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海波  沈政洁  孙东东  周芷若  沈卫星 《中医杂志》2014,(15):1343-1346,1350
现代医学对肿瘤的防治已从直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逐步转向对肿瘤微环境的干预。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干预已成为研究热点。根据中药功效类别,分别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除湿、以毒攻毒、扶正培本角度述评各类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药干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不仅与其自身的特性相关,也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密不可分。正如Paget的“种子——土壤学说”[1],他把肿瘤比作“种子”,肿瘤微环境比作“土壤”,如果“种子”离开了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便不会生根发芽。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肿瘤炎性微环境。中医药在炎性微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 炎性微环境与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并从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细胞和增强肿瘤免疫应答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双向性和多靶点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倩  陈子怡  贺雨婷  裘生梁 《新中医》2022,54(19):171-176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肿瘤微环境是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与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存在紧密关联。该文系统综述了肿瘤微环境与胃癌细胞增殖的相互作用、中医对胃癌肿瘤微环境的认识及中医药干预作用机制。阐述了扶正解毒类中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减少能量供应、改善营养代谢,调节炎性环境、逆转免疫抑制等途径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防治胃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镔镔  张喜平 《中成药》2020,(5):1276-1279
西黄丸是治疗乳腺癌的传统名方.近年来研究发现西黄丸可以通过干预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调节雌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抑制VEGF和MMP-9表达等途径来调控乳腺癌的肿瘤微环境.但目前有关西黄丸调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今后需进一步多靶点、多角度探讨西黄丸调控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肿瘤微环境异常是引发肿瘤恶化、转移的根本原因,其所造成的酸性环境、缺氧等因素严重影响肿瘤的常规治疗及放化疗疗效。中医药抗肿瘤的显著特点在于通过多靶点效应对肿瘤组织微环境进行调节。文章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效应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思路、方法,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负调节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中医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PD-1/PD-L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多系统、多靶点、多环节、整体性等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尧  钱文慧  陆茵  郑仕中  王爱云  王颖钰 《中医杂志》2011,22(21):1801-1804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演进过程可看成一个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常用的三种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的具体机制,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研究近况及中医药干预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疗法进行概述。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大量炎性因子激活了肿瘤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不断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迁移和转移。中医药干预食管癌炎性微环境的疗法主要有降气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补脾肾等疗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药单体和复方制剂两方面对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整理,并总结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行了很多,但其过程复杂,需要寻找更加特异的靶点,特异性地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随着对肿瘤乏氧微环境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理论的完善,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航  邓海滨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49-1553
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是造成肿瘤恶化、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低p H、间质高压、生长因子等因素对其调控,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免疫耐受、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提高疗效。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医药对肿瘤的微环境进行整体调控,可能会为探寻治疗肿瘤的方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社会健康问题之一。单纯性肥胖较公认的成因是能量吸收大于消耗,导致脂肪大量堆积,形成肥胖。单纯性肥胖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能量代谢紊乱、长期低水平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等。笔者重点从免疫角度,综述国内外营养性肥胖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的复杂交互作用机制。发现肥胖在一定程度上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后续将继续验证该理论,并且基于肠黏膜免疫寻找治疗肥胖新的靶点和方法,为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往往已达疾病晚期,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现代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共同进化是导致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阴阳平衡是机体健康的标志,即“阴平阳秘”状态,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与转化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关键。卵巢癌在中医学中属“癥瘕”“积聚”“肠蕈”范畴,其发生、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抗争,正虚邪盛,阴阳失衡的结果。而机体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以及炎性微环境中的相关因子也处于对立制约、相互转化的状态,表现出动态发展的“阴阳”关系,二者高度契合。目前,中医药对于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研究多从信号通路传导角度出发,体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对癌细胞的作用优势,未能从中医阴阳平衡角度阐释其意义。因此,笔者以“阴阳平衡观”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探讨卵巢癌炎性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改变对卵巢癌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论述其与中医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调整阴阳平衡”为卵巢癌的防治原则,扶正与祛邪兼顾,以期为中医理论阐释卵巢癌炎性微环境的现代研究中奠定基础,以及在中西医结合指导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肿瘤屏障以及肿瘤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肿瘤免疫疗法的治疗受限,不良反应增多。近年来,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对于调控免疫缺陷、改善肿瘤组织微环境、增强免疫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笔者主要对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肿瘤微环境因素进行阐述,并对纳米制剂用于重塑肿瘤微环境的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实体瘤中占据肿瘤体积的一半以上,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异质性。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TAMs通过其吞噬和抗氧化功能介导抗肿瘤作用。然而,恶性肿瘤细胞为了满足自我更新和增殖的需要,不断调整其代谢模式,导致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乳酸盐、活性氧、一氧化氮、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等代谢物累积增加,引起炎症微环境改变,从而改变TAMs的代谢和功能,最终促进肿瘤发展。因此,研究TME中TAMs的代谢变化对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探讨肿瘤进展过程中TAMs在TME内的代谢及免疫反应变化以及如何以此作为靶标开展治疗,以期阐明TAMs代谢与TME的免疫反应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由TAMs的代谢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机制,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药物依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增加社会经济和医疗压力的精神疾病。药物依赖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与功能,引起脑部微环境稳态失衡。我国历史上对药物依赖的现象早有记录。近代以来,中医药界对药物依赖的理论与治疗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中药及方剂治法对脑部谷氨酸能系统和多巴胺能系统稳态调控治疗药物依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中医药戒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阴道微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关系。 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7 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 CIN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 60 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统计两组研 究对象的病原体、阴道微环境指标检测情况,以及 HR–HPV 感染情况。 结果:观察组需氧型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 (BV)、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且阴道清洁度 Ⅲ ~ Ⅳ 级、菌群多样性 Ⅰ 和 Ⅳ 级比例也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HR–HPV 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阴 道内病原体感染、阴道微环境改变、HR–HPV 感染是 CIN 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改善阴道微生物环境、加强 HR–HPV 筛查,对预防宫颈病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卵巢癌的早期转移易通过腹腔内播散,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的肿瘤微环境诱导了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化转换,从而使肿瘤细胞获得了迁移和入侵的能力。从转移抑制基因、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详细阐述卵巢癌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调节局部免疫、影响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迁移3个方面研究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方法: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大鼠背部皮肤,3周后活检取材,用半定量RT-PCR检测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c-KIT)、白介素-2(interleukine-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的含量。结果:中药3、5、6、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SC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59倍、5.82倍、2.60倍和3.74倍(P<0.01);中药1、2、4使IL-2 mRNA表达水平降至对照组的42.9%、50.5%和68%(P<0.01或P<0.05);而中药1、2、3、4、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TNF-αmRNA表达水平也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25.7%、22.8%、51.7%、53.4%和51.5%(P<0.01或P<0.05);中药5还明显上调TYR mRNA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41倍(P<0.01)。结论:外用中药治疗白癜风有效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皮肤局部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黄三仙汤对辐射诱导白细胞减少症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5只清洁级ICR雄性小鼠接受Se-137辐射,复制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按实验设计处理各组小鼠10天,眼球后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含量;取脾脏、胸腺称重后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并计数生成的内源性脾结节数;取右侧股骨切片、HE染色后,观察骨髓造血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三黄三仙汤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FN-γ含量明显下降,尤以中剂量组作用明显;中药各剂量组及利可君组显著升高小鼠脾脏指数及内源性脾结节数,但对胸腺指数无显著影响;中药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促进骨髓造血组织恢复。结论:三黄三仙汤能促进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并保护造血微环境,但对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