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杲所谓"阴火"为内伤发热,其病因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致脾胃气虚所致;其病症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外感相对的发热或显见热象的火热证;治疗上创立了甘温除热和升阳散火的治疗大法,并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散火汤等传世名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阴阳、脏腑、虚实三方面探讨了李杲提出的“阴火”本质。其一从阴阳角度来分析,阴火是相对阳火而言的;其二从脏腑角度来看,阴火并非单指某一脏腑之邪火,而是“气虚有火”———凡有气虚表现,又有内脏偏亢之火的种种邪火统属“阴火”范畴;其三从病理的虚实方面来探讨“阴火”本质。认为须从多方位、多脏腑分析才有可能揭开“阴火”本质,从而有助于分析气虚发热之机理,更好地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浅谈李杲之“阴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内伤”学说是李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而“阴火”学说、“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是李杲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这三部分既是李杲“脾胃学说”的主要精华,也是李杲丰富发展医学的重要贡献,然而李杲本人对“阴火”的阐述确有矛盾和罅漏之处,致使后世学术在探讨和解释“阴火”学说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余不揣愚陋,浅谈此说,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润栓 《中外医疗》2011,30(22):138-139
自李东垣提出"阴火"论,历代阐释者不乏其人,但终觉不合东垣意趣。笔者反复研读之下,提出"阴火"乃是脾胃气伤和(或)元气不足时,命门关阖不利,相火游逸而出,循冲脉上炎,代君行令或上乘脾胃的见解。并指出因其游逸命门之外,周身无有盛放之所,无根、无本、无依、无附、无名、无主,只是随其所窜之处,为害脏腑,因而称其为"阴火"。要使其回归原位,只待匡扶元气,对其泻之,导之,伏之。  相似文献   

5.
以李杲的“阴火”理论为基础,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辨证治法,认为元气虚损是胃癌发生的基础,气火失调,痰、气、瘀蕴结是胃癌发展的病因。胃癌的发生与脾胃内伤化火有关,阴火与肿瘤的能量代谢和酸性微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中医典籍中溯源阴火,阐释“阴火”学说的理论内涵,对阴火致病与胃癌形成的生理、病理变化做出总结分析,并提出中医治疗胃癌的原则和方法。在治疗上,应用“升阳散火”之法,既能补中升阳,又能泻火清热,达到调整气机、消除阴火、抑制肿瘤的目的。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也为“阴火”理论的临床应用拓展了新的领域。此外,对“阴火”理论与胃癌的能量代谢、酸性微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提供新视角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阴火”一词,首先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中医将其引入到防病治病的方法和理论中,自李东垣提出“阴火”,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演化,扩展为内伤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广义阴火,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从病理阴火,到药物阴火,再到生理阴火,使得阴火理论产生了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7.
阴火刍探     
阴火理论源于李东垣,但对于阴火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定论.关于阴火学说的起源,有阴虚内热说和壮火散气说两种.关于阴火学说的内涵,有阴火即心火说、阴火即肾火说、阴火即脾胃火说、阴火即脉中伏火说、阴火即三焦火说、阴火即相火说几种观点.心火,有心阴虚火旺、离位之心火、代君之火之分;肾火,有肾阴虚火旺、肾中真阳外越、肾气郁火之分;...  相似文献   

8.
"阴火"学说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阴火上冲则心悸不安、躁热阵作;阴火浮越则怔忡闷乱、恶心欲吐,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故治疗应以益气为本,泻火为辅,同时遵循以下原则:(1)清热镇潜,急治其标;(2)法时应天,随时用药;(3)摄养将理,精神疏导。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气虚,阴火邸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阴火”理论,气虚与“阴火”关系密切,脾胃气虚在“阴火”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气虚也是糖尿病肾脏病炎症产生的重要基础,而脾胃运化失常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与“阴火”理论相契合。当代医家也有依据“阴火”理论来论治糖尿病肾脏病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拟从东垣学说、炎症机制学说、当代医家对糖尿病肾脏病认识三个角度对“阴火”理论与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的关系作初步论述,旨在进一步完善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理论,从而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贯穿于慢性湿疹发生发展的始终。"阴火"的本质为一种致病性的内伤之火,其成因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不调损伤脾胃,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息息相关。脾胃元气亏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火"内生,与湿热相搏结,流注脏腑、肌肤及毛窍是慢性湿疹产生及病变之关键。治疗应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为主,同时兼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阳不入阴"是失眠的关键病机,包括阳盛、阴虚、阴盛、阳虚四个方面。由于阴阳既相互对立,也相互依存,因此临证中失眠病机较为复杂,常见阴虚与阳盛合并,或阳虚与阴盛共存。调和阴阳,使阴阳相交是失眠的治疗大法。阳盛证治宜清肝泻火、清心安神;阴虚证治宜滋补肝肾、宁心安神;阳虚证治宜温补心肾、通阳化气;阴盛证治宜化痰开窍、活血化瘀;若阴阳俱病、虚实夹杂,则需阴阳并调、气血兼顾、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明代医家张介宾“阴阳一体”论的理学背景,以及在医理阐释中的发挥。张介宾以阴阳论为指导,构筑命门学说的哲学基础,在医学理论中充分发挥“阴阳互根”的思想,提出了“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固本清心汤治疗老年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口服自拟固本清心汤,对照组口服黄连阿胶汤,均在晨起、晚睡前30min服用,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固本清心汤治疗老年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苦清心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PVB)阴虚火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PVB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苦清心合剂,疗程为8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QT间期、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间期)、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法对阴虚火旺型失眠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阴虚火旺型失眠证病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睡眠率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虽然随访后有一定的复发,但埋线组和针刺组的维持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在影响PSOI总分上,三组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埋线组和针刺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在影响PSQI各项目上,埋线组和针刺组疗效相当,针刺组除入睡时间、睡眠时间项目外均优于药物组(P〈0.05),而埋线组除睡眠时间外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随访时的PSQI总分及各项目比较,三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针刺组除睡眠时间外均优于药物组;而埋线组的维持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证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滋阴降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9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滋阴降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阴虚火旺型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阴虚火旺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每日予口服强的松、复合维生素B,并含服华素片;治疗组9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程5天。治疗结束后复诊,记录症状变化,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降火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阴虚火旺型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7.
"阴中求阳"是在补阳药中佐以滋阴药,目的是补阴生阳,适用于阳损及阴。"阳中求阴"是在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药,适用于阴损及阳。  相似文献   

18.
收集心悸古今医案病例573例,对其症状和体征进行语言规范化处理及量化赋值,使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KDD决策分析系统Rosetta软件约简病证属性,获取心悸阴虚火旺证的专家知识,并提供该系统决策规则的统计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心悸阴虚火旺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临床辨证施治的角度,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对“阴躁”这一病名的来源,概念,闰理,证候表现,辨治方药等作了初步探讨,阴躁,即阴证发躁,常见阴虚阴盛,阴盛格阳2种证型,治疗有单纯温补散寒与温补同时反佐寒凉的不同,由于临床对烦躁这一主症多从阳热立论,故把“阴躁”作为一个病名单立加以强调,对提高中医药疑难病的辨治能力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