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迎气口脉法中人迎气口的定位以及人迎气口脉法诊断六经病的规律。方法:文献分析法结合临床实际。结果:笔者认同《脉经》的观点,人迎气口脉法中的人迎脉应位于左关前一分,而气口脉位于右关前一分。并且人迎气口脉法可以与《伤寒论》六经辨证相结合,对《伤寒论》六经病主要条文进行重新解读有重要意义。结论:人迎气口脉法对于《伤寒论》六经病的诊断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脉诊是中医最独特的诊断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集秦汉以前医学之大成的《内经》中有非常丰富的脉学内容,记载了多种不同的脉诊方法,如三部九侯脉支、十二经脉遍诊法、人迎寸口脉法、独取寸口脉法、寸口尺肤脉法等等,据统计其中记载人迎寸口脉支的篇章16篇,超过记载脉法的篇章总数的一半,而以《灵枢》中的《经脉》、《终始》和《禁服》为主。人迎即足阳明经的人迎穴,结喉两旁的颈动脉搏动处;寸口又称气口、脉口,即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搏动处。人迎寸口脉法与寸口脉法不同,是一种双手多脉对比诊脉法,其诊脉部位为人迎、寸口两处,以人迎侯阳寸口侯阴,通过比较人迎寸口两处的脉动变化,判断人体阴阳经气的偏盛偏衰,进行经脉辨证。  相似文献   

3.
《脉法赞》收录于王叔和《脉经》,是早期有关寸口脉诊法的重要文献。故结合历代学者论述,对文中一些存在争议性的内容("官""府""关前一寸""人迎""气口")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官"指左手脉所主与血关系密切之脏,"府"指右手脉所主与气关系密切之脏;"关前一分"位属寸部,为关部入寸之分界,又可代指寸脉;"人迎""气口"在早期对比诊法发展为寸口诊法的进程中,经由"阳明-心"及"太阴-肺"的中介,所指由颈、腕部脉搏动处变为左寸心之部与右寸肺之部,这属于脉学用语的"概念移植"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深度阅读《黄帝内经》《难经》的有关具体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付诸临床,探究人迎气口脉法的定位以及结合《难经》等经典的临床应用。得出人迎气口的位置在左右手关脉之前,通过人迎气口脉法可以在临床中明确地确定病变经脉,以及根据脉象的浮沉、四时脉象的不同等方式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合病案阐述人迎气口脉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迎气口脉法作为中医临床重要的脉诊方法,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专篇论述,但《黄帝内经》并未说明人迎与气口的具体诊脉部位,历代医家对此莫衷一是。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及脉息术是长桑君脉法传人李树森老师的祖传绝学。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将人体疾病分为六经,依据人迎气口脉的“一盛、二盛、三盛”辨别病在六经中的哪条经络上。脉息术是李树森老师从《黄帝内经》中研究整理出来的一项重要中医理论。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结合脉息术,根据“少气、平人、脉躁”三种状态,能够方便区分疾病是在手六经,还是在足六经上。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脉息术能精准指导中医临床经络辨证、分经取穴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长桑君人迎气口脉针法治疗痹证肢体麻木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迎气口脉法是《黄帝内经》中论述最为详细的脉法,是指用人迎和气口二部的脉象相互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脉方法,是古人基于遍诊法理论知识,通过不断临床实践验证而提出的一种对比诊脉方法。周文强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张永树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福建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张老教授“养阳育阴”“经络辨证”等学术思想,认为针灸治病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使人体阴阳归于平衡,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诊疗思路及施治经验。周老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中医经典理论总结,提出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处方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人迎气口脉法,判断机体的阴阳盛衰关系,结合《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准确把握患者病理状态、病变经络、针刺疗效及预后,很大程度上减少针刺的盲目性,可行可靠且简便易操作,不仅仅对咳嗽病有效果,对失眠、慢性痛症、肿瘤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文章探究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临床治病的理论依据,并通过病案说明该脉法在针刺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枢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趺阳脉口处。  相似文献   

8.
《脉经》为脉学经典著作,总结了晋代之前的古代脉学文献,如《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扁鹊脉法、华佗脉法等,是中医诊脉的主流脉法.后人对其脉法各有理解.通过对《脉经》中寸关尺的定位、脏腑分部所属、人迎之辨、八纲辨证的诊疗思想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寸关尺的定位关键是关部的结论,寸部在人迎线、气口线之前,尺部在神门线之后;相表里的脏腑在同部以浮沉分阴阳;人迎在此有两种含义,一指人迎线,一指人迎穴;《脉经》体现了八纲辨证的思想,以阴阳为总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腧穴治疗慢性痛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病理及相关文献,从理论基础及源流、临床运用与特点、在慢性痛症治疗中的临床验案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周文强主任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治疗慢性痛症临床经验.结果:周老师认为人迎气口脉法源于《黄帝内经》,理论独特,虽在传承...  相似文献   

10.
人迎诊法是古代切脉方法之一,常与气口相提并论曰人迎气口诊法,究其源流,出自《内经》,主要散见于《素问》、《灵枢》、《太素》等相关篇章(本篇以人迎诊为主)。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并非脉学专著,但书中有大量篇幅论述脉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包括脉法、脉名、脉象、主病、诊脉时间、诊脉方法、色脉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经》中的脉诊专篇,有《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玉机真脏论》、《素问·三部九候论》、《灵枢·论疾诊尺》等。由于《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因而整部著作中有关脉诊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其内容散见于多个篇论之中。即便是主要论述脉诊的篇论中,也夹杂其他各方面的内容。但是《内经》仍不失为脉学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经…  相似文献   

12.
韩雨欣  杨必安 《河南中医》2022,42(1):109-114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针对不同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阴虚"的内涵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为明确"阴虚"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阴虚"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研究发现,"阴虚"一词在《内经》中共出现11处,其涵义有5种,分别为中土受伤,形气衰少;尺脉不足;五脏精亏;肾虚;阴经气虚。本文就正确理解"阴虚"内涵与外延,界定"阴虚"概念,为中医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继承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系统阐述人迎脉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因病机与证治。卫气失常,火热灼脉,损伤脉络,以致痰瘀结滞于人迎脉,终成斑块,名曰人迎脉积。饮食失节、吸烟饮酒、运动不足、情志失调、烦劳无度、久病损伤血脉,痰浊瘀血遁入血脉,日久成积,为主要病因病机。年老体虚,阳明脉衰,脏腑渐损,气化衰减,卫外不固,营虚瘀积,血脉易损,是人迎脉积发病基础。营卫失常是人迎脉积发病的基本病机,痰瘀遁脉,痹阻人迎脉是发病的核心环节。根据其结块性质,硬斑名癥积,软斑曰痈积。本病发病隐匿,全身正虚为本,局部邪结为标;危害多端,防治皆难。立足整体,着眼局部,干预脉积,预防中风是防治本病的原则与目的。治分标本,治标当祛邪散结,用清火、化痰、活血、散结、消积法;治本需补虚扶正,调和营卫,固护腠理。列举火热灼脉、痰热壅滞、阴虚火灼、瘀阻阳明、卫郁营滞、气虚血瘀、厥阴阴虚证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内经》、《难经》因时而刺的不同选穴规律,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输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经》、《难经》篇章中关于五输穴、因时而刺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二者的不同选穴规律。结论:《内经》、《难经》都高度强调自然与人体节律在治病中的重要地位,而前者注重疾病变化的不同表现与季节的关系,后者注重五脏与所属季节,以及与相同五行属性的阴经五输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寸口诊法"是中医脉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记录于《内经》,确立于《难经》,《三指禅》对其进一步发展,使其与临床紧密结合,更加适用于临床。比较了《内经》、《难经》、《三指禅》对"寸口诊法"的研究与应用,以期对临床脉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pointRenying(ST9)wasfirstmen-ti9nedinChapter2ofMraculousPifor(LingShu).LocatedontheStomachMeridianofFootYangming,itisalsoknownasTianwuhuiandWuhuiinChinese.ItistheconnectingpointoftheStomachMeridianofFoot-YangmingandGallbladderMeridianofFoot-Shaoyang.Inan-cienttimes,whereitissitedwasoneoftheplacesforthegeneralpulse-takingofthewholebody.ThepulsefeltherewascalledRenyingPulse.Thuscomesthnameofthepoint.Theauthorofthearticlenoticedbychanceintheear-ly6o'sthatthepointhadanobviouseffectfo…  相似文献   

18.
人迎穴被医务工作者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人迎穴为主穴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相关研究,以及人迎穴的降压机理研究等方面考证相关文献,并证明其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饶泽华  岳增辉 《河南中医》2021,41(2):185-187
肺经是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起始经脉,其起始穴是气血在体表经脉循行的起点,然而肺经起始穴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这与肺经起始穴的争议不无关系.对于云门、中府何者为肺经起始穴的争论,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穴起中府"之说始于《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认为,手太阴肺经经气从云门穴发出,肺经起始穴应为云门穴.从穴位名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