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MODS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粪便样本,提取样本细菌总基因组DNA。根据MODS评分分成低分组(5分)、中分组(5~10分)、高分组(≥10分)。然后对细菌总基因组DNA的16S rRNA的V3区进行PCR扩增,进行DGGE图谱及多样性分析,分析MODS患者及对照人群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并通过ShannonWeaver(H')指数来分析样本的条带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结果低分组及高分组与对照组菌群结构差异显著;低分组肠道菌群结构的种类及数量、优势菌种类及相对含量均明显低于中分组。中分组与高分组肠道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分组肠道菌群的种类多于低分组,但是数量差异不大;优势菌相对含量及种类差异显著。结论 MODS患者肠道中独有的细菌与疾病有关,它们与MODS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柴归汤对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小鼠的血压、血浆、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方法:本文通过高盐饲料诱导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采用贝那普利和柴归汤进行平行对照干预,并检测小鼠血压、血浆ACE2水平,肾脏组织肾素、ACE2水平,以及肠道菌群丰度的变化。结果:1)柴归汤可持续稳定降低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小鼠模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P<0.001),降压效果与贝那普利相当(P>0.05);2)柴归汤升高了高血压小鼠降低的血浆ACE2水平(P<0.001),但贝那普利组血浆ACE2水平高于柴归汤组(P<0.001);3)柴归汤可降低高血压小鼠的肾脏组织肾素水平和肾素/ACE2比值(P<0.05);4)高血压小鼠肠道Bacteroidia菌群丰度降低,而Clostridia菌群丰度升高。贝那普利和柴归汤可以改善菌群失衡(P<0.05)。结论:柴归汤对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小鼠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其机制与柴归汤升高血浆ACE2水平、降低肾脏组织肾素水平和肾素/ACE2比值、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对生理状态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分析并判定黄芩药性的归属。方法: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黄芩给药(10 g·kg~(-1))干预后的大鼠盲肠内溶物进行检测,将肠道菌群分类单元(OTUs)数量,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及差异菌门与菌属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利用网络可视化手段找寻差异菌门与菌属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与空白组相比,黄芩给药组大鼠肠道菌群的OTUs数量减少,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显著性上调(P 0. 01),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软壁菌门(Tenericutes)显著性下调(P 0. 01),24个差异菌属中有17个显著性下调(P 0. 05,P 0. 01),7种显著性上调(P 0. 01)。联合网络可视化分析确定影响程度最大的菌门为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其中厚壁菌门与其余菌门多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与螺旋体菌门存在最强负相关性;拟杆菌门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呈正相关的关系,与放线菌门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与其余菌门无相关性相关性;差异菌属多富集于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及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结论:黄芩可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抑制机体的菌群代谢功能,因此从菌群多样性角度推断黄芩的药性为寒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UC患者舌苔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UC薄白苔患者、UC黄腻苔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5例,分别设为UC薄白苔组、UC黄腻苔组、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  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P<0.001),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②门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增多(P<0.05)。③属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多(P<0.05),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多尔氏菌属(Dore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增多(P<0.05),多尔氏菌属(Dorea)、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增多(P<0.05),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拟普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等减少(P<0.05)。④LDA判定(纲、目、科水平):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普氏菌科(f_Prevotellaceae)、奈瑟氏球菌目(o_Neisseriales)、奈瑟氏球菌科(f_Neisseriaceae)丰度显著多于UC黄腻苔组(LDA>2.0),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杆菌纲(c_Bacilli)、乳杆菌目(o_Lactobacillales)、链球菌科(f_Strept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科(f_Peptostreptococcaceae)丰度显著高于UC薄白苔组(LDA>2.0)。  结论: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健康者明显下降;UC薄白苔患者和UC黄腻苔患者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丰度上均存在差异,黄腻苔患者肠道致病性细菌增多而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的细菌减少;肠道菌群检测可以为舌诊现代化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肾损害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引起肾内小动脉及细小动脉病变,导致肾脏缺血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已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第三位病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高血压肾损害与肠道菌群紊乱、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中医"脾"的运化、御邪等功能与肠道菌群对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等作用不谋而合,因此,从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着手,探讨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机制,并对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新思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虚湿困型肥胖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招募59例脾虚湿困型肥胖症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分为肥胖1(FAT1)组35例(HbA1c<6%)及肥胖2(FAT2)组24例(HbA1c 6%),并招募29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获取肥胖组及对照组新鲜粪便,提取肠道菌群总DNA,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脾虚湿困型肥胖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均上升。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及小类杆菌属(Dialister)肥胖组比例低于对照组(对照组>FAT1组>FAT2组,P<0.05),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对照组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5):106-111
目的: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运脾消积法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以病因模拟法制备大鼠厌食症模型,观察记录大鼠摄食量和体重的变化;分别以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胃消食片0.45g/kg)、小儿开胃增食5.7 g/kg、11.4 g/kg组干预模型大鼠,连续42 d,另设正常组。收集粪便,以Illumina Mi Seq为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区的肠道菌群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alpha与beta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差异菌门与菌属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价,并对菌群代谢功能进行预测。结果: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中明显失调的OUT数量、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菌落多样性、属水平的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Odoribacter属、YRC22属、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Jeotgalicoccus属、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rc4-4属以及具有外源化合物降解和代谢功能的菌群以及能量代谢的相关菌群、多糖生物合成功能和代谢功能的菌群经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干预后均向正常或保护方向恢复。结论: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菌落的多样性发生了明显改变。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明显加强保护性菌属的有益改变,减弱有害性菌属的损伤改变,调整菌群的多样性,使小儿厌食症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胡健  李泽庚  张峰  李晓娟 《新中医》2022,54(21):26-30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对CAP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与CAP 的发生密切关联。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于肺与大肠在生理与病理的认识为从肠道菌群角度治疗CAP 提供新思路。该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认识、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肠道菌群丰富度、益生菌数量及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方面论述了CAP 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概括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医外治法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AP 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AP 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道是口服给药吸收代谢的主要部位,作为机体内隐形的"器官",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其生态平衡将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产生重大影响。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丰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肠道稳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药物口服后,经肠道菌群的作用,其性质与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疾病,口服药物代谢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调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阐释药物起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参与宿主能量代谢,调节机体免疫,构成人体肠道的生物学屏障。近年来,通过对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肠道菌群理论,黄连温胆汤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修复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及血管炎性状态、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调控脑—肠—微生态轴等机制来调节血压。基于肠道菌群理论,对黄连温胆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其中痰湿中阻型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重要的证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是由于脾虚水饮运化失常,湿聚成痰阻于中焦,阻滞气机而使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致使血压升高。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于人体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健脾法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体现。所以在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上应从"脾"的方面采用健脾利湿化痰的治则来治疗。肠道菌群属于中医学的"脾胃"的范畴。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与肠道菌群的平衡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为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其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也成为高血压病领域的新兴热点。肠道菌群既能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又可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免疫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针灸对于高血压病、肠道菌群及免疫炎性反应都有一定的正向调节。因此,围绕三者展开相关谈论,针灸从"脾"治疗高血压病的科学性,通过"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来探究针灸健脾法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推测针灸健脾法治疗高血压病,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微生态,降低免疫引发的炎症反应,进而防治高血压及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黏膜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多种生物大分子和抗原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的屏障,以维护人体健康。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部位黏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能够抵抗外源微生物定植,对机体组织免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肠黏膜在休克、缺血、胰腺炎等情况下,其通透性增高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促炎因子释放,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激发炎症反应,引发胰岛素抵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中药在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疾病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但中药药效成分大多生物利用度低,中药经口服后可先与肠道菌群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进而调节人体相关机能。从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微生物屏障及化学屏障4个角度,系统总结了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的作用,以期对中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千金苇茎汤为中医学治疗肺系疾病的经典方,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效,目前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肺脓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根据文献报道,千金苇茎汤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关联。据此推测,千金苇茎汤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肠道菌群可能是千金苇茎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四君子汤及其纳米制剂对脱污染小鼠肠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及其纳米制剂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屏障损伤模型,然后应用常态四君子汤(水提液,15g/kg)及纳米四君子汤(3g/kg)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阳性对照丽珠肠乐及自然恢复组,于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分析、同时检测肠粘膜sIgA及肠组织DAO含量。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sIgA和肠组织DA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持续7天治疗后,和自然恢复组比较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量明显上升,肠粘膜sIgA及肠组织DAO的含量明显升高。各治疗组间比较纳米四君子汤的效果要好于常态四君子汤和丽珠肠乐。结论 :四君子汤纳米化后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修复损伤的肠粘膜,增强肠粘膜免疫功能,且效果优于常态中药。  相似文献   

15.
抑郁情绪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息息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失调能够激活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的炎症等反应,通过胃肠神经系统,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抑郁情绪的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调节抑郁情绪,此外益生菌制剂亦有调节和恢复肠道菌群的作用,给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治疗抑郁情绪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95-198
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复方及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减少病情复发;无论是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还是中药复方均能有效调节肠道益生菌、减少有害菌群数量,使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从而间接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结直肠黏膜的修复。但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应加强相关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为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8.
曹振华  苏润泽 《河南中医》2021,41(4):515-518
从脾的功能角度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其核心病机为脾不散精,胃热亢盛;从肠道菌群角度研究IR,其病理机制为机体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导致肠道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值升高、乙酸盐含量增加、益生菌比例降低和丁酸盐含量减少以及肠道屏障受损.中医采用清除胃热和补益健脾的治法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9.
林瑞芳  俞赟丰  阳凌峰  喻斌  徐寅 《陕西中医》2022,(11):1647-1650
肠道菌群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理状态下,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优势菌群(>98%),两者的比值是反映肠道微生物群紊乱的重要指标。在病理状态下,紊乱的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胃肠动力、破坏胃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紊乱脑-肠轴功能及影响药物吸收代谢等机制参与FD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通过扶植益生菌生长和抑制有害菌增殖来逆转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减轻FD患者的临床症状。白术、炙甘草、枳实、神曲等中药,以及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焦三仙、调中健脾汤、胃祺饮等复方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FD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陈云 《河南中医》2022,42(3):428-43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收缩压(s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