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洲  周冀英  范小平  李雪莲  冉丽 《重庆医学》2012,41(12):1145-1147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头痛门诊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探讨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症状。利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在211例偏头痛患者中有130例(61.61%)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障碍。睡眠质量主要受偏头痛病程和是否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结论偏头痛患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而且睡眠障碍有效控制率低。控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望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27-31
目的研究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筛查和实施综合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哈尔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规律产检的496例孕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评估筛查,将筛查出的122例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单、双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干预效果指标。结果抑郁筛查结果:496例孕产妇中轻、中度抑郁113例、重度抑郁9例;年龄、婚姻次数、文化程度、夫妻关系、是否计划怀孕、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是否发生孕期负性事件以及性别符合期盼程度等因素均为围产期抑郁患者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计划怀孕、性别期盼不符合、孕期发生负性事件、夫妻关系一般、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较差为围产期抑郁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孕产妇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产期妇女进行抑郁筛查非常必要,对抑郁症妇女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姚洁  徐亚萍 《浙江医学》2015,37(6):458-461
目的 调查耳鸣患者睡眠特征,分析其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60例耳鸣患者病史,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并分为4 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中睡眠障碍占48.5%,焦虑患者占14.6%,抑郁患者占16.2%,其中51.6%的患者有日间功能障碍,仅5.0%患者使用安眠药物治疗;影响焦虑障碍发病因素:性别、病程、响度、睡眠;影响抑郁障碍发病因素:病程、响度、睡眠。焦虑合并抑郁组的睡眠障碍评分[(12.12±4.39)分]要高于仅焦虑组评分[(8.92±3.34)分]、仅抑郁组评分[(8.69±4.01)分]和无焦虑抑郁组评分[(6.14±3.95)分],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在耳鸣患者有较高发生率,女性、急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焦虑发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心身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抑郁障碍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61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结果 55.2%的抑郁障碍患者合并有躯体疾病,57.1%的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39.1%抑郁障碍患者主诉有睡眠障碍。患者HAMA均分18.38,SAS均分57.98。结论综合医院心身科抑郁障碍患者大部分以躯体症状为主诉,且合并有躯体疾病,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及睡眠障碍。识别抑郁障碍需鉴别患者躯体疾病及躯体症状,并根据患者特点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与抑郁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抑郁情况及制定健康指导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2019年11—12月抽取重庆市6个城市社区老年人共300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结果 纳入290名调查对象,抑郁发生率为30.3%,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4.8%.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是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93,95%CI(1.154~3.872)],在睡眠障碍的7个维度中,除催眠药物外,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日间功能均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社区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孕产妇围产期的抑郁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名孕产妇进行调查。调查工具有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家庭环境量表等,分析孕产妇围产期的抑郁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结果产前抑郁的主要相关因素有孕妇的文化程度和人格中的神经质,产后抑郁的主要相关因素有产妇的文化程度和情感表达。结论围产期抑郁症与孕产妇的文化程度、神经质、家庭情感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探讨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58例肺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调查肺癌初治患者的一般资料、疼痛、情绪、生活和睡眠质量;并根据AIS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0. 5%(64/158)。两组患者在性别、有无信仰、付费方式、肿瘤分期、有无疼痛、是否存在焦虑和抑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疼痛、焦虑和抑郁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肺癌初治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关系(P<0. 01)。结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肿瘤晚期、存在疼痛、焦虑和抑郁是肺癌初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此外,睡眠障碍越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汗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情况,探讨多汗症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为多汗症的认知及精神/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门诊多汗症患者,根据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进行分组,应用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睡眠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3例多汗症患者,焦虑症状阳性47人(28.83%),抑郁症状阳性146人(89.57%),睡眠障碍53人(32.52%),HADS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47±2.89)及(10.29±2.22)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PSQI评分(6.21±3.16)分,睡眠障碍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13±3.49)及(9.51±2.22)分,焦虑症状阳性者PSQI得分高于阴性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性质人群之间比较,焦虑、抑郁及睡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工作者PSQI评分较室外工作者高(P<0.05)。结论 多汗症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抑郁状态,且抑郁状态更为严重;睡眠障碍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状态,且焦虑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室内工作者睡眠质量较室外工作者差。  相似文献   

9.
陈品琪  张丽清  向婷  孙熙哲  潘集阳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5):4462-4467+4472
在抑郁障碍患者中,失眠是常见的伴发症状。早期有效评估抑郁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是预防患者睡眠问题与抑郁障碍进一步恶化的关键。目前关于睡眠评估工具的综述仅说明了主客观评估工具的效用,极少综述指出与抑郁障碍伴失眠症状相关的评估指标,也很少围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作为睡眠状况的客观评估工具进行阐述。因此,本文就用于抑郁障碍伴发失眠症状患者的rs-fMRI局部一致性进行阐述,并指出目前研究单相抑郁障碍(UDD)和双相抑郁障碍(BDD)患者之间在rs-fMRI局部一致性的区别,以期为临床上UDD与BDD患者的诊断、鉴别、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性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鲁谨 《农垦医学》2012,34(4):366-36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人格类型和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选取3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大学生睡眠质量,人格类型与焦虑、抑郁症状.结果:大学生PSQI总均分为6.53±2.54,睡眠障碍发生率16.55%,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睡眠状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2.5%的大学生存在焦虑症状,26.3%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18%的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并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E、N类型人格变量及焦虑、抑郁症状显著相关,并且均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N型变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不理想,应开展相应的心理、睡眠咨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尹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4):474-475,478
目的:观察辨证选穴针刺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将接受辨证选穴针刺治疗的80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FD症状强度和发作频次,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治疗前后PSQI评分.结果:辨证选穴针刺治疗FD的优良率为91.3%,7例(8.7%)在治疗后仍出现明显上腹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1).结论:辨证选穴针刺疗法对FD伴睡眠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老年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认知衰弱作为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的危险因素,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探究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及其交互作用与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抽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1 13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用于评估睡眠质量)、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用于评估抑郁症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用于评估认知功能)、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用于评估衰弱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受试者同时存在认知障碍和衰弱,则将其判定为认知衰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与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6%。1 091例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无睡眠障碍905例(83.0%);抑郁症状180例(16.5%),无抑郁症状911例(83.5%);认知衰弱89例(8.2%),非认知衰弱1 002例(91.8%)。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每日久坐时间>5 h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OR=3.258,95%CI(1.999,5.309)〕、抑郁症状〔OR=2.816,95%CI(1.699,4.668)〕是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同时存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风险为不存在睡眠障碍且不存在抑郁症状老年人的10.536倍〔95%CI(5.395,20.576)〕,超额危险度(RERI)=6.998〔95%CI(0.384,13.612)〕,归因比(AP)=0.664〔95%CI(0.405,0.924)〕,交互作用指数(S)=3.758〔95%CI(1.407,10.038)〕,即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睡眠障碍、抑郁症状是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且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对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and co-morbid sleep disorders.

Methods

A 42-year-old German male outpatient, suffering from long-term schizophrenia and sleep disorders, entered the study. Acupuncture was used as a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his ongoing Western Medicin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the patient received 12 weekly (non-standardized) acupuncture treatments in the clinic.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diagnosis, th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the actiwatch data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CM diagnosis revealed a Liver Fire pattern before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which was still present, although to a lesser degree,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vealed no change in the positive symptoms, but a small decrease in the negative symptoms and the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of the patient. This was further illustrated by the small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The subjective sleep disorders improved markedly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but the daytime sleepiness did not. The actiwatch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patient was moving less during sleep, but no significant results were found for the other sleep parameters.

Conclusion

Acupuncture wa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non-pharmacological add-on method for treating subjective sleep disorders, and, to a lesser degree, objective sleep disorders and the negative symptoms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Future larger clinical trials with follow-up measurement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replicate the present preliminary beneficial acupuncture findings and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observed effects can be sustained.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46-48
目的分析观察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夜间反流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诊治的80例GERD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夜间GERD发生率以及睡眠障碍发生率、睡眠障碍患者的类型、老年GERD患者反流情况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以及老年GERD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在GERD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主要类型为睡眠维持障碍与睡眠质量下降。患者出现夜间反流的发生与患者睡眠障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80例GERD患者中,有63例患者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采用雷贝拉唑的患者27例(42.86%),口服艾司奥美拉唑的患者21例(33.33%),口服西咪替丁片患者8例(12.70%),口服安眠药的患者7例(11.11%)。结论通过对GERD患者进行分析,大部分患者因夜间烧心、反流等症状而导致夜间睡眠障碍,同时存在残留效应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睡眠紊乱是精神障碍患者最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部分研究指出睡眠紊乱可能会增加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因此确定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关系十分必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04-01。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其中17项横断面研究、4项队列研究,共8 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未矫正与矫正混杂因素后,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总体自杀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OR=2.22,95%CI(1.98,2.49),P<0.001;OR=2.17,95%CI(1.92,2.44),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矫正与矫正混杂因素后,总体睡眠紊乱、噩梦、其他睡眠问题与总体自杀、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其他自杀类型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P<0.05);失眠与总体自杀、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P<0.05)。矫正抑郁症状后,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OR=1.69,95%CI(1.33,2.15),P<0.001〕。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可以增加其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6.
(1)目的:了解中专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为中专生的心理保健提供依据。(2)方法:应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CES-D)对某市卫生学校的110名中专生进行了调查。(3)结果:以CES-D的20项部分划分,中专生中可能有抑郁症状为45.46%,肯定有抑郁症状为31.82%,有严重抑郁症状为13.63%,比国内外正常人群的调查结果高,最主要的抑郁症状为注意障碍、情绪低沉、忧愁、烦恼、睡眠障碍等。(4)结论:中专生的主要抑郁症状为注意障碍、情绪低沉、忧愁等。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和抑郁障碍均为常见的疾病,二者存在很多相似的临床症状,如睡眠紊乱、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和认知功能损害。两者常同时存在,这可能跟两者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关,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激活、慢性低度炎症、氧化应激、肠道微生物改变和神经递质改变等。OSA与抑郁障碍共病后,相互影响、相互恶化,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还会增加治疗难度。本文从OSA共病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可能机制、危害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本综述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二者共病的认识,以期能够早期筛查、及时诊疗和改善预后。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两者共病及干预对心血管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并发症的发生、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治,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56例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症的症状、数量、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有26例并发一种以上其他慢性疾病:痴呆10例,排尿困难8例,骨折6例,抑郁3例,睡眠障碍3例,癫痫2例,吞咽困难、运动元神经病、进行性肌萎缩各1例。其中并发2种及2种以上疾病者4例。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并发痴呆、排尿困难、骨折、抑郁、睡眠障碍等疾病;在帕金森病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存在,综合诊治,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和睡眠障碍是社区常见慢性病,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患者常并发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也会引起血压的异常。本文阐述了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深入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建议社区全科医生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其个体化特征,考虑其是否伴有肥胖、睡眠障碍等问题,从而合理、恰当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减少抗高血压药物对睡眠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慢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密切。便秘可继发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和强迫症、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本文就两者的症状表现及发病机制相关性展开讨论。慢性便秘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考虑如下:代谢产物影响,肠道微生态引起5-羟色胺、短链脂肪酸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应用进化论学说。特殊情况包括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慢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具有相关性。通过对慢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强调慢性便秘患者心理异常状态评估和治疗的必要性,为多学科-团队(MDT)诊治模式提供依据,对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慢性便秘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