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Trevo支架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AIS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Trevo支架取栓治疗。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1.84%(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颅内出血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24.48%(12/49)](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revo支架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颅内出血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SPSS 22.0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匹配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A组)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组(B组)各7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管再通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预后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B组总有效率(92.21%)和血管再通率(96.10%)显著高于A组(80.52%和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后1、3和14d NIHSS评分均低于A组同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管再阻塞率(2.60%)、出血率(3.90%)及3月内死亡率(0.00%)显著低于A组(11.68%、12.99%、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近期临床预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静脉溶栓46例,动静脉桥接溶栓1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取栓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动静脉桥接组(62.50%)高于动脉组(54.55%)高于静脉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及动静脉桥接溶栓组比较,取栓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动脉溶栓组4例(18.18%),静脉组8例(17.39%),动静脉桥接组2例(12.5%),取栓组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取栓及溶栓方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农媛  边远  陈圣昌  黄日玲 《西部医学》2022,34(11):1683-1687+1692
探讨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机械取栓组(直取组,n=64)和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组(桥接组,n=4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术后成功再灌注率、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亚组研究按溶栓剂不同将桥接组患者分为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组和尿激酶桥接治疗组,并分析两组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成功再灌注率、24 h NIHS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亚组分析显示,溶栓剂并不影响桥接治疗的主要及次要结局(P>0.05)。结论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对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一致,且尿激酶桥接治疗和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相当(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TCD持续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率。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1个月、溶栓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1、3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闭塞发生率为12.5%(5/40),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为2.5%(1/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佳且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曹强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14-2416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CI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为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各41例。阿替普酶组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阿替普酶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酶组,SF-36评分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ACI患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AI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有改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后经过个月的随访mR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7.98%高于对照组54.68%(P0.05);2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观察组4.71%对照组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9 mg/kg)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6mg/kg)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连续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1 d和治疗14 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治疗前、治疗1 d和治疗14 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照90d后mRS评分划分为观察组(0-1分)与对照组(2-6分),对比两组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36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高血压等既往史、抽烟、喝酒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年龄、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血压变异性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90d与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NIHSS评分、收缩压连续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人4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桥接治疗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mRS)比较2组疗效,根据2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变化比较2组有效性,并观察病人90 d mRS预后、不良反应和病死情况。结果2组14 d有效率比较显示,累积有效率均较高(77.78%,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桥接治疗组14 d基本治愈和显效总比例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2组病人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1个月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结论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均能快速开通颅内闭塞大动脉,桥接治疗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6?h ACI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分组,观察组采取rt-P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rt-PA动脉溶栓,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7?d、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完全再通76例,部分再通5例),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完全再通62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2例再发脑梗死,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例再发脑梗死,且4例因脑梗死伴脑疝死亡,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采取rt-PA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但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术前准备耗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延长溶栓处理时间,抵消早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建议视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于治疗24 h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24 h、3 d的NHISS评分,阻塞血管再通率、残余狭窄率≤30%例数、住院期间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及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阻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78%、86.96%,高于对照组的61.76%、67.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5.524/0.019、4.356/0.037)。与入院时比较,2组治疗后24 h、3 d的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F=16.913、5.538,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P=3.321/0.001)。观察组残余狭窄率≤30%患者占比为52.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1%(χ~2/P=11.876/0.001);2组在颅内出血率及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及致密动脉、改良Rankin量表、年龄、血糖、介入治疗时间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dense artery,modified Rankin scale(mRS),age,glucose,onset-to-treatment time 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DRAGON]评分及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量表(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THRIVE)及血糖、早期梗死征、致密层、年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sugar,early infarct signs,dense artery,age and NIHSS,SEDAN)评分,对北京市顺义区颅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收入院的接受静脉溶栓并机械取栓桥接治疗且经证实为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共58例,分别对患者使用ASPECTS、DRAGON、THRIVE评分和SEDAN量表进行评分,以卒中后3个月临床预后为观察终点,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评分对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2例患者预后不良,两组间介入24h的NIHSS评分、血糖、CT血管高密度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SPECTS、DRAGON、SEDAN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ASPECTS、DRAGON、SEDAN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4、0.753、0.715。结论 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可预测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桥接治疗3个月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组,接受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于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10 d后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血管再通评分,FIB和HCY水平,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 结果2组NIHSS评分、FIB和HCY水平呈降低趋势,血管再通评分、GOS评分呈升高趋势,观察组NIHSS评分、FIB和HCY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血管再通评分、GOS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血管再通率,降低FIB、HCY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AIS患者资料,分析即时取栓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分析术后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26例进行支架机械取栓的AIS患者中23例(88.5%)成功获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进行评估,达到3级或2b级为血管再通;26例患者中3例(11.5%)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5.4%)出现临床死亡。(2)出院时NIHSS评分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有12例患者(46.2%)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 使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的AIS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例预后差,提示应更加严格地筛选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林 《当代医学》2022,28(2):31-3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73-75
目的观察新型支架取栓术(Solitaire AB型支架)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拟行急诊新型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32例,观察术后脑血管闭塞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 d NIHSS评分,ND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32例脑动脉闭塞患者经过1~3次取栓,30例成功再通,再通率为93.75%。术后14 d NIHSS评分和N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FMA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结论新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率较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总体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18例患者经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动脉溶栓后均成功获得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前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评估,17例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预后良好,其中0分10例,1分6例,2分1例;1例预后不良,mRS 4分。18例患者复查均无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