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医药在改善肿瘤常见症状、缓解放化疗不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还能通过上调Treg等免疫抑制细胞及相关因子改善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进而发挥肿瘤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但目前研究仍有下列不足:中药调控肿瘤免疫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免疫治疗靶点尚未明确;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结合不足;中药调节B淋巴细胞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探究;中药双向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多基于单个靶点或单个方向,缺乏机制串联研究,需加强多靶点、多通路研究。今后可进一步探索中药调节免疫治疗肿瘤相关机制,基于免疫学技术深化中医药免疫基础研究,同时协同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发挥中药减毒增效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六君子汤是健脾和胃的代表方,在晚期食管癌的辅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联合放化疗减毒增效,降低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术后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食管癌前病变。实验研究亦证实六君子汤可以调节炎症因子,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和自噬,逆转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缓解胃肠高敏状态。但目前六君子汤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多集中于单体成分、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需进一步明确其活性成分之间及活性成分与机体间的作用关系,深入诠释中药复方的系统性疗效;其次,亟需加强证据等级较高的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研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廷钰  孟泳 《中医学报》2024,(3):570-576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及大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相关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及其类方能够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者肺功能检查指标等,主要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气道重塑、改善肺部及气道病理组织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实现的。现有研究仍存在临床研究较少、作用机制匮乏等不足,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哮喘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加强中医药治疗哮喘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完善疗效评价标准;加强对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关技术分析;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哮喘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对中医药治疗哮喘疾病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干预能减少RILI发生率及减轻严重程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ILI临床研究量多,而实验研究量少且缺乏系统综述。通过整理和总结目前中医药干预RILI实验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从靶细胞、免疫平衡、炎症因子、纤维化因子4个方面展开综述,探讨中医药干预RILI的机制,以期为RILI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近10年来大鼠实验研究有关中医药干预自然流产的作用机制,认为中医药干预自然流产的机制与以下几点相关:中医药可通过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因子功能、协调母胎界面滋养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改善胎盘微循环障碍等环节干预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机制包括调控血糖水平、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微血管病变、修复Cajal间质细胞等途径发挥疗效作用。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对于疗效机制的研究多不够系统、全面,缺乏从整体调节角度对疗效机制有关指标或因子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2)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具有较多的作用靶点,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相关指标的变化,缺少对具体作用靶点的研究;(3)存在研究设计不完全合理、样本量相对不足、对照药物不具有代表性等问题,缺乏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其数据可靠性及可信度较差;(4)缺少系统、明确且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从而影响机制阐述的可信性;(5)中医药疗效机制研究缺少对证型的明确分类,缺乏针对不同证型的特异性机制指标。今后,需进行大量系统的研究,深入明确中医药疗效机制,为提高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中医药在肺癌术后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现状表明中医药在肺癌术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延长远期生存时间和调节免疫功能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尚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肿瘤免疫逃逸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研究者在荷瘤鼠及肿瘤患者中都发现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 MDSCs)的增多,且其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大量体内外实验都证实中医药具有调节MDSCs的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MDSCs、MDSCs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肝脏疾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优势在于:1经济实惠,安全、不良反应少,易于大众接受;2治疗效果显著,不加重肝脏负担,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不局限于某类药物,治疗种类多样化。但中医药防护化学性肝损伤也存在一些不足:1目前,学者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中医辨证分型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利于形成统一的诊疗规范;2在临床研究中,样本量较小,缺乏较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案;3中药复方多为个人经验方,缺乏临床观察数据,说服力不强;4中医药保肝机制尚不明确,需大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在今后研究中,开发药食两用的中药及制剂、加强中医外治法的应用,对化学性肝损伤的治疗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实验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以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治疗优势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肿瘤免疫逃逸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研究者在荷瘤鼠及肿瘤患者中都发现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的增多,且其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大量体内外实验都证实中医药具有调节MDSCs的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MDSCs、MDSCs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涛  严隽陶  叶斌 《中医学报》2022,37(1):88-93
miro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水平影响信号通路,在软骨细胞发育和软骨内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软骨细胞衰老相关microRNA有关.补益肾气、活血化瘀类中药可通过调控miR-140、miR-146a、miR-155等软骨细胞衰老相关microRNA及其下游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抑制软...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lncRNAs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通过诱导免疫逃逸、驱动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加化疗及靶向治疗抗性、促进血管新生等影响结直肠癌的进程。古今医家认为结直肠癌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正气亏虚, 标实为痰、湿、热、毒、瘀等病理因素交互为患, 外泌体lncRNAs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与中医学对结直肠癌“正虚邪实”病机的认识高度契合。通过梳理近年来外泌体lncRNAs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为未来中西医结合防治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可通过调节大脑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下游信号传导、抑制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Tau)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沉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再生与突触可塑性、改善大脑葡萄糖代谢、减缓氧化应激等有效防治代谢性疾病认知障碍。同时,通过抑制代谢性疾病诱导的中枢神经炎症及内质网应激,间接调节脑胰岛素信号通路,以恢复代谢性疾病患者大脑的学习记忆与认知功能。中药与脑胰岛素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多靶点、多效能、多途径的特性,使代谢性疾病认知障碍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药调节脑胰岛素信号通路、缓解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现有文献多为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研究,复方研究相对较少,且中药干预脑胰岛素信号的临床研究不足等。今后需进一步开发以脑胰岛素信号通路为靶点的复方新药,依托蛋白组学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寻找新的中药治疗靶点,加强不同中药复方以及同一复方不同剂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究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赵少英  许二平 《中医学报》2021,36(4):759-76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抑郁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早期干预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对糖尿病抑郁的中医基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临床研究方面,中药治疗、非药物疗法、心理干预等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糖尿病抑郁尚未形成系统的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及疗效判定标准,在临床辨证论治中的指导作用有待加强,且临床研究质量不高,中医药早期干预糖尿病抑郁的文献偏少。针对于此,今后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糖尿病抑郁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基于顶层设计,应用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临床推广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针对糖尿病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患者体质分类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全面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创面愈合是一个有许多因素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中医药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增加创面胶原产生、调节创面免疫功能和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等方面综述了近年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小结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中医脏腑学说及"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肝硬化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关于能量代谢、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从中西医结合视角论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科学依据,以期为该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提供西医学研究证据,通过免疫调控、能量代谢、肠道菌群等作用机制,制定不同病理阶段的精准治疗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学的"治未病"优势,促进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肝硬化防治策略上的理论融合与发展,为科研和临床更深入地相互转化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玉屏风散在防治过敏性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释。该文基于中医药益气固表重要治法,探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及抗过敏复发的作用及机制;明确该方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尤其是抗过敏复发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细胞萃取色谱法及血清药理学筛选该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该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分析;并分别从调控、维持免疫稳态和修复上皮屏障功能的角度,深入探讨和理解益气固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患者免疫重建不良和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等治疗难点。中医药调节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药对HIV/AIDS免疫重建作用的研究;(2)中医药治疗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研究;(3)中医药治疗HIV/AIDS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研究;(4)中医药调节HIV/AIDS免疫功能机理研究。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HIV/AIDS的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异类相制”理论源于临床,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对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异类相制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方能阐明配伍减毒效应的内在机制。在物质基础的层面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应从毒性的化学成分、毒性成分的代谢、毒性物质与效应的相关性三个途径入手,充分借鉴现代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法,加强多学科协作,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