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在于"筋损致病",即颈部经筋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所产生的"炎症"刺激引起头痛.治疗上应根据"顺筋取穴""筋穴治痛"的原则,以经筋起止点、压痛点、压痛缓解点、筋结点为主穴,施以震颤松解手法和温针灸法,以达筋松脉通、通则不痛之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筋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剖析髋周软组织属于"经筋"的范畴,髋周软组织病变则属于"经筋病"的范畴,髋周足六经筋的病变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痛密切相关。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筋理论,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操作原则是"以痛为腧、从筋论治";具体方法是对结筋病灶点进行解结以解除"横络"的卡压。以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对髋周软组织病变机制的重新认识,并为针刀疗法的临床运用进一步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3.
腰背肌筋膜炎属“经筋病”,本文梳理经筋理论的古今研究,引入现代肌筋膜链学说和生物力学学说,对经筋理论在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中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该病的病变层次理应以经筋为主,病所为“筋结点”,法为“解结”。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遵循“在筋守筋”和“以痛为输”的定点原则,结合经筋整体观“循筋取穴”,由点及面可形成多维度治疗结构,以期进一步突破针刀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中的局限性,开拓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筋理论指导超声引导下运用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引导组)及对照组(盲刺组).观察组50例采用经筋理论指导超声引导下行针刀松解疗法,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盲刺下针刀松解疗法.两组各每周治疗一次,各治疗一个疗程(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颈部残障指数(NDI)及综合疗效评价量表得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和BA的血流速度Vp及Vm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部残障指数评价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理论指导超声引导下运用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其固有的可视性和独特的实时性为操作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性和安全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刀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针刀及手法治疗,包括(1)针刀松解环枕筋膜;(2)点穴、弹拨、旋颈手法为主的治疗.结果 94例CSA患者治愈76例(占80.85%),好转16例(占17.02%),无效2例(占2.13%),总有效率97.87%.结论 由于针刀能松解挛缩紧张的环枕筋膜而减轻或解除颈部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点穴疏通经络,弹拨解痉舒筋,旋颈手法有整复颈椎诸关节的作用,从而能从根本上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刀肩关节内、外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内外松解组采用针刀肩关节内、外松解;肩周松解组采用传统肩关节外周松解.两组均1周松解1次,3次为1疗程,术后辅以功能锻炼,治疗后3周时评定疗效.结果 内外松解组总有效率100%(30/30例)、治愈率80%(24/30例),肩周松解组总有效率86%(26/30例)、治愈率60%(18/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肩关节内、外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肩关节外周针刀松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患者均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针刀治疗1次/周,2次为1疗程,针刀治疗3d后开始手法按摩治疗,至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冈上肌腱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冈上肌腱炎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经筋刺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进行评价分级,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均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针刀松解的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方法 针刀松解肱骨外上髁压痛处、颈椎关节突关节、冈下肌.结果 本组108例,治愈81例,显效24例,总有效率97.22%,疗效满意.结论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足跟痛是一种临床症状,是指由多种疾患所引起的足跟部的急慢性疼痛。可见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内压增高症等多种疾病。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刀二步治疗法,即松解应力点与神经卡压点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比研究,分析四塔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同时研究经筋在人体的循行走向规律、生理病理表现及疾病主治范围。得出经脉作为经筋的主体,每一条经脉都有其对应的塔都属性。四塔辨证是傣医诊疗体系的基本辨证方法,经筋辨证是傣医应用于外治诊疗的特色辨证方法,四塔病证涵盖经筋病证,四塔辨证指导经筋辨证,经筋辨证提高临床辨证效率。以上表明,在临床实践中四塔理论与经筋理论不是各自为用,而是广泛深入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筋实质指向与模型建构、经筋病理过程假说(分外周经筋病理与中枢经筋病理两大部分),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病理过程进行验证。结果:经筋临床运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对经筋病理研究方面十分薄弱,经筋实质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学说、神经学说、神经筋肉统一学说等方面;而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中枢经筋(手阳明经筋头部相交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在脑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经筋主要为筋肉系统;外周经筋病理三期过程即"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等假说,经临床验证有其合理性。对外周经筋病进行三期分治(瘀沫期采用毫针温针经脉压痛点针刺法、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与刺络放血减张法、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温通"解结"法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风病"中枢经筋"病理过程早期为"热毒水瘀"的"级联形成"与中后期"痰瘀水"胶结;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从经筋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①益气血、生髓充脑、温通经络;②通调跷脉;③温通督脉;④调理经筋——温通解结与神经干刺激法。结论: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假说与外周经筋病三期病理过程假说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现实意义,值得观注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居易教授从医从教针灸临床50余年,熟读古典医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经络诊察法""同名经合穴与合穴配伍法""经络气化"等相关理论,将古典医籍与临床紧密的结合,为针灸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王老通过"经络诊察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辨别病变经络,依据经络辨证法诊断治疗疾病,取穴甚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初始向心型经脉模式和后期脏腑-经络环型模式下的经络辨证的基本内容。初始的向心型经脉模式相较于脏腑-经络环型模式更加侧重于经气在四肢的变化规律,该模式下的经络辨证意在说明机体远隔部位之间的联系,体现了针灸诊疗的核心与特色;而脏腑-经络环型模式将经脉络属脏腑,使得在该模式指导下的经络辨证,更侧重于对机体整体功能的探索与总结,意在说明所生病症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用以明确病因病机。认为明辨此两种经脉模式的特点与区别,才能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5.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的一系列不适证候。韩冰教授善用奇经八脉理论,在补益肾气,滋阴扶阳的基础上重视维脉作用,阳维病者重视调和营卫,燮理阳维,阴维病者重视通养心肾,通维和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文文献,探求其选穴规律,冀为临床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3大中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15年文献,合并重复文献,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有效文献,对最终纳入文献中腧穴名称出现频次进行排序,分析排序前20位的腧穴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758篇,最终有效文献472篇,涉及腧穴名称144种,腧穴的总使用频次为1 664次。排序前20位的腧穴依次为颈夹脊穴、风池、曲池、合谷、外关、肩井、大椎、手三里、后溪、天宗、阿是穴、天柱、肩髃、肩中俞、大杼、肩外俞、肩贞、风府、列缺、百会。结论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主要以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督脉腧穴为主,以手太阴经和阿是穴为辅;选穴部位主要集中于颈肩部和上肢部,其次为背部和颠顶部。  相似文献   

17.
经筋在颈椎病发病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部经筋是颈椎稳定的基础。颈部经筋的损伤导致颈部肌肉力学性能降低,从而破坏颈椎外源性的稳定,并影响颈椎关节的正常位置,进一步加重颈椎的椎间盘及骨关节的退变,影响颈椎的内源性稳定。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不仅要重视患者“骨”的治疗,还要重视“筋”的治疗,树立“筋骨整体观”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任脉、督脉、冲脉(以下简称三脉)结构及生理功能与肾的关系方面进行阐述,研究三脉与肾关系的深层内涵。三脉同源之处在肾下胞中,胞即命门,与肾为统一的整体,是全身经络总源头,三脉直接源于肾,与肾关系更为密切。三脉本为一脉即太冲脉,属于肾,与肾经组成统一的整体,这决定了三脉生理功能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养育后天是生命的灵根,任务艰巨繁重,三脉生理功能取决于肾,且分担肾的负担,任脉统御一身之阴,督脉统御一身之阳,冲脉主统血脉、脏腑经络气血,三脉还是肾主生殖发育的重要基础。因此,三脉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络学说与现代经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回顾现代经络研究的概况。认为经络研究必须 发重视十二经脉的特殊循行路线及其在人体机能调节中的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加强对经功能整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