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61例患者临床资料,肿块61个,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25例,非三阴乳腺癌(nTNBC)36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前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并做免疫组化。分析其病理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缘、有无微钙化、后方声影和血流。结果 两组病例病理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浸润性癌,TNBC组WHO分级高于nTNBC组。TNBC组60.0%(15/25)边缘光滑锐利,微钙化发生率16.0%(4/25),nTNBC组边缘光滑者19.4%(7/36),发生微钙化69.4%(25/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超声测值大小、形状、后方回声及血流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乳腺癌多数肿块边缘光滑,微钙化发生率低,具有一定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2.
何宁一  洪月光 《中医学报》2016,(11):1647-1649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法对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益气化浊法为治则,给予自拟慈菇平岩方汤剂口服,对照组不予治疗单纯进行定期复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6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及体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浊法对于延长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术后放疗对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325例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接受放疗者189例(放疗组),术后未接受放疗者136例(未放疗组)。比较两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分析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组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非放疗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非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否放疗是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否放疗是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总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乳腺癌T分期、术后是否放疗是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手术患者化疗后病灶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三阴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及术后化疗,分析其病灶转移规律及预后情况。结果79例化疗后单器官转移26例,多器官转移24例。单器官转移26例中肺转移10例、肝转移6例、脑转移3例、骨转移7例。多器官转移患者转移后五年生存率低于单器官转移患者(P<0.05),进行局部挽救治疗的患者在病灶转移五年后的生存率高于未进行局部挽救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病灶转移位置多集中于肺部、骨骼、肝脏及大脑,多器官转移患者预后差于单器官转移患者,对病灶转移患者实施局部挽救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metastatic recurren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rTNBC)的生存特征并寻找独立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完成后发生首次复发转移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展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9月(5.1~189.5月),进展后中位生存时间22.0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TNM分期、无疾病间隔期(disease-free interval, DFI)、复发转移部位的个数、是否脑转移、是否肝转移和进展后治疗模式是进展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生多部位进展( P=0.004)、DFI≤12月( P=0.010)、发生脑转移( P=0.037)和单模式治疗(single-modal therapy, SMT, P<0.001)是影响mr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局部复发的患者中,多模式治疗(multi-modal therapy, MMT)比SMT预后更好(进展后3年生存率,53.0% vs. 11.4%, P=0.024),远处转移的患者也有相同的趋势(进展后3年生存率,58.1% vs. 29.3%, P=0.003)。结论 发生多部位进展、DFI短、发生脑转移均为影响mrTNB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MMT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珍娣 《九江医学》1997,12(1):44-45
  相似文献   

7.
刘骁蕾  王本忠 《安徽医学》2011,32(12):2094-2096
1 三阴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流行学研究数据将乳腺癌视为一个整体,未作具体分型研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有明显差异。相关统计发现,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多发于40岁以下绝经前非洲妇女,早孕、未哺乳和应用抑乳药物为其发生危险因素,其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三阴乳腺癌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阴乳腺癌(TNBC)是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文章述评了三阴乳腺癌中西医研究及治疗的最新现状,从西医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实验研究、证素辨证治疗等方面详加阐述,并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三阴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是新近被分出的乳腺癌亚型,有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对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治疗无效,全身化疗是该亚型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但是远期疗效不佳。TNBC的分子特点、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靶向治疗等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乳移平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乳宁Ⅱ号全方中五味散结解毒中药组成的“乳移平”的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乳移平组和乳宁Ⅱ号组,在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服用乳移平和乳宁Ⅱ号,连续服药6个月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乳移平组转移2例,脱落3例,复发转移率为5.41%;乳宁Ⅱ号组转移3例,脱落2例,复发转移率为7.89%。两组2年的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无病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移平”2年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与乳宁Ⅱ号相近,是全方中发挥抗复发转移作用的主要成分,这一结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余毒旁窜”核心病机理论和“散结解毒”治则在抗复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乳腺癌术后服用中药对其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女性病例共120例,详细记录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以及术后服用中药情况;同时记录复发转移等预后相关的资料,并计算出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最后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观察中医治疗对复发转移时间的影响。结果 120例女性患者中,持续服用中药的患者总复发转移率为81.6%,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60月,5年无病生存时间率为45%;未持续服用的患者总复发转移率为96%,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33月,5年无病生存时间率为20%;未服用者全部发生了复发转移,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6月,5年无病生存时间率为0%。经统计,是否服用中药和是否持续服用中药分别与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分期的患者,Ⅱ期和ⅢA期患者是否服用中药和其无病生存时间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ⅢC期患者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步判断,长期服用中药可能有益于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现今已是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作为乳腺癌的其中一种亚型,与其他类型相比,早期TNBC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潜力大,总生存期短的特点[2].而晚期TNBC则侵袭型极强,且预后往往较差[3].无论早期TNBC还是晚期TNBC...  相似文献   

13.
14.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ublingual nodules for metastasi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sublingual nodules. Methods: The image data of 117 in-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stage Ⅰ–Ⅳ in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09 to September 2011 were assessed retrospectively. All photos of patients' tongue were recorded by the digital camera of uniform type within 1 month after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regular re-examin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T. The presence of sublingual nodules was the positive standard. Chi square test and two-independent-sample test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between the status of sublingual nodule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optimal cut-off of uric acid(UA) level to diagnose sublingual nodules was determin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 analysis. Results: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sublingual nodules had a higher risk of recurrence and/or metastasis than patients without it(P0.001). Sublingual nodul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serum UA level(P=0.001).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of UA level to diagnose sublingual nodules was 290 μmol/L. Furthermore, the elevated serum UA level( 290 μmol/L)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or metastasis(P0.001). Conclusions: Sublingual nodules were potential diagnostic markers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he formation of sublingual nodules wa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level of serum UA.  相似文献   

16.
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少、多靶点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在乳腺癌的预防方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对乳腺癌的预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调节性激素水平、调节免疫和调节代谢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5 6 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 9例发生复发转移 ,占 12 3%。乳腺癌原发肿块大于 5cm ,位于外上、内上象限及乳晕区 ,未做腋淋巴结清扫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大于 4个 ,术后未放疗 ,未化疗及化疗少于 6周期 ,未服三苯胺及服药时间不足 2a者 ,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原发肿块小于 5cm ,位于其他部位 ,腋下淋巴结 (- )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小于等于 4个 ,术后放疗 ,化疗 6周以上 ,口服三苯氧胺 2a以上者 (P <0 0 0 5 )。浸润性癌复发转移率高于非浸润性癌 (P <0 0 2 5 )。结论 :乳腺癌复发转移与原发肿块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医"从化"理论的总结和梳理,提出在深刻理解和掌握"从化"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乳腺癌转移的临床治疗中,根据病证寒热虚实的变化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对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对22 例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行再次手术和放疗、化疗、内分泌综合治疗。结果 随访4 ~48 个月,完全缓解(CR)8 例,部份缓解(PR)7 例。总有效率67% 。结论 综合治疗,特别是一些新的化疗和内分泌药物对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似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黄连素对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株MDA-MB-231细胞凋亡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素抗TNBC的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黄连素的处理浓度。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40μmol·L~(-1)黄连素组、60μmol·L~(-1)黄连素组、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诱导剂X(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binding protein inducer X,BiX)组,以及BiX联合40μmol·L~(-1)黄连素组、BiX联合60μmol·L~(-1)黄连素组。相应药物处理24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以Western blot检测细胞GRP78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40μmol·L~(-1)以上浓度的黄连素可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BiX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GRP78和Bcl-2表达增高(P0.01,P0.001)、Bax表达减低(P0.05)。与BiX组比较,BiX联合40、60μmol·L~(-1)黄连素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GRP78和Bcl-2表达减低(P0.01,P0.01),Bax表达增加(P0.01)。[结论]黄连素可以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GRP78的表达,从而降低Bcl-2表达,并促进Bax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