95%CI=0.1540.57)、合并基础疾病(OR=2.14,95%CI=1.58~2.89)、并发症(OR=2.21,95%CI=1.24~3.9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0R=3.80,95%CI=2.6345.49)、侵入性操作(OR=2.33,95%CI=1.23~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OR=1.07,95%CI=0.84~1.37)、住院时间(OR=0.35,95%CI=0.10~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是预防肝硬化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癌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探讨对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180例肝癌手术病人的一般资料,查看病人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将180例肝癌手术病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两组,并对可能引发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数学统计学分析,分析与肝癌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80例肝癌病人在手术后有60例发生肺部感染,120例没有发生肺部感染;通过数学统计学的分析,发现肝癌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肥胖、以往肺部疾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术中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血流阻断、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带呼吸机。[结论]通过对肝癌病人术后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上对肝癌病人术后的有效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达到降低肝癌患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胆囊结石组194例,非胆囊结石组210例,彩超证实胆囊结石的存在,抽血检测血浆内毒素、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Lp-X),并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肝硬化胆囊结石组与肝硬化非胆囊结石组相比,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酒史、血脂、血钙、Child-Pugh分级水平等方面无差异。胆囊结石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82.9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74.97±69.76)pg/ml;非胆囊结石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6.1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3.20±16.71)p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1;χ2=59.17,P〈0.01)。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阳性率也明显高于非胆囊结石组(χ2=21.28,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与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是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