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伍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87-2389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拔管前,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且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中全身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对认知功能、肿瘤标志物、炎性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于本院因非小细胞肺癌需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在纵隔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2例拟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水平,不同时刻[入室时(T_(1))、胸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_(2))、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T_(3))、切皮时(T_(4))、拔管前(T_(5))]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术后恢复指标[自主呼吸恢复、可吞咽、呼之睁眼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输液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T_(5)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可吞咽、呼之睁眼和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48 h,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24 h,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可减少术中输液量,提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和MMSE评分,降低术后恢复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常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喉罩吸入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喉罩吸入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加强监护病房(PACU)停留时间、术中及PACU观察期间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的病例数、术后48 h内患者单次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切皮时、术中30 min时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及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拔除喉罩后患者Aldrete评分达到出苏醒室标准时观察组患者MAP、HR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 O2及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及在PACU停留期间舒芬太尼使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1、6、12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4的患者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0~1、>1~6、>6~12、>12~24及0~48 h,观察组患者单次使用PCIA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喉罩吸入全身麻醉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缩短PACU停留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朱广立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21-3723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7月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180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联合超声引导下TPVB,B组直接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麻醉前即刻(T_0)、插管后(T_1)、手术切皮开始15 min时(T_2)、拔管前即刻(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前即刻(T_4)、手术切皮开始15 min(T_5)、术后1 d(T_6)、术后1周(T_7)时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ADP)水平变化。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麻醉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A组T_1、T_2、T_3时HR、MAP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A组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T_5、T_6时MMP-9低于B组,AD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11.8%,低于B组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可以改善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使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同麻醉前(T0)相比,两组在插管时(T1)、手术开始30min(T2)时,MAP均升高,但观察组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HR上术中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同T0时刻对比,观察组在其他各时间段上的IL-6、TNF-α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IL-10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9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2组患者不同观察时点的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术后不同时点2组患者在安静状态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统计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2、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时在安静状态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观察组患者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干呕、嗜睡以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方案可准确定位,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降低术...  相似文献   

9.
宗婷婷  郑韶 《黑龙江医学》2022,46(6):711-71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2例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拟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多点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两点TPVB,比较术前(T1)、切皮时(T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入室(T0)、切皮(T1)、肋骨撑开器置入(T2)、缝皮(T3)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术后6、24及48 h的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追加次数。结果两组T0 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T1和T2时,两组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术后6、24及48 h安静时与活动时VAS均要小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自控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能提供平稳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23-125+129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肺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进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86 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胸椎旁神经阻滞,记录麻醉效果与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使用量丙泊酚为(822.14±15.29)mg、舒芬太尼为(0.92±0.11)mg,与对照组丙泊酚(824.09±18.22)mg、舒芬太尼(0.98±0.08)m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 评分术后24 h 为(1.89±0.38)分、36 h(1.65±0.22)分与72 h(1.34±0.1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 的(3.42±0.32)分、36 h(3.18±0.17)分与72 h(3.00±0.16)分(P<0.05)。观察组术后72 h 的恶心、躁动、眩晕、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7%)显著低于对照组(27.9%)(P<0.05)。对照组术后72 h 的血清LDH 为(204.77±21.04)U/L 与CK-MB(22.72±1.84)U/L 均高于术前12 h 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前血清LDH(198.38±12.47)U/L、CK-MB(12.49±1.48)U/L 与术后LDH(168.29±17.76)U/L、CK-MB(13.01±1.74)U/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肺癌切除术患者的应用不会增加全麻剂量,且能抑制血清心肌酶的释放,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7-120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9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相近(P0.05);手术开始15min后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的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14-117+1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E组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T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方式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E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高于T组(P0.05)。E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略有增加(P0.05)。T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显著降低(P0.05)。切皮时、腋窝清扫时E组较T组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较大(P0.05)。E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总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多于T组(P0.05)。T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E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且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选择T8~9间隙,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0.04mg/ml布托啡诺混合液,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行全麻诱导,并在外科缝皮结束前10min硬膜外给予10ml局麻药后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泵。Ⅱ组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芬太尼1μg/kg,同时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和拔管时间,记录患者入麻醉后恢复室时的躁动评分(RS)。结果Ⅰ组R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Ⅱ组有17例RS评分≥2分,而Ⅰ组仅6例,其中重度EAⅠ组仅1例,而Ⅱ组有7例(P<0.05)。Ⅰ组瑞芬太尼用量、七氟烷用量和拔管时间分别为(580±20)μg、(14.5±1.3)ml和(5.6±1.1)min,明显低于B组[(951±29)μg、(38.2±5.2)ml、(12.8±3.2)min](均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明显降低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麻醉后EA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魏敏  邓莹 《当代医学》2022,28(6):28-31
目的 探讨胸部神经阻滞(PECS)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C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瑞芬太...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37-140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用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的不同时间点MAP和HR变化、各项麻醉指标变化、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HR、MAP均在麻醉诱导后下降,术中较为平稳,各不同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静脉镇痛自控用药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n=20),全麻+单次胸椎旁阻滞组(GA+TPVB,n=20)。GA组:患者经常规全麻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GA+TPVB组:全麻诱导前于T4~T5行胸椎旁阻滞,阻滞成功后记录阻滞平面,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MAC值控制于1.0,心率、血压维持于术前基础值的25%左右。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心血管药(麻黄碱)需求量,术后6、12、24、36、48 h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6 h(T0-6)、6~12 h(T6-12)、12~24 h(T12-24)、24~36 h(T24-36)、36~48 h(T36-48)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结果 GA+TPV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术中麻黄碱需求量多于GA组(P<0.05);GA+TPVB组术后6、12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术后24、36、48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TPVB组在T0-6、T6-12的吗啡消耗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在T12-24、T24-36、T36-48的吗啡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内GA+TPVB组PONV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胸椎旁阻滞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n=20),全麻+单次胸椎旁阻滞组(GA+TPVB,n=20).GA组:患者经常规全麻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GA+TPVB组:全麻诱导前于T4~T5行胸椎旁阻滞,阻滞成功后记录阻滞平面,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MAC值控制于1.0,心率、血压维持于术前基础值的25%左右.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心血管药(麻黄碱)需求量,术后6、12、24、36、48 h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6 h(T0-6)、6~12 h(T6-12)、12~24 h(T12-24)、24~36 h(T24-36)、36~48 h(T36-48)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结果 GA+TPV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术中麻黄碱需求量多于GA组(P<0.05);GA+TPVB组术后6、12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术后24、36、48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TPVB组在T0-6、T6-12的吗啡消耗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在T12-24、T24-36、T36-48的吗啡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内GA+TPVB组PONV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胸椎旁阻滞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PG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于T4间隙行TPVB;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8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观察HR和MAP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刻,IL-6和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PG组IL-6表达水平更低(P<0.05),而IL-10表达水平则更高(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陈健  丛海涛  王琳  钱家树  卢光涛 《浙江医学》2016,38(24):2007-201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VNB)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及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64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PVNB复合全麻(观察组)82例和单纯全麻(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诱导插管后、手术切皮后5min及术后拔管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麻醉前、术后2、12、24、48h血清Cor、CRP水平及术后2、12、24、48hVAS变化。结果围术期观察组的MAP及HR基本稳定(P>0.05),而对照组均较术前(T0)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h(T4~7),观察组的血清Cor、CR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7时,观察组的PCA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PVNB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能够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