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予其推拿治疗。结果痊愈22例,有效3例。结论推拿治疗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例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予其推拿治疗.结果 痊愈22例,有效3例.结论 推拿治疗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2年至今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5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中,男20例,女35例;年龄在2个月以下31例,2~4个月17例,4~6个月4例,6~12个月2例,12个月以上1例,其中年龄最小27天,最大15个月。55例患儿颈部均触及大小不 等之肿物(左侧21例,右侧34例)。有胎位不正者39例,其臀位30例,足位9例,余为正常胎位;产钳分娩17例,剖腹产5例,余为正常顺产。母亲孕期宫缩频繁者28例。 相似文献
4.
张小玲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3):31-30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4例张小玲甘肃省中医医院推拿科(730050)1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6个月,最小7天,病程最长为5个月,最短为7天,疗程最短为20天,最长为180天。出生时难产18例,其中使用产钳8例,臀... 相似文献
5.
6.
袁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39-34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符合标准的11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年龄段分为3组,0+-4月、4+-8月、8+-12月患儿组,均给予相同推拿手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6个月后三组患儿的疗效。[结果]3组患儿的有效率均为100%,愈显率0+-4月组优于4+-8月组(P〈0.05),4+-8月组优于8+-12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有效疗法,早期介入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8.
余慧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6):71-7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使用多种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31例,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痊愈115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66%.结论:推拿是一种早期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赵志勇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1):34-34,45
介绍运用推拿手法分型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经验和体会。认为只要注意辨证用药,手法注意左右对比,前后兼顾,补泻并举,远近配合,加上合理调护,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微针刀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6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予以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微针刀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块直径、患侧耳肩距、健侧颌肩距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患侧耳肩距、健侧颌肩距均较治疗前增加,肿块直径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患侧耳肩距、健侧颌肩距高于对照组,而肿块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结合微针刀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耳肩距、颌肩距,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该院诊治的1岁以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55例,2018年6月前单纯采用手法矫正按摩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75例(单纯手法矫正按摩组),2018年6月起采用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80例(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组).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手法矫正按摩过程中未发生颈椎骨折脱位、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微波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皮肤烫伤、眼部损伤等并发症.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组患儿治愈率(75.00%)、总有效率(96.25%)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法矫正按摩组(分别为60.00%、8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可有效缓解头颈偏斜畸形,恢复颈部功能,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出了小儿肌性斜颈早期手术治疗的一种挑战性做法以防止头面部的偏斜造成不可逆而又无法矫正的并发症.方法 对本院287例斜颈手术患儿进行了临床追踪观察,17例4个月以下婴儿皆行胸锁乳突肌肿块切除术,5个月~14岁270例中,术前243例面部及头颅偏斜畸形,占90%.其中210例进行按摩治疗,41例按摩加牵引治疗.结果 大多数斜颈患儿手术时多足由于康复治疗效果不佳,并已经出现头面偏斜才进行手术治疗,虽然斜颈得到矫正,但头面偏斜将无法改变.婴儿组17例,随访3月~6年,100%恢复正常功能,且无一例出现面部偏斜.结论 新生儿期斜颈早期行肿块切除术,町获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8,(1):62-6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怀疑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63例,所有患儿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收集63例可疑患儿,其中先天性肌性斜颈40例,非先天性肌性斜颈2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部增厚,内部肌纤维紊乱,超声弹性成像以蓝色为主;或表现为团块状回声,超声弹性成像为绿色与蓝色夹杂分布,其比例不一。患侧与健侧正常胸锁乳突肌相比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筛查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口腔扁平苔藓采用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诊治的96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半定量网纹-糜烂-溃疡(REU)、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液流变学、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REU与VAS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REU与VAS评分评分均有一定下降,其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高、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浆黏度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高、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浆黏度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2.9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采用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德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充分改善,使其疼痛感有效减轻,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6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有56例患儿发现胸锁乳突肌中下份有团块回声,团块大小不等,边界较清,边缘较规则,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中间部分,沿肌肉长轴分布,故大体呈梭形多见,内部回声较弱、较均匀,5例患儿未探及确切肿块,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呈均匀性增厚,肌内条纹明显增粗,均较健侧短。彩色多普勒表现,肿块内部未探及确切彩色血流信号,经降低速度标尺及脉冲重复频率后,肌肉条纹区域内均可显示点状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有助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伴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发生情况及其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87例月龄〈2个月的CMT患儿,应用Graf方法行双侧髋关节B超、骨盆X线摄片检查以明确诊断,筛查DDH并对其髋关节类型进行分类。CMT采用手法推拿、磁贴、家庭体位矫治、热敷治疗,DDH采用屈髋外展支架、外展位石膏治疗,观察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187例CMT患儿中,24例(12.8%)合并DDH;髋关节类型:Ⅱb型22例(91.7%),Ⅲa型2例(8.3%)。24例患儿通过早期康复和屈髋外展支具治疗,共存疾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CMT和DDH有较高的共存比例,B超检查可以作为CMT新生儿筛查DDH的手段。同时对CMT和DDH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及球旁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增生性糖尿病患者30例34眼,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术中球内注入曲安奈德8 mg行玻璃体染色并切割吸出,术毕球旁注射曲安奈德30 mg,术后观察矫正视力、眼压、眼前节反应,眼底情况.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9眼一过性眼压升高在24 mm Hg以上,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1周内9眼眼压均降至24 mm Hg以下,眼内炎症反应轻微,再次玻璃体出血4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术中玻璃体染色及术终球旁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可靠,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20.
《疑难病杂志》2016,(12)
目的评估球周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46例(46只眼)严重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试验组(球周注射TA联合PRP)和对照组(只接受PRP治疗),每组23例23只眼。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及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测。结果试验组BCVA治疗后1月、3月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CVA治疗后1月、3月差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治疗前比较亦增加。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1月C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眼压波动在正常范围,试验组治疗1个月眼压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月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复查仅试验组1例患者(局部黄斑水肿)显示视网膜周边及黄斑区扩张的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2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球周注射TA联合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纯PRP治疗有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2~3个月复查.FFA,再给予补充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