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时麻醉方式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5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癌根治术,研究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镇痛效果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血气指标相比较,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1.76%(6/51),对照组为29.41%(15/51),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中不同的麻醉与镇痛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与PCEA能够将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机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李升 《吉林医学》2012,33(12):2509-2510
目的:比较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和扩大根治性切除手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寻找更有效地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根治性手术治疗组和扩大根治性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预后情况,以术后3年、术后5年生存率作为评估临床预后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行扩大根治性手术治疗组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根治性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的临床预后存在差异。结论:扩大根治性切除手术临床预后情况优于根治性切除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可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行腹腔镜下D2标准胃癌根治术+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照组仅行腹腔镜下D2标准胃癌根治术。观察围手术期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可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行腹腔镜下D2标准胃癌根治术+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照组仅行腹腔镜下D2标准胃癌根治术。观察围手术期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D2标准胃癌根治术+HIPEC,在围手术期内,不增加感染机会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延长术后恢复时间,是一项安全可靠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徐秀清 《吉林医学》2014,(11):2308-230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与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在胃癌手术中的对比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4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都择期进行胃癌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丙泊酚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的唤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口干、干咳、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能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时麻醉方式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20例,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和术后镇痛方式,比较4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20.0%、25.0%、10.0%和5.0%,Ⅳ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麻醉方式和镇痛方式会对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造成影响,其中术中吸入强化麻醉和术后吗啡药泵止痛是最佳的麻醉方式和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其中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所患基础疾病的类型、手术时间、输血量、血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年龄较大、所患基础疾病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且营养指标较低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较高。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所患基础疾病的类型等,为此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D2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年生存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能获取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恢复较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胃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给术后创伤及预后带来的作用。方法:选取施行病灶切除手术的97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作为根治组;33例患者采取姑息性切除,作为姑息组。临床观察评价患者术后创伤,并调访、评析两组患者术后健康状况。结果:与姑息组相比,根治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长、住院均时、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输血量、手术时长、住院均时、并发症等指标随胃切除范围的扩大而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比姑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相对姑息性治疗而言,术后创伤未见增加,且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和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组给予硬膜外复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78.2±13)显著优于对照组(67.3±14),且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14.29%为显著低于实验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复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其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营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7):150-152
目的:探讨对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患者分别给予丙泊酚以及七氟烷麻醉后对术后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2020年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患者58例进行麻醉干预研究,随机分为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药物实施麻醉干预)和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药物实施麻醉干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手术时间、PACU时间、输入液体总量、术中芬太尼用量、尿量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拔管时间、手术时间、PACU时间、输入液体总量、术中芬太尼用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术后1h咳嗽NRS及休息NRS评分、术后2h咳嗽NRS及休息NRS评分、术后8h咳嗽NRS及休息NRS评分均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药物有效应用,同七氟烷比较,在拔管时间、手术时间、PACU时间、输入液体总量、术中芬太尼用量、尿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能够将术后不同时间段咳嗽以及休息状态下的疼痛状态有效改善,促进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患者预后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