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张介宾辨治癥瘕疾病的遣方用药规律,并探讨其对中医妇科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妇人规·癥瘕类》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熵层次聚类算法等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书中方剂73首,使用药物频次≥10次的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通过整理《景岳全书·小儿则》中的方药,总结张景岳治疗小儿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频数统计法,总结张景岳治疗小儿病的用药种类、性味、归经、功效的规律,用频繁项集分析法、关联规则分析法对张景岳治疗小儿病所用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用药的规律和学术思想。结果 张景岳治疗小儿病共用方158首,药物166味,善用辛、苦、甘味药物;归经上,归脾经药物最多,胃经次之;功效分类上,清热药最多,补虚药次之;药物配伍上,常用炙甘草配人参,干姜配炙甘草、人参、白术等。结论 张景岳治疗小儿病,重视温补,避免克伐,认为小儿体质柔嫩、气血未坚、脏腑甚脆,虚证用补,初病、实证亦可用补,可兼顾寒凉,但应慎用寒凉,避免克伐;阴阳互济,兼顾虚实,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整体辨证、标本兼治,注重脾肾之本,养血补血,使气血互生,并重本培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中治疗便秘的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张景岳治疗便秘用药特色。方法:统计《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的方剂,对药物信息进行提取、规范,建立数据库并用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提取方剂45首,涉及中药84味,高频用药有当归、大黄、熟地黄等36味;功效以补虚为主,其次为泻下、清热;药性以平、温、寒为先;五味则偏甘、苦、辛味;用药大多归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及大肠经;挖掘出32个关联规则,聚类为9类,总结出12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景岳全书》指出便秘与脾胃大肠肾均有关,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论治,阳结宜攻泻,阴结宜滋补,揭示了张景岳论治便秘时"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的学术思想,为便秘的临床中医药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血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血证的中医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和药对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等。结果:纳入处方238条,高频次药物包括茯神、茯苓、生地黄、甘草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人参,甘草”“熟地黄,五味子”“麦冬,茯神”“麦冬,生地黄”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芡实→熟地黄”“芡实,莲子→熟地黄”“五味子,茯神→熟地黄”等;新处方包括“韭菜,橘红,白蒺藜,桔梗,瓜蒌”“龟甲,黄柏,人中白,淡菜,墨旱莲”“白芍,陈皮,白术,木瓜,炮姜”等。结论:叶天士治疗血证的用药广泛而灵活,但仍宗“治火”“治气”“治血”之道,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理法方药一体,注重五脏的调理,其中以心肝脾为要,兼顾先后天之本,尤重胃阴的顾护。  相似文献   

5.
血证的病情比较复杂,针对火热熏灼、气机逆乱、气虚不摄、瘀血留滞等主要病理改变,其治疗原则应主要遵循治火、治气、治血3个方面进行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6.
王思宇  喻斌 《光明中医》2023,(15):2886-2890
目的 总结张景岳治疗吞酸、反胃和嘈杂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景岳全书·杂证谟》中的方剂,依托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2.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录方剂73首,药次60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分别为:甘草(38)、陈皮(36)、人参(32)、茯苓(26)、干姜(26),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经最多,功效以补虚类药最高,核心药物组合54组,药物关联规则26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6首。结论 张景岳治疗吞酸、反胃和嘈杂总以扶阳抑阴,主以温补脾胃、行气导滞、辅以扶正益气、健脾养血、祛湿化痰,用药以甘温、辛苦为主。  相似文献   

7.
背景:《景岳全书》为明代医家张介宾(号景岳)集历代医家之思想精粹,总结自身临床经验所撰,全书系统地论述了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与理法方药,多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对“产后”这一妇女特殊的生理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生理及病理论述,并记载了产后病相关的治疗方剂。目的:文章通过数据挖掘,拟探究《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后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后类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TCMICS V3.0)对药物的使用频次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关联规则分析,k均值聚类算法与回归模型进行聚类分析,使用Excel 16.65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方剂63首,涉及中药92味。药物出现频次前五分别是当归、炙甘草、熟地黄、白芍、人参。药性以温药占比最高,之后为平性。药味以甘药为主,苦味次之。药物归经归脾经最多,其次为肝经、心经。功效占比最高为补虚类,其后为理气类、活血化瘀类。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配伍组合11组,药物关联规则7组。使用聚类分析得到4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妇人在产后这一特殊时间,气血随胎而去,张介宾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治疗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熵聚类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探究《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61条,共涉及72味中药,分析得出用药以当归(36次)、甘草(35次)、熟地黄(35次)等为主;药性以温(187次)、甘(287次)为主;归经以脾(230次)、肝(211次)、心(206次)、肾(190次)经为主;得到药物组合15组,出现频次排序前三位为:甘草-人参;熟地黄-当归;人参-甘草;得到关联规则10条;无监督熵聚类共提取新处方3首。结论《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不调重视气血双补,强调滋补脾肾,注重情志调畅,为现代临床治疗月经不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潘敏琦  熊国良 《新中医》2024,56(12):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景岳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规范《景岳全书》中张 景岳治疗淋浊的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26.0、Cytoscape3.9.1等软件进 行药物频次、频率分析,以及药物关联、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方剂55首,使用中药105味,105味中药使 用总频次为386次。28味高频中药(频次≥5次) 中茯苓使用频次最高,按功效统计,补虚药有13味,居第一, 其次为利水渗湿药6味。药物关联分析得到茯苓→远志、人参,山药→山萸肉等8个药物关联规则,药物关联 网状图得到茯苓、人参,山药、山萸肉,茯苓、远志,木通、栀子等关联度较高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山 药、山萸肉、熟地黄、肉桂、菟丝子、韭菜子、杜仲、巴戟天、牛膝、五味子、牡丹皮”“当归、白术、人参、 远志、茯苓、炙甘草”“黄芩、麦冬、生地黄、泽泻、猪苓、车前子、灯心草、木通、栀子、甘草”3首核心 处方。结论:张景岳治疗淋浊主张补虚治本,利湿治标。补虚治本重在脾肾,脾肾亏虚型淋浊以温补升提为 主,稍佐甘淡渗利,并根据证候特点运用收涩、宁心、助阳等药物。利湿治标不拘寒热,首推茯苓甘淡渗利, 膀胱湿热型淋浊以清热、利湿为主,亦灵活辅以牛膝活血通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阮岩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 临床实践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阮岩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门诊医案,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频数统计,运用 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 方法,获得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处方中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共收集处方 308 首, 中医证型分布以肺气虚寒证和肺脾气虚证为主,涉及中药 80 种,高频中药以解表药和补气药为主,药物性味 以辛甘温为主,多归肺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 4 个潜在的核心基础方,因子分析得到 5 个核心药方。结论 阮 岩教授临床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以宣肺通窍、祛风散寒、健脾益气为基本治疗方法,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多以 驱邪为主,宣肺通窍、祛风散寒;缓解期则以“治病求本”为主要原则,从改善儿童体质入手,补肺健脾,以 治其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张介宾辨治怔忡的理论认识和用药特点.方法 纳入《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所载怔忡治疗处方,对方中使用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处方列阵进行统计;设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8,进行用药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设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 共纳入35首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应用规律,通过统计学分析,对中 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近15 年中医治疗原 发性肝癌的文献,对所得处方的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 析。结果:纳入文献共853 篇,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2 900 次,单个中药使用频率≥80 者共33 味。中药性味频 数分析显示,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中药归经频数分析显示以肝、脾、肺、胃经为主。 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最高,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次之。中药使用频数分析显 示,茯苓使用次数最高,白术、芍药、甘草、柴胡、黄芪、白花蛇舌草、当归、鳖甲、党参、半枝莲、陈皮、 薏苡仁、半夏次之,均达到200 次以上。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发现中医治疗肝癌以健脾化痰、补气祛瘀、 清热解毒中药为主。通过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有效强关联性药对为茯苓-半夏-白术、茯苓-半夏-陈 皮。通过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发现健脾化湿药、疏肝解郁药以及燥湿祛痰药物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结 论: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用药主要以寒、平、温为主,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化痰散瘀。  相似文献   

14.
陈景海  高惠敏  黄华花 《光明中医》2023,(15):2869-287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金匮要略》妇人病相关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金匮要略》中妇科疾病相关的“妊娠”“产后”“杂病”3篇中的方剂,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其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类别、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等。结果 共收集35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67味;其中使用频次≥3的中药有20味,位居前5的中药分别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当归,药性集中于温、寒、平,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数归脾、肝、心经,药类以补虚类及解表类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组药对,居前5的分别是生姜-大枣、生姜-桂枝、大枣-桂枝、白芍-桂枝、当归-白芍;基于熵聚类分析得10对核心药对、5首新方。结论 《金匮要略》妇人病3篇中,多用甘温、补虚类及解表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用药以大枣等补气药,当归、白芍等补血药,桂枝、生姜等解表药为多。通过分析该用药规律,可以为临床合理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喉科心法》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喉科心法》中的内服方剂建立数据库,分别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频次≥15)共24味;性、味、归经最高频的分别是寒性、辛味、肺经;药物类别中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组合7项,3种中药组合5项;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结论:《喉科心法》中治疗喉科疾病善用辛苦甘味药,用药以解表、补虚、清热为主,且临证注重变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朱丹溪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丹溪心法》中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朱丹溪方药数据库,将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分别采用频数分析对药物进行统计,采用系统聚类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采用Carma方法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610首,涉及中药337味。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中药依次为茯苓、生姜、炙甘草、甘草、陈皮、人参、半夏、白术、当归、川芎。经过聚类得到核心药物12组,分别为砂仁和藿香、细辛和白芷、胆南星和枳实、升麻和柴胡、防风和羌活、黄柏和知母、厚朴和苍术、桔梗和枳壳、熟地黄和生地黄、黄芩和黄连、白术和人参、陈皮和半夏。设支持度3%、置信度65%,共得到提升度均1的关联规则39组。结论朱丹溪临证善用补益脾胃之品,常以调理脾胃药物为核心,提示朱丹溪学术思想不仅以滋阴为主,同时亦重视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治疗妇人癥瘕所用方药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治疗癥瘕所用方剂,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以及归经和功效分类,对高频药物(频次≥5次)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70首,共涉及102味中药,中药的使用总频次为438次。高频使用的药物有26味,排名前3位分别为甘草(33次)、当归(27次)、人参(22次),用药种类以补气药、补血药、理气药为主。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味多甘、辛、苦,主归脾、肺、肾、胃、肝、心经。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 张景岳治疗癥瘕,喜扶正补虚,顾护正气,而又以活血为要,调气为先,用药以甘辛温为主,重视五脏,以脾胃为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刘伟胜教授门诊就诊的大肠癌患者用药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药物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处方205首,涉及中药151味,药性以平、温、微寒及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脾、肝、肺、肾经。高频中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全蝎、党参,高频药对及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为"党参-茯苓""全蝎-茯苓""党参-全蝎",聚类分析得出4类组合药物,复杂网络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为党参、茯苓、柴胡、白芍、女贞子、白术、砂仁、全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结论: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健脾与疏肝并举的治法,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益气扶正、解毒抗癌的同时注重疏畅气机,体现了平调气机、以通为宜的整体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归纳分析中药从血论治银屑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9和SPSS.Statistics 20.0、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方剂117首,包含药物146味,药性以寒、温、平者最为多见,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肝、肺经。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为生地黄、甘草、牡丹皮、赤芍、紫草、土茯苓、白鲜皮、丹参、金银花、当归,功效类型主要为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显示常见配伍为:生地-土茯苓-赤芍、生地-土茯苓-丹皮、生地-丹皮等,生地-紫草-丹皮;聚类分析发现从血论治银屑病药物有7类聚类效果较好。结论 从血论治银屑病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利湿为治疗大法,注重攻补兼施,标本兼顾。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初步明确了中医从血论治银屑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类证治裁》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整理《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处方进行分析整合.结果 《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方剂共55首,包含121味中药,主要药性为温、寒、平;主要药味为辛、甘、苦;主入脾、肺、胃经;主要功效为补虚类、解表类及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