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脏腑论脾胃郑燕萍(河北省中医院05001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说:“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在焉。故善治牌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治五脏也。”这段...  相似文献   

2.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在伏邪和痹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寒湿性疾病众多的时代背景,而提出的一个新型学说,即风寒湿邪或通过体表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最终盘踞脏腑,与气血相搏,形成伏邪。当机体再次感受寒湿或其他外邪时,伏邪引动,造成病情的加重或反复。而食寒饮冷这一寒湿直中途径,中焦-脾胃系脏腑首当其冲,风寒湿邪堆积中焦,气滞血瘀,痰浊内生,郁热亦起,进而形成寒湿痰瘀热互结的复杂内环境。以上种种邪气伏于胃肠道黏膜,最终造成脾胃系风湿病的发生。而对于脾胃系风湿病的治疗,仝小林教授常在自创中气流转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酌情选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桂枝茯苓丸、黄芪建中汤、甘姜苓术汤等方药,以运转中气,适时透邪。另外,脾胃为轴,四维为轮,聚于脾胃的风寒湿邪亦可流转他脏,或泛溢肌表,造成这些部位风湿病的发生或反复,所谓中央健则四旁通。故而对于其他部位风湿病的治疗亦不能忘记调理脾胃,运转中气。反之,在治疗脾胃系风湿病的同时,对其他部位的风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整理有关慢性荨麻疹从心、肝、脾、肺、肾论治的相关研究,可知当前多数医家已认识到脏腑辨证在慢性荨麻疹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脏腑论治可达到调整阴阳、除病祛邪的目的。但相关临床研究在辨证标准、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今后研究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参考文献41篇。  相似文献   

4.
《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为了开拓治疗咳嗽的思路,现介绍脏腑咳验案3例。一、胃咳朱某,男,26岁。1986年1月28日初诊。咳嗽1年余,近半年咳甚即呕吐黄白色粘液,且口苦纳呆,溲黄便干。经某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用链霉素、异菸肼治  相似文献   

5.
石白  殷海波  张锦花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196-1197,1209
中医学认为,痛风的成因与五脏相关,五脏相生相克,“久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脏”,至正邪相争、脾肾功能失调引起本病发生.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血瘀痹阻经脉为标.治疗上,或为急、慢性辨,急性期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慢性期健脾益肾;或为脏腑辨,在脾宜健,在肾宜助,在肝宜疏,在心宜养,在肺宜宣,以达化湿浊、行气血、祛瘀阻、通水道之功.临证时亦常针对痰浊、血瘀之不同,随证参用化痰泻浊,祛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6.
从脏腑论治血管性痴呆3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主要表现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中医学立足于整体观.从脏腑辨证认识VD.3期病程辨证治疗临床上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平台期多见肾精亏虚之证;肝失疏泄贯穿波动期始终;心肝火旺,浊毒蒙窍导致了认知能力的急剧下滑.因此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好的疗效,且能防生诸变.  相似文献   

7.
近读本刊2004年第6期曾志勇等同志“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中医‘肝’和‘脾’的实体”一文(以下简称曾文),曾文从解剖学的观点、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观点及医学发展的观点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脏腑肝”即西医学“解剖脾”;中医学的“脏腑脾”即西医学的“解剖肝”。对曾文所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陈管见,以求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8.
许小妍  左志富 《光明中医》2011,26(5):905-906
"三数"理论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哲学基础和丰富的中医知识支持。它可以解释脾胃在脏腑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即:三始之脾胃、三成之脾胃、三变之脾胃;脾胃在脏腑系统中最基础的地位,与"三数"理论在传统哲学中解释世界万物的基础性地位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医藏象理论中,“肝藏”具有丰富内涵,区别于现代医学中的“肝”。中医“肝藏”功能主要为“主疏泄”、“主藏血”以及“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等。现代研究赋予了“肝藏”新的内涵,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肝窦内皮功能、以及金属硫蛋白等方面解释肝主疏泄;将机体内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改变等因素与肝主藏血功能相联系;从“肺-肝轴”、“肝-肠轴”等方面解释“肝藏”与其他脏腑间关系。本文以中医“肝藏”的功能为纲,结合脏腑关系,综述其研究进展,讨论中、西医对“肝藏”的不同理解,为认识和发展中医“肝藏”基础理论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黄对恢复“中脏腑”病人神志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治疗“中脏腑”病人时,本人采用常规方法加用大黄治疗10例,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8例作对比观察,结果在神志恢复方面,加用大黄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灸对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以调理脾胃针法为主,药物组予静脉点滴盐酸培他啶,口服眩晕停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主要症状进行评估,同时分别经颅脑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侧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颅脑多普勒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杨燕艺  周涛 《河南中医》2020,40(5):663-66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以乏力、发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瘟病理论对新冠肺炎疾病分期的依据,疾病初期为上焦病证,在肺卫;疾病中期为中焦病证,在脾胃;疾病后期为下焦病证,在肝肾,同时应考虑疾病是顺传还是逆传。新冠肺炎疾病初期病理因素多为“寒、湿、热、毒”,病位多在肺卫,病机为寒湿郁肺、湿热壅肺、毒热闭肺等;疾病中期湿聚成痰,病位多在肺和脾胃,病机为痰热壅肺、湿困脾胃;疾病后期,邪去正虚,加之前期常用清热燥湿之药,导致阴液损伤,致气阴两虚。虽然各医家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及药物不同,但治疗方向差异不大。疾病初期,病在上焦肺卫,以解表清肺化痰为主,为防止疾病传变,应提前使用顾护脾胃的药物;疾病中期,病在中焦脾胃,用药以调畅中焦气机为主,为防止伤津化燥、损伤阴液,需少用苦寒之品或适当加用补阴益气之品,但不可过量,以防加重中焦病情;疾病后期,病在下焦肝肾,多见气阴两虚证,用药以滋阴补气、恢复正气为主。此外,应根据地域、气候、个人体质等情况,随证治之。在预后防护中也应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泄泻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脏在脾,并与其他四脏紧密相关。但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从心、肺论治少有。笔者就从心、肺两脏导致泄泻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典医案等角度作一探讨,以期为泄泻的辨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道坤教授论治脾胃病,着眼于肝、肺、心、肾,调五脏以安脾胃为要。调和脾胃,宜先达肝;宣降肺金,宜健脾胃;温补脾土,宜振心肾,寓达肝、畅肺、温肾、振心于调理脾胃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聚于胃,关于肺”指出咳嗽与肺胃相关。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为小儿久咳的根本原因,调理脾胃是治疗小儿久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心神主导脏腑机能活动,心神为五脏六腑之主,经络为神气行使之道;心神主导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明论"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背景,根植于中医传统藏象学说理论,是对人类复杂精神活动的高度概括,具有着浓厚坚实的文化底蕴。"心主神明论"不仅阐述了机体复杂生理活动的整合调控、心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心身统一,一元化地阐述了人类复杂生命活动的规律性。可见"心主神明论"在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脾肾虚弱,浊毒内蕴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而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病程始终。因此,在治疗上宜健脾益肾、化浊排毒,而调理脾胃尤为重要。通过健脾益气,调畅气机,并配合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缓解症状,延缓CKD进展,还能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不寐,主要表现为失眠,具体是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或醒后难以复寐;重则彻夜不眠,而且以上症状多合并发生,常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严重者会导致多种身心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承受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失眠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其顽固性、迁延性、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难题。中医药因擅长对人体身心疾患进行综合调治,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其特色与优势。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睡眠的本质是神安于其所。为了更好的从病因、病位、病机认识、治疗失眠症,从中医的藏象学说角度,探讨五脏与不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虚劳是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衰退系列病证的总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癌因性疲乏病机以虚为主,可从肝脾肾三脏虚衰立论,肾精亏虚致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认知障碍及代谢异常诸症;肝血不足致肝气不疏而致贫血、情志不畅诸证;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濡养而引起疲乏诸证.肝脾肾三脏虚衰,气血阴阳的亏损,...  相似文献   

20.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体可由最初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的改变,逐渐出现胃肠功能不适,这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乘克脾土-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形成过程相似,肝郁脾虚亦为心理应激相关性疾病常见中医证候,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逍遥散已成为抗应激的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但参与消化道的运动、结构与功能,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与行为,微生物-脑-肠轴已成为心理应激引发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大脑行为异常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心理应激,探讨了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的相关性及逍遥散的干预机制,以丰富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